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飄動的導遊旗最新章節列表 > (十一)什麼是“好導遊”(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一)什麼是“好導遊”(下)

王倩雙手摟了摟頭髮,望著天幕若有所思地在想:也許他說的沒錯,可是職場上的生存競爭,最直接地還是要看彼此的實力。弱的怕壯的,壯的怕強的,強的怕玩命的。我一個女生,能做到多強呢?

陸川把手機按亮了,再鎖屏,再按亮,再鎖屏,擺弄的一小會兒,然後接著說:“再說實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常處和優點。有的人知識豐富,口才又好;有的人做事踏實,安守本份;有的人機靈敏捷,處事圓滑;有的人心思縝密,深謀遠略;有的人處事不驚,處變不亂;有的人心思細膩,體貼仁心;有的人遇事果敢,勇於擔當;有的人勤奮好學,吃苦耐勞。能在導遊這一行生存下來的人,身上必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法。具體的實力體現也各有不同。當然,每一個好導遊身上的閃光點也不盡相同。想要做好這個職業,就得努力發現並壯大自己的優勢,也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短板和劣勢。取眾家之長,補自家之短。憑著一種不斷進步的信念去完善自己。比如說,你剛入職,對民風民俗瞭解不深,那就多和當地人,多和有草原生活經難的蒙族人交往,向他們請教學習風俗知識。假如你對大召、五塔寺不瞭解,就要想辦法去查資料,吃透資料,瞭解當時的歷史,探尋歷史背後的故事。還要多往景點去跑,把每一塊磚,每一尊佛,每一棵樹都研究它幾遍。要多聽別的導遊講解,從高手身上找差距,從菜鳥身上找不足,回過頭來再雕刻自己。把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記下的、想到的都記下來,寫出來,念它幾十遍,背它幾十遍。這樣整出來的導遊辭才能像個樣,但還要再改,再補充,再完善。直到扔下稿子,也能自自然然地講出來才是真本事。注意,我說的是講出來,而不是背出來。”

說到導遊辭,王倩更加來了興趣。她追問到:“陸哥,導遊辭不都得背麼?不背熟了,怎麼講呢?”

被王倩這麼一問,陸川即興奮,也氣憤地說:“妹子,導遊辭只是一個概念,不能教條地看待它。是,導遊辭的是講解的基礎。但這個基礎並不是唯一的。寫在紙上的東西再好,它還是書面語言。咱要明白,導遊講解是要靠嘴去說的,說出來的那是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咱們講解的時候,好比講故事說評書說相聲,你得能用你的話把客人吸引住,這是口語表達的一個重要目的。咱不能像背書一樣傍若無人地在那兒自愉自樂。導遊講解是對話,可不是演講。對話是必須有聽眾的,演講則可以有聽眾,也可以沒有聽眾,互動性遠不如對話那麼明顯。現在,有太多太多的導遊在景點講解時,都是一個腔調、一個節奏、一個套路,那就是背書。不管有多少人,也不管人們愛聽不聽,反正我是照本宣科的把該背的都背出來,管你感不感興趣。我講我的,講完拿錢。你好好回想一下見過的導遊,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有沒有那種一講解就比手畫腳好像臺上演講,說起來話拿腔拿調好比唸詩誦辭一樣的人?這種講解風格好麼?我不能說人家講得如何不好,只能說聽完這種講解,我只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隔岸看戲,與我無關。因為這樣的講解太裝腔作勢了,不自然,沒有親和力,更談不上拉近距離,引起真正的共鳴。記住我說的,真正好的講解,要達到的效果,應該是能讓客人發自內心地與你產生共鳴,產生共情,你能像嘮家常一樣把該講的內容順理成章地傳遞給聽眾,而不是強拉硬拽地往裡灌輸。唯有講得自然,自然地講,你自己講得舒服,客人聽得即舒服又信服,而且能夠從心裡有收穫感和滿足感,這才能說明你的講解是有吸引力,是有藝術感染力的。否則,你講得再怎麼使勁兒,吸引不了人心,到頭來,還是有人在背後瞧不起你。只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導遊都不往這方面去想,去努力。他們只滿足於模式化地講解,為搶時間,講解時語速還賊快,跟推銷員一樣突突一大堆沒用的廢話。他們講的時候和客人沒有眼神上的交流,下伏筆、抖包袱的時候也不管客人的反映,一味地照著自己的套路來。結果敢呢,不管他講的多麼費力八差的,客人就是不笑、不怒、不疑、不驚,好似雞同鴨講一般無動於衷。這樣的講解,那就是失敗的講解。好的講解,應該是語言上的藝術品,不單讓聽眾接受,還要讓他們聽起來過癮。而且,講解是要分人分物件的。你同孩子講,那就要用兒童的語言和思路去引導和表現;你同老人講,就要站在兒女的角度,嘮家常地去交流;你同老師講,就得像個學者;你同商人講,就得把自己看成個商人;你同領導講,就要講得有高度,有寬度,有深度;你同上班族講,那就得像個段子手一樣渲染活躍氣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過陸川這一通講,王倩感慨頗深,也覺得臉上發燒。因為陸川批判的那些毛病和問題,在她自己身上同樣存在,而且,她就是那樣認為的,覺得講解就是把寫好的導一字不落背出來。也真的從沒想過與聽者互動共情的問題。也從沒細心留意過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對不同的人說話的問題。總之,陸川說的這些好的和不好的東西,是她從沒有思考過,也從沒有人跟她提及過的經驗。聽完一席話,她感覺周遭的黑夜都明亮了起來,同時也感覺到身處魚肚白下的黎明,似乎看到了曙光,卻又看不清路在何方。她覺得陸川說的很對,但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她既渴望向好的方向努力,卻又懷疑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她還想聽陸川講更多,講更細。但是,不自主地身上開始發抖,夜晚的寒意已經悄然襲來。

陸川也感覺到後背陣陣發涼,肩頭的牙膏早已被晚風吹乾。但是外套還在王倩身下壓著,無衣禦寒。他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土,然後對王倩說:“行啦,一囉嗦起來就沒完了。走吧,已經冷了。”

王倩如夢初醒一般地從地上跳起來,趕緊把衣服還給陸川。但是陸川沒有接她遞過來的衣服。他讓她先批著,等到門口時再還回來。

兩人往回走的時候,王倩又問了陸川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她想知道這導遊能不能長幹下去。陸川的回答讓她覺得有些忐忑。按照他的法,導遊這個職業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越來越重要。但這個職業終歸是吃青春飯的。在身無牽掛的時候,多跑多幹都不算事。但人總有跑不動或不想跑的時候,也總有要成家,總要迴歸的時候。當束縛纏身跑不了時,就算是給你自由,也未見得想往出跑。再者,幹導遊時間久了並非是件多好的事。因為見得人多了,經得事多了,說的話多了,人會變得圓滑和複雜,也會變得內心浮躁不安,缺少安全感。由於常年在外奔波,沒時間思考和學習,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受到限制,這對於將來長久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直接導致從業者個人綜合素質和職業適應性的下降與退化。最直接的問題是,跑來跑去的,連找對像處朋友的機會時間都沒有,到非談婚論嫁之時,很可能把自己耽誤了。更有甚者,導遊職業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就是個無權無勢的草根,職業根基相當脆弱,工作崗位也並不怎麼穩定,缺少各種必要的保障條件,導致人員流動性特別大,難以在穩定的環境中接受系統的磨鍊和學習。而在社會上,導遊的身份又常被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誤解的汙跡斑斑,結果更不好找對像。誰誰誰一聽,噢,這個人幹過導遊,心裡會怎麼想:“導遊啊?賺個小費而已,說白了就是拎包伺候人的,那能有什麼大出息?再說,這經常天南海北地跑,能沒點事?能沒點故事?故事多了,這人還能靠得住?”因此,剛入社會的年青人,幹幾年導遊,對於認識和瞭解社會,提高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是有好處的。但,是否鐵了心在圈子裡混下去,就要放遠眼光,好好掂量了。別等時過境牽,錯過時機後,才有這種那種的後悔與婉惜。

陸川似乎覺得自己說的太過嚴肅,對一個初入職場不久的小姑娘,這些現實未免太過沉重了。眼看就要各回各的房間時,陸川拍了拍王倩的肩膀說:“其實也不必把這些看得太重,畢竟導遊這個職業是很鍛鍊人的,它不僅要考驗一個的應變能力,更能鍛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組織力、觀察力、判斷力、溝通和協調能力、決策能力、執行力、學習和創新能力、忍受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對於一個在社會上謀求生存和發展的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領,特別是當你要謀求個人發展的時候,這些能力將更能發揮持久的推動力。平時,假如你不幹導遊去幹別的工作,未見得會有這麼多機會讓你去鍛鍊和成長。所以在同樣的工作平臺上,我們還是要多看到機會,多尋找閃光點,不要只看它的不足和毛病。當你心裡陽光了,你才能感覺到希望和力量,也才有勇氣去克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給你舉個我身邊的現實例子吧。一個正,一個邪: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也是女生,長得一般般,可是人不但精明,而且幹事很有韌勁,最開始帶團,後來做計調,現在已經是旅行社駐南方某地辦事處的代理人,人家已經是給自己打工賺錢了,而我還是給別人打工。這就是走正路的結果;別一個也是我的朋友,做導遊比我久,可是現在不僅還只是一個二三流的導遊,還是一個賭鬼,這不在前不久,在草原上跟外地人耍錢,一晚上把整個團款都賠了進去,估計用他一年賺的錢都難還清,更重要的是,他不聽勸,愣是把自己的名聲一點點搞臭了,到最後沒人幫他,沒人救他。

陸川陪著王倩走到了私陪房前,兩個人的談話也就到此為止。王倩不捨地看著陸川,而陸川卻示意她趕緊進屋休息,私陪房已經熄了燈,再不進去,怕是找不到床位。王倩只得默默轉身,靜悄悄地消失在黑暗中。

陸川轉身走去,露水打溼了身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