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忠僕之妻最新章節列表 > 95、第95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5、第95章

說話間, 兩人便已經進了屋,和泰想了想, 亦跟著她們走了進去,另兩名兵士則是盡責地守在門外。

留芳堂裡還有好幾位顧客,有人認得凌玉,笑著招呼:“這不是紹禟娘子麼?當真是好些日子不見了。”

凌玉同樣笑著與對方寒喧幾句。

不少顧客均對跟在她們身後的和泰表示了充分的好奇, 只是看到他手上的長劍,誰也不敢上前去問。

蕭杏屏引著他們進了裡屋,看著和泰高壯的身影跟了進來,有幾分疑惑, 也有幾分遲疑的視線便投向了凌玉。

凌玉微微笑著道:“這位是和將軍, 此番多虧了他護送我回來。”

蕭杏屏一聽, 連忙起身行禮。

和泰忙避過:“不敢當。”

知道她們久別重逢必是有不少體己話要說, 和泰尋了個理由,體貼地離開了。

“我聽說紹禟兄弟當了官, 可真是要恭喜你了,如今可是官夫人了。”蕭杏屏打趣道。

凌玉故意板起臉:“既然知道我是今時不同往日,怎的不向我行個大禮?”

“哎喲喲, 可真真了不得,來來來,我給夫人行個大禮。”蕭杏屏忍著笑意, 作了個準備行禮的動作。

凌玉連忙接住她:“我跟你開玩笑呢,哪來那麼多規矩禮節。”

蕭杏屏如何不知,與她笑鬧了一陣, 便聽凌玉問:“程大武他來做什麼?難不成這些年他一直便似今日這般騷擾你?”

蕭杏屏臉色一僵,嘆了口氣道:“我也不瞞你,自從大春兄弟和郭大人先後也去了京城後,那程大武便來了好幾回,前頭幾回是跟我要銀子,說什麼修繕祖屋、奉養老人,總歸是有各種名目。”

“最近兩回卻是不知怎的,竟是要讓我辭了差事回家去,說什麼婦道人家拋頭露面不成個體統,有辱他們程家門風。”說到此處,她的臉上便添了幾分薄怒。

凌玉冷笑:“也就嫂子你好性子,若是我,必定不會讓他好過。”

“我一個婦道人家,身邊沒個能作主的,又能怎樣?”蕭杏屏無奈地道。

“柱子哥已經過世了那麼多年,你也替他守了這麼多年,可曾想過另嫁?”凌玉略有幾分猶豫,最終還是問出了這個很早前便想要問她的問題。

蕭杏屏怔了怔,隨即搖頭道:“這些年我過得好好的,有吃有穿,還能攢下一大錢,卻是不曾想過這樣的事。況且,我都這把年紀了,再來說這些豈不是笑掉人家大牙麼!”

“姐姐年輕得很,若不是這一身婦人打探,走出去人家還會以為你是位仍待字閨中的大姑娘呢!”凌玉卻不贊同她此話。

這並非客套話,而是事實如此,蕭杏屏如今不過二十六歲,正是女子風華正茂的年紀,加上她本就生得秀美,自來又會打扮自己,整個人瞧著愈發的年輕,前幾年她還在青河縣時,縣衙便有不少大齡未娶妻的捕快輾轉託程紹禟向她打探蕭杏屏。

蕭杏屏笑了笑,沒有再接她這話。

凌玉倒也不勉強,只是暗暗決定必要尋個機會教訓那程大武一頓,至少替她解決了這個大麻煩,如此一來,便是她當真決定此生不再嫁,也不會再有人打擾她的日子。

隨即,她又問起了這幾年之事,得知自從楊素問上了京城後,凌大春便請了她家中那位老僕忠伯的兒子過來幫忙,這幾年忠伯父子一直都在,而前年蕭杏屏便買下了楊家隔壁的那座小宅子,閒暇時候便過去替楊素問收拾屋子。

“對了,這回你回來,可曾去瞧過你姐姐?”蕭杏屏忽地問。

“我才到青河縣,連自己家裡都還未曾回去,哪裡能去瞧瞧我姐了。”凌玉搖頭,緊接著又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姐家裡出了什麼事?”

“應該也不算是什麼大事吧?若按以往三年一考,今年不是應該舉行春試的麼?你姐夫提前了數月啟程,哪想到途中大病了一場,又逢四處打仗,路上不太平,哪裡還能去得了京城,白白耽誤了一個大好的機會。”

凌玉皺起了眉頭。

姐夫梁淮升對今年春試的看重程度她是知道的,如今出了意外不能參試,一等就又要三年,只怕這心裡可不好受,連帶著姐姐怕也是難受得很。

“前幾日我在街上見過你姐姐一回,整個人瞧著都憔悴了不少,也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

“我倒是覺著,縱然他不生這麼一場病,這路上不太平,怕也到不了京城。自然,不到在開考前抵達京城的考生,必定也不會少。”凌玉倒是不以為然。

又不是日後再不能考,錯過了今年,三年後再考便是。況且,她觀新帝登基後種種行事,只怕也沒有那個閒心理會春試一事,否則也不會御駕親征前來長洛城討伐齊王了。

“正是這個道理,我也這般勸過你姐,只怕你姐夫腦子轉不過彎了,畢竟準備了這般長的時間,如今卻是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又哪會甘心。”蕭杏屏點頭道。

“不過,我瞧著他再怎樣也不敢拿你姐撒氣,畢竟你姐如今背後還有一位當了官夫人的親妹妹做靠山呢!”說到後面,她的神情便又有幾分戲謔。

凌玉啞然失笑,隨即得意地揚眉:“這倒也是。”

“不過,我也是你的靠山,所以你沒有必要再讓那程大武爬到你頭上作威作福。”她輕輕地握了握蕭杏屏的手,一臉正色地道 。

蕭杏屏反握著她的,微微笑了笑:“你放心,我心裡都有數,有著這般大的靠山卻不利用,反倒還任由那些不知所謂的欺到頭上來,那也著實太沒用了些!”

見她彷彿是想明白了,凌玉也松了口氣。

“反正你這家裡頭也沒有什麼人在,不如便留在縣城裡陪我住一陣子?對了,卻是不知你這一回會留多久?”蕭杏屏又問。

凌玉搖搖頭:“姐姐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當年離家匆匆,家中還有不少東西尚未收拾,不如便趁著這個機會回去收拾收拾,改日再出來陪姐姐說說話。”

蕭杏屏聽她這般說,倒也不勉強。

時隔三年有餘再度回到位於程家村中的家,凌玉一時頗為感嘆。

和泰帶著兵士親自把她送到了家門口,也不進去,便拱手向她辭別。

凌玉知道他身上還有其他差事,故而只是謝過了他,再三叮囑他若是有了程紹禟的訊息後,務必第一時間讓人轉告於她。

和泰自是滿口答應,又吩咐那兩名兵士好生保護夫人,這才策馬離開了。

早在他們一行人進村的時候,便已經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除卻是因為有和泰等陌生面孔之故,也是因為他們對凌玉的恭敬。

故而,和泰剛一離開,那兩名兵士又被凌玉安置在當年孫氏與金巧蓉舊居後,立即便有村民藉著串門之機過來打探。

“石頭他娘啊,他們是什麼人啊?怎的只有你回來,紹禟他們父子呢?”

滿村的人都知道程紹禟當了大官,這官司有多大卻沒幾個人清楚。

凌玉笑了笑,並無意洩露和泰他們的身份:“紹禟還有事要忙,我就先回來了。”

對方見她根本無意實言相告,到底對她有所顧忌,故而也不敢再多言。

一會兒之後,又陸陸續續有其他相熟或不甚相熟的村民前來,不是想著打探那兩名兵士的身份,便是好奇程紹禟如今的官職。更有甚者是希望程紹禟多多提攜自家的相公\兒子等等。

凌玉不是裝聾作啞,便是四兩撥千斤地應付過去,卻是讓人抓不住她半點不是。

“誰知他們是什麼人,一個婦道人家,卻與三個大男人一起上路,這內裡不定還藏著什麼不能外道的事呢!”一陣突兀的嗤笑聲響起,眾人循聲望去見是凌玉那位堂嫂張氏,不禁沉默了下來,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而後不約而同地望向凌玉,等待著她的反應。

看著曾經與自己一般無二的鄉下婦人一躍成了官家夫人,在場不少人裡都頗為不是滋味,只是好歹記得程紹禟今時不同往日,故而誰也不敢開罪凌玉,如今見這家隔房的嫂子出頭,自然樂得看戲。

凌玉笑了笑,輕彈了彈裙面,不緊不慢地道:“嫂子心裡盡藏著些男盜女娼的骯髒事,自然看什麼都是不能外道的。只你這話在我此處說說便罷,若是讓他們聽見了,惹敢了他們,讓他們一刀砍了腦袋,作了那冤死鬼,那可就怪不得旁人了。”

張氏臉色白了幾分,忽然覺得脖子處一陣涼意,彷彿被人拿刀抵著一般,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雙唇喃喃地想要說些什麼話頂回去,卻又咽了下去,低著頭往人郡裡縮了縮,一副生怕被人注意到的模樣。

凌玉並不打算對她怎樣,程紹禟官位越高,她便愈發不能再似以往那般隨心所欲,凡事總會不自禁地替他多想幾分,不想教旁人看輕了他。

待村民陸陸續續散開後,她便繼續開始收拾屋子。

家裡這般久沒有人在,早就積下了不少灰塵,待她把裡裡外外都收拾乾淨,輕捶了捶背,才覺得肚子已經開始咕咕叫了。

她先開啟了地窖,而後才到灶房,取出蕭杏屏親自替她置下的米麵瓜果,簡單地煮了個飯。

趁著鍋裡的飯還在煮著,她便到了地窖,想著瞧瞧裡頭還有沒有王氏存下來的醃菜之類,也好取出來弄幾樣小菜。

她一連揭了好幾個罈子,卻發現裡頭均是空空如也,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來,有些無奈地揉了揉額角。

看來當日婆母與程紹安上京前,便把家裡吃的東西全都消滅掉了。

她仍是有些不死心地找了一遍,揭開最後一隻罈子,仍舊是空無一物,終於洩氣地把罈子一推,看著它滾了幾個圈,才停在一處角落裡。

不經意間,她忽地發現方才那罈子下面,似乎有個什麼東西露了出來。

她心思一動,一下子便想到了當年小穆當年帶來的那只箱子,印象中程紹禟便是埋到了地窖。

她遲疑著要不要挖出來看看,看裡頭到底藏的是什麼東西,以致讓程紹禟當日的態度變得如此奇怪。

片刻之後,她一咬牙,動手便去挖。

反正程紹禟又不在,看一看又不會怎樣,最多看完之後,她便再埋回去便是。

終於,當裡頭那只已經快要瞧不出原本模樣的箱子出現在她眼前時,她松了口氣,小心翼翼地把它挖了出來,而後抹去上面殘留著的泥土。

想要開啟看個究竟時,卻發現箱子是被鎖著的,她頓時有些洩氣。

不過再轉念一想,都已經這般辛苦地挖了出來,難不成到了最後關頭才要放棄麼?

這樣想著,她四下望望,乾脆便回屋裡尋了把錘子,用力把那鎖頭給砸了開。

‘哐當’一下,她扔掉那把鎖,緩緩地把箱子開啟。

當裡頭那些金銀財寶清晰地映入眼中時,她詫異地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伸手去取。

珍珠、瑪瑙、寶石、金元寶……每一樣都是價格不菲,有些甚至連她也說不清是個什麼東西,只知道這裡頭簡單的一樣,都夠得上村裡不少人家花用一輩子了。

她暗暗咂舌,真是作夢也想不到自己家裡頭會埋著這樣一批寶貝。

她翻著箱子,想要看看到底收著多少這樣的寶貝,翻到後面,手指忽地觸及柔軟的布,不禁好奇地挖開那些珠寶,果然便見底下放有一個四四方方用布包著的東西,抓在手上,像是什麼書本。

她開啟包著的棉布,一層又一層,果然看見裡面放著的是一本手抄的本子。

她捧著那本子,不知不覺地蹙起了秀眉。

這般多金銀珠寶底下藏著這麼一本本子,此事怎麼想怎麼不對勁,難不成本子裡頭記著這箱東西的明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隨手翻開,雖是年代久遠,可本子裡面的字跡卻仍是清晰可見,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總覺得這字跡似乎有些熟悉,彷彿在何處見過一般。

再一細想,忍不住一拍腦門。

對了,這字跡與楊素問的有幾分相像,不過她能確定這東西必不是楊素問的便是了。

她翻看了幾頁,見上面記載的都是一些病例,譬如腹中絞痛應該如何如何診治,她對醫術一竅不通,故而也沒有多大興趣,隨意翻了好幾頁,一直至看到某一頁上印著好大一塊墨團,彷彿可以想像這本子的主人落筆時的猶豫。

她頓時被勾起了幾分好奇心,忍不住翻開下一頁,卻在看到‘皇后’、‘相府’、‘有孕’幾個字時呼吸一窒,下意識地把本子合了起來。

她的心跳不停加速,抓著本子的手越來越用力,臉色漸漸發白。

這本不就是一位大夫記載病例的手札麼?

不知怎的,她便想到了齊王前段時候一直在追查的那本楊太醫手札,心跳一下子更加劇烈了。

這本子裡的字跡分明與素問的相似,或者換個說法,不定是素問的字像他,而她記得素問曾經說過,她自小便是臨摹著爹爹的字練習的。

她的額際不知不覺地滲出了汗水,所以,這本手札會不會就是齊王一直想要得到的那一本,也就是素問過世的父親楊太醫生前手札。

若是這本果真便是楊太醫生前的那本手札,以齊王對它的志在必得,這裡頭必然記載著一些了不得的秘密,再加上方才她不經意地瞄到的‘皇后’、‘相府’、‘有孕’內個字,她便更加肯定了。

這秘密必是與皇室、與先皇后有關。

甚至,與曾經的太子、如今的新帝有關。

理智告訴她,應該立即把這東西重新埋入泥土裡,再不讓它見天日,皇家的秘事,誰沾上了必然沒有好結果。

可是情感上,一想到自己這段日子因這本莫名奇妙的手札而遭遇的種種,她又有些不甘心。

便是死也要當個明白鬼才是,哪能這般糊里糊塗的被人擄了來,卻是一無所知。

當下,她再不猶豫,重又翻開那手札。

上面關於醫理的一系列描寫她均略過不看,只是知道天熙二年,皇后自孃家庚相府回宮後幾個月,便被診出了喜脈,而彼時的太醫院正楊伯川便負責照看皇后腹中胎兒。

手札上詳細寫了皇后懷胎情況,凌玉也無甚興趣,繼續往後翻了幾頁,忽又見上面寫著相府少夫人有孕之事,她頓覺奇怪。

若是其他太醫便罷了,楊太醫既為太醫院正,又正照看著皇后,這相府少夫人有孕之事如何需要他親自出馬?

她再細細看看上面對庚少夫人有孕的描述,發覺這位少夫人竟是與皇后幾乎同時懷上的,心中隱隱有幾分不對勁。

‘娘娘情緒激動,引致大出血,腹中胎兒危矣……’看到這行字時,她心裡‘咯噔’一下,待再看到下面寫著‘胎兒暫保’時,又忍不住松了口氣。

再一細想,先皇后這胎不就是新帝麼?新帝好好的活至如今,可見當年皇后確是平安生下了腹中孩兒。

而裡頭關於那庚少夫人的記載,她便粗略地掃了一遍,知道這位少夫人懷相不好,又因為鬱結於心,隨著月份越大,情況便愈發不妙。

可讓她奇怪的是,對這位庚少夫人的描述,上面竟又寫著一句‘胎兒安穩,懷相甚好’,而後又是一塊墨團,再接著便是一句充滿掙扎的話‘常謂醫者父母心,何為父母心?以謊言蔽之,實……’,實字後面便什麼也沒有了。

她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很明顯,庚少夫人懷相並不好,甚至月份愈大,這情況便愈發糟糕,可不知為何,楊太醫明知實情,卻又像是對什麼人撒了謊?

不對,孕中婦人情況好不好,便是什麼也不懂之人也能看得出來,楊太醫根本瞞不住才是。

可是,他又分明撒了謊,騙了人。

她想,這個人一定關心庚少夫人有孕情況,卻又不能見到她,故而便只能透過楊太醫瞭解她的情況。

這個人會是先皇后兄長、庚少夫人的夫君麼?

這個想法剛一冒頭便又被她否認了。

她繼續往下翻,可是卻再也看不到半個字。

她不死心,一直翻到最後,才終於看到幾個明顯相當潦草的幾個字——‘娘娘平安產子’、‘催產’、‘死胎’、‘大出血而亡’。

她的臉色終於徹底變了。

先皇后平安產子在她預料當中,庚少夫人沒能生下孩兒她亦清楚,畢竟如今新帝健在,曾經的庚大公子膝下幾個孩兒,均為繼室夫人所出。

可是她卻怎麼沒有想到,那位庚少夫人竟是催產?生下的還是死胎,而她本人,卻因此大出血而亡。

好好的相府少夫人做什麼要催產?

她只覺得腦子裡亂作一團,不知為何卻想到近來民間關於新帝非趙氏皇室血脈的流言,一時更覺得頭疼。

新帝是不是皇室血脈,楊太醫這本手札已經記載得很清楚,先皇后平安產子,故而新帝乃皇后所出嫡子,這一點根本不用懷疑。

她本是以為那些流言不過是齊王故意使人傳出去,目的便是往新帝身上潑髒水,可如今再一想想,或許齊王當真便是這樣認為的也說不準,否則他不會急於得到這本手札,大概是以為這本手札能證明新帝並不是皇室血脈。

只是他只怕作夢也想不到,這本手札恰恰便能證明,他的想法是錯的。

新帝確是神宗皇帝與孝惠皇後親兒!

她唯一想不明白的,便是楊太醫為何將庚府少夫人有孕之事與先皇后的混於一處進行記載。

難道……難道庚少夫人腹中孩兒也是先帝的?

這個想法一冒頭,她便不禁嚇了一跳。

應該不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