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五十章 陽謀與陰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五十章 陽謀與陰謀

帶兵抵達廣陵之後徐庶一行不做任何停留於當日乘渡船在水軍護衛下挺進江東。』 Ww『W. X』S⒉②2.

在船艙內,張飛終於得知了此戰內情,原來主公根本就沒有北上冀州,同樣與他們一般南下了丹陽郡,務求一戰平定丹陽,而他這回所做的一切,其實都只是為了提防一人,那就是在兗州的曹操。

看著張飛不解且疑惑的眼神,徐庶笑著為他解惑,當時主公定下此策時徐庶其實與張飛現在的表現一模一樣,也許現在他的能力還不是很強,但他就像當年劉瀾所遇到的關羽一樣,他們只是少了經驗,終有一日,徐庶會像關羽一樣,為世人所矚目。

也正因如此,當劉瀾詢問他如今我們最大的敵人會是誰時,徐庶幾乎是不假思索出了袁術的名字,確實,就眼前來看,袁術絕對是劉瀾當下最大的心腹之患,可劉瀾此話的意義卻是在問他眼中誰才是徐州真正的大敵,奇虎相當的對手。

徐庶給出了許多名字,包括曹操,可得到劉瀾肯定之後,他反而又不解了,畢竟他之所以出曹操,是因為劉瀾一連否決了諸如袁氏兄弟之後,他不解為何曹操會在主公眼中比實力更為雄厚的袁氏兄弟更難對付,被他當做真正的腹心之患。

曹操當世之奸雄,攻黃巾敗袁術伐徐州逐呂布,在當今天下之中,又有幾人能似曹操這般?政治上入北盟而不失自主,軍事上能夠破格提拔人才,唯才是舉,在兗州那等惡劣的情況之下,居然反敗為勝最後擊潰呂布,似這等文韜武略用敢於用人者只不過是尚未像袁氏兄弟成了氣候,可一旦有一天,讓其人成勢,只怕他就真要在這天下間縱意馳聘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徐庶沒想到主公會對曹操如此推崇,但有一無法否認的是曹操的能力確實在袁氏兄弟之上,主公將其列為掃平天下最大的對手確實沒有高看他,反而的十分中肯,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之下是他能否得勢,不然在幾大諸侯勢力夾縫之中的曹操想要脫穎而出,簡直難比登天。

但就像主公之所以對曹操推崇,其實就是兗州一戰,先敗後勝,這樣的軍事才能,若非分屬敵對,徐庶也要由衷讚歎一聲,而且他既然能在如此惡劣的形式之下扭轉乾坤,為什麼不能在諸狼環視之下脫穎而出呢?

這也是劉瀾為何對此次出兵費盡心機的原因,他害怕曹操借其此次出兵之際兵向徐州,一旦成功拿下徐州,那曹操就將徹底擺脫眼下的困局,那時沒有了東方與北方的威脅,曹操將會毫無顧慮的向西向南展。

所以劉瀾才會在這麼關鍵的時刻用出這麼一計來,就是要迫使曹操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徐州,同時又不敢輕舉妄動,等他反應過來,劉瀾兩路大軍早已蕩平了丹陽。

張飛見他賣關子,急不可耐,道:“元直你倒是快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啊?”直到被他催促,徐庶才不急不緩的道:“你我出兵丹陽,不過是疑兵罷了,我也根本不是什麼丹陽之戰的主將。”

“怎麼可能?我們是疑兵?難道這一仗真正的目的是對付袁紹?”張飛舌橋不下道,這一訊息卻也太過令人震撼了,原以為是兩路同時出兵,可沒想到原來他們這路只是伏兵,是來迷惑袁術的。

“錯了,真正的目的就是丹陽,反而對付袁紹才是假象,而我們的使命則是要造成我徐州軍渡江南下將要支援丹陽郡的假象,目的就是要令袁術吳景、孫策部將防禦重心轉向我們,那時他們必然會分兵來防止我們援救丹陽,而此時呢,我軍真正的主力則會在主公的率領之下,悄無聲息的從鹽瀆繞道南下,渡河入曲阿,那時主公從後方殺出,必然打亂袁術軍部署,而我軍又適時起進攻,兩面夾擊之下,袁術軍如何能抗?”徐庶將主公真實的意圖全盤出,這也是劉瀾的意思,不過他刻意叮囑徐庶一定要等登船之後再,不然就張飛那大嘴巴,遲早會人盡皆知。

張飛有些想不懂,反正都是要南下,為什麼不一道南下,主公不是最反感分兵嘛,如果一道南下,集全部兵力對袁術軍起猛攻,那也一樣會勢如破竹啊,問出了心中的不解,可徐庶卻並沒有為他解惑,只是讓他仔細想其中的原因,主公為什麼要如此費事呢?

張飛這輩子可以是頭一次獨立思考起來,一步步想著可能的情況,卻又一否決了自己的猜測,好久好久,張飛不由拍案而起,連連讚歎道:“俺想明白了,主公一開始放出風聲,那麼袁術軍就一定會全力來防禦我軍南下,至於主公他們一定以為是北上了冀州,可其實主公卻是南下了丹陽,所以他們不管如何部署,都不會考慮主公的人馬,可當他們以為防住了我們可以高枕無憂進攻丹陽時,主公卻突然殺出,必然會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啊。”

“可不是?”聽著張飛的分析,雖然他只看到了主公其中一層的用意,但這對張飛來已經很難得了,其實主公這一計有三層含義,先就是震懾曹操,以主公對曹操的瞭解,此人生性多疑,一定會懷疑他散步出去的訊息其實是為了進攻兗州,這樣就能讓他安心駐守兗州,不敢輕舉妄動,第二層意思,則是震懾袁紹,以如今幽州的情況再加上青州之戰遲到的苦頭,袁紹絕不敢主動挑釁,但卻又不得不在平原郡派兵防禦,以冀州如今的情況,文丑之流袁紹絕不敢用,只能從幽州調將調兵,只要其一旦調兵回援,那麼就中了劉瀾調虎離山之計,那時身在遼東的徐晃則已帶領遼東鐵騎馳援右北平了。

“啊。”從徐庶口中得知主公這一石三鳥之計後張飛啊了一聲,佩服的五體投地,道:“陰險太陰險,主公這一趟出兵可是把全天下人都給騙了啊,厲害,太厲害了。”道最後更是一臉虔誠的:“元直啊,這就是你們口中經常的那個什麼陰謀吧?”

“這可不是什麼陰險,至於陰謀麼,其實諸如縱橫之術、攻心之術這些都只是謀略的別名,而用謀略之人則會被稱之為謀士或策士,似我這般,雖然被主公任命為軍師將軍,可其實就是謀士,是專門為主公出計策,拿辦法的存在。

而不管縱橫也好,勾距也好,攻心也好,策士也好,謀略也好,白了它們統統都屬於謀略之術,似翼德將軍這樣,將陰險歸之為“陰謀”,將光明正大稱之為“陽謀”是完全不對的,其實兩者並不相干,所以翼德你可千萬不要再把陰謀的陰與“陰險”相聯起來,它的內涵可不完全是這個意思。

“照你這麼,那陰謀是?”

徐庶笑道:“陰謀所謂的陰,它真正的意思應當是靜的、暗的,出之於無形,是看不見的。就好比雲長將軍,他用兵是講究一個正字,可他卻偏偏喜歡看的左轉,而左傳呢其實就是一部很好的謀略書,所以你不能就此論斷雲長將軍用兵單是陰又或是陽。”

“奧,是這樣啊。”

看著張飛自己獨立思考,並一理解了其中意思,徐庶索性決定多給他講講,道:“翼德,你想不想瞭解陰謀和陽謀。”

“當然想了。”

“好,那今日我就給你多講一講。”徐庶道:“不過在陰謀陽謀之前,先要所這個術,所謂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這個術字,大體應為:計、謀、術、局、策、略。

計為,謀為線,環環相扣謂之術。局成形,策深遠,胸懷天下方為略。

術為環,環環相扣,一以貫之,其理已通,如制人之術,不光以計為謀,更有依情定法的韜略,所謂術以情為始,以心為本,以力為用,以機為變,以規為體,逆法為終。情貫始終,心性定術,力為施用。

“元直你也知道俺愚鈍,你這些俺一句也聽不懂。”張飛尷尬的道,這些聽起來簡直就是天書,他一個字也不懂。

“翼德,不懂不要緊,你只要將我今日這番話記下,日後終究會有一****會理解其中深意的,現在你只要記住一句話。”

“什麼?”

“術之道,在心不在身!”

“術之道,在心不在身?”

“對。”徐庶道:“我們再返回來陰謀陽謀。”徐庶頓了下,在心中組織了下語言,道:“不管是陰謀還是陽謀,都離不開一個謀字,而這個謀其實就是術,就是策略、計謀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要有計劃的用謀(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可我們又該如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呢,就要用陰或陽,先來陰,也就是陰謀,它是要在靜中、暗中,悄無聲息的讓人看不見的情況下使用出來,所以陰謀和陽謀,都只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只不過它們的區別在於,陰謀是有跡可尋的,是有破綻的,而陽謀則是隨勢而動,隨勢而,無跡可尋的,所以比起陰謀來陽謀更為高明,也更加難以實施。

“元直,你這麼一解釋我就明白了,虧你把陰謀的我還以為是什麼好東西呢,其實還不是設陷阱搞無中生有那一套啊。”想明白了的張飛道。

“是,也不是,不過用翼德你的話就是設計陰謀之人必須要高明,但有一任何高明的陷阱都有其漏洞,而這就是陰謀本身的致命傷,所以一旦陰謀被人看穿,那所設計的陰謀就一文不值,所以只要是陰謀,不管它有多高明,其本身就有破綻。”

“那陽謀呢?”

“陽謀不會,相對於陰謀,陽謀則是把一切都放在你面前的計謀。它沒有**,沒有秘密。它幾乎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它沒有破綻。實施者只要把握住方向就行了。所以我才會它是借勢而動,推動一切必然的展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好比洪水決堤,誰都知道會死人,可是擋在它前面的還是非死不可,走都走不了。”

“啊,我明白了,這就好比我在前面挖了一個坑,又在後面拿刀逼著一個人往前走,他明知前面是坑,可也只能被我逼落入坑中,偏生他還不敢反抗,不然立時就會被我一刀砍殺,所以不管是他走還是反抗最後的結果都只是死,眼睜睜看著自己死卻毫無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元直,我的就是陽謀對吧?”

“嗯,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所以在兵法之中才會把陽謀稱之為無解之謀,乃謀中之王,不管是其造勢、借勢、用勢還是隨勢而動,都暗合天地至理,毫無軌跡可循,如洪濤決堤,人人能見卻毫無辦法,唯有束手待斃。

而與陽謀不同的是陰謀,陰謀多用於兩者實力懸殊,不得已出奇招詭謀彌補之,於無聲無跡中得手,雖一時見效,卻不能測其走勢,有傷人自傷之險,且漏洞百出,破解之策甚多,屢屢用之會逆變心性,使人心陰鬱幽暗,所以真正大智大慧者都極其慎用。所謂陰謀之策,仁者不用是也,就算用之,也必然要慎之又慎;但陽謀則截然相反,陽謀乃王者之道,慣以堂正之師借勢而,領天下之大勢,聚天下人望,不則已,則以摧枯拉朽之勢一擊之勝之,非天下至正之人不能用,用之則無往不利,乃謀中之王,道中至道,無可阻擋。”

“照你這麼,這天下之間,好像卻並沒有這樣之人吧?”

徐庶唏噓一聲,道:“自黨錮之後,至正之人或多數被殺,餘者莫不如鄭玄先生隱居田野之間,或為隱士逍遙或開課講學,再不出仕,是以當今天下人當道,故而陰謀詭計頻出而不見堂正陽謀之術。”

“那元直你呢?還有主公為什麼不用陽謀呢?”張飛不解道。

“並非主公與徐某非至正之人,實乃情勢所迫,試問現今徐州之情況,比之袁氏如何?比之曹呂又如何?”

“比之袁氏兄弟,實力懸殊,比之曹呂,不相上下。”

“正因如此,所以才會出奇招詭謀彌補。”

“原來如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