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飄動的導遊旗最新章節列表 > 告讀者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告讀者書

尊敬的《飄動的導遊旗》的讀者們:

你們好。我是作者行雲流水531。今天,我只想地告訴大家的是,幾經努力,《飄動的導遊旗》在經過數月的遮蔽後,又再次重新開放了。雖然我不知道今天,這本小說還有多少讀者,哪怕只有一位,我也會感到無比欣慰的。雖然我不知道您或您們是誰,但只要您還在一直關注著《飄動的導遊旗》,或者您偶爾還會想起它,亦或偶爾因找不到這部小說而微微疑惑,我就要忠心地對您說一聲:謝謝!同時,也要對拙作這麼長時間的銷聲匿跡而向您說一聲:對不起!

離開您的日子太久了,還能勞煩有您的些許惦記,已是萬分榮幸之事了。在這網絡小說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更新的環境下,別說數月不見,即使停更數週,也難保不被遺忘,畢竟拙作並無什麼出眾亮點之處,能夠堅持到今,真的不是因為自己有什麼寫作特長,也不是因為拙作的情節有多麼引人入勝,更不是因為它有什麼人氣(其實,是否早“極度深寒”也未曾可知)。唯一支援自己走到今天的,只不過是如“傻根”或“順溜”一般的“軸勁”而已。寫一部小說,傾一片心血,每字每句都像自己的孩子,既然將它生養出世,就會直覺地想要讓它“長大成人”。曾幾何時,記得在起筆初的時候,我剛為人父,看著懷裡那鮮活的小生命時,內心唯一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就是:這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將他養大,一定要給他全部的愛,一定要好好保護他,哪怕犧牲自己的全部包括生命,也再所不惜。那個時候,也正是處在寫這部小說最初的衝動期,因為有了當父親的神聖感和使命感,不論幹什麼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的不知疲倦。工作了一天,晚上還要守望著孩子,大半夜不敢睡覺,時刻警醒著準備衝奶粉、換尿布。每每到凌晨三、四點都毫無睡意。為了打發時間,便利用萬籟俱靜之時,羅裡吧嗦地開始在電腦上大量碼字。不知不覺中,寫了好幾章,一時衝動就上了網。其實,講到最初的寫作動機,也不怕您笑話,還真的是幻想著一文成名,換得金銀滿屋,推動自己行動的,還真就是那種追求名利的幻想和**,以及對未來不切實際的期盼與憧景。我想,這樣的想法現實歸現實,卻也是在常理之中。畢竟,當時已有不少網絡小說被改編為網遊或電影、電視劇,那些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和心理上的衝擊,那真的是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特別是當下自媒體時代,誰都不甘心默默無聞,不甘心才無可用,不甘心固守平庸,不少人期望透過具體行動和實力來展現自我,提升自我,同時將潛在的能力轉化為現實的價值,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找到收穫感和成就感。我不幸,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入到這個大軍當中。這麼做即是為了自己內心那個想要發聲的**,也是想透過碼字,給孩子賺點奶粉錢。

然而,就像遠山觀來盡是美,臨近方知險多重。每個人看待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物,要麼是內心充滿各種完美的想像和嚮往,要麼是因為無知而感到迷茫與困惑,要麼是因為懷疑而拒絕與避讓。我呢,是第一種。但對於像我這樣,當學生時不會寫作文,工作後不會寫計劃和總結的人,一個有時連分號該在哪裡使用都糊里糊塗的人來說,想要堅持完成萬字以上碼字任務,真的是自討苦吃,不自量力。這是當我遇到一次碼字疲勞期時的真實感受。對於常常做事半途而廢的我來說,碼字任務能開個頭,就算不錯了,能續個萬八千的字碼,就已經是突破了。如果還要堅持下去,已然是有些要打退堂鼓的心思。加之,初學寫作,不懂什麼語法,不懂什麼構思,不懂什麼語言上的美感和情節上的扣人心弦,不懂什麼違禁內容和敏感詞語,不懂什麼角度和意境,總之是什麼都不懂,就知道想到哪,寫到哪。在這樣的狀態和水平下,初期的碼字過程中,最不好受的,其實不是大腦,而是手指。因為我只需要動動手指,把心裡想的挨個打成字就可以了。而心裡想的那些,不過是潛意識裡蹦出來的玩意兒或是記憶當中挑撿出來的片段,我只需要把它們找出來,然後用五筆輸入法把它們畫出來就完事。所以基本不用大腦的再加工,再提煉,再構思。正因為這個“生產環節”相對簡單,“出廠環節”相對輕鬆,“生產週期”相對較短,使得大部分公眾章節得以相繼發出,也多少換來一些讀者的關注和點評。縱然當時並未收到如幻想中那般的旺盛人氣,但總比“無人喝彩”的尷尬要好許多。於是碼字繼續著,期待繼續著。

一年之後,由於工作原因,大量的自由時間和精力被佔用,構思小說的時間少了,記錄和找回日常靈感碎片的時間也少了。這直接地影響了碼字和更新的頻率和速度。期間,拙作已然透過A籤,雖然當時的責編幾次善意地提醒,我也沒能及時補齊更新時間上的欠缺。其實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終日奔波於工作加班、照顧孩子、照顧病人等等瑣碎事務之間,忘記自己還有部小說要寫。結果,當想起來時,這部小說已經因某些原因無法開啟。當發現這一情況後,內心萬分的焦慮和疑惑,那種感覺,就好像前腳還帶著孩子一起玩耍,轉頭之間孩子就不見蹤影一樣。找不著孩子的感覺和心情,想必當了父母的人都會身有體會。縱然我的孩子還老老實實地坐在地上玩玩具,但那個電腦裡培育的“孩子”卻找它不見了。內心的失落與焦慮,那是無人可知的。怎麼辦?只能透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去打聽,去問。好在,我雖不聰明,也不機靈,但就是有股子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軸勁兒,愣是問出了具體的原因。這才知道我的“孩子”沒有丟,還在它該在的地方,只不過是它的“學校”因某結原因,需要關閉一段時間,將來還會再次開放,而我與我的“孩子”也會再次重逢的。於是,我安心地等著,等著。期間,也堅持在有條件的時候,繼續碼字,等待著與“孩子”重逢的時候,趕緊讓它再多往大長一些。

日盼夜盼,冬盼秋盼。重逢的日子終於到來了。那一天,我似乎激動的想要去擁抱每一個身邊的路人。不敢怠慢,趕緊把長久以來堆積的“思念”一股腦地注向我的“孩子”。然而此時的它,雖然樣貌未變,卻已然是無名的路人(當然,以前也是無名,只是有幾位讀者朋友給予關注罷了)。雖幾經更新,然而只有字數上的累加,卻少有點選與推薦上的收穫。其實,即使不是這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孩子”的期望,已經非比當初。假如說,當初“養育”他是為了種一棵搖錢樹的話,現如今,我只想讓它活下來,至於將來是長得人高馬大還是西風瘦馬,已經不再敢有什麼非份之想了。於是,我每天當自己”孩子“的讀者和觀眾,自己給自己打氣,自己給自己默默點評。然而,在沉浸在自我愉悅之中時,我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對內容的自審。也正是因為忽視這個問題,導致拙作在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遮蔽一年有餘。再次與自己的“孩子”分離,內心倍感無奈與焦慮。這時,那股“軸勁”又上來了。經多方打聽和溝通,也再次搞明白“孩子”被“關”起來的原因是因為部分文字和措辭,與“校規”不符,需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和自行整改。只有整改到位了,才能解禁。這都不是問題,畢竟“孩子”沒有丟,問題也不是很大。成長期內出現點問題也是正常的。哪個人當孩子的時候沒捱過尅呢?哪個學生沒被老師點過名呢?有問題不怕,只要給改正的機會和改正的方向,有了改正的決心,就一定能改好。於是,我靜下心來對拙作進行改刀修補。幾經努力後,終於得到責編的認可,“孩子”沒事了,可以正常上學、訓練了!走到這一階段,經歷這一波折,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自覺是變得更加理智和清醒了。到少我認識到,寫網絡小說,作者是要對自己碼出的字,說出的話負責任的。幹網路碼字的活,寫手不可以口無摭攔,你要對自己的文字以及文字表達出來的含意和思想負責任,構思和碼字的時候,要在內心中保持一種起碼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你寫的文字是要給不確定的讀者群體去看,你所傳達出來的“三觀”也是要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讀你作品的人的“三觀”,特別是對於那些“三觀”正在形成,但還未定形的讀者來說,你的判斷標準,或許將改變他的人生。說到這裡,或許您會覺得我有些危言聳聽、文過其實了。呵呵,或許是吧。因為,這個時候,我也正面臨著人生當中的一個重要心理轉型期。因為我自己的孩子正在慢慢成大,雖然養育的責任還在,但教育的責任已經逐漸上升為親子關係當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對於我來說,已經不能將自己還定位於初為人父時的那個簡單的保姆角色了,我與孩子的溝通和對他的影響已經上升到習慣養成和行為規範的引導之上。這個時候,最頭痛的問題是,怎麼教會孩子去識別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以及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判斷的標準,基本依賴於兒時從父輩傳承下來的思想和自己成長過程中固化沉澱下來的三觀標準。這就存在一個現實問題,我所堅持或反對的都是對的麼?我自身就沒有問題?不可能的,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每個人父人母或多或少,或這樣或那樣地,都會帶有一些性格和思想上的問題與瑕疵,所以教育孩子時,也不可避免地要用之影響下一代。於是,我便在這個時段內進入到一種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模式中。而在這種模式的左右下,我對整改小說內容的問題,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一些看似誇大而無用的詮釋與定義。也就有了上面所說的那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判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我的“孩子”重返“學校”,再進“課堂”之後,我雖然仍然在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中堅持著,但熱情已然不如當年那樣火熱。內心已經將碼字之事,當作一種習慣,一種如跑步、游泳、打拳、練棍、哄孩子、開車等等一樣的習慣,似乎每天或一段時間裡不來碼點字,不來留下點什麼,就會覺得不舒服。而至於指望碼下來的字能不能換成鋼鏰兒的事,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也許,這是人近不惑之年前必然的心理轉變吧。到此時,我似乎有了一種“入世”之後又“出世”的解脫。儘管距離自定下來的碼字目標與任務還相距甚遠,卻並未因路途的遙遠而狐疑。反而內心中到是看清一個事實,即:至少對於我來說,想靠碼字輕鬆賺奶粉錢的想法純屬是夜郎自大、痴人說夢。別說奶粉錢了,就連碼字時抽的那些煙都算是賠錢買賣。要想不賠,那就乾脆一口也別抽。可是,碼字無煙,靈感何來?曾經努力用大蒜、濃茶、檳榔、辣椒等當提神醒腦的替代品。但結果不但不夠理想,有些甚至十分痛苦,比如某晚連夜碼字(除了寫本部小說以外,還有工作所需的文字材料)吃了半頭蒜,結果搞得家裡蒜味燻人不說,次日上班與人擦肩而過時都要掩住口鼻,一個勁地嚼著口香糖也蓋不住那股生活的味道。一天下來,因為要和人說話,不得已咽下去四五塊兒口香糖,一度害怕吃下去的膠狀物會在腸胃裡粘合在一起,把我的消化通道徹底堵死,那樣,我豈不是要生不如死?後來,想通了,既然碼字不等於撿金豆了,何必再這麼糾結於名和利,何必在塊兒八毛兒的事情上斤斤計較呢?該抽就抽,該喝就喝。想寫就寫,能寫就寫得了。至此,為這部小說繼續碼字,已經是要給自己一個交待的任務,或向自己兌現承諾的事情,與錢無關,與名無關,與利無關,與除我之外的任何因素都無關。這不是與世無爭,只是把寫完這部小說,當成一項自我的修煉罷了。

也許是好事多磨,取經難多的原故吧。二次解禁過後不久,不幸地是,拙作又被經三次關了“禁閉”。得知訊息的時候,我正在外地出差,身邊無電腦,只能手機看。雖然較之以往,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但內心多少會有些遭遇不公的鬱悶。回家之後,又是憑著那股“軸勁”,幾經努力,得知本次被關“禁閉”的原因與前次基本相同,只不過需要整改之處已是星星點點。畢竟在前次教訓之後,再碼字,心裡已設好了警戒線,劃好了底線,即使再想把內容寫得如何如何“有味道”也不敢再肆意妄為、天馬行空地胡說亂說,學得懂規矩多了。然而,整改完畢之後,解禁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也是波折連連。甚至最後我已經產生徹底放棄的念頭和計劃,假如到了萬不得已之時,不如乾脆放棄,不再執著,不妄念。佛教教義裡不是告誡人們,想要得到內心的解脫,逃離苦海,就要放下執念,四大皆空麼?我非要皈依佛門,只是覺得在此時此刻,佛爺的這一“放下”是很有道理的。好吧,當決定準備放下的時候,我真的內心確實輕鬆了許多。而也許是佛爺覺得我此時不該放下,又讓我把準備放下的又撿了起來,給了我一個繼續堅持的理由和機會。好吧,逆勢而行不如順勢而動。機會既然尚未用盡,那該軸的時候,還是要軸下去。再怎麼說,對自己講信用與是必須地,那個承諾不管放多許,都是要兌現的。

於是,《飄動的導遊旗》又與您見面了。希望這次見面之後,我們能相處的長久一些,當然長長久久的是最好的。至於是否還要第四次、第五次、第N次關“禁閉”?我是不知道的,我能把控住的是,我會盡最大努力讓我的“孩子”聽話,守規矩。但對於在標準是否一致、資訊是否對等的這些方面,如果出現不和諧的音符時,我也無法保證最終的合弦能夠聽得順耳好聽。到時,是否需要中止調音,亦或換曲重來,只能隨遇而安,不再強求了。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您還對本部小說感興趣的話,就請繼續關注它吧!在此,我先謝謝您了!也墾請您能留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我讓它走得更長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