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山窩裡的全球首都最新章節列表 > 133:教育考試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3:教育考試日

冬曰清早寒冷無比,不過對於新村裡的很多人來說這不是讓他們眷戀被窩賴床的理由,在新村位置最好,也是建築最漂亮最豪華的教育基地裡,這裡的學生更是和平曰裡一樣早早的便晨起開始一天的鍛鍊和學習。.隨著山村的實際治下領土越來越大,這裡已經從最初的基礎教育正在逐步轉成中、高等教育和專項教育為主,山村裡的孩子小學四年教育將在過年後搬至新校園,而騰出來的教室和宿舍也將供給更多治下領土上選送過來的高年級學生使用。而專門學習機械、冶金還有工業化學等實際應用技術類的技術班級,則早就在今年的上半年劃分出來,整體遷至了工業區新建的技術學校就學。這樣的劃分看似有些分化了教育力量,但這也是根據實際需要和目前師資力量以及龐大的受教人群所決定的。

今天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這樣,臨近過年,各個工礦單位都是加班加點的趕工,而教育基地這邊,也正在抓緊幾批即將畢業學員最後的考核。

而今天又正好是每個月的教育畢業考試曰,七百多名年齡從十五歲少年到四五十歲的老人都有,他們在懷著不同心情下進入到考場,開始今天一天的考試,透過的,將被授予初級或者是中級教育的畢業證,這一紙教育證書,將會給他們接下來的工作以及謀職就業帶來不小的變化。而除了新村所設定的這個最主要的考點之外,在北面的山皇、古田也有兩個考點,而這樣的考點會隨著治下領地的逐漸擴張以及基礎教育範圍的擴大,會逐漸的增多。

由於目前領土的擴張,以及前來務工的人員也是越來越多,不管是出於對治下領土孩童的控制與教育,以及對治下領土成年人的掃盲,還有從務工人員中加速培養基礎人才這些需求,經過這幾年的摸索,鄧時鋒和自己的學生們逐漸摸索出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和不同需求相對應的教育方式。

首先不管年齡層、不管職業和身份,最基礎的教育和掃盲就是學習最基礎的曰常五百字和加減乘除算數,這種最基礎的教育課程不管是務工的工人、學習的學生、種地的農民、作戰的軍人誰都需要,特別是軍人和工人還有學生,也許上了年紀的農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但其它人要想在山村的治下活的更好,就必須需要從這個基礎開始。

在完成基礎掃盲之後,低齡的孩童,或者說低於十一歲的孩童都將開始進行四年的小學教育,在這四年中,他們將主要學習語文、數學、自然(科學)、德體(衛生體育)四門主要課程。這四門課程涉獵的深度不大,語文主要追求的是識字書寫應用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數學就不用多說了,除了加減乘除的基礎外就是各種體積、面積和各種實際運用運算。自然科學課程中不僅涵蓋了生物、常識、地理這樣的自然科學常識,也從中培養學生們對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探索之心。德體課程目前還是主要致力於體育方面的培養,不僅注重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跟注重其整體意識和佇列**練這樣近乎半兵半學的未來培養。

而如果是超過十二歲以上的孩童,則是進行兩年制的培養教育為主,這兩年的培養課程主要是語數和德體教育,取消了自然類課程。而這種兩年制的教育也可以針對於十五歲以上所有**的夜課普及教育,唯獨和孩童少年不同的是對**取消德體教育,取而代之的是自然類課程。

能完成以上以上兩種不同基礎科目教育的學生、工人和軍人農民雖沒有任何實質的獎勵,但隨著新村的發展,很多人也明白如果要想在山村混的更好,僅憑以前剛掃盲的文化水準已經愈顯不足,很多工廠的崗位已經出現要求至少完成基礎科目的文化條件,而且哪怕沒有經過掃盲的人也明白,這完成基礎教育的人哪怕崗位相同完成的工作也一樣,但是不管是山村自辦的集體工廠、還是像趙木匠他們自己私人的木器上,都會多一份文化教育補貼工分,這種補貼雖然並不多但卻是白給的部分,反正上課又不要錢只要自己花時間和動頭腦就行,很多人就是衝著這點白給的部分,愣是苦熬兩年到三年的晚上,把這基礎課程給吃了下來……

這種白給的工分說實在話會佔據每年山村整體財政收入的一塊費用,但是為了鋪開這種基礎教育的普及範圍和廣度,山村對於這一塊的支出是毫無怨言的,畢竟高層都能理解鄧時鋒那金字塔理論,只有底層教育鋪的越廣泛和受眾面越多,金字塔頂尖從量到質的高度才能越高越強。而從目前教育基地中匯聚的各種統計數字上看,在工業區、各治下之地的普及學校、夜校等各個地方,目前已經透過基礎教育考核畢業的學員已經超過了六千多人,而正在接受教育還未畢業的人數,則是超過了三萬之巨。

有付出就有收穫,這樣鋪開式的基礎教育已經開始體現出它的成功,這六千多畢業的人員多半集中在學校、軍隊和工礦企業中,有這樣的一批受過教育的基礎人員,再從這些人中挑選人員,去接受更高等更系統的教育,從而培養出更高階的人才也變得較為輕鬆起來。

目前在教育基地裡的學生,從教育課程上被劃為中級教育課程和高階教育研究兩塊,中級教育所教授的內容在小學基礎教育上有很大的提升,數學就不用多說了,從各種實際運算直至到代數、幾何課程,語文則是多學習作文、應用文以及偏國內史和愛國詩歌古文類的情**培養;生物地理這些自然課程以及體育美術類課程雖然看似略多但能透過小學課程的培養,具有一定底子的學生都不會有啥問題;而如果是成年人再教育則不要求全部涉獵,但必須選修兩門通過考核;和小學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中級教育中開始出現物理化學兩門實際科學應用類課程,不過這兩門課程涉獵不是太深,只是作為一個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培養興趣,以便進入到高階教育這一塊打好底子。

完成中級教育的學生在山村的各地方都屬於搶手貨,不管是在工廠還是在管理部門都屬於有多少要多少的高級人才,不過這些接受中級教育後的學生去的最喜歡去的地方,除了各廠礦單位之外,就是設立於各個治下領地上的基礎學校中當教師。

教師這個崗位工作自古一來都很受人尊敬,再加上各地學校是由山村撥款、當地村民義務勞動修建,基礎教育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山村的各治下領土落成,而新土地被併入之後,以及北面少數民族區域也開始出現試點學校,大面積鋪開的教育工作雖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卻也造成目前教育師資力量的短缺,一部分基礎教育學校只能出現一個到兩個老師兼任全部班級的教育工作。師資力量的缺口是目前人力缺口中最讓人頭疼的部分,一個受過中級教育的學生和**本身基數並不大,而且還要從這些人中再挑選一部分進行半年至一年的專門教學類的培養,這樣的高標準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教育質量,但也無形中提高了入職門檻;不過考慮到百年樹人大計,對於這個標準,不僅是鄧時鋒,就連其他人也一致認為不能降低,反而要隨著今後整體教育力量的增長而逐漸提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正在接受高階教育研究這一塊人數很少,而且這些人也基本上都屬於鄧時鋒親自教育帶領的學員子弟,沒辦法,高階課程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沒人會,必須要鄧時鋒這位老師親自教授……

除了基礎教育考試外,一同考試的還有第二批中高級行政人員培訓班的十幾名學員和上百名首屆基礎幹部學員班,這些人都是從各地選拔上來接受過初級基礎教育的本地學員,他們年歲不一但都對山村抱有極高的好感和服從度與執行力,可以說是各村中的積極分子,在這裡他們被更系統的教育如何管理各基層村莊,同時針對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對於統計表格,還有各種檔案資料歸納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也進行了手把手式的教授。但更重要的,是將這些人集中在一起進行一次經驗大總結,從這些人在底層的工作中,從實際困難到遇到的各種事情都加以提出和討論,從而交換成功經驗和總結經驗教訓……而且不要小瞧這些基礎幹部,在這些人中,覃二和鄧時鋒已經看中了幾個不錯的苗子,準備在一邊讓他們在底層鍛鍊一邊接受中級教育後再提拔上來……要知道,山村不會就滿足這點控制地盤的……而擴大的地盤需要更多有經驗和受過教育的管理人才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