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唐亂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戰半島(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戰半島(3)

白村江一戰倭國失去了海上的防務力量這對一個島國來說是致命的。倭國舒明天皇深恐趙軍進攻本土隨即將都城從飛鳥遷至近江大津宮並集舉國之兵作收縮防禦。而新羅、百濟失去了強援陷入被趙軍和高麗軍隊合擊的危境。

趙國6路援軍在北平軍區統領魏雲光的統領下自遼東道直達高麗之後隨即揮師南下攻入百濟一路如入無人之境。而趙國水路援軍則自百濟國泗沘城北上配合6路聯軍南北夾擊百濟都城————漢城!

新羅善德女王見勢不妙在迅退兵的同時亦背叛盟國悄然向趙國呈上請罪國書並願每歲入貢請求武帝原諒其藐視大趙之過錯。

而大趙畢竟軍力有限不可能每處都派重兵駐紮。武帝李元霸決定借新羅請降之機挑起半島內部爭鬥以便日後利用半島各國的矛盾輕鬆實現對半島的統治。於是大趙國接受新羅的請降並要求善德女王派兵協助趙國攻佔百濟國漢江下游地區滅了百濟。

當新羅在趙軍的暗中協助下兵攻佔百濟漢江流域之後武帝李元霸突然詔諭新羅善德女王宣稱由於趙國出兵只為援助高麗如今高麗之危即解趙國當退兵歸國不再干涉半島三國事務。

工於心計的善德女王接詔後恍然終明白了趙國武帝的意圖但此時後悔已是晚了!……漢江下游地區不僅是百濟的祥地,而且也是其戰略以及經濟要地,是絕對不能讓步的重要地方。百濟無法忍受新羅背叛盟友並出兵攻佔漢江下游流域的作法在趙軍自百濟退軍之後百濟許與宿敵高麗山川河土而高麗亦在大趙國的授意下答應與百濟聯軍攻擊新羅。至此半島全境陷入三國戰亂!

……

※※※※※※※※※※※※※※

七個月之後趙歷華紀十年四月。

以武帝李元霸的思路挑起朝鮮半島戰亂繼而在適當時機出兵平息最終以半島為基地攻佔倭國。此時眼見朝鮮半島三國混戰不已各國實力大挫正是出兵半島收伏三國的大好時機。

武帝李元霸雄心勃勃調兵遣將就要兵再登半島。可就在此時卻出了一件大事。

四月十六早已歸降的室韋生叛亂。室韋舊將宇文重在其國蕭氏一族的支援下起兵反抗並與駐紮室韋的裴元慶所部大戰室韋庫西城。此戰裴元慶所部大獲全勝消滅叛軍八千餘人俘虜叛軍近兩萬。

由於駐紮室韋的趙軍不過五萬要以這五萬軍力在鎮壓室韋叛亂的同時看押近兩萬俘虜實在是難度太大。因此裴元慶果斷下令將兩萬俘虜分批統統屠殺。此舉震懾了室韋國人叛亂被迅平息下來但是卻也為裴元慶惹下了天大的麻煩!

四月二十七商務司都督洪修平上書彈劾裴元慶稱其屠戮俘虜所為大違朝廷仁義之道已然惹得人神共憤請武帝准將裴元慶交由軍部審查。此舉得到了政務部總管凌敬、吏務司都督羅君贊等十數位大臣的支援。

李元霸並沒有准奏他駁回了將裴元慶交軍部審查的提議。但是同時李元霸卻也下旨將裴元慶狠狠地責備了一番。裴元慶心中自是心中委屈不過他也絲毫沒做辯解只是叩頭請罪並自請解甲歸田。

……

入夜洛陽皇宮內庭。

“陛下此中甚有不妥!”民部總管徐世勣面帶憂色。

李元霸眉頭微蹙用心聽著。

徐世勣一字一頓道:“……所有彈劾裴將軍的大臣全都是原夏國的臣子並且這十餘人大多都是凌總管提拔的政務部官員。因此臣以為……原夏國臣子已經自成一派而且其勢不弱啊!”

李元霸臉上現出了十分驚訝的神情他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道:“徐總管夏國臣子相互親近這是難免。但是凌敬為人忠直當無結黨之作為!”

徐世勣正色道:“陛下凌總管非是拉幫結黨之人但其中或許卻有人借他的名頭私結朋黨!如今凌總管等人態度強硬臣恐因此會影響陛下收三藩、佔倭國……”徐世勣的神情堅決“陛下此事需得儘快處置!”

李元霸眉頭深鎖過了一會才深深吸了一口氣道:“徐總管此事關係大趙朝野局勢當慎之……容朕想想再說吧!”

話到此處徐世勣已是不能多說。他隨即起身請辭李元霸準。

待得徐世勣退下李元霸立即召來貼身侍衛吩咐他秘密將監察部總管屈不歸召進宮來。

半個時辰後屈不歸來到。

……

李元霸道:“屈總管對凌總管等人彈劾裴將軍一事有何見解?”

屈不歸面帶猶豫欲語又止隔了一小會兒方才道:“稟陛下裴將軍此舉雖然有違大趙一貫國策但是裴將軍所為也是無奈之舉。凌總管如此而為似有些小題大做了而且……其中上奏摺的大臣似乎俱是原夏國舊臣這更脫不了結黨之嫌!”

李元霸面上現出了些許憂煩的神情來他注視著屈不歸道:“屈總管近日那些夏國舊臣之間可有異樣?”

屈不歸答道:“稟陛下夏國舊臣在大趙未立國時便互有走動但時至今日他們之間來往也未見頻繁仍是一如既往。”

李元霸點點頭道:“屈總管從今日起加強對夏國舊臣的監控。若現其有異動可立刻秘密捕之!”

屈不歸領命。

待屈不歸退出後武帝李元霸又自秘密召見了國安部總管蘇定方並從蘇定方處得到了與徐世勣、屈不歸相同的看法。隨後在與蘇定方制定了更為全面的監控計劃、下達了蒐集相關情報的任務後李元霸遣退了蘇定方。

此時已近深夜李元霸滿腹心事步入寢宮。

王曉蓉仍然未睡雖然李元霸曾多次告訴她不必等待自己到來可早早安歇。但是只要李元霸在京城王曉蓉每晚總是會固執地等待李元霸歸來。

看見夫君面帶憂色眼神有些茫然王曉蓉知道那正是夫君想到了一些事情、可是又想不出頭緒來的表情。當下她遣走宮女將李元霸迎到臥榻邊親自服侍他坐下柔聲道:“元霸可是朝中有了煩憂事?……別急好多事情看起來雖然煩雜無序但是一條一條的去清理總是可以有頭緒的!”

李元霸點點頭“嗯”了一聲算是作答。此時他心中頗為憂慮趙國終於像中國的歷代王朝一樣開始出現了黨派之爭的跡像。以凌敬、洪修平為的夏國舊臣一派糾集政務部眾多官員用仁義王道為旗幟大力抨擊嫡屬軍部的大將軍。及至此時已隱有文臣與武將對抗之勢!

“難道他們不知道征戰是我之本意嗎?他們如此而為究竟是為了與武將爭權奪勢、還是針對我?”李元霸心中一凜“難不成凌敬要想篡位!……”隨即李元霸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應該不會吧?凌敬忠心耿耿一心為民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莫非真如徐世勣所言是有人借他的名頭糾朋結黨利用戰事抨擊武將以求改變朝中武重文輕之局面?”

由於手頭掌握的情況太少李元霸左思右想始終作不了定論。無奈他只得輕嘆一聲帶著茫然的心情擁著王曉蓉睡下。

……

第二日一大早李元霸不顧晚睡早起的疲累秘密召了薛道衡入宮。

薛道衡掛著太子太師的職務每日裡不是教誨太子便是與程咬金等人廝混平日裡並不關心政事。此時他聽得李元霸道了朝中局勢這位隱有混跡塵世之勢的帝師沉吟半晌道:“元霸據你所言要求懲治小裴的俱是那些反戰一派的人並且這些人要不就是夏國舊臣要不就是親近他們的臣子其所為頗像是夏國舊臣謀權奪位……不過我卻不認為這是夏國舊臣的反水。畢竟如今夏國舊臣雖蒙朝廷照拂可他們手中一直沒有什麼實權。而為的凌敬對大趙的忠誠是大家認可的因此無凌敬參予其中夏國舊臣們根本就沒有叛上作亂的能力他們不會傻到以卵擊石……所以這就是朝中文臣與武將之間的權勢之爭!”

李元霸用心聽著點點頭道:“老師昨夜我想了一晚也是這樣認為。可是……我總是擔心此事會影響到出兵朝鮮半島的計劃繼而使得平倭無望……”李元霸頓上一頓道:“且不論收取倭國對控制東亞地區的重要性……老師你知道收取倭國正是後世億萬國人的渴求也是我極想做到的!”

薛道衡微笑道:“元霸我理解你堅決平倭的心意。中國歷代王朝的黨派之爭不少但也不是什麼大事。作為帝王只要能應付得當當可利用爭端平衡朝野反而更有利於統治……這其中不過是要多動些腦筋罷了!”

李元霸點頭心中壓力減輕不少。

只聽薛師笑道:“元霸放寬心咱們兩人有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為鑑難道還應付不了這些許小事?來來且讓我倆好生斟酌一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李元霸與薛道衡的判斷正是事實。朝中有不少文臣在夏國舊臣的秘密遊說下開始糾集成黨就為掙得權勢一改朝中重武輕文的局面。而其中帶頭之人也確實如徐世勣所想不是政務部總管凌敬而是商務司都督洪修平凌敬不過是被其利用而已!

洪修平因是原夏國主母曹氏的外侄孫武帝李元霸感念曹氏慨然讓國之胸懷與風範因此對其特別照顧。而洪修平也確實學識出眾再有夏國舊臣、現今的政務部總管凌敬照拂因此他不過三十五歲便坐上了商務司都督的高位。相信若無意外洪修平在將來會是繼徐世勣、凌敬之後升任兩部總管的要人選之一。

洪修平今年四十二歲正是大創事業的時候。可是趙國的五部總管政績甚佳而且其中年歲最大的是凌敬也不過五十四歲而年齡最小的蘇定方更只有四十左右。因此洪修平要想再上層樓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實現的。原本洪修平很有耐性他在按部就班等待升遷。可是在十年前當知曉紅拂與李靖成親的訊息後他有了不該有的想法。

當年在紅拂刺殺失敗逃逸後由於其時冀州需要穩定的局勢因此凌敬與屈不歸等人對此刻意隱瞞此事詳細情形並不為太多人知曉。而洪修平雖然是當事人之一但是他對紅拂刺殺凌敬的的緣由也並不清楚。後來紅拂逃走並又與李靖成親洪修平嫉恨交加竟然武斷地認為是因為自己手中無實權而李靖為武帝寵信的武將故得以為紅拂開脫刺殺罪責甚至因此奪走了紅拂。

有人以為女人因嫉恨可以毀掉愛人甚至她自己的一切很是可怕。但卻不知男人因嫉生恨的可怕程度猶甚女人特別是一個有能力的男人。

有了如此想法再有武帝李元霸確實重武輕文這更使得洪修平有了與武將爭權奪勢的心思。於是便有了洪修平利用凌敬的影響力糾集拉攏一批夏國舊臣並利用趙國仁義治國的國策與一干武將對抗。經過近十年的苦心經營因洪修平的謹慎與聰慧不但在其拉幫結派時瞞過了監察部的監控也迷惑了國安部的暗探。

時至今日一方面洪修平覺得自己羽翼即豐當可與軍部武將一爭高下一方面卻又因為李靖就要換防攜紅拂自新加坡歸來此事對其多少有些刺激。於是洪修平便利用裴元慶屠殺俘虜一事作上了文章就要展開他蓄謀已久的爭權之舉。

洪修平雖然潛心隱匿十年可是卻又如何能與擁有中華五千年內鬥經驗的李、薛二人相比?……華紀十年五月初二武帝李元霸下詔言稱近衛軍統領裴元慶在室韋屠戮降卒有違大趙國策因此令裴元慶即刻交割兵權回京師接受審查。

裴元慶在接到詔書之後仍是如前不作辯解立即將兵權交割與副將隨宣詔使者一同返回了京師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