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壽春之戰(16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壽春之戰(165)

關於張津的資料是非常詳盡的,劉瀾非常仔細的看著,之後是一些關羽他的生平記載,當然早期的記載並沒有多少,不過有一點卻引起了劉瀾的註釋,那是在何進下決心對付宦官之時,張津對何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內容片面,更像是從某些人得到的一些傳聞,可這也足夠讓劉瀾不那麼淡定了。

因為就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張津此人乃是何進的外戚一脈,與袁紹等人相識,這就說明此人有著足夠的政治影響力,雖然他之前不知曉此人,但三國早期的人物,劉瀾也不可能都清楚,如果再考慮到他有著荊州的背景,那麼一個大膽的假設也就在這一瞬間冒了出來。

試想,有著足夠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再加上荊州人的背景,他在交戰為州牧,肯定不會甘心一直窩在交州這樣的土地之上,就像這個時代所有的中國人一樣,中原、雒陽或者是現在的許都才是他們所嚮往的地方,而張津自然盼著有朝一日能夠回到家鄉,成為荊州的主人,還是那句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張津想要荊州,偏生荊州現在又在劉表這個外來戶手中,所以這二人自然而然就會爆發衝突,恐怕這裡面不僅僅只是某一個人的原因,但至於是誰導致戰爭,是張津要回故鄉稱王還是劉表害怕張津返回生出了永絕後患的想法不得而知,反正二人就這樣較上勁了,你來我往,樂此不疲。

張津對荊州有想法,劉表看出了張津野心的膨脹對他構成威脅,二人連番大戰就這樣發生了,劉瀾覺得這是最為接近真相的一個可能,因為這很好的解釋了荊南劉表沒安排心腹的原因,現在的四郡郡守在他的眼中或許可以理解為炮灰,他這就是借刀殺人,甚至就是留著這些和他作對的去為他擋住張津。

不過這個張津的成色到底如何,其實劉瀾同樣不清楚,因為他只知道戰爭的勝負,卻不知曉二人幾次戰爭都在哪裡發生,到底這個張津有沒有殺到過津南,這都是未知之數,所以這一切還都很難判斷,當然劉瀾所不知曉的是,張津還真有這個能力,甚至也殺了過來,不過都沒有成功罷了。

劉瀾、徐庶以及簡雍分析著這份簡歷背後的荊交之戰,雖然只是猜測,但最少幾人都清楚了一點,那就是這件事大有可為,劉瀾看向簡雍問道:“憲和,現在是不是還覺得沒有把握?”

簡雍想了想,心中以及有所計較了,信心十足,道:“卑職有信心,主公明天我就啟程前往荊州。”

徐庶看了劉瀾一眼,卻見他眉頭一皺,道:“哦,這就有了計較了,你不會索性去找蔡瑁,直接和他攤牌吧?”

簡雍笑了笑,好像被看穿了心思一眼,嘿嘿笑著掩飾自己的尷尬,道:“這件事我覺得與其試探荊州的底線,索性不如把話說開了,挑明了,看看荊州的態度,畢竟不管他們同意還是拒絕,對於我們來說是沒有什麼損失的,但是我們可以為荊州提高的條件,也許卻是劉表所無法拒絕的,畢竟他們現在缺少的是沒有戰力強勁的步兵,而這也是主公的條件之一,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著手,或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最少我們不會有什麼損失。”

劉瀾看向徐庶,想聽聽他的意思,後者當即回道:“這件事可以嘗試,或許劉表也希望我們出兵幫著他收拾荊南呢,甚至他留著荊南也許不是防備張津,反而是無力解決呢,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既然憲和都這樣說了,那何嘗不如讓憲和大膽嘗試一下呢?”

劉瀾無奈地苦笑了一聲,道:“好吧,這件事就交由簡雍去做,可能真的是我們想的太多了,對了交州的事情早點查明,我對劉表和張津的事情現在還真的有了興趣。”

~~~~~~~~

當徐州張遼大軍緩緩殺向壽春之際卻突然紮營,沒有繼續向壽春開拔,淮河水患嚴重,道路不通,壽春軍不得不架橋修路,而同時根據劉瀾的指示,壽春軍想出各種辦法逼迫袁術離開壽春,當然不管什麼手段都沒有大兵壓境的壓力更大了,雖然沒能再向壽春開拔,但張遼們清楚,現在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最好的,大軍壓境已經給了壽春足夠的壓力,如果袁術識趣的話,他現在所想一定是如何從壽春逃脫,而不是在壽春等著被困被俘。

但是當張遼們能夠繼續開拔卻沒有開拔而是耐心等待時,壽春卻沒有任何反應,不得已張遼三人合議之後,決定派人當面給袁術壓力,並直言不諱的告訴他,三日之後便是徐州軍大舉攻擊壽春之時。

現在劉瀾的最新任命已經到來,張遼乃是最新的壽春都督,比起身邊的兩位都護,他有著軍事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這之後的所有軍事問題上,他都沒有獨斷專行,遇事都是三人自己商量,得出一致的結果,那就是給袁術下最後的通牒,逼她離開壽春。

效果能有多好沒人知曉,最少三人都不知道效果如何,但這是最後達成逼走袁術的辦法,如果袁術還不走的話,那麼就只能直接把壽春拿下來,到時候最多做個局,讓袁術順利逃走。

不過三人看起來都高看了袁術,第一天戰表送去,當天下午就有訊息從壽春傳來,仲氏天子宣佈退位,當了不到七十天皇帝的袁術黯然走下皇帝寶座,當三天之後張遼進入壽春時,得知的訊息居然是當天晚上袁術便連夜離開了壽春。

~~~~~~

訊息很快傳到了廣陵,張遼並不絮兒拿下壽春,而袁術更是早早甩下文武離開,當劉瀾得知這一訊息的時候,他正在議事廳,得知訊息後,劉瀾和徐庶立即來到淮南的巨大地圖前,眯眼凝視著地圖。

“太好,壽春終於到手了。”徐庶非常激動,甚至比奪回徐州和青州還要高興,壽春到手,就徹底保證了長江的安全,當然徐庶是從戰略意義上考慮,而拋開這些,劉瀾更看重的卻是自己心目中的最新的小沛馬上就會被他打造出來,而這一回,本應該成為軍鎮的小沛因為歷史原因成為了試驗田,時刻受到危險,而現在不一樣了,從秣陵、馬鞍山到當塗,劉瀾可用真正的放手大幹一場了,而這一回他心目中的試點城市則不會再出現類似小沛的尷尬,這裡更為安全,也更符合劉瀾心中中可以大幹一場的合適地點。

在這裡,劉瀾能夠放手大幹一場,能夠把自己的理念以及在沛縣的成功經驗全部移到這裡來,他相信這裡會比沛縣更合適,不許幾年時間這裡會大變樣,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沛縣一些無法設立的工廠企業,這裡都不是問題,因為沛縣是在其自身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而秣陵、馬鞍山和當塗則是在一張白紙之上,對就是一張白紙,兩座新城足夠讓他放開手腳,而且這裡的人口因為從青徐遷徙,根本就不用擔心,而土地本身的限制,也導致了另外一個看起來會讓人頭疼的難題,那就是人多地少,可隨著工廠的陸續上馬,招工將變得更為便利,劉瀾會確保他們得到比耕種土地更多的財富,只有真正保障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確保他們可以放心的去工廠工作。

當劉瀾暢想著不遠的將來時,徐庶的聲音將他拉回了現實:“主公,現在袁術已經離開了,接下來就看袁術到底會落入馬延和曹操誰的手裡了,不過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落入現在最大的敵人袁紹手裡,袁術雖然現在是眾矢之的,可他手中卻有著足夠讓人瘋狂的傳國玉璽。”

徐庶心中有些可惜,那可是傳國玉璽啊,得此玉璽者得天下,這幾乎是天下人的共識,而他們本來是有機會拿到的,所以當這時知曉袁術離開後,徐庶的非常惋惜的,但劉瀾卻有不同的看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傳國玉璽在劉瀾眼中就是惹禍的根苗,更何況董仲舒那套狗屁的天人學說和君權神授,說白了就是為了符合當權者的利益製造的理論罷了,而這傳國玉璽可以說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白了就是封建思想,在劉瀾看來,這多半就是某系野心家哄騙百姓的,誰相信這些,誰就是大傻子,如果真得了這麼一塊爛玉就真的能當天子能坐上皇帝的寶座,孫堅就不會死,袁術更不會黯然逃離壽春。

比起這麼一塊‘金鑲玉’,劉瀾更看重的是實力,沒有什麼比實力更重要,只有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就算沒有這塊玉,照樣能坐天下。

劉瀾擺擺手,道:“無妨,傳國玉璽不礙事,在我們手中反而還要頭疼,不過有件事一直想問你,你說說對於我這一系列的佈置,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從棄青州到退位廣陵,可以說這都是劉瀾堅持的結果,以往所有的命令都是從軍師府制定,在劉瀾看來,軍師父就是後世的總參,劉瀾用這裡制定作戰計劃,就是要淡化主將對部隊的掌控,可以說這是後世最為傳統的分權,當然在這個時代,還很難。

這個時代從下至上的改變非常容易,可從上至下那就難了,所以劉瀾先從自己下手,現在他的職責說白了就是軍師府制定好作戰計劃,他點頭同意,但是再往下到各軍中,就困難了,部隊不能說都是細柳營,但最少對主將和自己保持著祖國的忠誠。

但說白了,這都是私兵的另一種形式,所以現在的將軍府都設立了參謀將軍,未來參謀將軍府的權利會像軍師府看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一勞永逸,徹底解決藩鎮出現的可能,這是劉瀾對於軍隊改革的第三步。

從礦山改革確定了部隊作戰訓練編制起,到徐州改革又確定了部隊的編制與兵種,而這一次劉瀾在不聲不響中收回了所有私兵,將部隊全部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但這些還不夠,軍師府的出現將會推廣下去,參謀部以後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畢竟只要有他在,沒有人敢有二心,包括徐晃也是一個道理,可如果換了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可能徐晃早就在遼東獨立當遼東王了,所以第四次甚至是第五次的改制,需要時間,但絕對不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主公應該清楚,比起我們的損失,看起來最終目的並不能彌補,除非袁紹和曹操能夠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最少要兩三年的時間,不然的話我們要恢復過來,絕無可能,如果能有兩三年的時間,卑職有能力一統南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徐庶眼中露出精光,統一南方還是說的保守了,他更想說的是打回青徐,畢竟三年的時間曹袁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二人根本就不可能在青徐擋住大軍的反撲,但是袁曹能打這麼久麼,或許袁紹有這個可能,但就曹操那點部隊和後勤,莫說是三年可能連三個月都難以支撐,如果這一仗真的只持續三個月,那所有的努力,之前所放棄的青徐就變得毫無意義,甚至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平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些俚語,都是徐庶跟劉瀾學來的,而當時劉瀾講這些典故的時候,讓他聽著津津有味,當然這些他都知道是劉瀾瞎編的三皇時期的故事,可是卻也讓他聽得津津有味,畢竟太過形象了。

“不用擔心,只有我們從中斡旋,就完全有這個可能,反正記住一點,就是幫著弱者。”劉瀾信誓旦旦,但連他自己心中也沒有底,畢竟這個時代已經和他所處的時代大為不同,最後的結局走向會如何,誰又清楚呢?

但他知道,自己想要問鼎天下的話,二人如果不打這麼一仗,那他是毫無機會可言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