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武俠門派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九陽真經(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九陽真經(修)

沈明鏡當前的身份是戒色和尚,一個普通武僧,實則並未有真正的師傅,所得武學皆是基礎武學,比如少林長拳,也就是民間所傳的太祖長拳。

除此之外,戒色和尚還學過《鐵頭功》,至於其他,還能有其他嗎?這卻是讓他感到悲哀,天龍八部裡提及,少林武功先學羅漢拳,再是韋陀掌,人家虛竹在少林混得不怎樣,好歹也是學了韋陀掌,自己卻是學了兩門比之羅漢拳、韋陀掌還要不如的武功!

最為扯淡的是,這是存在於沈明鏡記憶中的武學,準確的說,應該是戒色和尚記憶中的武學,也是戒色和尚所會之武功,而沈明鏡卻是無緣掌握,只怕為了羅漢堂考核,還得自己修煉起來。

對於沈明鏡來說,這無疑是最為坑爹的地方,自己不得不去重新學習這兩門基礎武學,如此也就罷了,在羅漢堂的考核上,自己恐怕也只能用這兩門武學,否則讓人誤會他偷學其他武功,那樂子可就大了。

他沒有師傅,不幸中的萬幸是有一位座師專門傳授武僧們功夫,相當於是所有普通武僧共有的師傅。

想到這裡,沈明鏡也不浪費時間,直接出門,到了相關的演武堂開始尋找座師習武。

沈明鏡完全代入到了戒色和尚的角色中,輕易獲得了太祖長拳和鐵頭功的修習法門。

後者其實是硬功夫,專門鍛鍊腦袋,沒什麼繁複的招式,優勢是不怕被門板擠或者給板磚砸。至於太祖長拳,看似簡單,不過和“羅漢拳”相若,修煉到極致皆是精妙絕倫的深奧拳法。

太祖二字,出自趙匡胤“宋太祖”的廟號。有說是他老人家所創,也有說這門拳法早已存在,只是由他發揚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沈明鏡在求教座師太祖長拳和鐵頭功時,被狠批了一頓。三天後就是羅漢堂考核了,沈明鏡突然弄不明白僅有的兩門功夫,如何不被責罵。

沈明鏡默默忍受,不過多虧了這麼一頓責罵,座師實在不放心沈明鏡,居然拿出了記載兩門功夫的秘籍。

在座師看來,沈明鏡並非是當真忘了武學,只是過於緊張,也沒必要刻意指導,給予秘籍讓沈明鏡自己想一想就明白了。

這兩門武功的秘籍上面,文字不多,主要是招式圖解。

沈明鏡認認真真的翻閱了一遍後,正如翻閱《六神訣第一卷》時一樣,腦海裡浮現出了獨特的精神空間,自己彷彿在其中修煉了七八個年頭,直接掌握了太祖長拳和鐵頭功,且都是臻至化境。

“莫非,我在副本裡獲得的武學秘籍也可以直接速成?”這一發現令沈明鏡又驚又喜。

如此一來,他省去了不少修煉外功招式的時間,專心打坐修煉內功即可。內功本身不易分辨,《六神訣》又是純正的佛門武學,沈明鏡也不擔心暴露。

“對了,不需要修煉外功,我有了充足的時間……那麼,何不想方設法去學習其他武學?”

少林寺弟子人人會武,要偷學拳招,機會良多。不得偷學武功的規矩是七十年前訂下的,如今不少人都淡忘了,何況沈明鏡只要不在公眾面前施展出來,也就不會有什麼事情了。

知道修煉武功的便利後,沈明鏡恨不得闖進藏經閣把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的秘籍統統翻找出來,全部看個遍,立即就能獲得萬般神功。

只不過他也清楚,藏經閣不是那麼好闖的,以他目前這點實力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念及此,沈明鏡在少林寺各處走了一圈。他也發現了,單純以眼睛去看武功,多少能習得一招半式,可要真正掌握,則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速成,除非他可以達到未來張無忌那等高深境界。

他試著自己偷錄秘籍,可不知道是自己偷錄無用,還是秘籍並不準確的緣故,並不能速成。

“罷了罷了,看來凡事不能取巧啊……”沈明鏡嘆了口氣,無法偷學武功,只能是另謀其他出路。

“對了,如今的羅漢堂首座是無色禪師……說到這無色禪師,似乎在哪裡聽過?”

沈明鏡不由皺起了眉頭,他穿越已經有十多年了,前世是看過不少武俠小說、武俠電視劇之類,但過了這麼多年,哪裡能輕易回憶起小說細節?

過了許久,他才是猛然醒悟。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幼時的師傅覺遠大師曾在楞伽經中發現了九陽真經,修煉有成,後因為某事圓寂之時,誦唸真經內容,恰好為張三丰、郭襄和少林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聽到。

三人都沒記全九陽真經的內容,但憑藉著各自的武學見解,分別創出了日後的武當九陽功、峨眉九陽功和少林九陽功。

說起《九陽真經》,那絕對是金庸小說中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最強的武學之一,能與之一較高下的,唯有《九陰真經》、《北冥神功》、《八荒**唯我獨尊功》、《葵花寶典》、《神照經》、《易筋經》、《太玄神功》等絕學,其中強弱高下難定,畢竟是關公戰秦瓊,卻也說不上哪一門武功更為厲害。一些所謂比較的原著引用,只怕金老自己在寫的時候,都沒注意到,只是劇情需要順手那麼一寫了,具體高下,恐怕也只有金老自己心裡有數吧。

隨後他又是打聽起覺遠大師和年幼的張三丰,暫時還喚作張君寶。

他心底裡希望是覺遠大師圓寂之前,如果是圓寂之後,他想學九陽真經只能去找無色禪師了,但對方又怎可能簡簡單單將少林九陽功傳授於自己?

但若是在覺遠大師之前,他卻有一條門路,雖不敢說獲得九陽真經的全文,卻可以收穫一點皮毛。

一打聽,他非常滿意,覺遠大師還未圓寂,他的徒兒張君寶也還在寺中。

三年前,瀟湘子和尹克西偷走了楞伽經,二人目的是經文夾縫之中的九陽真經,可惜少林寺不在乎九陽真經,或者大凡不知道其存在,覺遠大師雖知道,卻也不在乎,都是更為看重那達摩祖師親筆的楞伽經。

可惜一番糾葛,覺遠大師空手而歸,不得不負起丟失楞伽經的罪責,如今擔負兩個大鐵桶,全身綁著鐵鏈條,還不能說話,每日挑水勞作。

如此一來,這覺遠大師原本是沒幾個人知道,如今卻是沒幾個人不知道。

覺遠大師看上去有些呆呆的,是個迂腐之人,實際上卻是大智若愚,加上他正受戒律,不能開口說話,頑固得很,沈明鏡也不指望能從他的口中騙取到九陽真經。

所以,他只能是從另外一個通曉九陽真經的人,也就是張君寶下手了。

如今,張君寶只是一個藏經閣掃地煮茶的小廝,甚至不算少林俗家弟子。

花費了小半日時間,臨近黃昏要吃飯了,沈明鏡才是尋到了張君寶。

只見此人濃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任誰也想不到,他便是未來的武當派祖師,中華武術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宗師。

“你便是張君寶?”

張君寶點了點頭,憨厚的臉上盡是疑惑之色,道:“師兄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在此之前,沈明鏡早已想好了對策,知道張君寶並非愚魯之輩,是個天賦異稟的奇才,加上自小在覺遠這等深藏不露的大師薰陶下,學究天人,只是他不自知罷了。

首先,沈明鏡是交好張君寶。

張君寶畢竟年幼,聰明是聰明,卻沒什麼江湖經驗,加上在少林寺內除了覺遠師父,沒有相熟之人,多了一個年齡相近的“師兄”,也是高興,一頓飯下來,二人已經混熟,幾乎是稱兄道弟的鐵關係了。

沈明鏡的目標是《九陽真經》基礎功夫。

覺遠大師自己練了九陽真經,權當是強身健體,也穿了一些基礎心法給徒兒張君寶。

多年下來,張君寶勤練不輟,修煉出了一身渾厚純正的內力,三年前在華山之上,令尹克西大為頭痛,日後又是接下了崑崙三聖何足道十招,有楊過傳招以及羅漢拳之妙,但最後卻是憑著深厚內力險勝。

這還僅僅是九陽真經的皮毛而已!

《九陽真經》和《九陰真經》齊名,然而前者更重內功,後者更重外功。準確的說,《九陽真經》除了內功之外,根本沒什麼顯眼的外功,多是神功之後的附加效果。至於《九陰真經》則是不然,九陰白骨爪幾乎是人盡皆知了。

第二天,沈明鏡再次找上了張君寶,花言巧語,把話題引到了武功上面。

三年前,張君寶曾在華山之巔獲得楊過指點,並非空有內力,二人稍稍切磋一番之後,沈明鏡則是憑藉著羅漢卸的玄妙,借力打力,不過內力上的差距,後繼無力,無奈落敗。

一面張君寶驚歎“羅漢卸“這一招的玄妙,一面沈明鏡則是對張君寶的內力推崇至極,不加掩飾的表露自己的羨慕。

“我如果也有這麼一身內力,何愁羅漢堂考核。”沈明鏡昨日便曾提起過羅漢堂考核一事,表示把握不大,現在算是解放伏筆,讓張君寶心生相助之意。

張君寶本是善良之輩,又不曾受過外面花花世界的影響,沒什麼心機,立刻表示可以相助沈明鏡,傳授《九陽真經》基本內功。

換做是別人,難免敝帚自珍,有那麼一點門戶之見,覺得師尊所傳,不可輕易授予他人。但是張君寶畢竟過於年幼稚嫩,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心思,更不懂所謂的江湖規矩。

正如其師覺遠大師始終把《九陽真經》視作強身健體的功夫,不當回事兒,比起這江湖人為之瘋狂的絕世神功,反而更為重視《楞伽經》這種純粹的佛經,張君寶難免受其影響,也有些不把《九陽真經》當回事兒。當然,這也就是他現在所想,以後八成會覺得自己年幼之時太不曉事。

何況張君寶所修不過是《九陽真經》基礎中的基礎,連十分之一,甚至可能連二十分之一都不足,他自己也不大在乎。

在沈明鏡強烈要求下,張君寶默寫出了《九陽真經》基本心法,記錄成冊。

欣喜之餘,沈明鏡也是覺得虧欠張君寶,將《六神訣第一卷》傳授給了張君寶。

六神訣內功心法,對於張君寶也是頗有用處,尤其他這等武學奇才,他日創功或許用得著,至於“羅漢卸”更是張君寶極度渴望的招式。在此之前,他僅有楊過傳授的四招而已。

張君寶可不知道偷學武功觸發少林寺規,並沒有什麼顧忌。

或許是修煉了九陽功的緣故,自身天賦又高,不過半日之功,張君寶已經掌握了羅漢卸,不如沈明鏡臻至化境的羅漢卸,可也相差不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算起來,羅漢卸某些原理類似太極拳,我不會影響張三丰以後創功嗎?”沈明鏡搖了搖頭,懶得去計較了。

這只是一個副本而已,本就有許多地方與原著不相符合,自己更是不需要斤斤計較,過於介懷。

進入副本已經是第二天了,明日便是羅漢堂考核的日子,僅餘下最後半日時間,沈明鏡自然沒工夫繼續和張君寶交流。

而張君寶是藏經閣小廝,也沒有太多空閒時間,二人當即分手,各忙各的事情。

回到自己的住處,沈明鏡差點高興得笑出聲來,幸運,實在是太幸運了!

翻閱《九陽真經基礎篇》之後,沈明鏡直接掌握,內力暴增,直接是從煉氣四輪之境提升到了煉氣五輪之境。

在沈明鏡丹田內,陽剛內氣凝聚成一個小小的太陽,光芒萬丈,耀眼奪目,灼熱氣息令得沈明鏡全身溫暖,充滿了力量。

根據他的理解,《九陽真經》可以分為十層,覺遠乃是第九層功力,號稱九陽大成,否則九陽神功的內力生生不息,綿綿不絕,大戰一群面對何足道尚且未戰先怯的少林高僧又豈會力竭而亡?至於藉助乾坤一氣袋修煉至最高境界的張無忌,則是跨入第十層,號稱九陽神功,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張教主的九陽真經才不會“一時間”無法盡全功,還要被滅絕師太打吐血。當然,這也與他事後習得《乾坤大挪移》有很大關聯。

《九陽真經》練到最後大關,必須熬過全身燥熱自*焚之苦,或得名師指點,打通全身上下所有幾百個穴道,才真正練成第十層,號稱“九陽神功”,否則只是積存九陽內力,不會施展運用,內力不會無窮無盡的迴圈自生,劇烈戰鬥後容易洩氣過度致死。

日後,覺遠大師正是因此坐化。

覺遠和尚對於武功並不重視,所以傳授張君寶並不多,差不多只是第一層的心法口訣。雖然可能不足《九陽真經》全文的二十分之一,不過神功越到高層,越是高深玄妙,篇幅越長也是理所當然的。

沈明鏡估計了一下,單單是自己所擁有的《九陽真經》第一層功力,便是抵得上六神訣第一層,均為頂尖的上乘內功。

至於兩門不同內功的融合,倒也無礙。沈明鏡所得的《九陽真經》,並非是港漫《龍虎門》中的道家內功《九陽神功》,同樣是蘊含深奧佛理的內功,雖說摻雜了一些道家的東西,主旨卻在佛理,和密宗絕學《六神訣》相匹配,兩股內氣相安無事。

一夜無話,沈明鏡始終保持著打坐修煉的狀態,儘可能增強內氣,爭取透過羅漢堂考核,成為羅漢堂弟子。

注:九陽真經並無十層之說,原著中只是分為四卷,但張君寶修煉基本心法確有其事。此處劃分為十層是為了本書設定,借鑑了港漫《九陽神功》一陽到九陽境界乃至終極十陽的設定,但依舊不認為是同一門武功,後續詳談。另本書視《九陽真經》為新修版鬥酒僧所創,第二版說是達摩,文中張三丰又有推論說不是達摩,至於人家天竺和尚到底有幾級漢語水平,咱也不深究,反正有個確認的創功者,權當是斗酒僧所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