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大戰開啟(2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大戰開啟(21)

在太史慈撤兵回了毗陵的第二日,許貢也做出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就像太史慈所的那樣,許貢現在絕不會主動招惹他們,但是卻深深忌憚著劉瀾軍再次南下,畢竟他們雖然退兵了,可就在毗陵駐守,只要願意,不出三日就又能出現在吳縣。

為此,許貢專程派特使前往會稽,希望能尋求到幫助,至於給他許諾的袁術,他算是看透了,壓根就指望不上,而且他不在奢望,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劉瀾真要滅他的吳郡,淮南的袁術還真幫不到他,反而不如向會稽的王朗尋求幫助,甚至許貢還設想著能不能與那嚴白虎結盟。

這幾年兩人互相爭鬥雖然看上去難分伯仲,可實話實,他還是佔了大便宜的,所以他如果主動與嚴白虎求和,化干戈為玉帛的希望還是蠻大的,不過也不能排除被拒絕的可能,畢竟在現在的情形之下,嚴白虎選擇冷眼旁觀,顯然對他是最佳的選擇,最後不管兩方誰取勝,對他來都是機會。

不過就他對嚴白虎的瞭解,他的野心雖然很大,但他的胃口卻還沒那麼大,雖然這人的吃相向來不好,可在這件事情上,他想坐山觀虎鬥從中取利的可能還是不切實際,所以許貢還是有信心能夠服他的,畢竟劉瀾要打他,根本就不可能給他提供可乘之機,

事實上,就像許貢的那樣,太史慈如果真要攻打吳縣,抵禦是不可能的,只是守多久的問題,至於能消耗多少秣陵軍還是未知數,但就算能極大消耗秣陵軍,可就憑嚴白虎那一兩萬人又能起什麼作用?還能把吳縣從太史慈的手中奪回來?如果嚴白虎真這麼想,那他就就完全可以讓他清醒清醒,讓他看清目前的形式,畢竟他這不到兩萬人的部隊獨立抵抗太史慈是沒啥可能的,可如果能在關鍵時刻出兵幫下他,那他就有了底氣,當然了,想要服嚴白虎不會太容易,為此他願意給他一些實惠,就比方他一直想要的烏程,完全可以讓他名正言順當烏程令。

他現在算是徹底認清了形式,尤其是在毗陵和陽羨丟了之後讓他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他控制的吳郡,擋不住太史慈,完全是人家的囊中之物,既然這樣,那不如索性去讓一些人來分一杯羹,畢竟他守不住吳郡了,那就不如讓某些人摻和進來,也許還能有一線希望。

而且他之所以有著能服王朗和嚴白虎的信心,完全是因為他們同樣在劉瀾的威脅之下,唇亡齒寒,因為這一套理論他被袁術服,同理,這二人也會被他服,因為大家都有著同樣的擔憂,他的吳縣不保,嚴白虎的烏程難道就能安全了?王朗的會稽郡難道就能避免劉瀾的入侵了,做白日夢去吧,所以既然大軍都一樣有著共同的敵人,同樣的威脅,那就不如聯合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把劉瀾的部隊擋下,完全有希望。

~~~~~~~~

餘汗縣的戰鬥仍在繼續著,可突圍中的樂蒙卻感覺自己彷彿經歷著末日一般,他帳下的士卒,雖然成軍很晚,比關將軍的攝山營還晚半年,可是他們在他的帳下效力的年頭卻一也不晚,畢竟他們都是從各部抽調出來的精銳,這些人大多都是各營精銳,有些人,更是在討董時就認識,這些人,多年來經歷過什麼,他不用多大家心裡都有數,可就是這樣一幫從死人堆裡僥倖活下來的同袍戰友,沒有倒在與袁紹、曹操的戰鬥之中,卻倒在了現在這樣的苦戰之下。

而這結果完全是他所造成,雖然他也是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做出主動出擊的命令,可是死守防禦的結果難道就能比現在更好麼,不見得,可能結果會更糟糕也不定。

“樂蒙,我們必須要儘快殺出一條生路,不然我們就真要全軍覆沒了。”衝鋒之際,岑寧朝著樂蒙大喊一聲,他現在身邊的本部士卒不足百人,幾乎全部陣亡,而樂蒙帳下的情況雖然還好些,可陣亡的數量太大了,這樣的傷亡代價,用不了多久,就會在敵軍的圍攻之下全部陣亡。

“我知道,不用你提醒。”樂蒙回應道,實在是沒有太多時間來搭理他,提著長槍,便衝向了周圍的敵軍:“急著,不管如何,一定要殺出去,如果我死了,就拜託你了。”

樂蒙的聲音低沉的可怕,從他出這番話的一刻,他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了,看著他的背影,岑寧停頓了一下,才從口中緩緩吐出了幾個字,道:“要死,也是我死,你自己的兵,還是由你親自把他們帶出去吧!”

岑寧完,便也衝向了壽春軍,他的部隊已經所剩無幾,甚至可以是全部陣亡,他還有什麼臉回去見軍事甚至是張將軍,索性不如在這裡與敵軍痛快一戰,戰死了也好去下面陪那幫老兄弟!

岑寧盯著前方的壽春軍衝殺而去,眼中的含義漸漸升騰而起,四周瞬間變得森寒如冬,好似炎熱的夏季一下子就變成了寒冬。

秣陵軍開始向壽春軍起了潮水般的猛攻,夢了一樣向他們猛撲而去,潮水洶湧澎湃,喊殺聲整天喊單,可不管他們的攻勢有多迅猛,壽春軍的防禦始終固若金湯,面對敵軍的攻勢不為所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紀靈駐馬原地,觀望著場中戰況。

如果不是這一仗投入的兵力太多,而戰場又相對狹窄的話,他可不會只是旁觀者,這情況只會出現在張勳身上,而他更習慣衝殺在第一線,可現實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必須保持著祖國的耐心,甚至是給予部隊更多的信任,可是敵軍的韌性,他們的頑強亦如他所知一樣,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有一,他卻是有些疑惑的。

可以,觀察戰況的他一直都在琢磨著這一問題,為什麼,同樣的壽春軍,表現出來的情形卻反差如此之大,如他們能像戰鬥之初,紀毣所指揮的那些壽春軍一樣的話,那現在的戰場早就結束了,可是現在,壽春軍的戰鬥力又與從前一樣,為何前後差距如此之大,要知道剛才他們可是處於絕對的劣勢,而現在他們卻有著人數上的優勢,而敵軍還無法展開陣型,只是一味前衝,後背露給他們。

這樣的場景,他們的優勢可想而知會有多大,可是優勢卻並沒有轉化為勝利,更沒有最終決定戰爭的走向,甚至在剛才秣陵軍突然加大了衝擊力度使得他們的包圍變得有些難以為繼,在秣陵軍的拼命死戰下,壽春軍有些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這樣的局面讓他無比丹陽,他不斷指揮著部隊向部隊的薄弱緩解支援而去,以人數填補,這就讓他部隊的傷亡越加重了,可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把士兵不斷的投送過去,傷亡也就變得越來越大,他的眼神變得越來越深邃,這樣的情況對他來太不利了,尤其是時間已經拖的太久了,這就讓局勢變得極為微妙起來,雖然他在戰鬥伊始相信張飛決不再餘汗附近,可是一日一夜的戰鬥過後張飛肯定已經馳援而來,而他的主力從哪裡來,還是未知數,畢竟秣陵軍在餘汗縣投送了這麼多的兵力,那顯然南昌的秣陵軍必然是一個幌子,他上當了,誤判了形式,所以他相信張飛必然不會在南昌,當然他也不會在餘汗,但必然不會離餘汗太遠,最少兩三日甚至是一日的路程,這就讓他的情況變得有些微妙起來,他在餘汗已經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了,如果不能儘快結束戰鬥,一旦張飛率主力趕來,那時候的情況可就危險了。

想到這裡,紀靈的眉頭深鎖起來,必須要儘快結束戰鬥。

他看向了身側的紀毣,關鍵時刻,他只能寄希望在他身上,因為從九江之戰開始之後,他的能力已經得到了紀靈的認可,不提其他,就他的一些建議,如果不是他自己的原因,現在他早就脫離危險了。

而且,他很有先見之明的預見到了張飛可能的伏擊,當然他對伏擊是不敢給出肯定答案的,但在他的分析之下,卻提出了兩路分兵撤圍的建議,如果他能一早聽取他的建議,他二人最少能撤出一路,還有剛才,紀毣那麼拼命,就是想讓他撤離,而如果他當真能做到對壽春軍的不管不顧,也安全了,但可惜,他終歸無法拋棄這些士兵。

“秣陵軍要突圍,你有什麼辦法,儘快結束戰鬥?”

“末將提議,大軍現在繞道撤兵!”雖然秣陵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但是他們已經在這裡耗掉了太多的時間,而敵軍這不到三千人的部隊,沒必須非要趕盡殺絕,太浪費時間又浪費自己的兵力,最少在紀毣看來,執意消滅這三千秣陵軍是得不償失的,既然如此,就不如索性放棄圍殲,直接繞道撤兵離去,畢竟他和紀靈的想法都一樣,張飛正在趕來的路上,那麼儘早撤離肯定是先。

這是紀毣的想法,不必與敵軍繼續糾纏下去,可是當他聽到這一建議的時候,卻出現了一絲遲疑,這麼大一塊肥肉,放棄就放棄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所以對他的建議,紀靈遲疑了起來,是在勝利之際選擇繼撤兵,讓到嘴的鴨子飛走呢,還是不顧一切繼續續進攻呢?他考慮的半晌,最終對秣陵軍取得第一次勝利的誘惑吸引了他,只要能儘快結束戰鬥,只要能及時撤離,張飛沒有什麼希望。

雖然現在撤兵是要的,可是如果能對秣陵軍取得第一場勝仗,對壽春來顯然所能起到的效果是無法衡量的,這將大大提升所有人的包括主公對秣陵軍的信心,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們與秣陵軍的交鋒還從來沒有取勝過,大戰戰都是以失敗告終,甚至在壽春更傳出了秣陵軍戰無不勝的法,不僅是壽春軍賭秣陵軍聞風喪膽,就連袁術也都有些談劉瀾色變的情況。

如果他能取得勝,那結果,不僅是對袁術更是對此刻在潯縣的帳下注入一劑強心針,在與秣陵軍交鋒的時候,未戰先怯的情況會得到大大緩解,所以面對紀毣的建議,他又一次一意孤行。

紀毣就知道這樣,他們又一次措施良機,其實在他提出建議的一刻就沒抱著多大的希望,因為他看得出紀靈剛才那激動的反應,明白問他的目的其實是如何才能儘快消滅秣陵軍,而他給不出答案,所以只能給出撤兵的建議,但可惜,沒有用。他在心中出了一道長吁短嘆聲,接下來,只能繼續強攻敵軍了。

強攻開始,戰鬥激烈,這一切完全在紀靈和紀毣的意料之中,可以,紀靈是完全同意他剛才的建議的,可是,如果換個地方,換個時間,他絕對會同意,或者,如果現在沒有保持著如此大的優勢的話,他也不會繼續糾纏下去,與敵軍在這裡耗,可是這麼大的優勢,他怎麼能放棄?

然而,這就是人,人心不足蛇吞象,他的內心雖然高順他紀毣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可他還是沒有選擇,更沒有同意,他希望著,在花上半個甚至一個時辰來徹底解決這裡的秣陵軍,那樣他就能以勝利者的身份凱旋,可是隨著局勢的不斷展,他開始後悔,敵軍變得越來越完全,而他卻只有不停下達著進攻的命令,讓部隊不斷向秣陵軍殺去,甚至到最後,連紀毣都被他又一次派上戰場。

在花上半個甚至一個時辰來徹底解決這裡的秣陵軍,那樣他就能以勝利者的身份凱旋,可是隨著局勢的不斷展,他開始後悔,敵軍變得越來越完全,而他卻只有不停下達著進攻的命令,讓部隊不斷向秣陵軍殺去,甚至到最後,連紀毣都被他又一次派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