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壽春之戰(22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壽春之戰(223)

既然將軍府已經制定了戰役計劃,黃忠自然會無條件執行,當然執行歸執行,具體到每一戰如何執行,還是要他這位前線的主將來部署,軍師府只是給他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罷了,但是這一計劃在他看來是非常完美的,如果能夠按照預期發展的話,必然會以極小的代價奪下九江。

在議事廳裡,黃忠看完了劉瀾的書信之後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劉放在多去解釋了,他只是看了個開頭就已經有了一個具體計劃了,甚至已經在心中開始計劃如何堅守南昌,如何引九江主力而來。

到這個時候他心中其實已經有數了,不能說胸有成竹,但最少已經非常有底氣了,當然他也知道,任何計劃在實施的時候,都會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就比如真要在南昌誘敵深入,那真正倒黴的必然是豫章百姓,可是為了拿下九江,就算南昌真被打的千瘡百孔,也不能退縮。

當然九江軍對豫章的破壞或許不會太大,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他真把豫章搞的雞飛狗跳,生靈塗炭的話,那他奪下豫章又有什麼意義呢?

~~~~~~~~~

許褚接到黃忠的命令之後便立刻退兵返回南昌,雖然不清楚他的打算,但在這一刻他必須要服從命令,當然等他回到南昌之後,在得知主公部署的一刻,才終於明白了原來駐守南昌將是接下來九江之戰的核心一環,至於其他都確實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了。

他也想過了,確實就像黃忠說的那樣,與其把兵力分散,還真不如把部隊都抽調回來,固守南昌,當然他的底氣還在於就算魯肅無法拿下九江,但還有攝山營,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最後拿不下九江。

許褚返回南昌城後,就開始加固城防,但就在南昌積極佈置防禦之時,出乎意料的九江軍居然殺了過來,當他們看到在護城河外有被挖出三道壕溝的一刻,許褚已經能想到他們的表情會是什麼樣子的了,當然九江軍來的太快了,如果能給他足夠的時間,許褚會按照他和黃忠的計劃,佈置出三道無比堅固的防禦,讓九江軍根本無法在短期內對南昌城發起進攻,但就算是現在,九江軍想要把他這幾日辛苦挖掘的三道壕溝填平沒有三天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再去填平護城河的話,最少四天時間,雖然時間不是很久,但對於要固守豫章的他們,已經非常寶貴了。

黃忠在許褚與朱皓的陪同下一起登上了城樓,城外九江軍的旗幟遮天蔽日,與許褚在之前捷報中說的差不多,如果光從敵軍的營帳來看,九江軍的兵力絕對不會少於四萬人。

因為有三到壕溝,九江軍很難第一時間發起攻勢,所以他們在填平壕溝的同時,也在積極坐著攻城的準備,而在黃忠的指揮之下,南昌也在積極準備著守城的軍械,城內拆下的房梁巨木一根根源源不斷的被運送到了城樓前,倉庫裡的箭矢更是全部清空。

可以說為了這一仗,朱皓已經準備很久了,從劉放到來的第一天開始到九江軍殺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他把守城的軍械和糧秣準備充足,甚至還從城外大量砍伐了巨大的杉木,當然製作礌石的巨石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許昌這樣四面都有山的地方,巨石是最不缺少的。

比起黃忠和許褚,三人之中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朱皓可以說是菜鳥一隻了,雖然他在半月前就已經知道會有今日的局面,但他還是心裡一點都沒有底,這半個月的準備到底是否準備充足了?

就算黃忠一直在說他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但是沒有一點守城的經驗的朱皓就是非常心虛,尤其是此刻,看到城外浩浩蕩蕩的九江大軍之後,心中更是無比慌亂,好在有黃忠坐鎮,無形之中還是會減少一些恐懼的,那種感覺就好像父親就在他的身邊,主心骨。

相比其他,黃忠和許褚以及黃閣主簿劉放則沒有任何膽怯的表現,莫說是現在南昌城外的景象了,比這個聲勢更大的場面都見過,所以對於守住南昌城都是有著十足的信心。

“將軍,九江軍遠道而來,你說要不要今晚趁其立足未穩襲一次營?”許褚雖然領兵的經驗少,但是他在劉瀾身邊對以往一些戰鬥的經過還是非常瞭解的,比如陳宮在沛縣連襲了曹操三回大營,他在想能不能把這樣一次非常成功的例子用到南昌城。”

“我們的目的是守城,首先要示敵以弱,不可主動出擊。”黃忠自然清楚許褚的心思,其實這還是因為他頭一次領軍,老想著立功,但卻忽略了這一仗的關鍵是讓九江軍看到破城的希望,把其吊在南昌,使九江源源不斷的把主力派遣而來,這才是南昌之戰真正的關鍵,而許褚一旦出城襲營,黃忠倒不怕他會有危險,相反他反而要擔心九江軍在許褚夜襲之下而潰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海昏一戰許褚直接陣前戰將給黃忠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曾經黃忠一直都堅信的一件事,那就是一名將領對一場戰役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但就一場戰鬥來說,真正起到主導地位的還是奮勇作戰的士兵,可在見識過許褚乃至於他熟知的張飛之後,他才有些扭轉以往的想法,原來這才是所謂的萬人敵,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是真實存在的。

幾人相繼下了城樓,剛才在城樓之上,黃忠有些話不可能當著眾人說,那樣也太不給朱皓面子了,當二人一起返回郡守府的時候,黃忠才沉聲對他說道:“你以往在南昌不過就是和諸葛玄小打小鬧,這樣的大戰畢竟沒有經歷過,今次也算是適逢其會,有過這樣的經歷之後,對你都會是一件好事。”

黃忠不到十五歲就跟著叔父從軍作戰,東胡、西羌甚至是各地平叛,而與他有過相似經歷的劉瀾又何嘗不是與他經歷相似,雖然劉瀾因為並非出生世家,只是從戍邊開始,但必須熬說著對於年輕人無疑是非常寶貴的成長經歷,相反他的兒孫甚至是眼前的朱皓,其實和所謂的紈絝子弟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的十五歲,他與劉瀾在戰場戍邊的時候,朱皓甚至是他的子孫們則走狗飛鷹,跋扈鄉里。

不同的成長經歷,所以也就不能讓黃忠對他要求更高,慢慢適應,習慣了也就會發生蛻變,黃忠對此深信不疑,更對朱皓的未來非常看好,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是非常有其父之風的,成為第二個朱儁也不是沒有可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黃忠明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劉瀾打算如何用朱皓,顯然劉瀾也非常清楚朱皓不是吃部隊這碗飯的,對他劉瀾的安排是在會稽,是在他的老家,借朱家的名望來達到快速穩定會稽甚至是吳郡的效果。

在這件事情上,劉瀾帳下沒有一個能夠達到朱家和朱皓的效果,所以換做對他的期望肯定是白費了,但必須要說很多人到了黃忠這個年歲,最大的喜好其實已經不是立多大的功,而是能否發掘出幾塊璞玉,就好像他對許褚的指點,此時又對朱皓的說教,其實都是這個心理,當然這裡面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劉瀾在秣陵設立的所謂講武堂,黃忠便是第一任先生,其實最初,講武堂的設定也是像傳統的庠序或者太學那樣設立祭酒的,但為了區別講武堂與庠序的不同,所以劉瀾才對其稱呼進行了改變,可是正因為有過為人師表的經歷,才會讓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之後對自己的要求也格外嚴格,畢竟自他進入講武堂的那一天起,他的身份就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普通的將領。

雖然黃忠只在講武堂授課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因為劉瀾的要求,畢竟時間有限,當時廣陵還受到危險,壽春之戰又迫在眉睫,所以黃忠、關羽以及徐庶不可能又太多的時間在講武堂授課,但因為三人各自不同卻又極其豐富的經歷與經驗,對講武堂裡從各軍中抽調前來學習的將校們都是寶貴的一筆財富。

但必須要說,在講武堂裡,想要發現人才不難,但要真正發掘天才卻非常困難,對此劉瀾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因為他深知,人才乃至於天才絕對不是培養就能夠培養出來的,那一定是發現尋找到的。

就好像關羽和張飛,當然他們畢竟是在歷史中證明過自己的,可是沒有證明過自己的陳果、高翔等等卻都說明了一切,換言之,為什麼到蜀漢後期人才凋敝,相反魏國的人才卻始終源源不斷,人口的基數擺在那裡,從十萬人裡面挑選,可能會出現幾百人才,而從幾百萬人裡挑選,幾千人甚至是幾萬人自然不在話下。

當然發現人才只是開始,如何保證人才培養,又如何保障人才能夠兌現天賦最終成材,才是關鍵,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這個道理,而現在劉瀾設立的講武堂,說白了就是提供了一個發現發掘並培養人才的通道。

當然現在只是在摸索階段,可假如有朝一日這一套模式被確認是完全可行之後,那麼劉瀾就不僅僅只是在部隊中挑選人才,而是從民間從庠序內招募。

而此刻的朱皓,顯然不在劉瀾的考慮範圍,但是他卻非常認真聽取著黃忠對他的指點,並牢牢記在了新建,

而就在這時,一匹快馬飛奔而來,在黃忠面前翻身下馬之後,將一紙密信遞了過來,密信是放置在檀木盒中,而在檀木盒上更是雕刻了一個大大的徐字,這個徐是誰?在劉瀾帳下,姓許的將領可不多,徐庶、許褚以及徐盛,排除就在南昌城內的許褚,也就只剩下了徐庶和徐盛,忙將密信拿出,果不其然是他猜測的徐盛,而他在信中使用了暗語,這是一段看上去無外乎就是在問候老友的書信,但只有熟悉密信之人才會從書信內容中挑去其中的關鍵字,找出他想表達的真正意思,而當黃忠把這幾字挑出來再次組合之後,眼中立刻露出了了驚喜之色,對一旁的朱皓說道:“我們援軍來了,徐盛已經進入了豫章境內,但聽聞九江軍圍城,所以詢問接下來他該如何行動?”

朱皓大喜,連忙問:“徐盛,他帶來多少軍隊?”他還是頭一次聽說徐盛的名字,畢竟在劉瀾帳下,真正名氣大的也就那麼幾個人,他所知道的也不過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這幾名聲在外的當時名將,其他的將領則就很難瞭解了。

“五千人。”

朱皓的臉色瞬間起了變化,之前的激動更是一掃而光,這五千人能起到什麼作用?可是他也明白,畢竟是援軍到了,有著五千人,更能確保南昌的安全了。

他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對黃忠說,道:“叔父,徐盛你打算怎麼安排?是讓他進入南昌協助我們還是……”

“先讓他按兵不動。”黃忠的想法很簡單,先看看九江軍的戰鬥能力如何,如果很兇的話,那時就是不想叫徐盛來協助也不成了,可如果九江軍遠遠超出他的設想,根本就攻不下南昌,還要他們不得不裝出一副馬上要破城的樣子,那就不如把徐盛留在外面,到時候效果明顯要比他進入南昌更有好。

黃忠當年與劉瀾齊名,而在用兵之上兩人的風格也非常相似,當然比起只善用奇的劉瀾,黃忠算得上是正奇結合的佼佼者了,所以他更希望他在這裡拖住九江軍,關鍵時刻再由徐盛從後發起襲擊,與其對九江軍進行夾擊,並一舉將九江軍擊敗。

黃忠的目的很明確,最好能夠一舉徹底擊潰孫策軍,而不是讓他們一個個再逃回九江。可這樣的難度畢竟非常大,真要達成,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