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少林壞小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八回 波斯彎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八回 波斯彎劍

走在路上,美麗女子問黃玉:“波斯彎劍,為什麼頭上是彎的,而且花紋又這麼漂亮呢?”

黃玉道:“一般來說,波斯劍可分直劍和彎劍,檔次高的都用優質鋼手工精心鍛造製成。直劍以刺斃敵,彎劍則刺、劈兼備(形似一般意義上的單刃馬刀,但劍頭似雙刃劍)。為身份地位高者製造的佩劍,劍體兩側幾乎都雕刻有精美的圖案以及製造者的名稱,劍柄有的由象牙製作,有的由獸角製作,有的由鯊魚皮纏包劍柄,還有的在佩劍上鑲嵌珠寶、金銀等飾品,以示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護手上也刻有精美的圖案並鎦金。劍鞘一般由薄鐵板製成並鍍金銀,或外包真皮,鞘內兩側則襯有真皮以保護劍體。劍上的花紋,其刃上經細磨後呈現美麗之紋理,但無一相同,劍的表面花紋可分兩大類:一是流水紋,流水紋中可分波浪紋和迴旋紋;二是雲花紋,可分捲雲紋(如同天上翻滾的雲霧一團接一團)和浮雲紋(就像晴朗天空上的雲朵,稀稀若若),以雲花紋最難鑄造。在花紋劍中,為能體現花紋的效果,亦把花紋分為兩種,即陰紋及陽紋。陰紋主要靠人手經粗磨、中磨、細磨及極細磨把摺疊之花紋淡淡顯現出來,時間愈長花紋愈現。陽紋是刃體經細磨後,用溫性酸之極稀釋溶液特別配方清洗,其紋理色澤黑白分明,與陰紋之若隱若現、淺淡優雅比較,可說是濃淡兩相宜,各有特色。真正經多層鋼材摺疊而成之花紋刃,除外表花紋美觀外,刃身亦非常堅韌,其刃口成極微細之鋸齒狀,故對切割柔軟之物容易人刀,拖刀更是順暢無比。制刃師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覆折迭,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冶鍛過程中,師傅一手執鉗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錘奮力錘打,這樣錘過的鋼已減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這種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是否成鋼全憑經驗與感覺。鍛打需有豐富經驗,稍一大意,鋼材不能溶合或出現裂紋,即全部報廢。花紋劍最多摺疊次數為八次768層,因每層之厚度太薄,多已熔合起來,而刃身只有約40毫米寬,層數實在難以分辨。實用及美觀兼備以384層最適宜,亦即百煉鋼。花紋劍具有斬釘截鐵、切金斷玉的能力,其它刀劍與之接觸,很少有不被砍斷或損壞的。我們很早就已經鑄造出青銅花紋劍,並且歷代名劍輩出,干將、莫邪、龍淵、太阿、湛盧、魚腸、巨闕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春秋時期吳國鑄劍名師干將所鑄的兩把寶劍“干將”、“莫邪”,前者劍身佈滿龜裂紋,後者劍身佈滿水波紋。這種龜裂紋水波紋,外行人士往往以為是刻在刀上的花紋,實際上這是在百鍊之後形成的天然花紋。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暗藏鋸齒,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其他種類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的,這是花紋刃優於一般刀劍的主要原因。但同是花紋刃,因金屬質量不同,工藝也有差別。越王勾踐劍,劍身運用的是錫銅冶鑄技術,花紋是硫化銅形成,並含有少量的鋁和鎳。據曹植《寶刀賦》雲:建安中,曹操命有司做寶刀五把,分別以龍、虎、熊、馬、雀為識。據曹丕《曲論》載,丕為太子時,曾命同工精煉寶劍三枚、寶刀三枚、匕首兩枚和露陌刀一枚,皆因姿訂名:寶劍“色似彩虹”的便叫“流採”;寶刀“紋似靈龜”的便叫“靈寶”,“採似丹露”的便叫“含章”;露陌刀花紋“狀如龍紋”便叫“龍鱗”。稍後,西晉傅玄《匯都賦》也說到了帶花紋的鋼劍,說“苗山之鋌,鑄以為劍;百劈文身,質美銘鑑”。沈括《夢溪筆談》說“古劍有湛盧、魚腸之名;湛盧,謂其色湛湛然黑色也……魚腸即今幡鋼劍頁,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熟,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蟠鋼劍的花紋便像盤伏屈曲的魚腸,又像刨光後的松木紋理。中原平面花紋刃和糙面花紋刃,其刃紋如同放大的手指紋,排列有序,精美絕倫,而且劍身脊部到刃鋒的兩面斜坡上並不是平面的,而是帶有近似平面的凸凹,在光的作用下,產生,一連串高光點的光波,光波隨著劍的揮動向反方向流動,令人眩目。這樣在實用中,會使對手把出劍看成是收劍,把收劍當成出劍,光的運用如此巧妙,真是不負武魂千載情,中華自行絕刃在。其實,當今有幾人懂得花紋古刃,又有幾人看過?因為花紋刃鑄造技術極為複雜而艱難,製造者又極為保密,自古以來也只有少數人能有幸得到,故極為珍貴。其實最早的花紋古刃是出自中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欲立萬世基業,所以實行“銷兵禁鑄、焚書坑儒”的政策,那些鑄兵器的專家,為了免被殺頭都逃亡四方,逃到東方的把技藝傳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傳技匈奴、突厥、回紇、大月諸族;向南而下的洩密於波斯。從此,產生了外番的三大名刀。波斯的大馬士革花紋刃、突厥的焊接花紋刃、日本暗光花紋刃。花紋刃的鑄造技術,由於地區不同和持刀者的區別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就拿外番的三大名刃來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要經過冶鐵、利刃、淬火、磨礪、裝飾等過程,但具體方法大不相同,花紋也各具特色:突厥出產的花紋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口;波斯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日本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形如瑪瑙。聲名赫赫的波斯的大馬士革花紋刃可以輕鬆將拋在空中的幾根蠶絲斬斷。這種刀在鑄成時表而會打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具有這種花紋的刀刃上行極細微的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十分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的神奇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徵。日本刀用的是暗光花紋刃,分為邊花、腹花、小暗斑、粗暗斑等名目。刺刀由冶鐵,制刃、淬火等過程組成。冶鐵、日本人用自鍊鋼料,在熔爐葉,煉出鋼、生鐵、熟鐵等不同品種。這樣鑄出的鋼材送到刀工手中,還不能直接制刃,還要人爐進行脫碳或滲碳處理,並熔鑄為條形。制刃師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覆摺疊,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淬火刀劍淬火先要加熱,因為日本刃是不同性質鋼鐵組合而成,所以加熱技術極為複雜,須在不同質地上合蓋不同質地的土、這種敷土技術因各家流派不同而呈現不同花紋。在夜色中,鑄刃師凝視炎炎爐火,當刃體燒到所需溫度時,他迅速抽十刃體,除去刃上敷土,投入水中振動數次,經此淬火後,刃體硬化完成。淬火後還要回火,再慢慢冷卻,這樣可提高韌性。磨礪刀劍淬火後,由煅冶工用礪石開出鋒刃,鋒刃的厚薄與使用需要有關。鋒刃開出後,由專門的研磨師研磨,再將刀裝上試驗柄進行試刀,裝飾由專門的鞘師完成。隨著中原古代刀劍鑄造技術日漸失傳,中原後期的刀劍鑄造技術反而不如後起的國家。“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輸與銅。百全傳人好事手,佩服可以鑲妖兇。”這首《日本刀歌》,證實了日本刀當時在中原的影響。日本史書記載,豐臣秀吉出征高麗時,高麗武士和小國土兵的刀劍都被日本刀削斷砍折。鐵久煉成鋼,鋼久煉柔純,再煉成青,更煉成寶。一般人只會打造鐵刀與鋼刀。上品精鋼刀,鋼色純正,煅打而成,其質感如同鋼中美玉。精鋼刀百鍊成鋼,削鐵如泥;柔鋼刀,柔可繞指。至於青鋼刀(鑌鐵)、寶刀是世間稀有的珍寶,極難得到。天然花紋鋼最早產於波斯。冶煉花紋鋼時,把烏茲配合一定分量的幹木料、植物莖葉等作為滲碳劑,放在坩堝中,加以密封後,用高溫冶煉,就可以得到塊狀的花紋鋼。再採用低溫鍛打的方法,就可以製成花紋鋼刀刃,刀刃表面呈現黑白相間,細如髮絲的捲曲花紋。這種花紋是鋼鐵冶煉時自然形成的,是鋼鐵內部組織產生結晶的結果,其花紋形狀是人工無法控制的,所以稱為天然花紋鋼。然花紋鋼的原料烏茲鋼產於印度。”一把劍黃玉都可以講這麼久,小叫花等人聽得直呼過隱。(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