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仙路煙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石上坐客,正倚無心之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石上坐客,正倚無心之柳

就在醒言三人轉回千鳥崖的途中在那抱霞峰石道上正遇見幾位上清宮的年輕道人。

醒言眼力甚佳雖然那幾人還未到跟前便看到那四人之中倒有三位是自己熟識:華飄塵、杜紫蘅、黃苒。剩下的那位面目俊雅的年輕道人他倒從未見過。

不一會兒這兩撥人便在山道上相遇。

見到熟人醒言臉帶笑意準備跟華飄塵幾個打個招呼。只不過他卻慢了一拍;那個醒言不認識的年輕道人已是搶前一步對自己說道:

“咦?這不是四海堂中的寇姑娘嗎?真巧啊竟在這兒碰到!”

呃!看來這道士並不是在跟自己這個為之人說話。

那寇雪宜聽得年輕道人的問候卻不作答只俛低眉輕囁櫻唇不一言;不僅如此她還往躲在醒言身後的瓊肜那兒略靠了靠。

雪宜這番反應對她來說倒是極為正常恰與這年輕道士熱絡的問候形成鮮明對比。

見雪宜未曾答話這年輕道人倒絲毫不以為意只是微微一笑道:

“雪宜姑娘冰姿倩冷果然是人如其名!”

直到此時醒言才得了個空兒略帶遲疑的問華飄塵:

“華道兄這位是……”

這時華飄塵也來到幾人跟前聽得醒言相問便笑著答道:

“這位正是崇德殿靈庭師伯祖座下弟子趙無塵趙道兄。趙道兄向來風雅自許此時眼中自是只有美人沒了旁人啦哈哈~”

看來華飄塵與這位趙無塵甚是廝熟言語間帶著不少戲謔之意。

醒言聽得華飄塵如此一說再看眼前情狀便也哈哈一笑接道:

“這是當然!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華道兄一道之人自然都是那風雅蘊藉之士啦!”

聽得醒言這話除了趙無塵仍有些神思縹緲之外那其餘三人臉上俱都露出了一絲笑意。眼前曾與少年有過一番齟齬的杜紫蘅、黃苒二女自然都不是鈍人。醒言只需輕輕一句便讓杜黃二女知道他已不再計較她們以前對他的無禮之事。

“哈哈張堂主過獎啦!我說趙兄別出神了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便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四海堂張堂主清河師伯的得意弟子!”

“原來是張堂主。幸會幸會。我已是久聞道兄大名了!”

與華飄塵眼中那一絲自然流露的熱切不同這位趙道兄對清河二字似乎倒沒什麼特別的反應。

“哦?久聞……大名?”

醒言聽得趙無塵這一說倒頗感到有些訝異。

“是啊久聞大名!現在上清宮中誰不知道那玉冷冰清的寇雪宜寇姑娘就在四海堂門下!”

“哈哈~趙兄果然風趣!”

原來是這樣的“久聞大名”醒言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對了張堂主為什麼好些時日都不見你們四海堂中之人來弘法殿中用食?”

“這個、其實是寇姑娘不大習慣在眾目睽睽之下用飯所以……”

“哦原來如此。寇姑娘孤芳自賞也正是恰宜。”

這趙無塵果然風雅雖然頗有幾分失望但言語間仍是暗暗贊了寇雪宜一句。

見此情景再回想起這些天來的蛛絲馬跡醒言心下倒有幾分感嘆:

“倒是俺懵懂了。對於俺這朝夕相對的寇姑娘連人物如此出眾的趙無塵道兄都有這等反應看來寇雪宜的美貌之名早已是名揚我羅浮上清了!”

正這般思忖著忽聽得有一人開口說道:

“不能與寇師妹一起用飯真是替趙師兄可惜啊……”

這話幽幽的話語正是從那黃苒唇間飄出。

“呃……苒妹這話從何說起?”

黃苒這話一出趙無塵臉上立時便有些不太自然。而他的“苒妹”現在也是臉現不愉輕哼了一聲便不再說話。站在黃苒旁邊的杜紫蘅倒不自覺的往華飄塵那邊靠了靠。

醒言心思也稱玲瓏一瞧這眼前眾人的反應便知和華飄塵杜紫蘅二人一樣這趙無塵與黃苒兩個恐怕也是那眾人眼中的般配道侶了。只不過現在憑空冒出個寇雪宜就讓這眼前的氣氛有些尷尬了……

“對了張道兄昨晚是你在吹笛嗎?”

正是華飄塵見眼前氣氛有些尷尬便有心扯開話題。

醒言會意趕緊對答:

“是啊。昨晚有些睡不著便略吹了幾個曲兒解悶。原來俺笛聲傳得這般遠!”

“是啊!往日偶爾聽了還有些飄渺;不過昨晚我在前山卻聽得甚為清晰。只不過昨晚這曲兒聽得雖然清楚但怎麼總覺得很怪異……”

“嗯?怪異?!”

這時醒言變得有些緊張。

“呵~其實也算不上十分怪異只是覺得你曲調兒起得太高而且聽得好生不連貫。兩三個高音兒過後要等得許久才出下個音兒倒讓我在那兒等得好生著急!哈哈~”

“原來如此!呵呵華兄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了。昨晚我正是專門練了那笛中的高泛音兒。唉!實在太難所以才讓華兄等得焦急哈~”

醒言又用上那隨機應變之才把這段說來話長的事兒輕輕鬆鬆便掩飾過去。

不過他兩人這一番對話聽在瓊肜耳朵裡卻讓她覺得好生奇怪。因為昨晚哥哥那段笛曲在她耳中卻覺得是無比的連貫好聽。

只不過雖然瓊肜心中猶疑但這小小少女將大哥哥在她剛上羅浮山時囑咐她的話兒時刻牢記在心裡。所以現在見有旁人在場瓊肜心中縱然百般奇怪但也忍住不說出口。現在這小女娃兒只管乖巧的挨在少年身後安安靜靜的一言不。

其實華飄塵與小瓊肜聽到的那效果截然不同的笛曲實際正是同一。少年昨晚那段召獸曲正是脫胎於神曲水龍吟;因此曲中自然有不少音符常人並不能聽到。

聽得兩人談起吹笛那趙無塵也插進話來稱自己對笛藝也頗有研究。

藉著這個檔兒華飄塵又將那趙無塵誇說了一番。醒言這才知道這趙無塵竟頗是多才不僅在法術上頗有造詣而在那禮樂經文方面更是不凡。

見醒言露出敬佩的神情趙無塵便很熱情的提議得空他將專門拜訪千鳥崖也好與醒言好好切磋一下笛藝。

聽得趙無塵這個提議醒言略想了想便告訴他自己這些天因為要著緊準備下月初的講經會並無多少空暇此事可等講經會過後再說。

這幾人又略略交談幾句見日頭西落天色已是不早便互相道別而去。

這日夜晚又是那明月當空星光點點。

醒言袖著手正在石坪上閒逛。偶然斜眼一看便瞧見那瓊肜小丫頭正在四海堂石屋門前圍著右手那只石鶴不停的轉圈兒不知道在幹什麼。

醒言正覺著有些無聊便踱過去問瓊肜道:

“瓊肜妹妹你在門口轉什麼?是不是有啥東西掉了?”

醒言這一問話那小瓊肜倒似嚇了一跳趕緊直搖手兒著忙說道:

“沒、沒掉什麼!”

然後這小女娃兒便撂下她的醒言哥哥轉身跑開了。

見小丫頭這副神神秘秘的模樣醒言倒有些驚訝。不過轉念一想他便覺得也沒什麼:

像瓊肜這樣的小小年紀心裡有些古古怪怪的天真想法並不足以為奇。

其實醒言並不知道瓊肜剛才在他現在站立的地方正是忙活著她的一件大事:

跟那石鶴比照個頭看自己長高了沒有!

這件事兒對這小女娃來說可是她日常之中的一件非常重要之事。

在瓊肜那小小心眼兒裡覺著僅僅因為她是小孩子醒言哥哥就藏著很多好玩的事兒不告訴她這讓她感覺非常洩氣。因此瓊肜現在一天之中除了跟哥哥習字、跟鳥兒玩耍、跟雪宜學作雜務剩下的一件事兒便是期望著自己能夠快些長大。

只是方才讓這小小少女大為失望的是和前幾天一樣她竟然還是絲毫沒有長高——唉~雖然偶爾長高了一兩次但小瓊肜心裡很清楚那只是因為她把腳兒悄悄踮高的緣故……

不過洩氣之餘這小女娃兒偶爾也會感到很疑惑。因為雖然瓊肜能夠隨心所欲的召喚出清水、烈火等等物事還能變幻出很多東西但只有一樣她試了千百遍卻始終不能遂她的心意:

無論如何她都不能將“瓊肜”的年紀變得更大。

“唉只有再等上幾年哥哥才肯‘輕薄’……”

在這不知輕薄為何物的小女娃兒腦海中又浮現起醒言右臉頰上鼓起的可憐模樣心中竟覺得有些難過……

且不提小丫頭這天真可笑的心事再說她的那位醒言哥哥此時正在石坪上閒步。這看似恬靜的少年心裡其實正在不住的鬥爭著:

“今晚俺該幹嘛呢?是依往日行那煉神化虛的功法還是再召集一些走獸來演練三四天之後的演講?”

而按他的心意昨日那番宣講其實自己並未純熟還有諸多需要反覆演練的地方。相比之下那煉化天地靈氣之事倒也不急在這一兩日。目前提防在那講經會上出醜才是火燒眉毛的大事!

只不過經了昨晚那一場風波醒言現在對演練之事變得頗為躊躇。雖然今日那寇雪宜似乎舊貌換新顏但實在不曉得她這番轉變是因為被自己昨晚那番話說服還只是因為心存愧疚的緣故。

正在少年在這石坪上磨蹭拿不定主意之時忽聽得一個聲音在耳邊柔柔的說道:

“堂主今晚不讓那些山獸來聽你演講麼?”

“呃?”

醒言聞聲轉頭只見那俏立在銀色月光之中的寇雪宜一臉的寧靜平和……

於是這晚少年又得到一次宣講演練的機會。

不過與昨晚有些不同的是這次醒言只是稍稍吹了一小段召引百獸之曲便見到昨日那些個珍奇山獸已是銜尾魚貫而來。頃刻間這千鳥崖袖雲亭旁的石坪上便已是濟濟一堂。

正待醒言準備開講之時卻忽然聽到半空中正傳來一陣奇怪的破空之聲;趕緊抬頭一看才現眼前的夜空中竟正有許多禽鳥飛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翅轉如輪的禽鳥順次降落在這千鳥崖上的松柏枝頭。方才那陣奇怪的聲音正是這些山鳥翮羽劃空之聲。

而在這些不請自來的鳥雀之中有些醒言能夠叫出名兒比如那鷹、隼、鷲、鵬、鴟、鴞、鷯、鷚;但還有不少奇異羽色奇異神形飄逸饒是醒言熟讀古經卻還是全然不識。

“哈~咋來了這麼多鳥兒?”

看著眼前正紛紛落在松枝上的禽鳥這位四海堂主是又驚又奇。

正自疑惑間無意低頭一看卻正瞧見自己那正端坐在眾獸之前的瓊肜妹妹正是一臉得意的嘻笑——

“原來是這小丫頭!”

一望瓊肜臉上那副熟悉無比的笑容醒言便立即找到山鳥自來的準確答案!

“也罷正所謂有教無類。能在這麼多禽鳥走獸面前講經俺那演練效果定然更好!”

於是這位四海堂少年堂主便轉驚為喜略定了定心神清了清嗓子開始講演起道家經義來——

此時群禽息羽眾獸藏牙;整個石坪之上除了少年那如同清泉一般的朗朗話音便再無一絲雜語;

此時小瓊肜專注的仰望著神采飛揚的少年;另外一位立在石鶴陰影裡的少女同樣專注的傾聽著少年每一句話語;

此時清風遍地星月滿天萬壑無聲……

立於這神仙洞府的抱霞峰頂可望到那西天上銀月如鉤;素潔的月輝正塗滿整個羅浮洞天。

夜裡的羅浮山正氤氳蒸騰起朦朧的嵐霧如絲如縷。若有若無的夜嵐映著天上素白的月華便幻成千萬綹銀色的輕紗在萬籟俱寂的羅浮諸峰間遊移飄蕩……

而在這浩大廓寥的羅浮洞天之中在某個不起眼的山崖上正有一位與漫天星月同樣清朗的少年睇眄天地意興遄飛在月光中講演著天道的秘密。

少年這樣的講演一直持續到講經會的結束。只不過這樣奇特的講演並沒有就此終結。當他在追尋天道的道路上每當有新的領悟之時便會聚起山間的禽鳥獸群將自己的體悟向他們宣講。

而往往就在這樣的大聲宣講之中少年更容易現這些悟想之中的種種不足。

這樣奇特的講經一直持續到少年徹底離開這羅浮山中的千鳥崖。而這少年也從來沒想過他這樣的無心之舉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多年以後就在眼前這紛紛擾擾的天地江湖之間有一個神秘奇異的道家宗門逐漸進入眾人視線之中。

這個神秘的宗門號為“玄靈教”。

就是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晉教派門中卻似是奇人異士疊出;短短幾年之間便做下幾件震動四方的斬妖除魔之事。

既然有這樣的強大教門崛起江湖自然免不了會讓諸多有心之人對它多方打探——而讓人驚奇之處正是在此:

就是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教門行事卻異常低調;門中教眾的行蹤也大都飄忽不定。正因如此即使是那正邪兩道之中訊息最為靈通的人士也從不能知道這個道教宗門的真實面目。

因此雖然這江湖之中有心人如此之多但到現在眾口流傳著的有關這一教門的確切訊息也不過只有寥寥兩條:

玄靈宗門雖然門規鬆散但所有教眾行事之時都會自稱是“四海門下走卒”;

這些道士打扮、相貌奇特不凡的教眾除了拜那三清祖師塑像之外還要朝拜兩張畫像。一張畫像之中繪的是一位神色威嚴無比的道人;另一張則是一位神色同樣威嚴無比的女子。而讓人失望的是這兩張掛像都畫得中規中矩並不能看出這兩人的確切面目;只約摸曉得這兩幅畫像中所繪之人年歲都不甚大特別是那位女子。

對於前一條訊息那天下郡縣之中倒確實有幾個以四海為號的門派不過大都上不了檯面沒人會相信他們真值得玄靈教眾那般尊重。

而後一條訊息則據說是江湖中一位強人經歷過九死一生之後才得打探回來。他說:

“前面那個道士應該就是玄靈宗門的教主;而另一張畫像之中的女子他們都叫她‘大師姐’。”

說完這些之後這位曾經殺人如麻的強橫武者便會扯住眼前聽者的衣袖開始滔滔不絕的背誦起《道德經》來;並且不等背完絕不撒手——

據說這位好奇心過重的可憐漢子在不幸被玄靈教眾看破行藏之後便被撮到一座壁立千仞、四處絕無依靠的孤兀峰頂風餐露宿整整念了十天的《道德經》……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現在這位千鳥崖四海石居之中的少年還不會知道今後即將生的這些個江湖軼事以及對自己的影響。

這位正在竹榻上輾轉反側的少年正陷入他多日未曾遭受的失眠苦惱中:

明日便是那七月初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