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回眸1991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0章 回顧2003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0章 回顧2003年

2003年底,全球IT產業經歷了劇烈的擴張和起伏,從高增長、高消費、高支出、高重複的執行方式逐漸迴歸理性。

海量電子產品在短短幾年內填充世界市場,逐漸進入存量有序增長階段。

野蠻發展過後,國際市場進入理性競爭階段,更高的管理水平,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組合,逐漸淘汰實力較弱的競爭對手,過渡到跨國巨頭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2001年惠普公司與康柏電腦抱團取暖,成為全球IT產業令人矚目的事件。

兩年過去了,現在情況如何?

這樁IT產業強強聯合的併購,華爾街人士並不看好,因為這兩家公司的產品線高度重合,追求的是數量簡單疊加,而不是產品領域的互相優勢互補。

宣佈併購之後的9月5日,紐交所惠普的股票每股下跌18.7%。收於18.87美元。而康柏的股票每股下跌10.28%,收於11.08美元。

這開門的一個悶棍,似乎預示了新公司前途坎坷,絕對不令人樂觀。

截止2003年底

這兩家公司的機構和產品線重疊非常嚴重,經過大幅度裁員之後,削減費用開支,意味著很多渠道重疊的供應商,生產線以及製造工廠都將被壓縮,甚至造成整個銷售市場的混亂無序。

反映到財報上,二者相加營業額從2001年度820億美金大幅下降到2003年的577億美金,利潤額因為大幅度遣散工人經濟補償,比之前降低一多半,勉強保持了微利的局面。

面對不利局面

惠普公司在2003年末正式宣佈‘新成長計劃’,計劃在六個財季之內繼續削減14500名員工,佔整個員工總數的10%,希望能因此每年節省17億美金,進一步提高企業運轉效率。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不利情況呢?

這是因為王族基金採取了針對性的打擊手段,透過市場排名第四的戴爾電腦大幅降價增配舉動,打壓惠普公司旗下電腦品牌生存空間。

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同時降低旗下低端系列電腦價格,包括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針對惠普公司電腦產品和印表機產品進行圍剿。

兩者配合一個從上而下,一個由下往上擠壓市場空間,利用大規模生產成本優勢打擊競爭對手,成效非常顯著。

拼價格,王族基金背靠著華夏大市場從來就沒有怕過誰。

戴爾電腦的降價只不過是讓利潤率削減一半,依然能夠保持12%的淨利潤率,可憐惠普公司就不行了,全系列電腦產品虧損幅度達到8%~10%,必須要依靠利潤率高的企業伺服器產品彌補。

2003年底,全球IT產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兒。

米國IBM與華夏幻想集團經過三個多月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幻想集團以現金,股票和償付債務的方式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

華夏幻想集團將擁有新公司45%的股權,米國IBM擁有18%股權,從而誕生了pc行業排行第三的巨頭企業,僅次於排行第一的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排行第二的惠普公司,領先排行第四的戴爾電腦。

2003年,在全球電腦市場進入存量競爭的格局後,華夏電腦市場依然處於爆發性增長狀態。

全年銷售1300萬臺電腦,比2002年同期增長19.2%,銷售金額967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同期增長7.2%。

華夏國內的品牌電腦競爭進入群雄割據狀態,七喜、實達等電腦品牌已經成為昨日黃花,聯想、熊貓、方正、格立等國產品牌紛紛崛起,顯示了強大的競爭實力。

在全球市場上

OPPO品牌電腦憑藉著十多年的好口碑,依然佔據著高階市場霸主地位,佔據市場份額的23%,擁有無可比擬的品牌優勢。

世界排行前十的廠商中,惠普佔據15.2%,IBM佔據7.1%,戴爾佔據6.3%,東芝佔據3.3,格力佔據2.9%,宏基佔據2.3%,NEC佔據2.3%,聯想佔據2.1%,方正佔據1.7%。

雖然IBM品牌電腦2003年收入達到96億美金,電腦產品出貨量達到1億臺,可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虧損了,全年虧損4.78億美元。

這是因為IBM品牌電腦在米國的生產廠成本太高了,根本無法應付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價格競爭。

在戴爾電腦主動發起價格戰之後,IBM果斷的繳械投降,乖乖的退出了個人電腦市場。

令人惡心的是,IBM沒有理睬王族基金丟擲的橄欖枝,也不願意IBM電腦品牌歸於王族基金麾下,選擇了幻想集團作為合作伙伴。

經過短時間談判

最終以12.5億美金的白菜價格半買半送與幻想集團達成併購交易,這其中含3.5億美元現金,3.5億美元股票以及承擔5.5億美元債務。

幻想集團公佈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之後,市場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在紐交所,IBM股票價格微漲0.57%,報收於每股96.65美元。

在香港聯交所,幻想集團股票出現大幅波動,最終下跌7.5%,報收於2.757港元,成交金額3.62億港元。

從市場反應來看,市場對幻想公司的此舉並不看好。

戴爾電腦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先生表示;

全球IT領域格局已經固化,上一次成功的併購可以追溯到王族基金併購戴爾電腦一役,此後的挑戰紛紛撞了逼,最新的嘗試就是惠普公司與康柏公司的合併,大家看到其實只是個笑話。

這番話表明,戴爾電腦對應付競爭對手得心應手,根本就不需要老大哥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出手,充滿信心的覺得自己就能夠解決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華爾街著名分析家羅勃·恩德勒表示;

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確實可以增強自身實力,但可以預見的是,不論哪家廠商收購成功,都將失去IBM電腦部門的大部分業務,並且需要重建零售渠道,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話音未落,

IBM電腦大客戶通用電氣公司就宣佈不再從IBM訂購電腦,轉而從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訂購OPPO品牌電腦以及企業伺服器,這筆訂單價值約7500萬美金。

新公司剛誕生不久,就遭遇了劈頭蓋臉的一個沉重打擊。

由此可見,幻想集團雖然能收購IBM電腦,但沒有足夠的品牌力運營,相關的大客戶紛紛離去就是明證。

在存量市場激烈競爭的現在,不論是著名的廠商惠普,索尼,NEC,東芝,戴爾,都在竭盡全力爭奪零售渠道,這絕不是併購一個品牌就能繼承客戶群的。

在整個2003年度,還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過得比較苦逼,那就是微軟公司。

彷彿魔咒一般,兩千年以來超過1000億美金的兩樁超巨型併購都不怎麼成功,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公司的1840億美金併購麻煩多多,表現讓人大跌眼鏡。

微軟公司下血本1820億美金併購的雅虎網站更慘,表現可以說用吐血三升來形容。

一年半時間,大浪貨楊之遠瘋狂併購了160多家矽谷高科技網路公司,雅虎公司吹了氣一樣的迅速膨脹起來,成為矽谷最大的僱主企業。

結果收購的高科技創業公司並沒有豐富雅虎產品線,小雷管紛紛起爆,差點把自己炸的半身不遂。

雅虎網站股價也急劇縮水一半還多,如今只剩下700多億美金市值,讓比爾·蓋茨心痛的打哆嗦。

遠在歐洲的王耀城深表同情;

我雖然早就預見到了這一幕,同時也提醒了我的朋友比爾·蓋茨,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啊!可惜好好一家企業依然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回想多年從業經驗表明;

謹慎是必要的,控制風險更是必要的。

矽谷北冰洋控股公司成立13年來,投資至今網路高科技企業不超過150家,平均每年十幾家,就是因為無法很好的駕馭更多的企業。

雅虎公司的經歷告訴我們,千萬不能浪,浪了就要負責。

這番話傳到戴蒙德市微軟公司總部,比爾·蓋茨好懸一口老血噴出來,鬱悶的一聲不吭回去休息了,三天都沒有到公司上班。

估計,是找個角落哭去了。

微軟公司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今年,歐盟的《反壟斷法》禁止微軟公司Windows系統捆綁銷售,準備對微軟公司處以4.97億歐元的罰款,並要求其改變作業系統的捆綁銷售方式。

紅帽系統公司開發的Linux作業系統正在佔據大量企業和個人服務端市場,並且被世界市場廣泛接受,形成了對微軟公司系統的強有力挑戰,使得微軟公司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份額急劇減少。

這一切,都對微軟公司的國際市場開拓帶來巨大羈絆,可以形容為戴著鐐銬的巨人跳舞,那感覺是相當不爽。

總體而言

微軟公司對網路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重點是收購軟件技術公司,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

近期,微軟公司的投資方向發生了明顯轉變,轉而對通訊,網路搜尋,電子商務,ERP,殺毒軟件,網絡遊戲等新市場移動進行投資。

有可能是受到王族基金啟發,忽然開了竅,微軟公司加大了對實業公司的投資。

最明顯的一樁投資案是微軟公司對米國電話電報公司投資50億美金,並且陸續對蘋果電腦公司,康卡斯特公司,el通訊公司,Akamai技術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取得了很不錯的收益。

若是自己不會玩兒,學著別人怎樣玩兒是聰明之舉。

吃過了大苦頭,微軟公司幡然醒悟過來第一件事就是開除了大浪貨楊之遠,請他拿著高額退職金走路。

可是楊之遠留下的雅虎公司爛攤子還得解決,這又是一個讓比爾·蓋茨頭疼不已的問題;

造孽的人走了,當初花高額代價購買的160多家網路高科技公司,巨大的隱患依然存在,到底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