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隋唐亂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收取夏國(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收取夏國(2)

“父皇,孩兒在得知葦澤關失守之後,便自作主張命四弟領兵馳援,尚請父皇降罪!”李世民恭敬地對父親李淵說道。

“哦,原來如此!”李淵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朕就奇怪怎麼元霸沒有與你一起回師,原來如此……世民,你做的好!大將軍行軍在外正需審時度勢、果斷抉擇。雖然朕已經遣了兵部尚書屈突通領軍馳援太原,但有元霸前去也更穩妥一些。”言罷,李淵心中卻道:“小子,知道了老子要易儲,就把元霸支得遠遠的,怎麼,害怕元霸和你爭啊!”

李世民連忙下跪謝恩,“謝父皇明察孩兒苦衷,父皇英明!”

“起來吧!世民,這裡就我父子兩人,不用太拘禮了!”李淵端起桌上的參湯,輕呷一口,自嘲道:“為父老了,每日裡都得喝些參湯養養精神,唉!不比從前了!……世民,你心裡也明白,為父已有了廢黜建成的心思……”李淵有意將話頓住,只留意觀察李世民的神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世民面色不改,開口道:“父皇,大哥整日裡花天酒地,實不宜為一國之君。父皇有此想法實乃大唐之福!”

李淵一怔,他可沒想到李世民會如此直白。李淵卻是不知,李世民此次對太子之位已是勢在必得,他怎會再虛於委蛇。

“為父想立你為儲,你以為如何?”李淵道。

李世民心頭無比激動,可他表面卻也沒有露出絲毫異樣,“父皇貴為天子,您的主意就是上天的意思。”

李淵不置可否,轉而問道:“世民,你看為父怎樣對待建成才好?”

李世民暗自揣摩李淵話中之意。沉默片刻,李世民恭敬答道:“稟父皇,大哥雖然無天子之德,但畢竟也是父親的骨肉,父親能妥善安置是為最好。”

一番話又將問題不著痕跡地交還李淵。

李淵面帶憂愁:“朕很是為難啊!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生兒子……唉!該如何是好?”

李世民心思電轉:父親在自己回師長安之後即封自己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諸王公之上,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將天策府等同了一個小朝廷!……這些足以說明父親已經決心立自己為太子了!如此,自己似乎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當下李世民面色一整,肅然說道:“父皇,大哥極力籠絡朝中大臣,中書令封德彝等人平日裡都是他的座上賓。而且,大哥為了強大自己的實力,擅自招募長安及各地驍勇兩千餘人作了東宮衛士,平日裡勤加操練,號稱長林兵……”

洋洋灑灑,李世民為李淵列出了太子的無數罪狀。

李淵聽著李世民的數說,面無表情不發一言。世民告發建成刻意結交中書令封德彝,建成也告發世民在朝中結黨,拉攏蕭蠫、陳叔達等大臣;而建成告發世民在京城裡駐下一支名義上屬於國家、卻只聽他一人調動的精銳軍隊,世民又告發李建成組建長林兵……“嘿嘿!兩兄弟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但是,你們可知道,向來被人看作武夫的元霸已經遠去河北坐山觀虎鬥去了!”李淵在心中暗笑,他早就接到了密報,得知秦王假傳聖旨調趙王李元霸馳援太原,而趙王並沒有去太原,倒是去河北招降了夏國殘餘,看架勢是要在河北大幹一番。“如此甚好,三兄弟各成一派相互制約,就讓老子我將這皇位穩穩坐到老吧!”

“此言當真?”聽罷李世民數落的李淵問道。

李世民“撲通”跪倒在地,舉手立誓道:“兒臣若有一字虛言,必遭天打雷劈!”

李淵霍然站起身來,一拍書案,怒道:“反了!反了!……”

李世民暗自欣喜,房先生說的果然不錯,父親最忌諱的就是臣子擁兵結黨!

只聽李淵沉聲道:“朕當真就想此時廢了建成!……”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麼,李淵的氣勢弱了下來,“不過……世民,為父還是有些擔心!你大哥建成正手握重兵鎮守蒲坂,若此時貿然易儲恐怕會激起他叛亂啊!況且,你四弟元霸桀驁不訓,不大受朝廷節制,他現今也是領兵在外,若他也趁亂而起……”李淵面色凝重,“……以元霸之勇,風旅之悍,這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啊!”

李世民聽得父親話語中隱隱有不敢易儲的意思,連忙道:“父親,大哥雖然領重兵在外,但軍權實際卻在左僕射李靖手中掌握,不足為慮。至於元霸,他此時只顧著馳援太原剿滅劉黑闥,哪裡能得知朝中之事?……若父親此時易儲,待得元霸平定劉黑闥之後,孩兒已經作了太子,有父皇支援孩兒,哪裡還怕四弟猖獗?”

李淵面上凝重之色更甚,“世民,實不瞞你,為父其實早就知道元霸行軍去了,而且,為父還知道元霸並沒有馳援太原,他領兵去了河北,佔了夏國舊地,恐怕他是別有用意啊!”

李世民大吃一驚,他既為李元霸竟然違抗軍令兵發河北吃驚,也為父親對自己隱瞞此事吃驚,此時李世民隱隱有了上當的感覺。“父皇,”李世民苦澀地說道:“敢問父皇,父皇既然知道此時不宜易儲,為何又將孩兒召回京中?”

李淵急著召李世民和李元霸回京,就是擔心二人在取勝之後在外挾勝勢擁兵自重。此時天下各反王中就只剩了江淮杜伏威算得上一個角色,已經用不著這兩位能征善戰的皇子四處征戰了,李淵要逐步解除他們的兵權。

曾經,李淵也確實想過要易儲,但隨著形勢的變化他此時已經另有打算。

太子建成雖然有幾位大臣鼎力相助,卻終歸是資質太差,李淵並不放心將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交給他。但是,李淵同時也擔心,他擔心自己選擇的易儲人選————性格陰沉卻愛示人仁厚的李世民在得了太子之位後會不會對自己下手,逼迫自己讓位,甚至……!可是,不易儲似乎也是不行,秦王李世民蓄勢已久,若不讓他稱意,以他如今的實力,要作亂天下也是足夠了!……如此,李淵處在了兩難之中,若易儲又擔心李世民會對自己不利,若不易儲,又擔心好容易建起的大唐基業崩潰。就在李淵兩難之間,也是天助李淵。就在此時,趙王李元霸擅自駐軍河北接手夏國殘餘,隱隱成了一方勢力,通觀全局的李淵並沒有為兒子的行為驚恐或是惱怒,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三足鼎立,只要自己好好利用當前的形勢,小心在三個兒子之間平衡,就一定可以渡過眼前的爭位危機。而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就是李淵平衡三個兒子的第一步。隨後,李淵要做的就是繼續讓中立派李靖與太子駐軍在外,並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為他們增加一點兵力。而李元霸那裡,李淵一時還拿不準他下一步將會怎樣。起兵造反?還是擁兵自重?……李淵只得小心留意,觀察事態發展。

李淵正在為就要解除因爭位引發的危機而歡喜,他並不在意李世民的言語中帶著詰責,“哦,世民,為父召你回京確實是為了立你為太子,只是為父也沒有料到會有如此變數……若元霸與你同歸,那咱們還有三萬宮廷宿衛軍和五萬戍衛軍可以制約他的九千鐵騎,可如今……唉!”

李世民覺得胸中憋著一口氣,父親在催促自己回師長安的詔書中千般暗示,百般隱喻,好像此次回京就要立即易儲,搞得李世民也道此次回京必得太子之位,可沒料到結局竟是這樣!

既知不可得,何不作得漂亮一些?

“父皇!”李世民心中滿是悲憤,語氣卻是平靜,“既然此時不宜易儲,父皇可延後等待有利時機……孩兒覺得,所有一切當以不影響社稷穩定為要!”

“好!難得皇兒有此博大胸懷,”李淵讚道,“皇兒如此胸襟當得太子之位!為父答應你,只要哪一天朝廷能將局勢掌控,那一天就是皇兒登上太子位之時!……皇兒,如今四海之內已基本平定,你就留在京師好好養息一段時間吧!”

……

就在這次談話之後,作為暫緩易儲的交換條件,李淵特准秦王李世民在天策府開文學館,請四方精通文學、史籍的名士出任教席。李世民也的確有實力,在詔書發出當天便以天策府屬官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主簿李玄道、諮議典籤蘇勖、文學褚亮、姚思廉、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共十八人,不辭原職兼任館內學士。十八學士輪流著每隔一天便來館內教學討論,而李世民在每次朝會之餘也會來到文學館中,與各位學士一道討論典籍,時常到了深夜才入睡。時天下人將他們稱為“十八學士”,大唐官員和學者對被選中者羨慕之極,稱之為“登瀛洲”。

**************

武德二年九月十八,大唐趙王李元霸率軍進入了原夏國京城洺州。同日,一騎快馬從洺州出,將趙王請在夏國故地設州、縣,並自請任州官的奏摺送向了京師長安。

不管朝廷答不答應自己的奏請,李元霸是鐵了心要在河北紮下根來。這兩年的經歷雖然讓他更清楚地看到了沙場征戰、朝堂傾軋的殘忍無情,可也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面對即將接手過來的夏國故地,從公元005年魂歸隋唐的李元霸最希望的就是在這裡建起一個民主的政權,他不想做皇帝。因為他清楚自己畢竟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自己還不具備、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擁有一個優秀政治家應有的基本特性————冷靜得令人心寒,無情得有如鐵石心腸。

但是,回頭想想……在這時代裡實施民主,可行嗎?不要說實施民主,就是給這時代的人講演一下民主,只怕他們不是搖頭說不懂,就是被嚇跑,再要不然就是去報官……總之,能夠贊同、支援的恐怕千萬人中也沒有一個。為何?……民主,民主首先就是要革皇帝的命,徹底推翻皇帝的專政。這時代的百姓要讓他們造反,他們敢;可要是讓他們不立皇帝,而是由他們自己來掌握政權,只怕很難啊!強加超越這時代太多的東西給他們,就好比拿衣服給猿猴穿上,然後對它們說:“很好,穿上了衣服之後,你們不用進化就是人了!”……可行嗎?呵呵,估計結果是猿猴們感覺衣服嚴重防礙了他們的日常行為,諸如捕獵、嬉戲,或者大、小便,甚至於XX行為。然後在極度不爽的情況下,猴哥、猴姐們伸出“手”來把衣服撕個稀爛!看來,建立民主政權是行不通的,只得“入鄉隨俗”與世合流了!……但願自己與薛師那超越時代的見識對新政權的建立多少會有所幫助吧?

再仔細想想,現在自己掌管的是一個軍事指揮機構,還不能算是政權機構。但是這種軍事指揮機構採用的家長式的統帥方法,使得主帥在征戰之中建立了不可置疑的絕對權威,這樣的領導集團就非常適合向封建政權轉化。如此看來,眼前最現實的就是廣納賢才,搞一個牢固、開明的封建中央集權政權。

就如此決定吧!

……

武德二年九月二十,剛接收洺州政權的趙王李元霸率領程咬金、蘇定方及其所部鐵騎赴幽州為秦瓊母親六十拜壽……李元霸想藉此機會與幽州的土皇帝羅藝接觸,他要看看能不能兵不血刃拿下這威脅、阻礙著自己發展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