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飄動的導遊旗最新章節列表 > (十)素質拓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素質拓展

求學是件可松可緊的營生。想混,那絕對可以輕鬆到天堂一般愜意。想緊,那就得有敢於見血見肉地自我雕刻的勇氣和決心。

陸川在選擇後者的時候,已經放棄了所有可能的帶來懈怠的誘惑。除了幫助料理家裡日常事務之外,他中止了幾乎所有的社交活動,使得原本就已經小得不能再小的社交圈萎縮到只有劉濤一個人。為了節省時間,他將幫劉濤打理店面的一週三次時間,縮短到一週不超過五小時,有時只去一次,忙活整個晚上,然後就不見人影。

劉濤很夠意思,不僅從不刻意給陸川安排活,反而按月給發工資,雖然不多,但總是按時足額。陸川和他早已有言在先,絕對不白拿錢,必須按勞取酬。有時他覺得劉濤給多了,會主動退回一些,如果劉濤不要,他就用時間和效率補回來。儘管積蓄還夠富餘,每月這些錢對陸川來說並不算重要,但他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想給老媽一個交待和安慰,不想老人家為自己的生濟擔心。另一方面,他也是想以這種方式告誡自己,不能一頭鑽進象牙塔後就不食人間煙火,必須時刻記往這次為什麼要重返學校。

在往日帶團時,陸川對自己能力素質的不足已心知肚明,也對未來社會綜合競爭所需要的能力和自己的欠缺有了較長時間的反思。在他的認知裡,除非有殷實家境背景做支撐,人要在社會立足,並有長足進步,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唯此才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到個人,會有千差萬別的表現形式。具體哪種形式合適自己,哪種能力與自己最為匹配,則是需要結合自己身優點長處和志向進行深入思考和決策的個人問題。但這個思考與決策的過程最終必然是要幫助自己超越當下的,因此必然有足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

縱觀自己走過的導遊生涯,雖然對個人的處事應變、組織協調、溝通協調等多種無形的能力是很好的磨鍊,但終歸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服務行業這個大前提下,而這個行業的底層現狀卻是相對缺乏知識和技術含量的。由於這個行業在導遊個人能力提升中的局限性,決定了導遊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光鮮靚麗背後嚴重缺失核心競爭力的現實。由於當下除高等院校或職業院校能提供相對系統的導遊專業培訓以外,社會上基本沒有專業從事導遊職業應用能力培訓的體制和相應機構,而院校能夠提供的也偏重於理論教學,缺少足夠的實操培訓和鍛鍊。於是,導遊進入從業階段後,除了接受所在旅行社安排的上崗培訓以外,基本只能靠不斷在帶團中摸索,在失敗中總結。幸運的人能遇到一位好的師傅,但依然不能擺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規律,所以,師傅的“傳、幫、帶”也只是短暫的,師傅總要留著爬樹的絕技,免得虎仔兒長大後被反噬為食。有的師傅會引人向善,而有的師傅則拉人下水,有的人所作所為不配以師傅相稱,反而更像“老鴇”或者“大茶壺”,遇到後者的新導遊只能自認倒黴。

可悲的是,不論導遊如何兢兢業業,如何鑽營謀利,卻都擺脫不了對旅行社、對客源、對市場環境的絕對依附性。導遊只有取得合法從業資格並受僱於旅行社或服務公司才可以合法帶團,否則只能與黑車司機、旅遊景點相互勾結從事一些掛羊頭賣狗肉或者強取豪奪的不法勾當。正規從業的導遊們,基本沒有自己的穩定可靠的經濟實力,不能也不會自己獨立地去創造價值,因此抵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很難樹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果出現疫情、自然災害、社會動盪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旅遊市場出現區域性或大範圍疲軟或者停滯,那麼導遊就很有容易面臨生存問題,但當他們除了導遊技能以外,往往在短時期內缺少甚至沒有其他能力賴以謀生。當老本散盡後就難以維繫生濟。而那些遊走在正規隊伍之外的野馬導遊、黑導遊就更不用說。他們原本就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地去欺騙、敲詐客人,談不上任何職業道德和做人準則,制度和道德的約束力對其毫無作用,當這群人面臨生存壓力時,他們很有可能會鋌而走險,直接挑戰國家法律道德底線,從事某些違法犯罪的勾當。因此,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看,陸川始終認為,導遊是個好職業,但不是一個可以長期賴以生存的職業,它對初入社會的年青人有著其他行業不可比擬的磨鍊能力和心性作用,但同時,它也會消磨人的鬥志,限制人的眼光和格局。年青人想幹導遊沒有錯,但滿足於做導遊、止步於賺小費的話,人就廢了。

能力恐荒問題長期困擾著陸川,這也是導致他在辭職前心境震盪起伏的一個主要原因。比起帶團中小費回扣賺得多與少、客人評價好與壞、帶團質量高與低、公司老總的褒與貶來說,能否獨立地依靠個人真實能力去創造社會價值和個人財富,能否真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依附於外力,這更是陸川看重和追求的,但這種追求在導遊職業中越來越難以滿足。

曾經,他在工作之餘嘗試過自學英語,報過班,買過書,玩過瘋狂式的訓練,但最終他發現,語言就是一門工具,人生而會說,但說得好與壞,品質高與低卻不在於掌握多少門語言,而在於底層文化的積澱和修養。況且,身為中國人,學好中文、用好中文不僅立足國內生存發展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必然需要。如果一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中國人,連自己的母語都學不好、用不好,卻要“認祖歸宗”似地去學他國語言,結果外語比漢語說得還溜,對外國比對祖國還要瞭解和親近,甚至有人說出“外國的空氣都是甜的”這樣賣國求容的蠢話,真是十分可笑和可悲的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縱觀歷史,汪精衛曾經何等風光,但最終的下場又何等悽慘,看看近代史就知道了。魯迅為何身在島國卻心繫家國,又為何在一堂倍受羞辱的課後下定決心棄醫從文,走上以筆為戈,討伐陳舊勢力的道路呢?橫觀當下,為什麼在青少年中會出那麼多“哈韓族”、“哈日族”?為什麼本應當被研究和傳承的詩詞歌賦卻被一些人惡搞、篡改,弄得庸俗滑稽?為什麼有些抗日神劇被拍出如襠下藏雷、手撕日寇、游擊隊行百里而履無塵等等毫無歷史嚴肅性、毫無科學精神、毫無文化可言的狗血橋段?孩子沒成年就知道拼爹,學生未入世卻精於世故,林林總總的事例都在警示著我們袓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正在面臨巨大的外來文化和庸俗文化的危脅與挑戰。身為一個體會過被人以“文化優越優感”為理由而羞辱的人,一個深刻體會到積累財富自信時,更需要樹立文化自信的人,陸川深知提高文化素養和知識技能比賺取金錢財富更重要。他不排斥金錢,但更嚮往豐富健康的精神財富。他願意相信,人的長足發展,家族的延續壯大,社會的長足進步最終拼的不僅僅是金錢財富,而是文化的力量。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文化修養上的淺薄和幼稚。

為此,從備考開始,直到入學以後,陸川便立志要做到博覽群書,按照父親教導的那樣,像海綿吸水一樣向書本求知。艱苦的法律專業閱讀任務,使他基本完成了從服務行業向法律專業的轉型跨越,過程雖然十分辛苦,但結果令人滿意。可陸川並不滿足於在一個專業領域有所突破,他利用專業以外的時間,大量閱讀了許多歷史、人文、哲學類的中外名著,參照去本科班蹭聽王教授民法學的經驗,又去蹭聽了中文系、藝術系、政經系的一些課程。想辦法搞到了中文系和政經系老師給學生佈置的一些必讀書目,再想辦法將書搞來,一一讀過。其間,看得懂得就深讀,看不懂的就泛讀;喜歡的就精讀,不喜歡的速讀。感興趣的就延伸著讀,不感興趣的就跳著讀。一來二去,他發現只要有了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好計劃做基礎,不論以什麼任務為目標,應用和執行起來的效果都是可圈可點。有幸的是,他遇到了中學時曾經帶過他們班的實習老師竇一樺,兩人相見甚歡,也比較投緣,在竇老師的幫助下,陸川在文學上少走了不少彎路,接觸到許多精典名著。看書多了,他也有了動筆寫作的衝動。然而寫作對他來說卻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他曾嘗試著寫了一些帶團中的所見所感,並拿給竇老師看。從專業角度講,陸川寫出來的東西實在不敢恭維,但竇老師卻發現陸川善於捕捉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細節,有些文字雖然很是通俗,但卻很生動,有些情節刻畫的很是貼近生活,比較有寫作方面的潛質。於是他建議陸川多讀散文和小說,並嘗試在這兩種體裁上下手練習。陸川得此指點後,便開始了針對性的學習和練習,雖然進階的腳步緩慢而微妙,但他卻從中找到了一些專業學習以外新的樂趣。隨著大量的閱讀和練筆訓練,陸川發現,在階段性燒腦式的惡補過後,大腦反而變得更加活躍,思路也更加清晰和豐富,對詞彙的把握和運用也更加熟練自如,學習和思考專業知識時也更加得心應手。這就更加堅定了他把文化修養堅持下去的資訊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