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徐州之戰(14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徐州之戰(145)

劉瀾親臨琅琊,如果不是後錢,他也沒有這個機會,而現在他有了親自前來琅琊視察的機會,在抵達城樓前,他發現琅琊城真的和他之前前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最為不同的一點是,由兵械廠生產的床弩,連他都沒有見過。

其實如今的一些兵械,已經很少抵達戰場第一線的劉瀾還真的沒有多少瞭解,更何況這還是最新式的床弩,生產出來之後直接運抵琅琊,可以說整個徐州也沒有第二批這樣的床弩,新式的床弩和以前在礦山時期以及遼東時期所生產的的床弩都大不相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以往的床弩,都是體積龐大移動不便,雖然殺傷力巨大,但他的狀況幾乎和以往的弩箭沒什麼區別,所以在弩箭被行動式發展之後,床弩幾乎也是在這樣的改良下進行創新,而且還是在殺傷力不變的情況下。

對於這類武器的生產,現在的劉瀾早已不多過問,完全是由內閣在處理,雖然生產什麼,何種兵械的優先選擇在歐冶堅,但生產過後的分配則由內閣決定,而隨著床弩的便捷,上引更為快捷,一切都變得輕鬆,看著城樓之上的床弩,劉瀾頗為滿意,當然這完全是在眾人面前的一個態度,畢竟是從後世來的,知道火器才是真正的大殺器,所以這樣冷兵器時代的兵械還真不是他多麼看重的。

可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慢慢發展才能製造出來,現在別說是火器了,就連火藥也在最初的階段,雖然劉瀾也清楚一硝二磺三木炭,可真正使火藥量產,乃至於被使用卻還是一個漫長的階段,更何況就算火器出來,所生產的鐵器是否能夠製造出火器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對於火器,劉瀾還是讓其緩慢的研究與發展之中,雖然效果不是太明顯,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劉瀾在城樓上方問東問西,將守城的器械都詢問了一遍,雖然現在這些守軍都是青州軍,幾乎沒有見過劉瀾,可能讓徐方臧霸乃至於關羽張飛一同陪同,而且還都屈居其後,恭恭敬敬,這人的身份得多恐怖,每個人被問話的時候,無不是誠惶誠恐的回答,害怕說錯話招來麻煩。

這些人的回答小心翼翼,甚至可以用滴水不漏來形容,尤其對於床弩,雖然是最新式的床弩,但他還是如同以前的床弩一樣,雖然方便上引,雖然殺神很大,但是射程沒有改變,甚至也無法做到像弩箭那樣一次引五矢,假如床弩也能夠如果連弩那樣射出箭矢的話,劉瀾雖然不敢保證一定能保證城池不會被攻破,但對敵軍的震懾和殺傷效果,卻必然是空前的。

而這其實才是劉瀾所不滿意的地方,可他也明白有些事情急不得,技術的創新是建立在原本技術的積累以及探索與發現,在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之後才能不斷的改進以及超越,就好像弩機從一次射出一支箭,到現在一次射出五支箭的連弩,就是在這樣緩慢的過程中實現。

而這其中,還是因為走了捷徑,很多構想是由劉瀾提出,但越是這樣,劉瀾就越要靠他們去發現與探索,畢竟他知道的也十分有限,術業有專攻,有些東西,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告訴歐冶堅,那麼接下來如何生產出來,並不斷改進,則不是劉瀾所能決定,需要這些工匠,透過不斷的努力來改進並且創新。

對於現在的情況,劉瀾已經很欣慰了,雖然對於知道天高地厚的劉瀾這些其實根本就不可能滿足他的胃口,但你必須要明白客觀的環境與條件,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讓他們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去從事這類的工作。

士兵們的回答,雖然不是千篇一律,但都留了三分小心,雖然劉瀾這是突查,不可能是他們提前安排,但再問下去,也不會有什麼收穫了,劉瀾也就轉身下了城樓,與他們一同前往郡守府。

他不會在開城過多停留,來此就是瞧瞧琅琊的情況,也算是為諸將打打氣,畢竟現在第一要務是冀州軍,當然除此之外,還另有一件要事,那就是遼東軍會南下青州,當然為了給眼下的青州添柴加火,琅琊可不會一直坐視不理,當然出兵的前提自然是在絕對的隱秘之下,而且還不能以徐州軍的名義。

如果最開始劉瀾只是想給高覽找些麻煩的話,那麼隨著後錢的突然殺出,一切已經改變了,他現在要做的是要讓青州真正的亂起來,讓袁紹陷在青州動彈不得,而這才是劉瀾此行的第一要務,他要讓遼東軍與徐州軍這一次在青州緊密的聯絡起來。

對於這件事,關羽本想直接領命,沒想到臧霸搶了先,他有自己的道理,畢竟比起對青州的熟悉,在座這十多人中沒人能比他更熟悉,所以如果是他的青州軍改換旗幟進入青州,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那這件事就交給宣高了,不過人數不要太多了,有個五六千人就行。”

臧霸起身施禮:“末將明白,待會下去之後就馬上著手準備。”

劉瀾點點頭,以前呢,青州是劉瀾的一塊心病,如同雞肋一樣的存在,是他控制著吧,可臧霸卻有著絕對的自主權,可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虎視眈眈呢,他還不能不管,現在好了,青州成了袁紹現在最頭疼的地方了。

而且青州的戰略位置受到各方環繞,東面又臨大海,再加上一道黃河,有時候袁紹自己都是有心無力的,所以想要真正控制青州並不容易,而且還吸引著這麼多人的關注,不解決內部的麻煩,那外部的威脅只會讓他變得越發危險。

這樣不利的地理環境但卻又是他南下的一塊跳板,戰略意義又極為重要,就算其有很多的隱患,可袁紹知道想要對付劉瀾,就必須先得青州,就像這一次內部的隱憂,他的態度還算比較樂觀,現在爆發,總好過日後發生,讓他沒有任何反應的餘地強吧?不然那時候他才是真正的危險。

足以讓他這些年所積累的一切全部摧毀,損失殆盡不說,可能還要全軍覆沒,這可不是危言損聽,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所以在聽到青州一下子冒出了這麼多的隱患之後,雖然無法順利開展對徐州的進攻,但最少他還是能夠接受的。

甚至他還覺得是自己的幸運,運氣比常人更好,當年他入主冀州,其實最大的禍患是誰,並不是南下的公孫瓚,而是冀州的民心,那時候整個冀州,雖然都以為他所有,可真正他所能指揮的地域,也不過就只有鄴城一代,所有公孫瓚的南下,反而為袁紹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些郡守之所以能夠在戰後換成他的親信,於此不無關系。

可如果是沒有公孫瓚南下,那麼首先袁紹就沒有一個合理的藉口去換掉這些人,而冀州的民心自己就不可能像戰敗之後那麼快速的聚攏起來,所以那一仗雖然在他看來是敗了,可正因為失敗,才有了他今日,也才能讓問題全部暴露出來。

所以他甚至在有些時候還要感謝公孫瓚,當然了,如果沒有公孫瓚,袁紹也不會成功入駐冀州,於情於理,公孫瓚都是首功,這樣的思路卻是有些讓人啼笑皆非,可這就是袁紹,不管是苦中作樂也好還是樂觀豁達也罷,這就是他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

當然在當時,袁紹肯定不會有這樣樂觀的一面,這都是隨著不斷壯大才有的感悟。感謝自己也感謝對手和敵人,而現在他自然更要感謝麻煩提前出現,不過顯然麻煩的製造者劉瀾會讓他焦頭爛額,只不過現在看起來風平浪靜。

這樣的安靜,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危險來臨的前兆,越春風得意,才越要如履薄冰,只不過袁紹現在的注意力被完全被吸引到了青州,甚至劉瀾還要繼續把袁紹的目光留在青州,待遼東的大火燒起來後,那時候袁紹就算有三頭六臂,只怕也短時間內沒有了方寸,顧首不顧尾,試問那時候袁紹又該如何應付?

袁紹沒能敢在秋收之前進攻徐州,他的戰略幾乎已經徹底失敗,雖然青州的糧食被他得到,但畢竟隨著人口遷徙,這樣的收穫微不足道,對於數十萬大軍來說,也是杯水車薪,但就算他能夠提前進攻,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徐州已經在秋收之前搶收的糧食,所以袁紹這一次的戰略,其實在當時已經失敗了。

而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徐州的在青州的冀州軍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管統圍剿後錢的部隊,他們可比不了常年就在山中的那些悍匪,雖然青州的冬天確實無法與冀州相提並論,但終歸冬天越來越近了。

寒冷的夜晚,成了每一名士兵都無法避免的難題,但是對於策馬揚鞭一路向右北平土垠趕去的遼東騎兵們來說,一切好像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影響。

哪怕右北平下去了進入秋季之後的一場雪,雪不算厚,真正刺骨的則是寒風,整個右北平變得人跡罕至,所有百姓在這樣的寒冷天氣下都窩在家中,閉門不出,但這樣的寒風冷雪卻對遼東騎兵沒有任何作用,甚至因為天寒地凍,他們的行蹤變得格外隱秘,這一路也沒有被任何人發現。

其實現在別說他們是從小路前往土垠了,就算光明正大的前行,也不必擔心會被人發現,這一場雪,非但沒有對穿著棉衣的遼東騎兵構成任何的威脅,反而還讓遼東騎兵能夠更為隱蔽的向右北平馳去。

一路前行,距離土垠越來越近,目標以及就在前方,田豫並沒有急著直接進攻,一路而來,他們甚至是戰馬都需要得到一個休整,之後再以最好的狀態偷襲土垠,當然內應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話一旦發生任何意外,都有可能讓他們此行功虧一簣。

而與此同時,臧霸也已經在劉瀾下達命令之後的第二天派出了青州兵進入青州,他們是以強盜的身份直接進入城陽郡。

而此行的主將,則是一位臧霸的心腹愛將劉勐,畢竟這一仗既然是以強匪的身份進入青州,就不可能用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將領前往,甚至連那些與冀州軍打過照面的將領都不能前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選的人選就沒有那麼多了,選來選去,臧霸想到了劉勐。

他是臧霸的親兵頭領,雖然在青州無人不知,可是在戰場之上他的名聲卻不大,而且冀州他也相信,就算冀州軍知道劉勐這個人的存在,但對他的主意並不多,就好像如果冀州釋出一些青州將領的畫像,那麼軍中的將領肯定都會在其中,但是劉勐卻是那個極為被忽略的存在。

因為他只是親兵頭領,威脅有限,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這人能當上臧霸的親兵頭領,首先他就有一身好本領,其次則是他的外形,身材魁梧,臉龐黝黑,用一口大刀,穿著布衣,如果他說自己是強盜,哪個山頭的大王,還真沒人不相信。

正是在這樣的綜合考慮之下,在見到臧霸的推薦人選之後,劉瀾才會直接同意,這個劉勐還真的像戲劇舞臺上的山大王,最少這賣相就能讓人相信,當然能否騙過冀州軍其實不重要,反正戰爭一觸即發,可既然目的如此明智,那就最後還是別讓冀州軍知曉的好,這樣青州的局面才會變得有趣。

劉勐接受命令之後,挑選了青州五千人離開,這樣的兵力雖然看起來是少了一些,可畢竟是裝強盜嘛,人太多反而容易被懷疑,也更容易讓人家猜到這是他在搗鬼,可五千人如青州,效果又不會太好,但如果算上遼東軍再加上後錢的這免費的勞力,那效果就太好了,最少夠讓袁紹頭疼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