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諸天從霍元甲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回 歲月與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回 歲月與發展

1904年不知不覺便到來了,李勇在這個世界也呆了三年了。

有時候他不知不覺,就感覺自己彷彿已經融入了這個世界,真正成為了這個世界裡的人,和霍元甲他們沒什麼兩樣。

不過他到底還是知道自己是不同的,畢竟他不只知道電影劇情的發展,也大約知道這歷史的走向。

身為局中人,他明知道自己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改變現實,但有時候還是不由自主的會想要去努力,盡所能多做一些事情也好。

雖然他文算不成武也不就,但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

像是寫小說就不說了,武館的經營他也積極參與進去,並加入了農勁蓀參加的天津商會救濟會,閒暇時候去做一些阻止義診、義賑的工作,畢竟這段時間有不少從東三省過來的難民流落。

其實因為身處於天津,在未來的幾年內,應該可以說都是比較平靜的。

當然,對於霍元甲和李勇來說,這平靜中也有不平靜,不過卻是好事情。

首先自然是李勇這邊,《天龍》繼續在《新小說》上連載,而隨著劇情進展,尤其是從原本的江湖恩怨局,逐步擴大到了朝堂甚至國家戰爭上,終於是得到了雜誌原本那些讀者的部分肯定。

這其實和時局變化也有關係,此時的國內,還沒有出現一個能夠領導一切的政黨,雖說已經出現了許多仁人志士、革命黨人,但沒有共同的進步綱領,也沒有規劃好自己的目標。

沒有引導,最終就是一盤散沙,各行其是。

實際上,這幾年國內各種思潮湧現,堪稱是百家爭鳴,但一般來說就是你說你的,我唱我的,彼此互不相干,更別想誰說服誰。

民族意識的覺醒和統一,是需要時間的。

不過不管是哪一家,在一件事情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抵禦外侮,振興中華。

而在這種情況下,《天龍》以最基本的樸素愛國主義情操,打起了抗擊外敵的大旗,這是屬於這個時代有識之士們看來不用懷疑、最正確的一件事情,所以對於其看法也自然會改觀。

而且隨著現實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被調動了內心的愛國熱情,在現實中越是感到失望,也越會在《天龍》這樣的故事中找到共鳴和希望。

2月,日俄戰爭年爆發。

5月,日軍佔領大連。

此後一直持續到次年,以華夏土地東三省拉鋸的日俄戰爭,中國卻成為了看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清廷在此局勢中嚴守中立,不中立也沒辦法,因為這裡之前就被沙俄佔去了,如今眼看卻又要成為日本的盤中餐。

這種任人魚肉的感覺,顯然不好受。

東三省距離津門千里之遙,在這個交通通訊還沒有那麼發達的年代裡,自然是很難波及到這裡來。

當然,這與津門是商埠,這裡洋人眾多有關係,日俄再怎麼打,基本也不會波及到這邊,要不然就要釀成外交事件了。

所以從無形中來說,中國人在這裡反倒是因為洋人,才得以保證了安全。

但是這並不影響,津門的人這段時間愛看《天龍》、愛討論《天龍》。

《新小說》在國內的幾個點,就屬津門和滬上賣得最好,也皆是成為了愛國宣傳之利器。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天龍》的劇情裡,也正好進行到了金遼在燕雲交戰,而宋廷維持“獨立”的階段。

當然,這其實是李勇有意為之。

先前他並沒有明確故事的時間線,而正好聽說了日俄戰爭,於是便乾脆把這個加入進去。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這怎麼能不引發諸多人的共鳴?

戰爭對津門的影響其實也並非沒有,物價的波動就不說了,因為東三省任人魚肉,就在邊上看著的津門的有志青年們,自然引以為恥。

這時候《天龍》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中,其中對於喬峰這等大英雄的描述,還有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及喬峰率領丐幫抗擊外侮、抵禦遼軍的事蹟,無不令人看得熱血沸騰。

“大丈夫當如是!”

“若投誠,毋寧死!”

“彼輩犯我邊疆,侵我家園,過後還想施捨錢糧,便如養犬一般,馴化我等為其效力。莫非我等無骨焉,只能食其骨焉?”

“朝廷如何,想不想打、打不打,與我何幹?我輩所守護的,不是那勞什子朝廷,而是這方養育我等、灌溉我等的家園,是我等背後的父母親人,是我等未來子孫。”

在這種年代裡,這種言論甚是對上了這些人的胃口。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家拳館也漸漸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還有已經漸漸覺醒的人的注目,所以收徒也越來越多。

實際上有些人剛開始只是來找作者的,結果等到來霍家武館一看,原來作者還真是“武林高手”,於是霍家拳館弟子喜+1。

當然,因為後期的有些描述越來越露骨,李勇也招惹上了一些麻煩。

這其實也挺正常,就算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人家雖然抨擊時事,揭露社會現象,但也有所剋制。

而李勇這個,就已經不叫影射當局,只差點名道姓了。

不過也慶幸是在此時,各路思潮紛紛湧現,而且社會各界也多有反思的時候,只要不觸及到當局的底線,又或者被什麼人針對,也不會有人主動來找他這麼一個小人物的麻煩。

而且,他在這津門官面上,也不是沒有關係。

因為袁克文的原因,所以那位警局總辦趙秉鈞之後對於李勇多有關照。

袁克文雖然被叫去了直隸,直接被他老子親自管教,但他心思卻是很活的,一面識趣的給袁世凱那邊做著表面功夫,一邊暗地裡卻是在搞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這《天龍》在直隸居然也有小範圍的傳播,基本是那些衙內們的心頭好。

其實衙內們當中,也有不少有些憤青思想的,《天龍》自然對上了他們的胃口,也靠著這本書,袁克文甚至在這些衙內中間勾連出了一個“直隸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揚《天龍》這部小說。

這也使得在李勇看不到的地方,《天龍》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

而袁克文自然會吩咐趙秉鈞這邊,好好關照李勇。

趙秉鈞本來就不是什麼惡人,而且似這等能辦實事的人,心底裡總歸是有些追求的。

甚至,李勇還隱隱察覺,袁世凱此時已經有了某些心思。

這趙秉鈞,恐怕也是察覺到了這種心思,所以為了迎合袁世凱,當然也想要為此做些什麼。

像是《天龍》這樣抨擊朝廷的輿論攻勢,對他們有利,所以他們會保護。

若等將來他們真成了事兒,這《天龍》恐怕他們就會是第一個來取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