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餘楚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9章 上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9章 上下

大楚朝堂,變幻不定,卻不是不可捉摸,這些天朝堂之上雖說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但若是有心者順著藤蔓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剝下去便會驚訝的發現,這看似風平岸靜的朝堂實則暗流湧動。

有個年齡和身份都極高的老人低調入京,卻架不住那些朝堂重臣的耳目眾多,順著苑莊請事假一事,很快便摸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那位號稱侍奉過大楚前後四位皇帝的苑家老祖宗居然入京了,這讓得到訊息的朝堂重臣都猛然一驚,要知道,這位老大人可是當年那神龍年間的名臣之一,雖然和那些足以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其他神龍名臣不同,這位老大人當年實在太過年輕,並未作出過什麼足以讓大楚都銘記的大事來,可這位老大人歷經四代,大楚六部外加三省,除去兵部尚書和宰輔這兩個位置屁股沒有挪上去過,其他大楚的中樞位置都被這這老大人給坐了個遍,可能這樣說起來,很多初入官場的新人會沒什麼想法,那要說的更直白一點便是,當年這位老大人在門下省當尚書令的時候,和宰輔大人鬥了半生的孫老爺子還是一個小小的禮部主簿,而宰輔大人更是還被這老大人親自訓斥過。

其實說來,宰輔大人仕途並非平步青雲,仍舊和大楚歷史上大多數宰輔一樣,是一步一步在陵安官場摸爬滾打之後才做到了如今的宰輔之位,實則期間所受的委屈心酸也不被世間大多數所知,除去廣為被流傳的宰輔大人供職在吏部的時候因為放錯一卷卷宗便被當時的吏部尚書譏笑斷言這輩子也坐不上吏部尚書位置的這一件趣聞之外,其他事蹟,便真的隨著宰輔大人成了宰輔大人之後便主動的被動的銷聲匿跡了。

可這位老大人還沒死,雖然和他同期進入朝堂的老大人們都已經接連去世,這位老大人卻仍舊活到了現在,而且還入京了。

朝臣們都還記得,這位老大人當年出陵安的時候就是先帝駕崩之時,皇帝陛下當年還是皇子的時候,便已經顯露出來要大幹一番的勢頭,因此初登大寶的第一道聖旨便是以老宰輔年邁為由,恩賜還鄉,這位老大人早看透朝中局勢,加之已經是高齡,也不需皇帝陛下下旨便請辭還鄉了,而原意是要好好安撫這位老大人的皇帝陛下大喜過望,雖說準了老大人的請求,還是特許這位老大人在有生之年若再想上朝,便可自由進出皇城。

這份殊榮,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朝臣聽說這位老大人入京之後,便首先感到了一股風雨欲來的氣息,高深的革除蒙蔭制的新政尚未提出,可任誰都知道,這道政令一旦頒佈,遭受衝擊最嚴重的毫無疑問便是慶州苑家。

蒙蔭制,苑家受益最甚。

可宰輔大人如日中天,當真是一個不問朝政幾十年的老頭子可以壓制的?

有的朝臣相信,也有的朝臣不相信。

可無論怎麼說,老大人餘威仍在,就連皇帝陛下都不敢直接拂了這老大人的面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出乎朝臣意料的是,這位老大人自從當日清晨入京之後,接連數日苑府都未有訊息傳出,戶部尚書苑莊一如之前那般,上朝下朝,無甚可說,可待在府邸中的時間,便被之前要久得久了。

老大人在積勢。

這是朝臣們的一致想法。

朝臣們不知道老大人要積勢積多久,可既然老大人一日沒有走出府邸去那座議事殿,朝臣便可觀望一日。

這一觀望,便是半旬時光。

這些時日南境的戰報仍舊是源源不斷的傳進陵安,最初的那封戰報上寫了柳蔭軍鎮在內的四座軍鎮被不知道從哪兒冒出的南唐十萬大軍同時進攻,一州將軍袁難為國捐軀,便讓很多不諳軍事的文臣們著了急,加上那最開始的十萬南唐大軍,豈不是整整南唐二十萬大軍不是都在攻打南境?

可南境除去八萬靖南邊軍,也只有從附近抽調的八萬州軍,總計十六萬的兵力而已啊。

收到戰報那日兵部尚書王同現面對著一群如同熱鍋上螞蟻的大臣,心裡冷笑,不過仍舊什麼都沒有說,只是想著大楚何曾被攻破國門過?

而且那封戰報上說的很清楚,柳蔭軍鎮丟失,可溪東和另外兩座軍鎮可都還沒丟,更重要的便是大楚的靖南關也還沒丟,整個大楚南境的門戶沒丟,南唐大軍要想長驅直入便是妄想。

第二份軍報緊接著而來,這次是靖南侯親筆,陳訴內容很簡單,只說了柳蔭四座軍鎮被南唐大軍圍困,靖南關外也有十萬南唐大軍,關內八萬靖南邊軍救援不及,只得出關與那十萬南唐大軍一戰。

這封軍報上只有寥寥數十字,在王同現當著朝堂群臣讀出來之後,有的朝臣乾脆跌坐在大殿之上,臉色煞白,口中喃喃自語,如何能夠如此打仗?

這類大臣飽讀詩書,在書中也讀過大漠黃沙,金戈鐵馬,但從未見過,他們只知道八萬對十萬,這是少了整整兩萬人啊!

更有甚者爬起來之後便提議調鎮北邊軍南下一起應對那二十萬南唐大軍。

皇帝陛下臉色平淡如水,他沒在那軍報之上看到請求增兵的請求,於是他便沒有任何決定,皇帝陛下決定要等結果,那整座朝堂便也只能等。

索性第三封軍報總算來了。

王同現拿著軍報的手微微顫抖,他本身便是出身于靖南邊軍,對於此刻這封戰報的結果如何,他遠遠比皇帝陛下更急迫的想知道。

開啟軍報,這次不是靖南侯親筆,而是以硃筆寫就。

大楚軍報,勝則用朱。

靖南關外十萬南唐大軍被八萬靖南步卒打的潰不成軍,主將劉去疾更是差點被生擒,那攻打四座軍鎮的鄢徵所部更是不得已棄了那眼看著就要攻破其餘三座軍鎮的光景,調轉馬頭去馳援那十萬南唐大軍。

攻下四座軍鎮雖然足以影響南境局勢,可靖南關未丟,南唐就別想長驅直入大楚境內,而要是靖南侯那八萬靖南步卒徹底擊潰劉去疾十萬大軍,再反過頭來和那軍鎮之中的州軍兩面夾擊,鄢徵這十萬大軍也沒什麼其他結果,必定被大楚包餃子。

因此鄢徵只是一怔,收到訊息之後便飛快馳援劉去疾。

至於結果如何,那封軍報尚未提及。

看見起點有讀者說不相信作者十九歲,可是我真的十九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