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6章 勢單力薄(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6章 勢單力薄(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

漂亮話人人會說。

施奕文也不知道,自己說的話到底漂不漂亮,他並不知道,但是他說的是實話。

或許他無法體會饑荒帶來的災難,但是內心的同情心使然,卻讓他不願坐視這一切,總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這一切。

這不是出於仁慈,而是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沒有經過饑荒的現代人來說,他都會固執的相信,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

壓水井只是其中之一。

在說出這句話之後,面對張居正的目光,施奕文笑了笑,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信與不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漂亮話總是要說的。

“這是你心中所想?”

盯著施奕文,張居正正色反問道。

“嗯,”

輕應之餘,施奕文又說道。

“首輔推行改變,為的也是天下蒼生,在下位微言輕,不敢像首輔那樣操心天下大事,只能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此也就足夠了。”

“力所能及、力所能及……”

沉吟片刻,張居正看著施奕文的目光顯得有些複雜,他終於知道了為什麼馬自強、戚繼光會對他倍加讚賞,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片赤誠之心。

不要封賞?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天底下確實沒有多少人願意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的人,更沒有多少人像他一樣,能夠這麼全無機心。

只可惜這樣的人……終究是不適合為官的。

心底感嘆一聲,打量著施奕文,張居正笑了笑,翻開那本《壓水井法》說道。

“這井法,你明日就著人送到部裡,朝廷會在這幾日把它送到各地,哦,對了,還有你說的那個模具,還有招標的辦法,都一定送來的,”

站起身來,神情肅穆的張居正對施奕文拱手行禮道。

“老夫代天下百姓,謝過致遠了。”

“首輔客氣。”

施奕文已經習慣了這些大人物的道謝,隨後他們又簡單的聊了一些其它事情,在聊天的時候,張居正對施奕文於北直隸推行種植棉花的想法,同樣也是大加讚賞,畢竟,即便是朝中官員也無法忽視種植棉花的利潤。

“北方地劣,百姓種糧只是勉強餬口,拿出幾畝地來種棉,非但不會影響口糧,而且可以賣棉貼補家用,於北方百姓好處諸多,反倒是江南,百姓趨利,棄稻穀取桑棉,實在是不利於天下,畢竟江南水土肥美,百姓種稻既可得其利,現在反而取桑糧,而輕稻穀,實在是舍本求末,待到北棉興旺之時,想必江南百姓也就會重操本業,如此,天下百姓亦可安穩。”

與施奕文從奪回地利的角度出發不同,張居正更多是糧食的角度出發,在他看來北方種棉花反倒有利於江南重回漁米之鄉的舊俗,這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對此,施奕文只是笑應道。

“首輔所言甚是。”

這是假話,也就是說來聽聽。

在江南的幾個月,他充分見識到這個時代大明,尤其是江南的城市化,僅松江一地就有幾十萬織布、紡紗工人。數十萬人口的城市更是數不勝數,高度的城市化帶來的市民階層的湧現,這也是小說等市民文化繁榮的原因。在江南進入城市化之後,它們是不可能再回到所謂的“魚米之鄉”的。

高度城市化的江南以及龐大的市民階層,面對來自北方的工業力量衝擊,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重新拿起鋤頭,重回田地間,顯然不可能,他們必定會迫於生計,向其它地方尋找生路,江南未來的生路在什麼地方?

誰知道呢?

又過了差不多半個多小時,施奕文從張府告辭後,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還是會忍不住思索著江南,並不僅僅只是江南的未來,更多的還是思索著未來江南可能的反應。

面對來自北方的競爭,江南士紳集團必定會有所反應,他們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

也許現在江南士紳集團還沒有意識到威脅,但是透過對歷史的學習,施奕文非常清楚,任何進步,都會面對保守勢力的反赴——工業化的北方與手工業化南方勢必會發生衝突,而那種衝突勢必會牽涉到雙方在朝中的代言人。

不太妙哇!

施奕文的心裡暗自尋思道。

勢單力薄!

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相比於用了上百年時間形成的盤根錯節的江南士紳集團,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太過薄弱了。

至於北方的力量……半閉著眼睛,施奕文首先想到了現在朝中與自己關係親近的幾人——英國公府,馬自強,然後……勢單力薄!

不行,要儘快壯大自己的力量!

又一次想到了,施奕文想到了壓水井,然後自言自語道。

“是應該在壓水井上做些文章了。”

其實從一開始的時候,之所以想要透過送模具的方式推廣壓水井,施奕文就有他自己的考慮。

表面上看似大公無私的背後,總還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力量!”

在吳才的面前,施奕文顯得很直接,並沒有隱瞞他人想法。

“相比之下,我的力量實在是太過薄弱了,即便是在未來的幾年中,盧溝河兩岸新興的工商集團發展壯大起來,也無法改變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的影響力,還沒有擴散到整個北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施奕文感嘆著勢單力薄的時候,吳才並沒有說話,他甚至不止一次的提醒過公子勢單力薄的現實。

“確實,公子,即便是咱們在盧溝幹上十年,到最後,無非也就是拉攏一些京城裡的勳臣和本地的士紳,算起來那些人總歸還是勢單力薄的。”

看著公子,吳才直接了當的說道。

“和江南比,是肯定比不上的,不說天下州縣裡有多少南直隸、浙江等地官員,就是這京官裡頭又有多少?咱們現在還沒入人家的法眼,等到咱們入人家的法眼之後,到時候,恐怕就會麻煩不斷了。”

聲音拉長,吳才又嘆道。

“別說是咱們,就是京中世代的勳臣,擱那些人眼裡,也不夠看啊,所以,這法子,必須得早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