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三章 基甸勇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三章 基甸勇士

這一次並非真正要帶新兵們上戰場,而是為了再次淘汰一大批人。

隨著文昭麾下勢力的擴張,增加軍隊數量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是文昭一直堅信,只有精兵才能打天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這所謂的精兵,也只不過相對於其餘諸侯麾下的士卒,顯得更加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罷了,不可能人人都如同後世的特種兵那樣。

現在能夠留下來的士卒,大多都是真正想要建功立業,不怕死的人。那些扔掉武器趴在地上,如狗舔一般喝水的人,聽說自己被淘汰以後,都有些不忿。

然而在校尉大喝之下,卻也沒有人敢出言反駁,只是憋著滿腔委屈與怒火,默不作聲。

校尉沒有理會眾人的表現,只是在心中暗贊自家主公挑選精兵的方法,果真與眾不同。

先以良田以及家人團聚為誘惑,淘汰了一大批沒有鬥志之人;而後以戰場之上的殘酷為恐嚇,又嚇跑了一些心智不堅之輩。

及至後來,更是佯裝帶領眾人前去攻打羌人,在喝水之時透過觀看士卒們的姿勢,將那些警惕心不強的士卒淘汰。

特別是最後一次選拔,完全讓人拍案叫絕。

試想一下,一千餘尚未經過訓練的新兵,又累又渴。並且他們旁邊,隨時都可能會出現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仍舊毫無顧忌趴在河邊,像狗一樣舔食河水之人,他們的警惕心又何在?

相反,那些把武器放在身旁,蹲在河流旁邊,一邊用雙手捧著水喝,一面觀察著四周的情況。這些人,無疑是警惕心非常高的士卒了。

戰場之上無兒戲,若是士卒們缺乏了警惕之心,早晚都會戰死沙場。

與其讓這些毫無警惕心的青壯日後戰死沙場,還不如將他們留在涼州屯田,充實這裡的人口。

也許有人會說,先天警惕心不夠強,可以透過後天培養。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更何況現在乃是亂世,這些士卒經過簡單的訓練以後,隨時都可能會奔赴沙場。就算能夠透過訓練改變他們的性格,那些天生警惕心強的士卒,無疑會變得更加優秀。

正是考慮到這些,那個校尉才對於文昭這種挑選兵卒的方法,而感到拍案叫絕。

其實這種挑選戰士的方法,是文昭借鑑了後世《聖經》上面的戰例,才加以改變而成。

據《聖經》記載,以色列乃是神的選民。

當時以色列的敵人米甸人非常強大,基甸便兩次禱告神,求神顯明差遣他拯救以色列人的憑據。這兩次神都聽了基甸的禱告,堅固了基甸必勝的信心。

基甸率領以色列人與米甸人對陣時,以色列人只有三萬二千人,米甸人卻有十三萬五千人。

當以色列與米甸人,在軍力數字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耶和華反而覺得以色列人太多,縱然戰勝米甸人,也不能彰顯他的榮耀。

基甸就聽從的耶和華的話,告訴以色列人:“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以色列人。

這就是耶和華對基甸軍兵的第一次精選。

可是面對著十三萬五千米甸人,當基甸的戰士只剩下一萬的時候,耶和華仍舊覺得人太多,就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為你試探他們。”

就這樣,基甸就帶一萬以色列人下到水旁,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

隨後,基甸就只挑選了三百,用手捧著舔水的以色列人與米甸人交戰,其他人卻都被基甸遣散,各歸各處。

就這樣,第二次精選只留下了三百人。

後來,基甸將三百人分成三隊,把號角和空瓶交在他們手中,瓶內都藏有火把。

三更之初,三百基甸勇士來到敵人的營旁,就吹起號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齊聲吶喊:“為耶和華而戰!為基甸而戰!”

就這樣,突然被劫營的米甸軍營大亂,敵人互相擊殺,紛紛潰逃。以色列人就從各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

那一戰,基甸捉住了米甸的兩個王,殺死十二萬米甸兵士,驚散了他們的全軍。

在《聖經》中,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在少數,可是像這樣挑選勇士,透過劫營大破敵人的戰例,卻也並不太多。

拋開裡面神話的因素,基甸挑選精兵以及攻打米甸人的方法,都非常值得借鑑。文昭正是看過這一段內容,才想到了這個選兵的方案。

就這樣,五十萬人被選中的不到五萬。這五萬兵馬被陳靜、鍾繇集中起來訓練,其餘人卻分散到涼州的各個郡縣屯田。

只待秋收過後,就會有大批人馬湧來涼州,將這片荒涼、偏僻、人口稀少的地方充實起來。

文昭不遺餘力的遷徙百姓,是因為他深知歷史上涼州之所以戰亂不休,不僅有羌人作亂的因素。

涼州稀少的人口,也導致了漢室對於涼州的掌控力度不夠。

試想一下,後世一個普通中等城市,人口也有二十萬到五十萬之眾。現在諾大的整個涼州,所有人口加起來尚且只有三十萬左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用地廣人稀來形容涼州,已經有些不太合適;用千里無人煙形容,才是真正的恰如其分。

當一個龐大卻又與異族相鄰的地域,裡面缺乏足夠人口之後,想要保持這裡的穩定,根本毫無可能。

文昭正是為了涼州長久的安定著想,才挖空心思將百姓們,遷徙到涼州的各個郡縣。

只要涼州人口多了起來,官府必定會派遣更多官吏,加強對於涼州的管轄。

各郡郡兵的多寡,完全與郡內的人口掛鉤。只要人口充足,涼州各郡的郡國兵自然也會慢慢多起來。

雖說在正面戰場上,郡國兵的戰鬥力不值一提。然而,若是讓他們緊守城池,防備羌人進犯,卻也能夠勝任。

如此一來,涼州自然能夠將成為關中穩定的大後方,以及天然的馬場與練兵之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