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壽春之戰(15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壽春之戰(155)

“我看曹操和馬延就算有摩擦也很難起衝突,如果是別人或許早就開戰了,但曹操坐鎮,以他的脾性,必然隱忍退讓,不會率先攻擊,這個後果他是不會承擔的,但這個馬延我就無法知曉了,也不清楚文丑和袁紹的到底給了他什麼指令,不過我們也不用擔心,只要不摻和,就讓他們自己處理去吧,多半還是以曹操退讓來化解眼下劍拔弩張的局面。”

徐庶想了想,點點頭,道:“如果他們兩者打不起來的話,那張遼必須要在和平解決之前抵達壽春,用袁術點燃他們的戰鬥!”

“這可不容易。”劉瀾閉著眼,臉色不算好看,因為他清楚曹操既然要忍讓,那自然會做到有理有據有節,絕對不會給馬延任何借口,我猜測最後袁術還是會被馬延安全帶離,除非馬延另有人物,他此行就是要存心搞摩擦,逼著曹操動手,好為冀州出兵找藉口。”

“應該不會吧,袁術那麼看重名聲和臉面之人,又怎麼可能因為袁術而背上罵名呢,畢竟袁術可是謀逆的大罪啊,這個時候和他劃清界線都來不及,引火燒身的事情,他不會做吧?”徐庶分析著,這也是二人在冀州拒絕出兵壽春之後一致的看法。

“此一時彼一時。”劉瀾沉聲說道:“袁術一敗,這天下也就顯而易見了,既然到了袁紹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你說他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何況他既然出兵,必然不會以為袁術報仇這樣會令他揹負罵名的藉口。”袁紹不傻,像他這樣的紈絝子弟說白了就是從小驕橫慣了,但是有一點別忘了,袁紹雖然毛病多,但他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德而無才,所以他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出兵兗州,那就絕對不會給任何人口實,一早就想好了藉口,不然的話,他這個大將軍可就真的是有名無實,如同廢物一樣了。

徐庶臉色難看得可怕,眼中的精光已不可抑制地顯露出來:“對,主公說的不錯,袁紹不蠢,大將軍府裡的那些謀主們更不會給人口實,要麼不出兵,出兵自然就不會讓人挑出理來,所以我看兗州之戰不管袁術最後是走還是被殺,都改變不了最終的結果了。”

“對,袁紹現在說白了就是一個出兵的藉口,可這出兵的藉口其實是最不好找又是最好找的藉口,與其等著馬延摩擦,河內反而是更好的藉口,難道不是嗎?”

徐庶一愣:“可河內已經結束這麼久了。”

“久嗎?”劉瀾笑了,他記得歷史上劉備出兵江東為關羽張飛報仇,難道是當下嗎,並不是,如果他記得不錯的話那都是兩三年後的事情了,所以說啊對於這些諸侯們來說,報仇說白了就是一個幌子,這個幌子不過只是為了出兵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讓世人知道他並非興的是無義之師罷了,這一點和曹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的道理是一樣的。

袁紹真要出兵兗州,這樣的例子能想幾百個出來,反而讓馬延引起摩擦其實並非急切,當然了這都是他的一家之言,袁紹到底會用什麼藉口出兵,已經並不在意了,只要清楚他會出兵就行。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文丑在徐州的部隊就一定不會向高郵移動,卑職懷疑袁紹著有是在瞞天過海!”

“其實現在袁曹矛盾還未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當然關鍵其實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態度,既然我們已經向袁紹表態了,那麼現在文丑準備前往高郵的準備,必然會在不久之後變成秘密前往泰安,你可要讓內衛多注意一下高郵與徐州的情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卑職還是覺得這件事沒那麼簡單,袁紹和曹操各佔了徐州一般,可以說是和我們三分了徐州,如果袁紹真要往回抽調部隊,難道他不怕被曹操發現?”

“袁紹既然要調集主力部隊返回,那多半一定會十分隱秘,曹操未必能夠察覺,就算察覺,你認為他敢先下手嗎?不敢,那就提心吊膽,可日防夜防反而防不住袁紹。”劉瀾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都說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袁紹如果真的鐵了心攻打曹操,不管他這麼防備都是沒有意義的,就好像長江防線,這麼長的防線又能防哪?防頭不防尾,而曹操的情況也一樣,他能防哪,是防河內還是防白馬是防青州泰安還是防徐州?到時候處處設防反而等於處處不設防。

主公這番話讓徐庶深以為然,必須要說主公的判斷顯然是無法反駁的,如果曹操敢先下手,反而會簡單一點,可他如果沒這個膽量的話,那不管怎麼防袁紹都沒有意義,袁紹既然要打曹操,肯定是攻擊軟肋,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主公,雖然我們要袖手旁觀,可是如果曹操吃了大虧,那對我們也沒什麼好處,要不要提醒一下曹操,跟他洩露下這些訊息,讓他小心一些?”徐庶有些擔心,他害怕袁紹一戰就消滅了曹操,那時候才是真的失策。

機關算盡太聰明,劉瀾經歷過太多這類的事情了,猶豫著,最後還是輕輕點頭,道:“元直所言極是,我擔心誤了大事,不過提醒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但是讓曹操心裡清楚這一情況,做好準備也是必要的,最少要保證他們二人的僵持,絕不能出現一方壓制甚至是一邊倒的情況。不過現在說還太早,他也未必會信我們。”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如這樣,只要文丑的主力部隊返回,我就立即派人側面提醒下曹操,讓他小心。”徐庶想了想,眼下這是唯一的機會了,雖然能不能又作用,作用是好是壞都不知道,但這是他現在能想到最好的一個處理結果了。

“也只能如此了。”無法改變,卻又想改變,可是這個時候,其實已經與劉瀾所知曉的立時有了很大的區別了,沒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到底怎樣,他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雖然身為統兵大將,他可有透過自己多年經驗進行猜測,甚至還可以跟關羽攻守推演來推敲袁曹戰爭的走向,但攻守推演終歸只是攻守推演,並不是戰爭,他的意義和博弈其實是一個道理,最多能夠推演戰爭的走向,卻根本無法左右戰爭的結果,畢竟戰場之上,每一粒棋子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棋枰與攻守推演,都是一粒粒沒有生命的石子,歸根結底,決定戰爭身份的還是人,而不是石子。

徐庶從主公的書房退了出來,把書信依次派發了出去,接下來已經許久沒有與九江有任何聯絡的他又開始了與陳果聯絡,不得不說陳果自跟著大哥去了長沙之後就在長沙與磨練之間來回反覆,他的哥哥希望他離開危險的地方,回到秣陵,而徐庶也希望他主持內衛的大小事情,而劉瀾卻把選擇權交給了他,說實話陳果有那麼一刻的猶豫,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希望繼續留在長沙大哥的身邊。

雖然這樣很容易被一網打盡,但是他現在也在孫策身邊也算是人盡皆知了,如果返回秣陵,被發現了,對大哥的安全極為不利,其次他在大哥身邊開展工作,能夠幫陳登解決不少麻煩,他現在也算是孫策手底下有一號的將領,有些時候忙起來根本就沒時間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卻是他能夠勝任的,所以在他的強烈要求之下,陳果又返回了九江,這可氣壞了陳登,他們老孃就只有他們兄弟二人,如果都有不測,那他如何面對列祖列宗,他急著把陳果送回去,說白了就是想給老陳家留下跟獨苗,也好傳宗接代,可現在看起來,自己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了。

陳到爆發了,打發脾氣,最初他把這一切都視作了劉瀾的決定,畢竟多年未見,就算是當年也不過就是幾面的交流,後來就這樣到了壽春,這一切讓他對劉瀾的忠誠並不高,反而在他心中,劉瀾現在遠不如孫策。

可是老父親這些年一直都是劉瀾照顧,他就算心裡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來,當然他做不出來,他的兄弟未必不行,在他眼中,他們兄弟都出仕壽春這是危險的訊號,這表明他們把重注都壓在了劉瀾的身上,可是這是極其危險的事情,一旦劉瀾又有不測發生,又或者最後是其他諸侯蕩平亂世,他們二兄弟都要跟著倒黴,所以他現在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夠去其他的諸侯營中,當然最好是袁紹和曹操,在他眼中未來能奪取天下的豪傑,無外乎袁紹、劉瀾以及曹操,如此一來,自己在壽春小弟陳果則留在冀州,一南一北逍遙快活豈不是更好,就算日後有一方敗了,在他眼中最終能掌握大權的,也一定是他們幾個,而他最看好的則是袁紹和主公。

在他眼裡,這二人必然有一人會奪取權柄,二兄弟最後起碼有一人能夠身居高位,不說裂土封侯吧,從龍之功是免不了的,最後身居高位在所難免,可是兄弟不管說什麼都不聽他的,當然這也是陳果所處位置的特殊,而他是內衛的頭領又是如論如何都無法也不能告訴大哥的。

陳到看到返回的陳果,非常後悔,他最後悔的就是當年自己年輕氣盛,把身家都放在了劉瀾身上,不得不說當時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如果是此時此刻,他絕對不會做出當時那麼衝動的事情來,當然就算是現在,他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假亦真時真亦假,比起劉瀾當年的救命之恩,孫策對他的兄弟之情讓他已經很難在對他做出不臣的事情來,他很痛苦,而這些則是他當時接受劉瀾命令前往壽春使所無法預計的,比起劉瀾,在九江在孫策身邊才會讓他有家的感覺。

可是他沒有選擇,老母這幾年來被人家贍養著,他也知曉劉瀾那是真的把自己的老母當做自己的母親一般在照顧,就這份情,陳到再混,也無法報答,再加上兄弟前來,有些事情也有沒有了選擇。

而這些,則是徐庶和劉瀾所不知曉的,在他們眼中,陳到是一年如一日勤懇的諜探,當他回到公房的一刻,看到了來自九江的訊息,以前這條線是直接歸劉瀾直接負責,由陳到接受訊息,直接傳達給自己,但是陳果去了九江之後,徐庶便接了過來,也知曉了他們兄弟的前因後果,當他看到那隱秘的紙條之後,沒有拆開,而是再一次來到了諸葛之前的書房,好在諸葛並沒有離開,由許褚通報了一聲之後,他便再次入內。

看著去而復來的徐庶,他笑著問道:“書信傳出去了?”劉瀾還以為他這是來覆命的,其實這種事情沒必要回覆,有空說一聲就是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當他神神秘秘拿出一張便條的時候,劉瀾知道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對於孫策的訊息,其實一直都在劉瀾的掌握之中,包括他曾經接受過曹操的委任,出兵秣陵,只不過因為隨著自己撤往廣陵而作罷,那個時候孫策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前來,那才是有來無回呢,可是這一次當他再次決議準備出兵九江之時,卻沒想到九江卻又傳來了訊息,或許這就是明明只自有天意吧,孫策終於坐不住了。”

劉瀾開啟便條,上面的內容之時簡簡單單幾個字,不過看樣子孫策無時無刻都在惦記著吳郡,不過沒有了舅父吳景裡應外合,孫策可沒膽子貿然出兵,甚至劉瀾覺得他還在等著草原與自己開戰呢。”

劉瀾看完便條,看了一眼徐庶,道:“九江傳來的訊息你看過了沒有,有什麼想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