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諸天之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一統天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一統天下

劉辨召集了內閣與軍機閣前來。

新開啟了一個世界,自然要儘快將之收入囊中。

倚天世界,大漢帝國初立,江南之地百廢待興,自然沒有餘力繼續征討元廷。

必須經過一兩年時間休養生息,同時調整國策,梳理內務。

劉辨急於建立運朝,不想再久等下去,那麼自然就需要大漢世界的力量支援。

而且大漢世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不管是各種政策的頒佈執行,還是人才的培育,都已經走上了正軌。

這方面,倚天世界是遠遠不能比的。

同時,為了麾下各個勢力不至於形成壁壘分明的派系,所以劉辨必須在各個勢力之間摻砂子,互相滲透。

把一部分倚天世界的人調到大漢世界,或者清末世界,同時調集一部分大漢世界的人進入倚天世界。

劉辨在金陵皇宮的大校場上開啟了世界之門。

他帶著典韋、許褚、孫策、賈詡等人,以及兩萬火槍兵,從世界之門走了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到突然冒出這麼多人,皇宮中的太監宮女們大驚,待見到是劉辨,才連忙下跪行禮。

劉辨召集了群臣上殿,與他們開誠佈公,說出了自己的身份。

當聽到劉辨竟然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大漢帝國的皇帝,群臣都驚訝莫名。

當觀看了火槍兵演武之後,眾人看到那槍炮的威力,都感到一陣驚懼且慶幸,幸好自己是大漢朝廷一方的人。

如今的元廷也有火器,不過那威力遠遠無法與大漢世界相比。

除非事先埋好巨量的火藥,否則倚天世界的火器根本無法威脅到江湖高手。

但是大漢世界的火器,楊逍等人感覺只要十來個火器兵把他們圍住,就會有生命危險。

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心思不純的義軍首領,在見識到了劉辨麾下大軍的實力之後,更是把心中的那點野心完全地收了起來。

同時這些人傑也更加歸心起來。

因為他們從劉辨透露出的資訊之中分析出來了,自身等人已經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未來前途廣闊無際。

劉辨以徐達為主帥,劉伯溫為行軍參謀,啟用十萬大軍正式討伐元廷。

特別是其中的兩萬火器兵作為尖刀,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典韋、許褚、孫策、常遇春、王保保、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猛將,加上諸多武林高手,一路勢如破竹。

甚至往往大軍還沒到,元廷的文武將官就被高手給暗殺了。

劉辨將紅衣老太監所贈的功法取名為《葵花寶典》,交給了內廠提督張永。

命他在大漢世界以及倚天世界的兩座皇宮內挑選資質好的太監,組建葵花衛。

雖說《葵花寶典》的修煉更容易速成,但是修煉的難度卻還是有的,並非任何一個太監都能練成。

所以葵花衛註定了只能走小而精的道路。

況且隨著大漢帝國治下越發繁榮,百姓生活越來越好,或許將來的太監只能從異族之中挑選了。

劉辨又讓賈詡跟劉耳將錦衣衛合併。

賈詡統管錦衣衛,劉耳繼續負責倚天世界的錦衣衛,刺探軍情。

劉耳在賈詡的傳授之下,辦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

錦衣衛不但滲透了元廷,同時也開始往周邊各國滲透。

比如草原上的各個猛古汗國,實力不弱,也是將來大漢帝國要征服的物件。

在從大漢世界調來了許多太學生,充實了倚天世界的各級官衙之後,政令開始暢通起來。

隨著內政的不斷梳理,各種高產作物的推廣,農耕技術與肥料的推廣,倚天世界的農民再沒有了饑饉之憂。

以工代賑,各種水利工程的開啟,修橋築路等等,最大限度地吸納了流民,社會開始安定下來。

人人都稱頌是聖天子在位,天下太平。

劉辨帶著周芷若眾女回到大漢世界,讓她們見過了皇后唐婉,以及蔡琰、呂綺玲、荀蘭三位妃子。

有時候,劉辨還帶著她們去逛了清末世界以及《喜劇之王》世界,領略了各個世界的不同風情。

眾女都是蕙質蘭心之輩,她們也明白想要劉辨一個皇帝只娶她們當中的一人,那是不可能的。

況且她們也聽劉辨說過大漢帝國的前景,未來或許她們會一直活千年萬年,青春常駐。

這種情況下,將來生下的子嗣是太子還是一般皇子,都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很顯然,太子、皇子都是一樣,永遠也沒有上位的那一天。

這就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後宮爭寵的問題。

因為後宮爭寵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子嗣的地位而爭。

況且大家以後壽命悠長,爭一時的長短根本沒有意義。

這樣一來,幾女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劉辨也體會到了大被同眠的幸福生活。

兩個多月後,徐達、劉伯溫等人徹底征服元廷,佔據了大都。

只有少部分猛古高層逃脫,進入了草原上。

至此,大漢帝國正式一統中原。

張三丰在拜訪了劉辨,與他詳談了一次之後,宣佈歸附為六扇門客卿。

其後武林各派相繼歸附,正式接受六扇門的統治,一體納糧,遵紀守法。

不服從的,要麼離開中原,要麼被剿滅。

大量的氣運匯聚,劉辨看了一看,足夠建立運朝所需了。

此時,賈詡傳來錦衣衛的情報,說冀州袁紹有了異動。

原來在劉辨連下數州,孫堅歸降,袁術敗亡之際,袁紹就感覺到了大勢已去。

即使是那些心有不甘的世家大族,也不得不悄悄向朝廷表忠心,表示願意當帶路黨,幫助朝廷剷除袁紹。

畢竟雖然不滿朝廷的政策,但是實在是打不過,只好加入了。

不然去得晚了,連湯都喝不到一口了。

袁紹對於自身的處境心知肚明,於是召集了麾下心腹謀士,商量何去何從。

荀諶、郭圖、辛評、辛毗等潁川謀士建議袁紹投降,袁紹有所意動。

田豐諫言道:“我等皆可投降,唯獨主公不能降。

我等投降,尚可獲得官位,甚至封爵。

主公投降,即使不被暗害,也可能遭到幽禁。”

因此他提議不如舍了冀幽二州,遠征遼東,在三韓之地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