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平定揚州(7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平定揚州(75)

孫策很明顯是在跟自己玩套路,難以判斷他真正躲在何處,但這只是他在迷惑自己,因為孫策只會在零陵與桂陽的任意一處,當然還有在第三方的可能,如果只是二選一做出抉擇,那就太簡單了,劉瀾大可以直接剿滅一處,再攻打另一處,只要保證不放跑孫策就行,但如果他在第三方,那可就有點難度了,因為不管他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是錯誤的選擇,孫策完全可以從容前往交州。

當然這只是劉瀾從孫策前往交州進行分析,如果他想在交州站穩腳跟,一個人過去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張津也不會重視他,相反孫策或許還會成為張津不願與自己結怨的籌碼,把他綁縛送到自己面前。

這絕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相反有著極大的可能,反正如果他是張津的話是一定會這樣做的,利用這個機會,與劉瀾取得聯系,不說成為什麼盟友,但相互認識一下,成為朋友對他肯定沒有壞處。

但是如果孫策是帶著部隊過去,別管是三千還是一萬,張津的態度又會變樣,最少他肯定不敢去綁孫策送給自己的,可孫策又是燙手山芋,他多半會學陶謙當年安置自己,但最有可能的方式還是劉表與張繡的雙簧,兩軍對壘,兵敗之後被迫退出,由孫策去佔領,兩家看起來水火不容,其實暗中張津一直在給予孫策錢糧支援。

說白了就是給孫策一處容身之地,但讓他為自己看家護院,真要有誰來犯交州,不管是劉表還是劉瀾,想打交州,就得先打孫策,這與張繡和劉表的情況一模一樣,當然了這都是劉瀾自己會考慮的方式,如果他是張津,他就會用這兩種辦法來安排孫策,但他終歸不是張津,所以也不排除第三種甚至更多的可能。

“主公所言不錯,孫策自起兵以來,兵馬在丹陽時達到頂峰,近乎五萬的人馬幾乎一夜蕩平江東,若非主公瞞天過海,恐怕當時也不會那麼快就取得對孫策的勝利,但是和我們作戰了這麼多年後,孫策現在的部隊兵力恐怕已經連一萬人都不夠了,如果他真的帶著這些人前往交州,只怕張津也很難做到劉表對張繡那般,所以卑職感覺張津讓他成為下一個張繡的可能性不大。”

劉瀾沉默了,徐庶的話說的不無道理,但真正讓他心思活絡的卻是那句張津或許不會讓他成為張繡,可是這並不等於他不會用其它的方式來安排孫策,所以去考慮這些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孫策帶著部隊過來,想必張津不會忽視。

交州這些年與劉表之間交戰不斷,兵員損失嚴重,更何況交州人口本就不多,募兵不易,突然來了孫策還帶來了近萬餘人的部隊,張津能不眼饞,就算不懂歪心思,也會留下孫策,畢竟有他在,就有一份保障,日後劉表儘管來,這樣他也會多一份勝算。

而劉瀾這邊,徐庶並沒有領會劉瀾的真實意圖,他之前以為劉瀾突然說起這些話題的用意是打算前往桂陽了,但旁敲側擊之下他才發現是自己想的有點多,主公只是在講訴他自己的一個猜測,他就是提前說出來,然後看看結果到底如何。

徐庶知道劉瀾的想法,猜測歸猜測,現實歸現實,現在江東軍就在前方,是嘴邊的一塊肥肉,這個時候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考慮,劉瀾都沒有棄之轉投桂陽的道理,他只是害怕或者擔心,這樣的追擊會讓孫策藉機抵達交州,所以他才會說出來,當然自己擔心的事情最好別發生,如果發生了那也改變不了,很多事情可不是他能夠左右的,這就是戰場也是生活,劉瀾能做的就是在這些事情發生後儘快想出辦法去解決,或者說真發生最壞的結果,真被他跑去了交州,那就準備交州之戰唄,反正這也在他的計劃之中,畢竟能夠在荊南作戰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此作為交換條件。

孫策很明顯是在跟自己玩套路,難以判斷他真正躲在何處,但這只是他在迷惑自己,因為孫策只會在零陵與桂陽的任意一處,當然還有在第三方的可能,如果只是二選一做出抉擇,那就太簡單了,劉瀾大可以直接剿滅一處,再攻打另一處,只要保證不放跑孫策就行,但如果他在第三方,那可就有點難度了,因為不管他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是錯誤的選擇,孫策完全可以從容前往交州。

當然這只是劉瀾從孫策前往交州進行分析,如果他想在交州站穩腳跟,一個人過去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張津也不會重視他,相反孫策或許還會成為張津不願與自己結怨的籌碼,把他綁縛送到自己面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絕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相反有著極大的可能,反正如果他是張津的話是一定會這樣做的,利用這個機會,與劉瀾取得聯系,不說成為什麼盟友,但相互認識一下,成為朋友對他肯定沒有壞處。

但是如果孫策是帶著部隊過去,別管是三千還是一萬,張津的態度又會變樣,最少他肯定不敢去綁孫策送給自己的,可孫策又是燙手山芋,他多半會學陶謙當年安置自己,但最有可能的方式還是劉表與張繡的雙簧,兩軍對壘,兵敗之後被迫退出,由孫策去佔領,兩家看起來水火不容,其實暗中張津一直在給予孫策錢糧支援。

說白了就是給孫策一處容身之地,但讓他為自己看家護院,真要有誰來犯交州,不管是劉表還是劉瀾,想打交州,就得先打孫策,這與張繡和劉表的情況一模一樣,當然了這都是劉瀾自己會考慮的方式,如果他是張津,他就會用這兩種辦法來安排孫策,但他終歸不是張津,所以也不排除第三種甚至更多的可能。

“主公所言不錯,孫策自起兵以來,兵馬在丹陽時達到頂峰,近乎五萬的人馬幾乎一夜蕩平江東,若非主公瞞天過海,恐怕當時也不會那麼快就取得對孫策的勝利,但是和我們作戰了這麼多年後,孫策現在的部隊兵力恐怕已經連一萬人都不夠了,如果他真的帶著這些人前往交州,只怕張津也很難做到劉表對張繡那般,所以卑職感覺張津讓他成為下一個張繡的可能性不大。”

劉瀾沉默了,徐庶的話說的不無道理,但真正讓他心思活絡的卻是那句張津或許不會讓他成為張繡,可是這並不等於他不會用其它的方式來安排孫策,所以去考慮這些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孫策帶著部隊過來,想必張津不會忽視。

交州這些年與劉表之間交戰不斷,兵員損失嚴重,更何況交州人口本就不多,募兵不易,突然來了孫策還帶來了近萬餘人的部隊,張津能不眼饞,就算不懂歪心思,也會留下孫策,畢竟有他在,就有一份保障,日後劉表儘管來,這樣他也會多一份勝算。

而劉瀾這邊,徐庶並沒有領會劉瀾的真實意圖,他之前以為劉瀾突然說起這些話題的用意是打算前往桂陽了,但旁敲側擊之下他才發現是自己想的有點多,主公只是在講訴他自己的一個猜測,他就是提前說出來,然後看看結果到底如何。

徐庶知道劉瀾的想法,猜測歸猜測,現實歸現實,現在江東軍就在前方,是嘴邊的一塊肥肉,這個時候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考慮,劉瀾都沒有棄之轉投桂陽的道理,他只是害怕或者擔心,這樣的追擊會讓孫策藉機抵達交州,所以他才會說出來,當然自己擔心的事情最好別發生,如果發生了那也改變不了,很多事情可不是他能夠左右的,這就是戰場也是生活,劉瀾能做的就是在這些事情發生後儘快想出辦法去解決,或者說真發生最壞的結果,真被他跑去了交州,那就準備交州之戰唄,反正這也在他的計劃之中,畢竟能夠在荊南作戰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此作為交換條件。

孫策很明顯是在跟自己玩套路,難以判斷他真正躲在何處,但這只是他在迷惑自己,因為孫策只會在零陵與桂陽的任意一處,當然還有在第三方的可能,如果只是二選一做出抉擇,那就太簡單了,劉瀾大可以直接剿滅一處,再攻打另一處,只要保證不放跑孫策就行,但如果他在第三方,那可就有點難度了,因為不管他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是錯誤的選擇,孫策完全可以從容前往交州。

當然這只是劉瀾從孫策前往交州進行分析,如果他想在交州站穩腳跟,一個人過去那肯定是沒有意義的,張津也不會重視他,相反孫策或許還會成為張津不願與自己結怨的籌碼,把他綁縛送到自己面前。

這絕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相反有著極大的可能,反正如果他是張津的話是一定會這樣做的,利用這個機會,與劉瀾取得聯系,不說成為什麼盟友,但相互認識一下,成為朋友對他肯定沒有壞處。

但是如果孫策是帶著部隊過去,別管是三千還是一萬,張津的態度又會變樣,最少他肯定不敢去綁孫策送給自己的,可孫策又是燙手山芋,他多半會學陶謙當年安置自己,但最有可能的方式還是劉表與張繡的雙簧,兩軍對壘,兵敗之後被迫退出,由孫策去佔領,兩家看起來水火不容,其實暗中張津一直在給予孫策錢糧支援。

說白了就是給孫策一處容身之地,但讓他為自己看家護院,真要有誰來犯交州,不管是劉表還是劉瀾,想打交州,就得先打孫策,這與張繡和劉表的情況一模一樣,當然了這都是劉瀾自己會考慮的方式,如果他是張津,他就會用這兩種辦法來安排孫策,但他終歸不是張津,所以也不排除第三種甚至更多的可能。

“主公所言不錯,孫策自起兵以來,兵馬在丹陽時達到頂峰,近乎五萬的人馬幾乎一夜蕩平江東,若非主公瞞天過海,恐怕當時也不會那麼快就取得對孫策的勝利,但是和我們作戰了這麼多年後,孫策現在的部隊兵力恐怕已經連一萬人都不夠了,如果他真的帶著這些人前往交州,只怕張津也很難做到劉表對張繡那般,所以卑職感覺張津讓他成為下一個張繡的可能性不大。”

劉瀾沉默了,徐庶的話說的不無道理,但真正讓他心思活絡的卻是那句張津或許不會讓他成為張繡,可是這並不等於他不會用其它的方式來安排孫策,所以去考慮這些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孫策帶著部隊過來,想必張津不會忽視。

交州這些年與劉表之間交戰不斷,兵員損失嚴重,更何況交州人口本就不多,募兵不易,突然來了孫策還帶來了近萬餘人的部隊,張津能不眼饞,就算不懂歪心思,也會留下孫策,畢竟有他在,就有一份保障,日後劉表儘管來,這樣他也會多一份勝算。

而劉瀾這邊,徐庶並沒有領會劉瀾的真實意圖,他之前以為劉瀾突然說起這些話題的用意是打算前往桂陽了,但旁敲側擊之下他才發現是自己想的有點多,主公只是在講訴他自己的一個猜測,他就是提前說出來,然後看看結果到底如何。

徐庶知道劉瀾的想法,猜測歸猜測,現實歸現實,現在江東軍就在前方,是嘴邊的一塊肥肉,這個時候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考慮,劉瀾都沒有棄之轉投桂陽的道理,他只是害怕或者擔心,這樣的追擊會讓孫策藉機抵達交州,所以他才會說出來,當然自己擔心的事情最好別發生,如果發生了那也改變不了,很多事情可不是他能夠左右的,這就是戰場也是生活,劉瀾能做的就是在這些事情發生後儘快想出辦法去解決,或者說真發生最壞的結果,真被他跑去了交州,那就準備交州之戰唄,反正這也在他的計劃之中,畢竟能夠在荊南作戰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此作為交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