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唐亂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冀州戰事(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冀州戰事(4)

貞觀二年八月因冀南戰事失利冀東叛軍6續收復冀南各地。大唐皇帝李世民既擔憂其時在冀北與叛軍作戰的江夏王李道宗部會遭到冀東、冀北叛軍的夾擊又不願如此灰頭土臉地收兵認輸要知道這不但關係著大唐的顏面還關係著大唐的安定……嶺南、劍南、隴右這些歸附大唐不久的地區正牢牢盯著冀州戰事呢!

大唐要退兵這是無可奈何之事李世民已經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投入冀州戰事。但是大唐也不能就此退兵至少也得給李元霸一個教訓同時也讓那些心懷叵測的觀望者知道大唐還是有實力的!

冀南的捷報已經傳到了冀北羅士信在接到捷報之後總算松了一口氣。老實說以冀北軍那幾萬人馬與李道宗所部十萬兵馬對抗是弱了一些畢竟李道宗部與東突厥作戰多年就其士兵的戰鬥力並不比平日訓練嚴格的冀州士兵低更別說其部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了。羅士信已經向戰時統領大元帥蘇定方求援多次可身在北平的蘇定方手中只有羅藝的五萬羅家軍和不到三千的近衛軍。此時不論是為戰事考慮還是為避免其猜忌羅藝的軍隊都是不能輕易調動的而蘇定方與手下的近衛軍也必須留在北平監管羅藝因此羅士信得不到援軍只得拼了老命苦苦支撐。現在好了冀東軍隊立即就會揮師北上驅逐唐軍羅士信的壓力將會大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戰事快要結束了!要是李道宗聰明他應該在作撤出冀北的準備了吧?”羅士信想到。

的確李道宗在接到冀南失利的戰報後立即就有了撤退的念頭。這兩個月裡與冀北軍你來我往各有勝負李道宗使出渾身解數也破不了冀北軍堅守的趙郡。現在冀東的李元霸騰出了手來李道宗可不願意被羅士信、李元霸前後夾擊。可是還沒等李道宗撤軍的命令下去皇帝李世民的一紙詔書就到了。詔書命令李道宗紮營原地在北平與冀州軍隊對持的李靖會分兵五萬配合他與冀北軍作戰。

李道宗遵從皇帝旨意駐紮原地但是他不明白:此時冀南唐軍兵敗縱觀戰事全域性唐軍已經勢弱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國內的安定!撤軍固守邊界與冀州和談才是當前應該做的事為什麼還要進擊呢?難道皇帝陛下拿不下冀東和冀南就想拿下冀北、北平?如此一來不就是逼著李元霸與唐軍決戰到底嗎?冀南戰事損兵二十萬而國內各地及邊防防務抽調的兵力已到極限要再戰下去就只有自己與李靖部那不到二十萬的軍隊……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一連串的疑問搞得李道宗這個政治盲頭直暈他平日裡只知道打仗如何能領會皇帝李世民的意圖?……李道宗卻不知李世民心中有一個尺度。依照這個尺度李世民既可小小地教訓一下李元霸向大唐國內的那些心懷叵測者示威又可讓李元霸在不痛不癢之際下不了一戰到底的決心從而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繼而促使雙方和談。而雙方結下的所有恩怨都會留待將來了結————在將來任何一方強大到足以毫無顧忌地侵略另一方的時候作個了結。

李世民相信李元霸會坐下來同自己和談畢竟以冀州的實力與大唐抗衡還是很危險的……即使大唐兵敗冀南。

若最終結局真能如李世民所想那麼此舉應該說是皆大歡喜的。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李世民錯誤地估計了李元霸他對自己這個四弟明顯認識不夠。李元霸雖然有智計但嚴格地說他並不具備政客應該有的一個基本素質————冷酷無情!李元霸終究還是性情中人比不得李世民絕情同時他更是一個霸道的人。李元霸的霸氣和他的熱血不但註定了李世民此次的計劃將會失敗而且李世民還會為他的錯誤判斷付出慘重的代價。這一切只因為李世民認為恰到好處的教訓尺度在李元霸看來已經過了他能忍受的極限!

*******************

八月初六李靖帳下大將杜君綽、鄭仁泰率軍五萬作出後撤的模樣離開了雁門。這五萬大軍一路急行軍自葦澤關悄然入了冀北與李道宗部會師。而此時與李靖對持的蘇定方、羅藝因為冀南大勝的緣故所以對此情形並不重視他二人一致認為唐軍即將退兵那五萬軍不過是唐軍開始分批回師了。

與此同時李元霸派出的八萬援北大軍也在一路急行北上。

八月初九夜杜君綽、鄭仁泰的五萬大軍悄然抵達趙郡城外。當晚唐軍連夜在趙郡城南門外堆築土山準備攻城其間雖有無數唐軍被冀北軍強弓手射殺但唐軍築山之舉仍是不止。羅士信見此次唐軍有大援前來並且似有決一死戰之心當下便命軍士挑土壘高城牆對抗唐軍。

李道宗見到冀北軍壘高城牆與自己相抗連忙命人盡力加快築山的度同時命杜君綽率其部使用雲梯攻城。冀北軍兵力本就與唐軍相差太多此時只得停止壘牆與用雲梯登城的唐軍作戰。

眼看著唐軍的土山越築越高漸漸越了城牆!

李道宗見築山成功立即命令唐軍將幾臺拋石機拉上了土山三臺拋石機開始射巨石。巨大的石彈往往一就可擊斃冀北軍一、二十人隨著唐軍士兵源源不斷地向土山上運送巨石卒死於飛石之下的冀北軍將士越來越多羅士信無奈之下只得下令退下城牆。而唐軍乘機擂鼓吶喊攻城之勢更猛轉眼間就有無數唐兵藉著雲梯爬上了城牆。

既然城已經守不了了倒不如衝出去殺個痛快!退下城樓的羅士信跳上戰馬振臂高呼道:“有種的便隨本將軍出城一戰!”言罷也不理會眾將士反應羅士信打馬奔向城門!

城門大開羅士信衝出身後無數冀北軍將士追隨!

城外唐軍見城門洞開也殺將過來兩軍轉眼就已短兵相接。戰場中不時有唐兵被冀北軍鋒利的橫刀砍落馬下也不時有冀州士兵的胸膛被唐軍馬槊刺穿。羅士信的黑色戰袍已經被鮮血染透但淋漓的鮮血在黑衣上卻顯不出刺目的鮮紅色來只在羅士信的白銀甲上留下了絲絲血跡。

挺矛奮力刺出長矛從一名唐軍士兵胸前穿過隨即又抽出長矛格擋住了另一名唐兵當頭劈下的馬刀……羅士信不斷的重複著這些動作他的雙臂已經開始痠軟、麻木。

不知拼殺了多久羅士信吃力地揮動長矛挑開了面前的一名唐兵。舉目四顧冀北軍將士已經所剩無幾無數唐軍正在自己周圍形成了包圍圈而更多的唐軍已將湧進了城門!

就在此時“嗖!”長刀劃破空氣的凌厲聲音傳到了耳邊羅士信本能地回矛一擋“蒼啷”一聲響丈八長矛的刺尖竟然被這一刀削落!羅士信既驚又怒這長矛可是跟隨了自己一十八年啊!將長矛重重插在地上羅士信抽出了馬鞍前掛著的橫刀。“他***!竟敢毀了我的兵器來比比看誰更鋒利!那小子……吃我一刀!”奮起全力羅士信揮刀向來敵當頭砍下!那員唐將不敢硬接羅士信這全力一刀可羅士信這一刀來得實在太過迅猛唐將已經避之不及只得舉刀迎上。“噹啷!”唐將的長刀被羅士信手中橫刀劈作了兩段橫刀下劈的餘勢更將其左肩破開。看來此人的左臂是保不住了!羅士信禁不住仰天大笑:“哈哈哈!小子還是你老子我厲害吧……”還不待羅士信說完一支長槍已悄然無息地刺入了他的後背!羅士信渾身肌肉不由得猛然繃緊鮮血立時自嘴角滲出。緊咬著牙關羅士信緩緩扭過頭瞪得猶如銅鈴般的眼睛狠狠盯視著背後偷襲的唐兵。偷襲之人被羅士信的懾人氣勢壓逼驚恐之中慌忙又將手中槍向前一送“噗嗤!”一聲本已刺入頗深的長槍一下就穿透了羅士信的身子!

羅士信張口噴出一口鮮血。搖搖欲墜間他伸出一手抓住馬鞍強自穩住身形不致跌落馬下另一只手舉起橫刀就要回身劈向偷襲者。但是……還沒待橫刀劈下羅士信已經無力再握住它。橫刀自羅士信的手中滑落重重掉在了黃土地上激起了些許塵土!看到羅士信橫刀落地後眼中神彩全無偷襲者松了口氣猛然將長槍抽出鮮血自羅士信背部的創口狂噴而出!隨著鮮血的流失羅士信的力氣已完全消失貽盡他的雙手緊緊抓住馬鞍努力想要坐直身子。無奈就連這個簡單的動作羅士信都已經無法完成。終於他那魁梧的身軀轟然跌落在了黃土地上。而就在羅士信緊貼著黃土地的面頰前方正是筆直插立於地的丈八長矛!

……

趙郡城內外屍橫遍地到處都是散落的兵刃。在城牆上、黃土地上更有無數乾涸的血跡這一切無不表明這裡曾經生過慘烈的戰鬥。幾名唐軍士兵將一具屍體抬到了李道宗面前其中一名唐兵稟告道:“王爺經冀州殘兵辨認這就是冀北軍區統領大將軍羅士信的屍。”

李道宗眼角一跳似是自言自語:“這就是此次領軍的羅士信嗎?好!……好!……”略微伏下身注視著這已經了無生氣的屍體李道宗無語。好一會兒李道宗直起身抬頭掃視著遍地的屍體問道:“有多少冀北軍降卒?”

旁邊一員副將答道:“稟王爺俘虜八百傷殘!”

饒是李道宗久經沙場聞聽之下也微微變顏。只聽得他朗聲道:“久聞冀州人剛烈果然!……幾萬將士竟戰得只剩八百傷殘!”低頭望向地上的羅士信李道宗說道:“將這位羅將軍好好安葬再給他立個碑文。”

“可是……”副將遲疑一下道:“王爺據斥候報冀東援軍就要到了我軍的目的已經達到此時應該趕快撤退啊!”

李道宗沉下臉:“將他好好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