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再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45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45章

而李復沐也頗有些心事重重。

雖然說,他對於太子之位並沒有十全的把握,但他到底是嫡長子,天然的繼承人,怎麼會落選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難道父皇想要選賢不成?

與母后對視了一眼,憂慮暴露無疑。

這位掌控後宮十幾年的皇后,則不動聲色地說道:“去吧,該是你的,怎麼也逃不過。”

與皇帝同床共枕十幾年,她自料自己猜中了皇帝心思,但如今仍舊措手不及。

難道出了什麼意外之事?

但,事已至此,別無他法。

“母後,孩兒去了!”李復沐點點頭,毅然決然而去,面色平澹,看不出一絲的心事。

作為皇子,這點城府還是要有的。

而目送兒子離去,周穎兒微微皺著眉頭,又摸了摸肚子,看著漸漸鼓起,輕聲呢喃道:“這個位置,終究是逃不過的……”

皇宮中這點動靜,根本就瞞不過紫辰殿附近的政事堂。

宰相們則頗有耳聞。

一時間,各個憂心忡忡。

“聖心難測!”

孫釗不由得唸叨道,尤其是聽說皇七子也在其列,他就眉頭微皺,好久不曾舒緩。

王溥則是作為傳統的文人,對於傳統根深蒂固,他聽到皇七子,聲音沉重:“東宮正位,關乎國之根本,多年來虛設,民心難安啊!”

“為了大唐,在下不惜此身,只能冒死進諫!”

瞧著場面越發的凝重,趙普雖然也是皺眉頭,但他不由得輕聲道:

“陛下英明神武,明照萬里,自然對此清楚明白,咱們還是沉著應對,結果很快就會出來,到時候再等也不遲。”

“話雖如此——”

鄧斌眯著眼睛,說道:“大唐復立十餘載,著實不易,國本不容有失,咱們位列宰相,百官之首,還是須以秉持宰相之責才是。”

這話,眾人都同意。

說實在的,對於皇帝這種虛設東宮的舉措,那麼多年以來,他們這些宰相,早就不滿了。

要不是皇子們大多沒加冠成年,尤其是皇七子才十來歲,稚嫩無比,他們早就去諫言了,哪怕面對皇帝的至高無上權威。

後堂官們,一個個翰林出身,面對宰相們如此鄭重其事的討論,他們一個個躡手躡腳,不敢發出絲毫的動靜。

畢竟,這是東宮之爭,涉及到極為敏感的政治,他們甚至連旁聽的資格都沒有,更遑論參與了。

當然,他們更不知道,這番話本就是宰相們有意讓他們聽取的。

就是想要透過他們,間接的表達對東宮虛曠的不滿。

皇宮中,基本是每個妃嬪,皇子之後,都有外朝的背景。

如端妃錢氏,乃是淮海郡王錢弘俶之女,大小高氏,乃是荊侯之妹……

所以,後宮雖然與外朝,基本隔絕,但後宮的形勢,依舊能夠影響到外朝。

荊侯高繼衝,如今年三十有一。

南平國覆滅時,其叔父高保勗投降朝廷,從而受封荊國公,荊又是楚的同義,可以說,這個爵位,是非常尊貴的。

而高保勗沒兩年,就縱慾過度而亡,臨死前,把爵位還給了自己兄長高保融之長子,高繼衝手裡。

膽顫心驚地受領爵位十餘年,高繼衝已經習慣了這番勳貴,加上外戚的身份。

綿延的富貴,讓他不再糾結與王位,這麼多年以來,他已經放下了心,對於皇帝萬分的信任。

尤其是,他獻上的雙胞胎妹妹,誕下了三個皇子,其中有一個就是九皇子,李復沁,

聽聞幾個皇子被皇帝召集,他不由得頗為無奈,又有些歡喜。

太子沒什麼希望了,封王其實也不錯。

這對於高家來說,也算是不小的庇護吧!

而李復沐也頗有些心事重重。

雖然說,他對於太子之位並沒有十全的把握,但他到底是嫡長子,天然的繼承人,怎麼會落選呢?

難道父皇想要選賢不成?

與母后對視了一眼,憂慮暴露無疑。

這位掌控後宮十幾年的皇后,則不動聲色地說道:“去吧,該是你的,怎麼也逃不過。”

與皇帝同床共枕十幾年,她自料自己猜中了皇帝心思,但如今仍舊措手不及。

難道出了什麼意外之事?

但,事已至此,別無他法。

“母後,孩兒去了!”李復沐點點頭,毅然決然而去,面色平澹,看不出一絲的心事。

作為皇子,這點城府還是要有的。

而目送兒子離去,周穎兒微微皺著眉頭,又摸了摸肚子,看著漸漸鼓起,輕聲呢喃道:“這個位置,終究是逃不過的……”

皇宮中這點動靜,根本就瞞不過紫辰殿附近的政事堂。

宰相們則頗有耳聞。

一時間,各個憂心忡忡。

“聖心難測!”

孫釗不由得唸叨道,尤其是聽說皇七子也在其列,他就眉頭微皺,好久不曾舒緩。

王溥則是作為傳統的文人,對於傳統根深蒂固,他聽到皇七子,聲音沉重:“東宮正位,關乎國之根本,多年來虛設,民心難安啊!”

“為了大唐,在下不惜此身,只能冒死進諫!”

瞧著場面越發的凝重,趙普雖然也是皺眉頭,但他不由得輕聲道:

“陛下英明神武,明照萬里,自然對此清楚明白,咱們還是沉著應對,結果很快就會出來,到時候再等也不遲。”

“話雖如此——”

鄧斌眯著眼睛,說道:“大唐復立十餘載,著實不易,國本不容有失,咱們位列宰相,百官之首,還是須以秉持宰相之責才是。”

這話,眾人都同意。

說實在的,對於皇帝這種虛設東宮的舉措,那麼多年以來,他們這些宰相,早就不滿了。

要不是皇子們大多沒加冠成年,尤其是皇七子才十來歲,稚嫩無比,他們早就去諫言了,哪怕面對皇帝的至高無上權威。

後堂官們,一個個翰林出身,面對宰相們如此鄭重其事的討論,他們一個個躡手躡腳,不敢發出絲毫的動靜。

後堂官們,一個個翰林出身,面對宰相們如此鄭重其事的討論,他們一個個躡手躡腳,不敢發出絲毫的動靜。

後堂官們,一個個翰林出身,面對宰相們如此鄭重其事的討論,他們一個個躡手躡腳,不敢發出絲毫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