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29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291)

曹操派人去叫荀攸、程昱,方才回來升帳時,都是一眾武將在場,而幕僚就只有跟著郭嘉前往徐州城的郭嘉,現在既然要商議徐州戰事,很快幾人便全部到來,到了們口,卻發現是典韋親自護衛,平日裡如果非緊急情況,司空帳前只是普通的親兵護衛,只有在一些特殊時期或者是戰時才會由典韋親自守護,幾人忙上前攔下了正要入帳通稟的典韋,問道:“典將軍,出什麼事了?”

“袁紹派人來了,好像是天子冊封了袁紹三子為鄴侯,主公大發雷霆……”典韋所知並不多,也只能幫他他們了,讓幾人有所準備,這本來就是他們之間的一個默契,有時候甚至連曹操都會暗示他,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並不必擔心訊息被洩露出去,但卻可以讓他們有所準備,這就好像是上大朝時一些議題都會提前知會百官,讓百官有所準備,甚至前一天就告訴了一些主要負責的官員,而上朝時的笏板,除了記錄天子的命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職責便是記錄一些上奏的話。

“多謝。”幾人躬身施禮,目送典韋入帳,他們幾人隨著典韋入帳臉色都在變化著,尤其是荀攸,剛才的事情太重要了,天子冊封,避過了司空曹操,這事絕不可能發生,因為他的叔叔荀彧現在乃是守尚書令,總領一切朝物,可謂是大權獨攬,其職位早已完全取代了三公,如果是天子冊封,那麼這件事肯定繞不個叔叔,也就不可能會冊封成功,而若要冊封成功,還能避開司空,就只有一種可能。

荀攸有些害怕,為叔叔荀彧擔憂,他叔叔與他一同棄袁歸曹,並迎獻帝於許都,叔叔荀彧因為被封為守尚書令,這個守字其實就是個‘代’字,也就是代理或者說是見習和試用尚書令,而試用期為一年,這一年如果無大錯,那麼這個守也就可以去掉,假變為真。

而曹公自接獻帝到許都冊封叔叔為守尚書令至今,正巧滿一年有餘,所以叔叔這守尚書令也就變成了真尚書令,而尚書令的的職權也早與靈帝朝以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權利越來越大,已經完全取代了三公,叔叔現在的地位,雖然是尚書令之名,卻幾乎等於宰相,是真正的大權獨攬。

而就算早年間,其實尚書令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在大漢朝有三獨坐之謂,這三獨坐說的就是在天子朝會時,三人能有專席專座,分別是司隸校尉、御史中丞以及尚書令,可見這三人的地位何其特殊。

如今叔叔在這樣的重要位置上,並非是天子多麼賞識,而是因為曹公的舉薦,不然的話也不會弄個守尚書令出來了,但是以叔叔的才能這類的職位完全符合他的才能,甚至在他眼中都有些大材小用,可再想想,這大漢朝的朝官裡,除了尚書令,好像還真沒有更適合叔叔的官職了,畢竟這尚書令自認第二,還真沒有人敢自認第一,就算是掛著司空名號的曹操,可能在職位職權上都比不了。

可曹操的情況有比較特殊,在曹操面前,叔叔始終是臣,只此一點,不管荀彧地位如何改變,都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可是他卻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瞞過了司空,這件事太大了,甚至他都害怕家族會有滅族之殃。

但荀攸雖然比之荀彧差之毫釐,可其才能卻也在當世頂尖,很快就反應過來,也隨即松了一口氣,他這不到幾十秒鐘的心態變化,表情從僵硬到凝固再到微笑,最是好看,相反其他幾人,則要淡定許多,都在盯著荀攸看他的反應呢。

“我想司空這時招我等前來,絕非鄴侯之事。”程昱率先發聲,如果只是商議荀彧的事情,沒必要招他們一同過來,太興師動眾了,所以一定是另有原因,而現在最有可能的一件事情,就只有對付劉瀾。

“不錯,仲德所言不差。”

就在這時,典韋從帳內走了出來:“諸位,主公請。”

“好。”眾人相繼進入帳內,拜見曹操,果不其然,曹操一開口,說的並不是荀彧的事情,而是徐州之戰,而要如何制定一個作戰計劃,是他們眼下必須要儘快制定出來的事情,而且還是要趕在文丑來之前,任務急且重,所以曹操省卻了客套,開門見山。

眾謀士面面相覷,雖然進帳前已經有所準備,但還是感受到了這突然而來的壓力,這麼短的時間相處一個對付劉瀾的計劃來,容易也容易,信口胡說應付一下行,但要是可行的方案,那就太難了。

“文丑一來,我十數萬大軍又有和懼哉,直接兵發呂縣,必能一戰而成功。”

“不可!”

陳昱和荀攸正在想著對策,突然聽到居然有人說出這樣一個建議來,幾乎是異口同聲出聲反對,隨即二人掃了一眼周圍,卻發現根本無法確定方才是誰說的主意,可不既然開口,就算是退縮了,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聲音,而在場就這麼七個人,而那聲音二人幾乎可以確定乃是曹公,可是曹公如果真要兵臨城下的話,又何必中途返回,早就去了呂縣了,二人瞬間明白過來,這哪裡是曹公真要打呂縣啊,分明就是他見半晌無人說話,刻意拋磚引玉呢。

曹操一臉玩味的看著二人,道:“你二人既然皆言不可,那不知又有何主意破敵?”

荀攸說道:“卑職並無主意,但強攻呂縣必然乃下下之選,決不可貿然前往。”

“即為下下之選,那必有上上之選,若無上上之選,豈能斷定發兵呂縣便乃下下之選呢?”曹操依然不動聲色道,今日雖然並非要讓他們相處對敵之策來,可也要讓他二人感受到壓力,或者說是讓帳中所有人都知道感受到壓力,不然的話就他們永遠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

荀攸眉頭緊皺,目光裡充滿了憂慮,曹公如此急迫,可以確定局勢已經刻不容緩,看來主公一定是嗅到了事態正朝著危險的方向發展,如果不是察覺到不妙,曹公是不可能如此咄咄逼人的。

程昱躬身道:“卑職明白,可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卑職實在想不出破敵之策來,還望主公可以寬限一二日。”

聽了程昱這番話,曹操的眉頭立時皺成一條線,剛要開口,荀攸開口了:“主公要打呂縣,並非不可,既然主公執意要對劉瀾動手,那卑職等必定全力以赴。”

“好,好一個全力以赴!”曹操這話可並不是滿意的口吻,而是非常失望的表現,那話裡話外的失望任誰都能聽得出,一瞬間,荀攸便傻眼了,他制定自己從一開始就真的會錯意了,看來並不是主公真打算出兵呂縣。

如果不是曹公打算出兵呂縣,那麼為何他有會以此來拋磚引玉引我二人上鉤呢,他不明白,而幾乎是一同前來的幾個人也都想不通,大章之內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他們都在猜度著曹操的真實想法,而直到一切的郭嘉眼見氣氛變得如此詭異,再讓他們胡亂猜測下去,指不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連忙起身,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道:“這個注意並非是曹公所想,而是一旦文丑來到徐州,若剔除出兵呂縣的決定,我們又當如何應對,諸位時不我待啊,我們必須要儘快想出一個辦法,來讓文丑放棄前往呂縣硬拼的想法。“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雖然看起來他們和文丑並非是這般處境,可理兒卻一樣,如何反制可能的出兵呂縣,這才是曹操最想要看到的結果,可是再做跟隨他來的幕僚謀主們,卻連個解決方案都想不出來,這讓他如何能不生氣。

要說他是養了一群廢物吧,還都不是,這幾人可以說是這世上最聰明最有智謀的幾位了,可就是這樣,卻想不出一個解決的方案來,到底是真的無計可施,還是什麼別的原因,他站了起來,又看了其他所有人一眼,“時間不多,我也不會給你們太久的時間,一天兩天行,三天是極限,這三天希望你們能夠給我一個答案出來,大家說怎麼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諾!”三天時間,這已經是曹公的開恩了,他們齊齊起身,躬身領命,這一次不同以往,如果拿不出主意來,那他們也就不用等著曹公來懲治了,直接自己引頸就戮得了。

這話雖然偏激了些,可對於他們這些人,一方諸侯的謀主,在關鍵時刻卻無計可施,那他們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從車騎將軍府所領的這份祿米還有什麼臉去領,反倒不如死了得了,也省得活在世上丟人現眼,被世人恥笑。

幾人告辭而去,包括郭嘉在內所有人都默默返回了自己的營帳之中,而郭嘉在回到自己對於營中之後就把自己關了起來,就算是到了開飯的時間,也只是讓侍衛把飯打回來吃,而他自己則一個人待在內帳之中,查閱著有關呂縣的一切資料以及地形圖。

這件事他並不緊張,就像荀攸說的,如果攻打呂縣是下下之策,那麼就肯定有種策和上策,只是他現在想不出來或者說是因為所處的環境,讓他一時想不到罷了,既然身在局中,無法做到旁觀者清,那麼他就先讓自己處於旁觀者來看眼下的徐州戰局,他相信只有跳出棋枰,才能找到破局的辦法,而陷入棋局之中,就算是不想爭一城一池之得失,也萬萬難以做到。

看著地圖,看著一切有關資料,郭嘉一會兒埋頭沉思,一時又長吁短嘆,甚至頭開始發疼了,便乾脆站起身走出營帳,在營門口就看著訓練部隊在營中穿梭,他的眼中從來沒有像此刻如此迷茫。

如果真的出兵呂縣,能鬥得過劉瀾嗎?

這個話題,其實是他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如果是他們自己,可能沒有這個可能,所以去呂縣就是在搏命,曹公選擇拒絕合情合理,但文丑若萊,那麼他們的兵力就會對劉瀾形成絕對優勢,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去呂縣還是最壞的選擇嗎?

他必須要讓自己得出一個結論來,就是聯軍主力去呂縣與劉瀾決戰,誰獲勝的機率更高,而雙方的損失又會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都格外重要,如果對他們有利,那麼去呂縣是非常可行的,便是上上之策,如果是對袁紹有利,去呂縣則是中中之選,可如果必敗無疑,那麼就是下策,絕不可行。

這個問題難住了郭嘉,他在儘可能的做出比較,然後做出對他們更有利的判斷,可是隨著關羽返回,劉瀾手頭上的部隊也有七八萬之久,對於劉瀾說的十餘萬人主力精銳部隊這個數目,郭嘉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個數字,應該是算上了郡國兵,不然的話劉瀾的兵力是不可能達到十餘萬。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算上了遼東軍,可那又有什麼意義,他要參考或者真正有價值的是在徐州的部隊,就好像太史慈和張頜,在秣陵,這支部隊就兩三萬人之眾,可能把他們算進來嗎?

不能,如果能算進來,他們是不是也可以把李通以及許都的一些駐軍也算進來,那樣他們的兵力也能翻一倍,所以就單純的講在徐州能夠真正參入到戰鬥之中的部隊,精銳部隊,劉瀾大約在七萬到八萬人之間,如果猛然間出現十多萬人也不用奇怪,這些人十有**是郡國兵,可能還有徐州的青壯。

每一次行軍,部隊召集那麼多的民夫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一旦發生意外,這些民夫能夠直接為兵參戰,而劉瀾在徐州盤踞多年,就算無法做到一呼百應,但真要臨時招募士卒,也一定能夠一瞬間就招募到上萬人,這就是劉瀾的人和,在徐州作戰,這些因素必須要瞭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