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天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章 軒然大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章 軒然大波

次日一早,楊示慶帶著丹陽公走楊芳馨前往晉陽宮去覲見少帝楊侑,或許是因為和江佩華在一起的緣故,楊芳馨來太原路上那和悽悽慘慘的神情此時已經看不見了,變得神采飛揚,受到江佩華的影響,她掰楊元慶的態度也沒有從前那樣冷淡了。

楊元慶騎馬而行,跟隨在馬車旁邊,四周又有數百名親兵護衛:

公主殿下,昨晚休息可好

楊元慶在馬車旁笑問道,他本人則恢復得很好,和家人在一起,只經歷一夜,他一路跋涉的勞頓都消失了,格外地精神扛擻。

楊芳馨卻沒有出聲,半晌,她才小聲問:楊總管,你會不會讓我住進晉陽宮

楊元慶感覺到了她心中的不安,便笑問她道:你自己願意住到晉陽宮嗎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安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芳馨卻不肯說自己想留在楊元慶府中,她轉個彎說:如果阿姊也住進晉陽宮,那我就願意搬去晉陽宮,反正,我想和她在一起。

楊亓慶呵呵一笑,我明白了

楊總管

馬車裡,楊芳馨又忍不住問道:冰兒說你是世間最寬容仁厚的男人,你認為自己是嗎

我是她爹爹,對她來說,當然是世間最寬容仁厚的男人,你不是同樣認為你父親是天下最好的人嗎

是的

馬車裡楊芳馨低低聲道:我的爹爹是天下最慈愛最寬容最善良之人,沒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

沉默了一會兒,楊芳馨又小聲道:楊總管,謝謝你

謝我什麼楊元慶不解地問。

謝謝你尊他廟號為武帝,沒有用焰衰哀末紂這樣的字眼貶低他,我聽說唐朝貶他為焰帝,楊總管,我希望你能戰勝唐朝。

楊元慶點了點頭,公主殿下,你要記住這一點,唐朝是我們的敵人,不光是我楊元慶的敵人,也是你的敵人,是大隋的敵人,你就算對我楊亓廒不滿,也不能讚美敵人。

我不會,我絕不會去讚美一個貶我父親為焰帝的敵人。

晉陽宮位於北城外,需要從北城出去,楊元慶的隊伍轉到了晉陽大街上,晉陽大街是太原城的巾軸主幹道,筆直地連線南城門和北城門,一直延伸出去,最後的終點便是晉陽宮的正門,晉陽門了

他們剛到晉陽大街,卻聽見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喊聲傳來,只見黑壓壓的人糕從南面向北而來,令楊元慶吃了一驚,他一擺手止住了隊伍,這時他看清了,絕大部分都是穿著儒袍的士子,而不是頂盔冠甲的士兵,這使他稍稍松了。氣,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軍隊入城了。

楊元慶的眉頭縫即皺了起採,這些士子打著橫幅,揮舞手臂,很明顯是在示威遊齤行,發生了什麼事他立廖對一名親兵道:去打聽一下,出了什麼事

親兵催馬飛奔而去,楊元慶則命手下加快速度,先去了晉陽宮。

一隻小小蝴蝶煽動翅膀可以引起千里外的暴風雨,裴氏子弟裴青松不經意的一番話洩露了天機,弓發了這次軒然大波,幾十名國子監士子經過一夜的串聯,發動了三千名國子監士子的遊齤行請願。

他們打著巨大的橫幅不要門閥,要公平抬著孔子的塑像,浩浩蕩蕩在晉陽大街上的遊齤行,不斷吸引從各地趕來參加科舉的士子一併加入到遊齤行隊伍中,一個時辰後,遊齤行隊伍已經達到兩萬餘人,盛況空前,引來了數十萬太原民眾夾道圍觀。

京兆府出動了數百名衙役維持秩序,九門軍也奉命出動了五千騎兵在遊齤行隊伍的前後左右巡哨,唯恐引發其他嚴重事情。

科舉公平

不要門閥

唯才取士,反對內暮

士子們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很多人眼淚都流了下來,他們聲嘶力竭,渴望著能夠公平的考試,實現他們一生的夙願。

隊伍浩浩蕩蕩向北門走採,北門已經關閉,三千弩手站成五排,冰冷的弓弩掰準了迎面走來的士子,兩邊各有五百騎兵手執長矛戰鬥,殺氣騰騰,穿過北門再走數里便是晉陽宮,北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士兵們不容許他們從北門出去。

隊伍越走越近,所有的士兵也越來越緊張,九門將軍馬紹站在城頭,緊緊握著刀,手心攥出了汗,他嘴唇繃成一條線,目光死死盯著越走越近的遊齤行隊伍,就在這時,北城門外忽然傳採士兵大喊:馬將軍

馬紹快步走到城頭另一邊,探身望去,只見一名騎兵出現城下,手中高舉一面金牌,高聲喊道:總管有令,開啟城門,不要傷害士子

馬紹一顆心驀地放下,他又迅速走回另一邊,只見遊齤行隊但已經走進百步內,他立刻高聲令道撤軍,開城

弩手和騎兵紛紛撤走,北城門緩緩開啟,數萬士子穿過城門,向晉陽宮放向浩浩蕩蕩而去。

晉陽宮紫微閣,楊元慶正和五名相國緊急商議太原城內聲勢浩大的遊齤行,裴青松在酒肆說得話並沒有錯,楊元慶確實是想用這次秋試的契機拉攏河北士族,從而為明年春天發動的河北戰役做好政治上的準備,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一定限度上的公平。

早在兩個月前,王緒提出科舉建議時,紫微閣五名相國和楊牙慶便達成了妥協,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配這次科舉名額,也就是河東以外士族河東士族和公平錄取名額。

但士子們的大規模遊齤行和對公平的訴求,使他們達成的妥協面臨新的挑戰,五名相國都沉默了,這時,昨晚剛剛趕回來的杜如晦嘆口氣道:士子們訴求公正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這是北隋的第一次科舉,為了建立聲譽,我建議索性就徹底放開,承諾公正科舉響應士子們的訴求。

裴矩搖了搖頭,如果是盛世,公正科舉可以實施,但現在不是我這些天也接見博陵崔氏和範陽盧氏派來參加科舉的子弟,博陵崔氏派來五人,兩嫡三庶,範陽盧氏派來派來六人,三嫡三庶,我發現他們派來的並不是最優秀的子弟,像崔弘升的三個孫子啟亓啟東啟白都沒有來,還有範陽盧氏派採的子弟也是我沒有聽說過由此可以看出河北士族還是比較謹慎我能理解他們的謹慎他們也怕太高調被竇建德收拾,可如果真的按照杜相國的想法,一律公平考試,那會是什麼結果呢我可以說,河北士族子弟一個都考不上,畢竟河東士族都是全力以赴,這樣的後果會很嚴重,河北士族會認為我們不給面子所以還是得分配名額,只是看怎麼個分配法。

王緒雖然和裴矩一直是明爭暗鬥,但在科舉這件事上他卻和裴矩的立場差不多,而且他還要更偏激一點,他是堅決反對科舉,主張九品中正選士,所有的名額分給各郡,由各郡中正官推薦優秀子弟,這樣一來,王學子弟至少要佔據兩成的名額,推行科舉無疑是侵犯了他的利益。

我支援裴相國的意見,這次科舉是我建議的,其實我最初的方案就是實行折中的科舉中正制度,推舉和考試相結合,各郡可推選多人,比如根據各郡人口,推薦二十人到五十人不等,然後再在各郡推舉的人中進行考試科舉,這其實是開皇年間實行的辦法,我認為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我反對王相國的方案

說話的是崔君肅,他出身清河崔氏,雖然清河崔氏也是堅決反對實行科舉的士族,但崔君肅卻因為跟楊元慶多年,他的思想比較開明,他主張應該給寒門子弟一竹,機會,所以他是大力主張實行科舉的開明派。

我認為杜相國說得對,點,算是公平考試,實際上也是名門望族佔優勢,靜幾年的豐州科舉是因為沒有名門士族參與,所以寒門子弟錄取較多,但今年的科舉非同一般,河東的河北名門士族基本上都參與,能給寒門子弟的名額本來就很少,如果按照裴相國的方案,預留給大部分給名門子弟,而剩下的再公平考試,那麼柯寒門士子就更不公平了,能考上一兩個就是萬幸,說不定連一個都潛不上,天下人就會懷疑我們科舉的公平,索性放開,一切按照真才實學乘評判,大家認為怎麼樣

所有人都回頭向楊元慶望去,楊元慶站在窗前,默默注視遠處,從這裡可以清晰地看見晉陽宮大門,晉陽宮大門前,數萬士子已經到了,他們靜齤坐在大門的草地上,保持著安靜,用一和無聲的語言訴求公平。

巨大的橫幅依然豎在空巾不要門閥,要公平這幾個大字格外地刺眼了

二百竹,錄取名額可以直接入仕,這是一塊具有巨大誘惑力的圓餅,每個人都想給自己多分一點,但餅只有這麼多,一些人增加了,一些人就會減少,所以不管怎麼分,總會有人產生意見。

但不管怎麼有意見,最終方案必須由他楊亓慶敲定。

楊元慶嘆了。氣,他不能不考慮河北士族的利益,還是京兆韋氏,吳興沈氏等等其他地區望族的利益,他都要考慮到。

沉默良久,楊元慶終於做出了最後的結論,他緩緩道:二百個名額中,三十竹,名額留給我採決定,其餘一百七十個名額全部由考試產生,公平錄用,至於主考官,我推薦季綱來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