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四章 退兵函谷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五十四章 退兵函谷關

聽見諸葛亮的回覆,孫權當即大喜過望,就將目光放在了周瑜身上。

在孫權看來,周瑜乃是自己屬下,絕對會支援自己,將周泰以及那些東吳水軍俘虜換回來。

果不其然,周瑜沉吟半晌,而後說道:“換回俘虜無可厚非,主公完全能夠答應此事。”

孫權聞言更喜,道:“既然公瑾都這麼說了,那麼我這就派人前去,與關中使者商議換回俘虜事宜。”

此時,曹操等人的臉色,卻是非常不好看。

甘寧身為關中,唯一一位精通水戰的將領,幾人都欲殺之而後快。

就好像歷史上赤壁之戰,周瑜不惜代價也要使用反間計,將蔡瑁、張允殺死一樣。

沒有了蔡瑁、張允,則荊州水軍不足為懼,沒有了甘寧的關中水軍,再也成不了氣候。

如此算來,甘寧對於關中的重要性,卻是要遠遠超過,周泰對於聯軍的重要性。

從理智這方面來講,用甘寧交換周瑜,完全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只不過,周泰畢竟乃是孫權心腹愛將,這場水戰的勝利,也都是東吳的功勞。

正如諸葛亮不好開口,將皮球提給周瑜那般,諸侯以及聯軍文武亦是如此,不敢輕易開口。

因為,此事稍微處理不當,就會使得孫權心生芥蒂,會讓這個看似牢固的聯盟,出現一絲裂痕。

曹操、劉備城府極深,雖然心中不悅,卻也沒有說話。

可是袁譚年輕氣盛,當即忍不住說道:“一個周泰,如何比得上甘寧重要,吳王以甘寧換周泰,未免太過草率了吧。”

袁譚的一番話,當即使得東吳諸將勃然大怒,孫權也是臉色一沉。

哪怕周泰真的比甘寧差上一籌,卻也是東吳上將,袁譚這麼沒有經過大腦的話,一下子就得罪了許多人。

沮授聞言暗道不好,急忙上前打圓場說道:“我家主公的意思,乃是現在將甘寧放回去,並不是一個好時機。”

“當然,到底要不要換人,這完全有吳王自己決定。”

言畢,沮授輕輕拉了一下袁譚的衣袖,頻頻向他打眼色,袁譚這才緘默不語。

“哼。”

孫權瞟了袁譚一眼,並沒有借題發揮,他也知道現在眾人應該齊心協力,真要起了內訌,得益處的絕對是關中軍。

郭嘉冷眼旁觀,看著眼前這幅情形,卻是眉頭微皺。

眼前的諸侯聯軍,雖然看起來牢不可破,關係其實非常脆弱,好在大家都是明理之人,這才小心翼翼維繫著這種聯盟。

然而,郭嘉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矛盾的不斷積累,這種聯盟想要一直維繫下去,將會十分困難。

周瑜卻是打了一個哈哈,緩和了一下氣氛,而後說道:“那些被俘的東吳士卒,都是吳地最精銳的水軍兒郎。”

“陳文昭既然願意將他們換回來,我等又豈會拒絕?”

“只不過甘寧對於關中水軍太過重要,沒有了甘興霸,關中水軍再也不足為慮。”

“故此,暫時還不能用甘興霸換回幼平。”

孫權聽到這裡,臉色微變,他沒有想到,就連周瑜也不願意將周泰換回來。

在孫權看來,周泰不僅是他的心腹,更是東吳上將。

換回周泰以後,東吳實力將會再次提升,雖然他也支援聯盟,可是行相比起東吳本身的利益,聯盟利益的重要性,卻是差上一籌。

好似看穿了孫權心中所想,周瑜笑著說道:“主公無需擔憂,只要甘興霸在我們手中,幼平必無性命之憂。”

“現在不換回幼平,也不代表日後不將幼平換回來,待我們徹底掌控黃河流域之後,再換不遲。”

孫權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

如果現在將甘寧放回去,憑藉關中強大的生產力,肯定能夠再次造出戰船。

雖說關中水軍士卒傷亡慘重,可是甘寧回去之後,多少還是會給東吳水軍,造成一些威脅。

然而,只要再等待一段時間,等到東吳水軍徹底掌控黃河,或者將關中軍逼退孟津,那個時候再換回周泰,甘寧縱然回去,亦是無力回天。

哪怕已經相通了這些,孫權心中多少還是有些芥蒂,站在原地沒有吭聲。

諸葛亮、曹操、劉備對視一眼,而後紛紛上前好言撫慰,這才讓孫權下定決心,暫時不將周泰換回。

當然,那些被徐賢俘虜的東吳水軍士卒,卻可以用關中水軍俘虜換回。

關中使者此行未能換回甘寧,雖然心有不甘,卻也沒有絲毫辦法,只得將那些被俘虜的關中士卒換回去。

時間一天天流逝。

因為交換俘虜之事,孟津城外的戰爭暫時止息,城中守軍也松了一口氣。

聯軍營帳之內,眾人齊聚一堂。

諸葛亮環顧四周,率先開口道:“小平津被克,關中沒有辦法繼續從黃河運輸糧草,孟津被克已經是早晚的事情。”

“只不過,眼看冬天將至,那個時候黃河很多河段冰封,根本沒有辦法在黃河之中行船,聯軍的後勤運輸壓力也會變大許多。”

“若是有可能,我希望諸位齊心協力,在寒冬降臨之前攻下孟津,而後拿下洛陽。”

戰爭持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太多需要說明的事情,各種戰略眾人早就提前都擬好了。

故此,聽見了諸葛亮的話以後,也根本沒有人出言反對。

四大諸侯領兵團圍困孟津,分別攻打四門,孟津再次飽受戰火摧殘。

然而,哪怕關中水軍全軍覆沒,哪怕聯軍向孟津發起了最為猛烈的進攻,陳旭仍舊死守孟津,寸步不退。

孟津城牆,一次又一次被摧毀,可是關中軍卻一次又一次,在後面重行構建城牆。

關中軍的頑強,徹底超出了聯軍的估量,在這種慘烈的攻防戰中,雙方都是傷亡慘重。

特別是東吳軍隊,他們攻城能力本就乃是諸侯最差,又被關中軍故意針對,傷亡最大。

到了後來,孫權只得暗自下達命令,讓東吳士卒放緩進攻速度,保存實力。

反倒是袁譚那邊,每日猛攻城池,給關中軍造成了極大傷亡。

時間飛速流逝,可是在雙方士卒眼中,這種時間的流逝,卻是極其緩慢。

對於他們而言,每日都在生死間徘徊,每一天都是極度煎熬。

狂風嗚咽,西北風呼嘯,寒冬終於降臨。

對於關中軍而言,冬天的降臨無疑是一件天大好事,可是對於聯軍而言,卻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這個時代,冬季本就十分寒冷,在冬天作戰,對於軍隊而言,絕對是個很重的負擔。

更讓聯軍憤怒的是,他們每次攻城,城牆上面就會出現很多噴水機,將冰冷刺骨的冷水噴射下來。

許多聯軍士卒,因為被冷水淋溼了衣服生病。

一時間,聯軍士氣變得極度萎靡。

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得下令暫緩攻城,開始讓士卒們進行休整。

戰火,居然就這麼停止了下來,只有呼嘯的西北風,以及漫天飛舞的大雪。

冬天,十分寒冷。

對那些處於南方的荊州、東吳士卒而言,這種寒冷更是深入骨髓,許多人都忍受不住,每日待在營帳之內,不敢出門。

只有袁軍以及曹軍,對於寒冷的冬天,有著遠超常人的忍耐力。

特別是袁譚麾下士卒,他們本就起於北方,關中的寒冬相比起北方,還是差了不少。

袁軍士卒,仍舊保持著旺盛的體力。

饒是如此,在大雪紛飛的時節,聯軍士卒絕大多數,都龜縮在了營帳之內。

這一日,諸葛亮剛剛處理完軍務,忽然聽到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軍師,關中軍棄城而逃,孟津已經成為一座空城。”

聽到了關羽的話,諸葛亮急忙站起身來,不可置信的說道:“我們猛攻城池的時候,關中軍寸土不讓,死戰不退。”

“現在我們停止攻城,撤退數十裡,他們反而棄城而逃,這是何等道理?”

諸葛亮揹負雙手,在營帳之內來回走動幾圈,才嘆道:“原來如此!”

小平津丟失,孟津已經成為孤城,失守乃是早晚的事情。若非寒冬降臨,孟津可能早就已經被攻克了。

陳旭以前之所以死守城池,一方面是為了拖延聯軍往西推進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怕貿然撤兵,會被聯軍銜尾追殺。

可是現在,由於寒冬以及大雪的影響,聯軍停止攻城,往後撤退五十餘裡,全軍修養。

在這個時候,任誰也沒有想到,關中軍會毫不拖泥帶水的撤兵,也根本沒有聯軍斥候,特別注意孟津動向。

故此,直到關中軍撤兵三日以後,孟津的狀況才傳到了諸葛亮耳中。

關羽問道:“陳文昭撤兵,我們是否要領兵追殺?”

諸葛亮思量半晌,道:“再有兩日,大雪就會停止,那個時候積雪化水,道路泥濘,行軍將會十分困難。”

“現在領兵追擊,不僅沒有辦法追上關中軍,反而會讓士卒陷於泥濘之中,得不償失。”

“只不過,此事還應當先幾位大王商議才行。”

諸葛亮雖然乃是聯軍名義上的統帥,可他並不會剛愎自用,凡事都會與諸侯相商。

正是為此,諸侯對於諸葛亮的感官,也非常不錯。

待曹操、劉備、孫權、袁譚,以及各位聯軍文武齊聚一堂之後,諸葛亮就把陳旭撤兵的事情告知眾人。

眾人一開始得知這個訊息,也都驚訝莫名,想不明白陳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當諸葛亮把自己的猜測,跟眾人講過以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把握住時機就毫不猶豫的撤兵,眾人對於陳旭的氣魄,亦是感嘆不已。

看著喧鬧的眾人,過了許久諸葛亮才說道:“如今雖然大雪紛飛,行軍也並不十分困難。”

“可兩日之後就會雪過天晴,積雪融化必定導致道路泥濘,若是現在追擊,非但沒有辦法追上關中軍,反而會讓士卒們勞累不堪。”

“故此,我準備先派兵拿下孟津,而後讓大軍進城休整,先不追擊關中軍,諸位以為如何?”

諸葛亮之言有理有據,而且冬天實在不是作戰的大好時機。

特別是當積雪融化,道路泥濘的時候,大軍根本沒有辦法行走,故此眾人也沒有出言反對。

就這樣,聯軍佔據孟津修生養息。

果不出諸葛亮所料,兩日以後雪過天晴,積雪融化,道路泥濘,根本沒有辦法行走。

這個時候,陳旭正好率領大軍撤到洛陽,而如今的天氣狀況,陳旭早有預料,並沒有勉強行軍,就在洛陽城內開始休整。

復二日,泥濘稍退,陳旭毫不遲疑,再次拋棄洛陽,率領大軍往函谷關撤去。

行軍途中,陳旭對典韋問道:“兄長感覺,我們是否還有勝利的機會?”

典韋甕聲甕氣的說道:“主公既然早有謀劃,自然不懼聯軍兵鋒。”

陳旭卻是略顯疲憊的搖了搖頭,道:“戰局瞬息萬變,縱然有所謀劃,也不能將所有事情都掌握在手中。”

說到這裡,陳旭卻忽然笑了,道:“只不過,聯軍拿下黃河的控水權,也不見得有多大用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黃河可不是長江。”

典韋雖然不通水戰,可是在關中待了這麼多年,對於黃河自然也有些瞭解。

黃河水流湍急,主流多變,淺灘密佈,沙石含量十分驚人。

就連位於黃河本地的漁民,對於很多河段都不敢貿然前往,更不用說是東吳水軍了。

黃河中下游還好一些,可是過了小平津,繼續逆流而上進入黃河中上游,行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畢竟,東吳水軍將領,可不像甘寧以及關中水軍將領那般,對於河段十分熟悉。

東吳水軍想要適應一部分河段,至少要花費一年時間,期間還不知道,要有多少戰船因此毀滅。

大自然的力量,有時候遠比人力更為恐怖。

哪怕當初關中水軍,在有當地漁民相助的情況下,也花費了三年時間,才把黃河各個河段的情況弄清楚。

饒是如此,在透過某些河段的時候,有很多時候仍舊會有戰船擱淺。

故此,失去了黃河控制權,陳旭雖然感覺有些遺憾,卻也並未太過驚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