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5章 軍生怨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5章 軍生怨氣

江寧。

金陵山上,居高臨下,可俯視江寧城。

江寧城也稱為金陵城,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此處臨江控淮,形勢險要。

“自東吳孫權在此建都,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此有六朝都城之名。”

魏徵笑道,“在此建都者莫不是偏安一隅,並且短命之王朝。”

“確實啊。”

“據說當年秦始皇東巡,有術士告訴他在金陵那地方有王者氣,於是始皇帝很擔心,他便命令術士想辦法消滅王氣。術士用了兩個辦法,一是挖斷紫金山,按風水的說話,紫金山龍盤虎踞,是王氣來源。對付這種情況,就要斬斷龍脈,殺死猛虎,所以一定要挖斷紫金山。”

“同時,這術士還在紫金山山上挖了許多金玉寶物,據說能夠鎮壓龍虎。”

“最後,術士還讓人挖了一條秦淮河,據說這條河的作用是可以瀉掉這裡的王氣。”

羅成對魏徵的說話呵呵一笑。

雖然說金陵六朝建都,六朝都不強,但並不能說因這是因為龍氣被秦始皇斬斷了。如果以唯物的角度來看,大致的原因還是在古代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的文化和經濟更先進,人口更多,軍事能力也自然更強。

而在古代,南方一直都是比較落後的地方,落後就要捱打,這可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再有一個,金陵立都,還是缺少足夠的戰略縱深,守金陵,必須先守江淮,然後還要守住西面的荊襄上游。

不管怎麼說,江陵都是居於下游,在防禦這塊還是天然弱勢的。

更何況,在古代,騎兵是這時代最強的軍隊,南方天然缺馬,自然難以抗衡。

羅成撿起一塊赤色的石頭,這種石頭其實也算是金陵的來由,陵為高山,金,古代的金有時也指銅,金陵又名紫金山,便是因為這山的紫金石,而這紫金石其實就是銅礦石。

很明顯,紫金山是一座銅礦。

“其實金陵比遼東好。”魏徵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話。

羅成呵呵一笑,“你不是說這裡龍脈斷開,王氣不足嗎?”

“哈哈哈。”魏徵哈哈大笑,“你可真是什麼都敢想。”

“你敢說,我當然也敢想,想想也不犯罪不是嗎?”

“想也是犯罪的。”

“可人無遠慮近有近憂啊。”

“真打算選遼東?”魏徵認真問。

“金陵雖然也是個不錯的地方,但是吧,這裡確實先天不足,而且我們在這裡毫無根基。”

一個主帥一個司馬,兩人就在紫金山上有些肆無忌憚的說著這大逆不道的話,這話若是讓人聽去奏給皇帝,兩人都逃不過一個謀逆之罪。

可兩人卻跟在聊閒天一樣。

“大帥,聖旨到。”

皇帝的旨意傳到江寧。

羅成授勳上柱國,賜勳田三千畝。

魚俱羅授餘杭太守、吐萬緒授吳郡太守,而杜伏威授丹陽都尉,輔公授宣城都尉。

丹陽太守由歷陽郡丞趙元楷接任,這位趙元楷是開皇年間宰相趙芬之子。

單雄信、程咬金、徐世績、裴行儼等皆授護軍之勳,進虎牙郎將之職。

“遼東生變,陛下令上柱國立即率平叛所部前往東萊,乘船往遼東就任。”天使說道。

“遼東生變,發生何事?”

原來就在大隋接連出了楊玄感和劉元進叛亂稱帝之事時,高句麗那邊的鄰居也沒消停。

先是淵太祚之子淵蓋蘇文在扶余川中集結了數萬兵馬,聲言要南下國內城。國內城的大王高建武與乙支文德商議過後,便給淵蓋蘇文加官授職,宣他入京。

淵蓋蘇文還真來了,但是帶著五萬大軍而來,就駐在國內城外三十裡。

於是國內城外,十萬高句麗軍對峙。

淵蓋蘇文奉詔入京,再然後兩邊協商許久。

最後傳出淵太祚快要病死訊息,淵太祚說臨終有個遺願,想讓國王同意讓淵蓋蘇文繼承東部大人和莫離支的位置。

國王表面同意,暗地裡卻已經在聯絡諸部,想要等軍一到,到時就先誅淵氏父,再收降東部軍。

可未料到,淵氏父子也早就有了計劃。

他們假以宴請謝恩為名,請國王和乙支等一眾大臣到府赴宴,然後卻突然在酒宴之上,盡殺保王派大臣貴族百餘人,又殺死乙支文德和國王高建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後淵太祚篡位為王,國號改為朝鮮。

淵太祚還是狠辣的,這邊先下手為強,兵變殺光保王一黨,並弒君。然後他居然單身進入禁軍大營,憑著一番話語就把禁衛軍的將領們都說服了。

本來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可淵太祚愣是以幾百死士家兵就改朝換代了。

淵氏篡位後,一面派人去安撫北面的諸部,一面又派人來大隋,他姿態擺的很低,請求大隋朝冊封,還自稱願意永世附藩。

這個訊息傳到洛陽,楊廣十分震驚。

對於淵氏要建國朝鮮,他當然不肯。

楊廣可是鐵了心要滅高句麗,設郡置縣的,豈允許淵太祚半路來摘桃子。鑑於眼前高句麗肯定還有混亂,楊廣於是讓羅成馬上回遼東。

他那邊也在準備進行第三次東征,在東征開始之前,遼東由羅成這位猛將負責鎮守統御。

“陛下說,江南這塊,就交由江都郡丞王世充接手,關於叛軍移民遼東之事,也由他來全權負責。”

王子明在旁邊忍不住問了一聲,“平叛將士們的賞賜呢?之前陛下許諾應承的那些錢帛賞賜?”

“陛下不是已經給將士們授勳賜田了嗎,對有功將士還都升遷職位了。”那官員笑的有些勉強。

這話一出,許多將領都面色難看。

羅成一揮手,大家都閉了嘴。

“羅成接旨,請回京後替某與諸將士代謝君恩。”

或許是因為覺得爽約食言有些不好意思,皇帝給的勳官還是比較大方的,軍官們幾乎都授了勳,許多表現極佳的士兵也有些得授勳官。

另外,皇帝還對那些沒有授勳的平叛將士也表現格外‘關懷’,每人特旨在遼東賜勳田三十畝。

等傳旨官一走,一眾將校立即圍上來,“大帥,弟兄們如何能服?”

“這是聖旨,沒的討價還價的,難道你還想來個譁變不成?”

“可也不能就這樣啊?”

“算了,反正我也從來不指望會有什麼賞賜下來,我們平叛時也有不少的繳獲,這些拿出來都分賞給將士們吧。讓弟兄們做好準備,明日便起程北上。”

旨意傳遞下去,果然軍營裡怨聲四起,沒承諾過還好,承諾了卻做不到,大家就不高興了。好在羅成的威望高,幾道軍令下去,大家也就沒再有什麼出格舉動。

“將士們對皇帝心生不滿了。”魏徵道。

“應有之事,毫不意外。”

魏徵呵呵,“對大帥來說,這其實是好事。”

“別說這些了,準備一下,我們去遼東,不用先回洛陽也好,就是將士們許久都不曾回鄉,估計心裡也更加不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