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一十五章 袁尚滅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一十五章 袁尚滅亡

長安城內,張燈結綵,節日的喜慶氣息十分濃烈。

陳旭倚靠在庭院內的大樹底下,喃喃自語:“元興七年已經到來,經此一役,諸侯應該再無進取之能。”

“只是可惜了孝直與張任。”

法正非常年輕,陳旭還想要自己百年之後,讓法正輔佐陳政。

卻沒想到,法正終究沒有逃脫短壽的宿命。

“主公!”

陳旭正在暗暗傷懷的時候,忽然聽見了典韋的聲音,不由將腦袋轉了過去。

“兄長喚我何事?”

典韋道:“主公上奏的事情陛下已經應允,下詔追封法正為翼侯,追封張任為忠義侯,二人爵位由他們長子繼承。”

聽到典韋的話,陳旭臉色才舒緩了很多。

逝者已矣,在這個亂世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陳旭不能讓二人活過來,只能為他們爭取好處,讓他們的後人可以繼承這份榮耀。

是以,回到長安沒多久,陳旭就向天子表奏,要求冊封兩人為翼侯與忠義侯。

陳旭點了點頭,道:“善待他們後人,若其中有才華者意欲出仕,可以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忠臣之後,自當能得到應有的補償。”

典韋轟然應喏,當即下去傳達命令。

目送典韋離開以後,陳旭又將吳迅叫來,說道:“阿迅在我身旁歷練許久,也是時候獨領一軍了。”

“如今戰事停息,數年之內恐怕不會再動刀兵,你正好可以接管一彪人馬,好在這些人中確立自己的地位。”

吳迅臉色大變,急忙跪伏於地,說道:“末將願意永遠待在主公身旁,當作一員親兵。”

陳旭急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撫其背曰:“讓你一直充當親兵,豈不有些屈才?我看著你長大,知道你的能耐,統領一軍絕對沒有問題。”

“阿迅莫要再推遲,明日就離開這裡,前去領兵鍛鍊吧。”

吳迅還想再說什麼,可他也知道陳旭的性格,最終只能默默無語,只是眼中卻露出不捨之情。

陳旭牽著他的手,笑著說道:“又不是見不到我了,何故露出此等小兒姿態?”

吳迅有些哽咽的說道:“我擔憂主公安危。”

陳旭欣慰的看了吳迅一眼,說道:“天下之間能殺我者有幾人?更何況,有國輔兄保護,阿迅完全不用擔心我的安危。”

吳迅最終還是沒有繼續充當親兵,這是他看著長大的孩子,陳旭不可能讓吳迅一直被埋沒。

過完年以後,關中再次忙碌起來,關中文士也有些焦頭爛額。

雖說前番那場戰爭,關中軍力挫幾路諸侯,自己傷亡也不小,特別是益州之地,更是如此。

以益州現在的兵力,根本不能掌控全域性,一定要重新徵兵才行。

只不過當初司馬懿用計,留下了將近五萬的荊州軍,很多荊州士卒為了食物,都投降了。

這些人如果安頓不好,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相反,若是能夠將他們成功洗腦,益州就能輕而易舉得到五萬士卒。

好在益州有司馬懿,陳旭倒也沒有太過擔心,相信經此一役之後,司馬懿也慢慢成長了起來,完全能夠獨當一面。

除此之外,那些從兗州遷徙來的百姓,現在也讓陳群焦頭爛額。

這個冬天為了將百姓們安頓下來,官府花費了太大的代價,府庫中的錢糧都有些捉襟見肘。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百姓並非自願遷徙,對於陳旭並沒有多少擁戴之心,心中反而有些仇視。

很多人對於關中政策並不領情,這不由讓陳群安頓百姓的難度,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若是不能讓百姓歸心,恐怕這些百姓不但不會成為關中助力,反而會成為禍亂之源。

這一日,陳群前來面見陳旭,道:“主公擄掠的百姓太多,雖然河南尹與河內郡兩郡,勉強能夠將他們安頓下來,田地卻也會顯得有些緊張。”

“最為重要的是,這兩個郡中百姓,幾乎都不怎麼擁戴主公,若是有人在暗中煽動個,恐怕會釀成大錯。”

“愚以為,應當將這些百姓分散遷徙到其餘郡縣,這樣既能加快融合速度,也能將他們分化,引起禍端的可能性也會小上很多。”

陳群的想法很簡單。

陳旭治下百姓,對於官府都是十分擁戴,假如把這些擄掠來的百姓,分散到各個地方。

當他們從其他人口中,聽到了對於官府的讚譽之後,在潛移默化之中,很容易就能讓他們對官府產生好感。

而且把百姓分開,縱然有些人心思不純,想要鬧事也沒有可能。

陳旭聞言卻是眉頭緊皺,道:“如此一來,二次遷徙百姓,不僅會讓他們怨聲載道,恐怕還會消耗更多錢糧。”

“這些年關中雖然有了不少家底,也經不住這樣消耗啊。”

百姓們剛剛遷徙到這兩個郡城,雖然還沒有徹底安頓下來,多少有了一個落腳點。

再度遷徙,定會引起百姓們的恐慌。

至於再度遷徙的花費,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不得不讓人操心。

陳群卻是說道:“長痛不如短痛,主公若是將這些百姓,全都聚集在河內郡與河南尹,沒有五年時間,絕對不可能得到他們的擁戴。”

“而且還必須保證在五年之內,給予這些人良好政策,他們也沒有被人煽動鬧事,才有可能讓這些人歸心。”

“如今諸侯並起,日新月異,主公又有幾個五年揮霍?若不能迅速讓這些百姓徹底歸心,又怎會有餘力再攻其餘諸侯?”

說到這裡,陳群臉色一肅,道:“現在將這些人分散遷徙,雖然短期會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這種牴觸總不會高過被擄掠之時。”

“哪怕會消耗很多錢糧,只要他們能夠早日融入關中,消耗的錢糧又算得上什麼?”

陳群精通內政,非常清楚人口的重要性。

錢糧沒了可以再創造、生產,人口才是一個諸侯的根基,雖然關中現在剩餘的錢糧不多,可是只要擠擠,終歸還是拿得出來。

陳旭聞言沉吟良久,這才下定決心,道:“此事全權交由兄長處理。”

陳群得到答覆以後,也不再過多停留,當即心急火燎離開了,整個關中再度沸騰起來。

目送陳群離開,陳旭心中也不由微微一嘆。

對於關中,陳群可謂是盡心盡力,若是換成了其他人,絕對不會做下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只不說雙方認親以後,陳群也歸於陳氏一族,他自然盡心竭力為陳旭考慮。

關中強,則陳旭強,陳旭強,則陳氏興。

相比起陳旭,陳群這個漢代土生土長的士人,對於宗族的感情更加濃烈。

至此,關中上下開始發展生產,安撫百姓,徵召軍隊,訓練士卒,根本沒敢有絲毫鬆懈。

雖說幾年之內,關中沒有能力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卻也不能妨礙關中備戰的激情。

就在整個關中,都風風火火投入內政發展的時候,一個訊息從北方傳來,卻讓眾人心中驚駭。

卻說當時益州戰事危機,陳旭不得不放棄大好局勢,從豫州撤兵準備馳援益州。

那個時候,本來虎視眈眈牽制袁譚的陳宮,也率領王延、張遼撤退,只有袁尚以及烏桓人,繼續與沮授交戰。

陳宮之所以撤退,乃是覺得袁尚已經佔據整個幽州,又有逢紀、審配二人相助,縱然不能戰勝袁譚,也可以僵持許久。

以袁尚牽制袁譚,消耗冀州的實力,正是陳旭定下來的戰略。

如今這個戰略目的已經達到,陳宮自然不會再耗費幷州錢糧,準備坐山觀虎鬥。

事實上,袁譚撤兵返回冀州以後,與袁尚交鋒幾場,雖然每次都佔據上風,卻始終未能將袁尚擊潰。

雙方之間的戰局,也因此陷入了僵持之中,這正是陳宮樂見其成的事情。

只是讓陳宮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半月之內,幽州卻是風起雲湧,變化之快讓陳宮都感覺宛若生活在夢幻中。

原來,就在袁譚久攻袁尚不下之時,沮授卻向袁譚建議,招降審配、逢紀二人。

袁譚聽見這個建議,自然是滿口拒絕。

先不說能不能招降這兩個人,僅僅使他們背叛過自己,袁譚也絕對不會再收留二人。

只不過沮授勸諫再三,並且曉以利害關係,又有許攸在一旁支援,袁譚才回心轉意。

得到袁譚許可以後,沮授仍不罷休,反而要袁譚承諾,當審配、逢紀二人投降以後,不僅不能為難他們,反而要重用此二人。

袁譚也知道現在的冀州風雨飄搖,勢力比起以前減弱了很多,心中雖然不願,終究還是答應了。

只不過,袁譚並不認為,沮授、許攸能夠說服二人投降。

可是讓袁譚沒有想到的是,沮授、許攸二人喬裝打扮,冒險前去袁尚營中游說審配、逢紀,居然成功了。

沮授與審配都是冀州名士,以前雖然有所矛盾,卻早就握手言和,關係十分親密。

許攸與逢紀乃是同鄉,都是荊州南陽人氏,私交也是很好。

當審配得知故人前來拜訪的時候,還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當他看沮授以後,不由大驚失色。

審配差點直接將沮授抓起來,而後獻給袁尚,只不過礙於往日情誼,倒也沒有那麼做。

審配將下人支走,當即問道:“公與何以如此大膽,敢孤身進入營中,就不怕我將你捉住獻給三公子麼?”

聽見了審配對於袁尚的稱呼,沮授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說道:“我知道正南為人,才敢孤身前來。”

看著沮授一臉篤定的樣子,審配也只是苦笑幾聲,問道:“公與此來所為何事?”

沮授當即正色道:“正南可知南方局勢?”

審配道:“公與試言之。”

沮授道:“陳文昭幾乎攻下整個兗州,將兗州境內人口擄掠一空,後來又斬殺兩員曹軍上將,聲勢駭人。”

“不僅如此,其子陳政又在益州斬殺龐士元、張益德,八萬荊州軍幾乎折損殆盡。”

說到這裡,沮授臉色非常凝重,說道:“正南可知,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審配沉默許久,說道:“陳文昭大勢已成,諸侯難以抵擋。”

沮授深深嘆了一口氣,道:“我知主公繼承冀州以後,因為以前之事對於正南破有偏見。”

“只不過,我卻知道正南忠於袁氏,絕對不願看到袁氏覆滅。”

“陳文昭分裂冀州,使得主公與三公子內耗不斷,這種簡單計策正南不會看不明白。”

“我也知道,正南投奔三公子,實屬無奈之舉。”

“可是正南有沒有想過,再這麼消耗下去,根本無需陳文昭出兵,冀州早晚都會崩潰,老主公留下的袁氏基業,也會轟然倒塌。”

“難道這種情形,就是正南願意看到的結果麼?”

審配聞言沉默不語,只不過臉上卻露出了痛苦、掙扎之色。

沮授見狀心中一喜,繼續趁熱打鐵說道:“主公經歷過兗州戰事,已經成熟了許多,深知如今的冀州勢單力薄。”

“你二人離去相助三公子,主公非但沒有心懷怨恨,反而有愧疚之心。”

“主公曾經對我說過,若非自己緣故,又怎會讓正南與元圖離開?”

隨後,沮授更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終於說動了審配。

事實上,沮授之所以能夠成功,乃是因為審配忠於袁氏,他也知道如果繼續這麼僵持下去,袁氏早晚都會滅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這段時間,袁尚的所作所為,也讓審配有些失望。

掙扎再三以後,審配終於下定決心,準備再次投奔袁譚,相助袁尚守住冀州基業。

許攸那邊,由於兩人私交緣故,再加上袁譚的許諾,說服逢紀更加容易。

就這樣,審配、逢紀二人臨時反水,在一場戰爭中直接設計,讓袁譚生擒了袁尚,烏桓騎兵也逃回幽州東部。

至於郭圖與鞠義,卻在陣中被殺。

只不過審配、逢紀二人,卻要求袁譚留下袁尚性命,袁譚雖然心中不願,卻也不敢再寒了兩人之心。

袁尚被俘以後,幽州很快就被袁譚平定,袁譚也信守承諾,開始重用審配、逢紀。

至於袁尚,卻在幽州被袁譚佔據以後,自刎而死。當然,袁尚真正的死因,卻是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