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時空遙感:穿越春秋改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0章 健全機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0章 健全機構

道朔也說:“世人皆知,君上為天命霸星下凡,周武王再世,若君上僭越稱大王,以其威嚴,乃鄀、鄧、鄾諸鄰國必率服也。”

薳章補充說:“我楚已與隨國盟會,隨國當服也。”想了想又說,“若隨國服,漢陽諸姬姓諸國皆服也。漢陽諸姬服,其他鄰國豈有不服之理乎?”

公子屈瑕、鬥祈、屈重等人也先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致擁護楚君通稱王。

關於稱王之事,大家紛紛贊同,並很快便達成了共識:要幹就幹得轟轟烈烈,讓天下刮目相看,氣死周桓王。

楚君通趁熱打鐵,即時召開了相關會議,商議稱王的準備事宜。

首先討論的是國都問題。

若楚君通稱王,那楚國便就是堂堂的王國了。作為王國,必須有一個很正式的國都。

許多人一直認為,楚國最初的國都在丹陽,以後遷至郢都,其實不然。

楚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雖然說國家,但和部落差不多。

不像中原諸國,國家不僅有國君,還有百官之首宰相,還有軍事總管司馬,還有上卿、大夫什麼的。

而楚國只有國君一人當家,沒有輔佐國君的官員,所以,人們常說楚國無大夫。

由於楚國的國家機器不健全,缺少相應的機構,也無有威懾力的法律,什麼事情都由國君一人說了算。

因此,楚國在很長時間裡,對國都還沒有形成概念。

國君每佔領一個地方,就搬一次家,就築廟宇,築城牆,修建一座城邑。

這座城邑,只能說是國君的居住之地,沒有明確規定說是楚國的國都。

現在,楚君通要稱王了,這些問題必須要解決。

鬥伯比說:“免邑和疆浧可做我楚國之國都,而我楚不與中國之號諡,其名稱必與其有異也。周天下之城皆稱邑,我楚國必與之相異也。”

楚君通點頭說:“然,寡人僭號為王,不與中原諸國相同也。”想了想問,“城不稱邑,稱何為妙哉?”

大家都贊同楚國國都要與周天下的城邑有區別,可都想不出可以替代的叫法來。

喜歡蹭會的公子子元自然不會缺席如此重要的會議,他見沒人吭聲,自己卻有了想法。

他提議說:“庶民稱免邑、疆浧二地皆為疆浧,以愚之見,浧與邑音同,且字非同也,我楚國之國都稱疆浧即可也。”

道朔不同意,立即說:“不可!浧,泥也。以浧代邑,不吉也。”

“有之。”鬥伯比聽了公子子元的提議,立即來了靈感,看大家都很期待,等著他往下說,他故意賣了一個關子,停下了。看楚君通很著急,便說,“以臣之見,用一字妙哉!”

眾人紛紛問:“何字?”

楚君通看著鬥伯比,也問:“何字為妙?”

鬥伯比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比劃了幾下。

大家沒看出來,仍然懵圈。

鬥伯比又用右手食指在空中比劃了幾下說:“郢。”看了看楚君通的表情又說,“郢與浧音同,又與邑音同,疆浧可稱疆郢,免邑亦可稱免郢,可一都二名也。”

見大家一時沉默,公子子元高興地說:“妙哉,妙哉,以疆郢為我楚國國都之名妙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楚君通以為公子子元不懂,沒聽出什麼門道,跟著瞎起鬨,便正色地問公子子元道:“你知其義乎?”

蓫蕆和芃準備好會場,便留下來開會。

蓫蕆明白了鬥伯比提出以“郢”字代替中原諸國的“邑”的意義。他沒有說出來,只是看著公子子元。

公子子元收住笑容,想了想說:“君父,‘郢’之字,從呈,從邑,呈亦聲。呈者,何義?王者所在也。邑者,城也。呈邑者,可為王之都之義也。君父將為王,以郢為王都,正合其意也。吾言其妙,因疆郢之郢,與洛邑之邑,音同而字異也。”

蓫蕆覺得公子子元說得對,就跟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轍。

鬥伯比看楚君通看著自己,便點點頭說:“然。疆郢者,吾楚王國之國都也。”

楚君通見大家都贊同,他笑著說:“疆郢,楚王國之都,妙哉!”想了想又說,“自此,凡吾楚國之國都皆稱郢,與周之洛邑異也。”

此是楚國首次以國都為郢,即疆郢,疆與郊音相近,後來的文獻《左傳》、《史記》稱之為郊郢,是用字的不同。

由此可見,此“郢”源於浧,後來楚國的國都為郢,始於疆(郊)郢也。

國都的事情定奪了,接著商議楚王國的管理層和制度問題。

楚國立國已經三百餘年,一直沒有健全的管理機構。

雖然從楚君通時代開始有了大的改變,比如設縣,啟用鬥伯比、鬥廉、公子屈瑕、道朔、薳章、鬥祈、屈重等人輔助軍事、外交等國事,但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軍事外交,賦稅度支等均不健全。

楚君通當然看到了這些問題,他要改變這一狀態。

他說:“堯舜稽考古代之制,設官職一百。內有百揆和四嶽,外有州牧和侯伯。庶政惟和,萬國萬民皆安寧也。”

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楚國中央政府設令尹一名,地位相當於中原諸侯國的宰相,因為要與中原諸國有所不同,故為此名。

其職責是輔助楚大王綜理朝政,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為百官之長。為上卿。

首任令尹為鬥伯比。

令尹還有兩個副手,即左尹、右尹。為上大夫。

鬥祁為左尹。

右尹的人選有了爭議。

蓫蕆一直擔任楚君通的“侍人”,現在楚國的機構健全了,需要官員,於是,楚君通力推他擔任右尹。

但蓫蕆自己不同意,他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想多瞭解一下楚國的歷史,於是,就主動請纓做史官。

於是,他做了左史,芃做了右史,屬於中大夫。

他們負責編記錄國家的大事件,並撰楚國歷史《檮杌》一書。

右尹一職最後眾人推薦道朔擔任。

設莫敖一名,地位相當於中原諸侯國的大司馬,是楚國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負責國家的軍事行政事務。

首任莫敖為公子屈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