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0章 水泥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0章 水泥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

水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所有的現代建築都離不開它。甚至可以用建築的基礎來形容。

原本的得益於空間建築工地上的幾百噸水泥,施奕文倒沒為水泥犯過愁,可現在水泥用完了,那就只剩下一個辦法——製造。

如果以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標準,製造水泥需要大量的專門機械化——破碎機、回轉窯、球磨機等等。以現在鐵工廠的能力,顯然無法製造這樣大型裝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洋法不行,那就土法。

得益於圖書館裡大量的老書——其實也就是老雜誌、老書的電子版,施奕文很容易的找到了土法生產水泥的工序。

原本他還以為燒製水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流程,可是在58年的《建築材料工業》中,他找到了西安一家磚瓦廠利用本地粘土和附近的白堊土、無煙煤和石膏作原料,在燒青磚的土窯內煅燒,製得了150-200號水泥工藝。

它的工藝非常簡單原料的配合比也很簡單,就是白堊土100市斤、紅粘土8市斤、無煙煤15市斤,石膏加入量為3%,首先將白堊土、紅粘土和無煙煤三種原料磨成細粉,加入33%的水,調成泥漿,然後再捏成7公分大小的圓球,經過曬乾後,裝入燒青磚的土窖燒製,煅燒溫度600-800攝氏度就可以,根本不需要用燒耐火磚的磚窖生產。燒製紅磚的輪窖的燒成溫度都在1200℃以下,一般的燒成制度中溫度最高在1100℃左右。而紅磚的燒結溫度是1000℃。其實,這也是粘土磚的溫度極限,輪窖是用粘土磚建成,而粘土磚在1400℃就會融化,而燒製矽酸鹽水泥所需要的1450℃。

不過在建窖的時候為了提高輪窖的壽命,內部窖膛還是會用耐火磚搭建,就像正在建設的輪窖,窖膛就是用耐火磚砌築,因為鐵工廠那邊的化鐵爐等地方一直需要耐火磚,其實鐵工廠裡就有一個小磚窖,專門生產耐火磚。如果要生產高標號水泥,還真的需要用到那座燒耐火磚的立型窖。但是目前並不需要。

不過眼下,對施奕文來說,他追求的是夠用就好。就像在為了碾磨熟料球所需要的碾磨機,就是一臺水力球磨機,磨球是鑄鐵球,只有機體是用熟鐵鉚釘成形,一次可以裝料一千斤,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磨成所需要的細粉。

其實,對於球磨機的製造,鐵工廠早就是輕車熟路了,畢竟,生產火藥的硫磺、硝酸鉀都需要磨成細粉,只不過那裡用的是木球。現在只需要借鑑以下原理就可以了。

不過只是幾天的時間,在輪窯廠磚紅色煙囪向空中噴吐出著滾滾黑煙時,幾個小時後伴隨著成噸的水泥球料被轉出窖室,在冷卻後,那些球料被送到球磨機裡,摻入3%的白石灰,經過幾個小時候的機磨後,上千斤水泥成料倒被了出來。

經過180目的細篩過篩之後,施奕文立即吩咐徐光啟把這些水泥加水拌勻,在眾目睽睽之下,泥瓦匠們用它砌一堵牆。

“和咱們之前用的水泥一樣!”

孫鳴安顯得都是很興奮,他原本一直對水泥非常好奇,一直不知道它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可不曾想居然是用磚窖生產出來的。

至於那些幹了一輩子瓦匠活的泥瓦匠們,更是看傻了過,儘管原本他們就對那個“水泥”好奇的很,畢竟,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就是用土、石灰加水和在一起砌牆造屋,至於達官顯貴們那樣的,也不過是加了米汁的土泥。可在這裡用的卻是凝固後像石頭一樣結實的水泥,而更不可思意是那“水泥”居然是在窖裡燒出來的,再磨成粉,就成了“泥”。

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相比於其它人的驚訝,施奕文卻盯著水泥新砌的牆,自言自語道。

“差不多應該相當於200號以上的水泥吧……”

按照資料上的說法,如果把窖溫升高到1300度,製得的水泥可以達300號。

“光啟,你記不記得,書上說的抗拉測試,是怎麼進行?還有抗折測試,你看看和玉民他們一起,讓工廠那邊製造一些裝置,然後對這些水泥進行測試,將來還可以繼續改進工藝,提高水泥的質量。”

聽著老師的吩咐,徐光啟自然是熱情十足的投入到新的試驗中,至於玉民則是莊裡的少年,少年人常在一起玩,自然得他也把學會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教給了他們,慢慢的倒也成了一個十幾人的“學習小組”,對此施奕文自然是樂見其成,甚至還鼓勵徐光啟到莊裡的社學教人數學。

現在當然也會鼓勵他們進行試驗,而且這些水泥也需要進行測試。儘管還沒有進行測試,但是在水泥乾結之後,證明這種燒製的土水泥完全可用來砌築引水渠,或許不一定能用來建築混凝土建築,但作為建築材料的黏合劑倒是再合適不過。

有了磚、有了水泥,原本暫停下來的施工,又一次熱火朝天的開始了。

春去夏來,在天氣一天天變熱的時候,終於,第一座水輪機在河邊的輪機車間裡安裝完成了,幾乎是在它投入使用的第一時間,所有人都被它強勁的動力給驚呆了,甚至就連同施奕文自己也驚呆了。

“差不多有二十馬力吧!”

自言自語著,施奕文看到原本緩慢擠出磚坯的擠壓機迅速的擠出一塊塊磚坯,速度提高了不下十倍。別說是對於這個時代工匠,就是對於施奕文來說,這樣制磚的速度,都是很難想像的,動力的增加讓生產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不過現在唯一制約制磚坯效率的,恐怕就在於磚廠能開採出多少粘土了。只要粘土能供應得上,這座輪窖磚廠每年都能生產上千萬塊磚。

而在盧溝河畔的輪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裡的地標性建築——15米高的紅磚煙囪,本身就非常醒目,尤其是在它噴吐出濃煙的煙霧時,即便是相隔甚遠,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