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戰(6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戰(68)

但是冀州軍零星抵抗肯定無法抵擋住攝山營與琅琊軍的進攻,他們士氣如虹,喊聲直衝霄漢,很快就突破了他們的防禦。

然而,就在他們衝殺之際,突然,四周喊殺聲響徹天地,一隊隊冀州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個個視死如歸。

進入了冀州軍的埋伏,這對於進攻之中的徐州軍來說太過突然,一瞬間,之前還是一路砍殺的徐州軍,立時就被殺得丟盔棄甲。

敵軍深諳用兵之道,一路上過來的關羽眼見這般情景,心中一沉,這一仗變得困難了,現在已經不是想著要如何解決冀州軍,而是如何才能把散亂的陣型組織起來,不然被冀州軍突襲之下,還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部隊。

反敗為勝倒沒有那個可能,但是冀州軍卻可以從容撤離。

這可不是關羽想要看到的結果。

就在他振臂的一刻,突然卻看到了一位老熟人的身影。

正是顏良。

他終歸是冀州有名的大將,知道進攻時要衝殺在前,撤退時要拖後掩護的道理,如果他頭一個逃,那麼這一路不知要在攝山營和琅琊軍的追擊之下損失多少兵馬,但他拖後,而且還經過精心佈置,殺了他們一個出其不意,效果可就完全不同了,現在別說再想向前衝殺了,如何脫困都困難。

太過輕敵冒進了,如果能一直保持著隊形,也許結果會好一些,可現在,看著散亂分佈在四面八方的攝山營和琅琊軍,一股危險的味道浮現而出。

必須要想辦法改變。

關羽當即鼓氣大喝一聲:“攝山營的兒郎們,隨我一同殺敵!”

再向前困難,可是將敵軍兩翼殺散卻也簡單,關羽高舉起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朝著周圍攝山營將士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這裡將是他們突破冀州軍包圍圈的首選。

在他喝聲響起的同一時刻,周圍一直追隨著他的近衛與攝山營將士們一個個高聲回應,隨後跟隨者一馬當先的關羽向著右側結陣的殺過來冀州軍衝殺而去。

敵軍的陣型十分牢固,可以說為了這一刻,顏良準備多時,雖然他不清楚關羽在前面給他佈置了這樣的陷阱,但最少,他得先把身後這些煩人的追兵先解決掉,而他在看到徐州軍追擊陣型混亂的一刻,便想到了這一計,所以才會不斷派出士兵進行拖延,這樣他就有了挑選戰場,準備伏兵伏擊的充足準備,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此刻殺徐州軍一個措手不及。

關羽最初的衝鋒並沒有效果,一路砍殺之下也沒有突破敵軍圍困,但隨著部隊開始快速集結,攝山營的攻勢開始變得越來越犀利起來,雖然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但是兵鋒所指,還是很快就突破了重圍,殺出了一條血路。

攝山營所向披靡的表現刺激著琅琊軍,他們同樣也殺出了一條血路,不得不說,這一仗他們被顏良的伏擊突然襲擊付出了極大的損失,雖然這一仗大獲全勝,可最後這收尾去讓人心醉極其不爽,可現在的情況再追下去,可能損失還會更多,臧霸和黃忠一道前來與關羽見面,準備回返開陽。

不想關羽直接拒絕了他們的提議,他打算要繼續追擊。

這讓臧霸大吃一驚,都已經中了顏良的圍困損失了數千人馬了,怎麼關羽還要去冒險,如果再中了顏良的包圍,那可怎麼辦?

但關羽卻是出奇的自信。

黃忠開著他,這一刻他已經想到了關羽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了,對臧霸說道:“顏良設伏,是因為我們在身後追擊,可一仗取得大勝,痛擊我軍,此刻他必然快速撤退,絕不會再考慮我軍的追擊一事,而這時,通常情況追兵也都會選擇撤退,然而關將軍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再殺顏良一個措手不及,如果這一次追擊真能成功,那麼顏良必敗無疑,甚至還會將他徹底留在徐州!

聽著黃忠的一番分析,在看看成竹在胸已經離開開始組織攝山營追擊的關羽,臧霸最後做出了隨其繼續追擊的決定,喝湯的時候有他,吃肉的時候,怎麼能退縮?

而且如果真像黃忠所說,那麼這一次追擊,必然是十拿九穩的情況,青州軍並不會有多大的風險,只不過是跟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最後這琅琊一戰的首功,卻勢必非他莫屬了,雖然關羽很重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沒有臧霸堅守開城,那麼這一切都是泡影。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怎麼可能把頭功拱手讓出去,而且,他現在來到徐州,不比在青州,在這個平臺中,關羽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雖然他沒必要去刻意巴結他往上爬,但是在這件事情上能與他結下友誼,對以後在徐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他帳下還剩下的萬餘人,就成了現在他的本錢,那麼他當然要毫無保留了,就算前路會壯烈,但別忘了,頭前衝殺的終歸還是攝山營,連關羽都不怕,他怕什麼,至於些許的犧牲,開城都付出那麼多了,再損失一些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比起前途比起來,這些傷亡,都只不過是一串數字罷了,戰後補充回來,就是了。

臧霸對前途的看重,不能說他這個人有問題,可以說,在利益面前,一些犧牲和付出,都在所難免,更何況還躲不過去呢。

琅琊軍的加入,對關羽來講是最大的欣慰,雖然他信心十足,但是卻真的發自內心的對二人表達出了感謝,在這樣的時刻,對他的認同才是最讓他感動的。

患難見真情,這時刻,他相信會有絕大數人選擇離開,但他們卻留了下來,同風雨共患難,關羽也許會曾經對臧霸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屑甚至不爽,但是這一刻他對臧霸有了徹底的改觀。

臧霸如何也想不到,只是這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情就會收到關羽的好感,可在關羽看來,這可不是小事一樁,這是完全對他關羽的信任,是用數萬條鮮活生命在陪他一同冒險,作為將領,也許會因為某些原因而付出慘重代價,但是他們絕不會因為誰而冒變成光桿司令的可能。

深處亂世,生命最重要,手中掌握著兵權,才是保命的關鍵,試問,如果這一仗敗了,人都死完了,他真成了光桿司令,那他還怎麼可能在徐州立足?

到時候他要冒著極大的威脅,甚至可能變成喪家之犬,但是臧霸還是做出了一個對於他來說風險極大的決定,關羽這一刻能不對他改觀?

可以說,就算他帶著部隊離開,關羽也不會說什麼,他能理解,雖然理解歸理解,肯定對臧霸不會太爽,但他最後卻做出了讓他感動的選擇。

部隊開始追擊,顏良率領著部隊正向著東莞撤離,路上,他想了很多,並不是因為這一仗如何成功擊退了關羽,而是這一仗為何會最終大敗。

可以說顏良從參軍上前線到今天,勝過也敗過,但像這次失利如此慘重,卻還是頭一次,他開始仔細去思考這一仗失敗的原因,想到很多,想不到的應該也很多,也許,麴義在的話,他會知道更多,但可惜,這位曾經與他水火不容,卻又不時互相訴衷腸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沒有了他,才得以顏良真正上位,按理說,對他好感不會太多,而且這人人品很差,又言高語低瞧不起人,居功自傲,甚至還要造反,說實話,主公該殺,但是,他的死,對冀州絕對是一大損失。

現在已經很少人再提及麴義,就算是顏良也很少提及這位因恃才傲物而亡的將領,但不得不說,他對他的影響卻很大。

有些時候,顏良是很願意與他和好甚至齊心協力的,但是他最後發現,這都是他的一廂情願,所以最後,他被處死,顏良表現的很坦然。

但是當失去他之後,其實冀州軍一直處於一團亂麻的狀態,雖然美其名曰休整,可是這樣的休整不提也罷。

就算把他換上來,起到的作用也不大,這時他才發現,原來冀州軍隊也早已門戶重重,大公子系的,二公子系的,三公子系的。

都有著自己的身份標籤,他無能為力,好人惡人都當過,好話賴話也都說話,但沒有任何效果,人家不聽你的,跑了的呂曠呂翔甚至是焦觸,前者聽命三公子,後者聽命二公子,他們在這一仗會出力?

而聽命大公子的將領,反而就在身邊,是他們忠臣?又或是他們知道撤退不是辦法必須要留下來阻擊敵軍,不是,因為這一仗是大公子提議,他們要全力支持,與他並無多少干係。

可想,在這樣的局面之下,這一仗之所以會敗,這個原因是關鍵之一吧?

但是在麴義時代,這樣的情況卻絕對不會發生,都聽從他的將令,你可以說,那個時期三位公子的手還沒有伸到軍營之中,也可以說那個時期冀州三股勢力還只是明爭暗鬥,甚至是因為形式不好,要齊心協力。

但麴義卻實打實的讓每一名將領都發揮出了百分百的權利,不然不會有幽州對公孫瓚的全勝。

這一點,他比不了,而就領兵的能耐,就更差了十萬八千裡,而這伏擊的計策,其實也不是他能想出來的,而是在與公孫瓚交戰時,麴義用過,他學到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說,又是因為麴義,他才能僥倖逃脫。

可以想象,也許曾經顏良對於麴義被殺是第一個拍手稱快之人,但此刻,他才真正發現,麴義的重要無人能代替。

也難怪他會居功自傲,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又自負的實力,卻沒有遇到一位能夠容忍他的主公。你可以說這是袁紹的愚蠢,就算要學高祖殺韓信,可這時間部隊,鳥盡弓藏的時間太早了。

如果,再晚一點,那麼此刻徐州之戰的局面又會是什麼樣子,他不敢想象,但他可有預見,肯定要比他強,強百倍千萬倍。

曾經,麴義已經從眼裡心裡跌落凡塵,如今他有登上了神壇,甚至覺得是自己無能累死三軍。

不得不說,眼裡在某些方面,是真的改變了不少,就這一點,就絕不會是曾經他能做出來的事情,他絕不會佩服麴義,一個來自涼州的將領罷了,有什麼可傲的?

但不得不說,能以那樣的身份來到冀州,並在冀州出人頭地並且統帥三軍,麴義是真的做到了武人的極致。

就在這時,突然身邊有人低聲提醒他,是不是該讓士兵休息一下,他這才發現,天已經徹底大亮了,部隊撤退了已經差不多有兩個多時辰了,這樣的行軍還是蠻累的,但是他不敢放鬆警惕,雖然明知道關羽不可能再出現,但是他還是讓部隊再向前走了三里,才下令部隊原地休息。

對於顏良如此決定,身邊的將領們都很無語,若說他是被徐州軍嚇到了,可是他們卻是在他的指揮下,成功伏擊了徐州追兵,才能德乙從容撤退,有些搞不懂,為何都安全了,他反而卻更謹小慎微了。

顏良抬頭望向了東莞的方向,他現在擔心的,雖然不在是後面的追兵,可他卻擔憂前邊不知何時會出現堵截,如果這個時候前面突然有徐州軍殺出,那麼正在休息的冀州軍,可能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派出斥候,到前面偵查一下,看看是否安全。”顏良對身邊將領說道。

“諾。”

直到此刻,其餘眾人才幡然醒悟,原來顏良是在擔心前方會出現徐州軍,不過如果真的出現,那倒黴的也是呂曠他們那些人,他們心中反而還挺高興的,最好徐州軍真出現,將他們殺個一乾二淨才最好。

不過這些話只能在心裡說,雖然他們都很明白,可能連眼淚心裡也如此想,但想和說可不一樣,這話如果誰傻了吧唧說了出來,會不會被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處置還不好說,但最少一頓鞭子是少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