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逍遙縣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學堂論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七章 學堂論道

墨謙聽得津津有味,這個梁博士的知識十分淵博,講的東西也是十分深入淺出,就連墨謙這樣沒有真正瞭解儒學經典的人都能夠哦聽得懂。

可見其功力的高深,全然不像現在大學中許多教授所講的那一般,要麼浮誇空洞,要麼空洞無聊。

梁博士提出問題,下面的監生也也很是活躍,時不時地的就有人站起來抒發自己的觀點,雖然討論的很是激烈,面紅耳赤的,但是卻也沒有真正的吵起來。

墨謙看著他們的氛圍,很是有趣,這是現代的大學裡面很少見的,就連墨謙也覺得很難得,於是就在梁博士丟擲問題的時候。

他也在一旁默默思索,向著是不是能夠這樣的作答,雖然他有著現代的思維。

但是往往別人想出來的方法卻不比他狹隘多少,有時候甚至比他還要更加天馬行空,這讓他有一種受益匪淺的感覺。

這一節課,原本只是講解聖人的言行,但是卻在學生們的額不斷討論之下,聯絡到了當朝的政事。

只是一個時辰的課很快就過去了,也就只有一晃眼的功夫,外面的鐘聲便響了起來。

墨謙看著下課了,正準備起身出去,但是在這個時候一個監生卻意猶未盡,急匆匆站了起來。

對著梁博士問道:“不知先生對當朝兵部尚書蘇旭平此人評價如何?”

那個梁博士聞言,停下了皺了皺眉,緊接著把書本往桌案上一扔,重重的哼了一聲:“大齊終會被這匹夫所誤!”

“啊?”下面的人很是驚訝,雖然他們在心中對於蘇旭平的做法不是很認可,但是梁博士的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誅心了,已經是把蘇旭平當成了亂臣賊子來對待。

“不知先可否詳解?”

“這還用解釋嗎,凡是大齊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個老匹夫,這是在誤國啊,現在江南之地賦稅已是如此高昂,他竟然還想要加徵賦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用以擴充北方的軍力,這不是誤國是什麼?

北方只有那麼些未開化的胡人,何須多慮,若是再由他這般加徵賦稅,怕是我大齊江南百姓不知該如何存活了。

除此之外,他竟然還打算要建造艦艇,與域外番邦互通有無,這不是更加可笑了嗎,先不說製造艦艇將會大量消耗我大齊的國力民力,實力銳減。

就說我大齊乃是上國,地大物博,應有盡有,那些個番邦之地,有什麼必要花費如此大的氣力與他們通商?”

那些個監生們在下面聽得義憤填膺,尤其是剛才那個問問題的學子,更加激動,他原本也對這件事抱著懷疑的看法,現在經過先生的一番解釋,瞬間就明白了很多。

看來這個蘇旭平,真是個誤國的老匹夫啊,虧得那麼多的人還對他這般尊敬。

“先生說得對,蘇旭平老匹夫誤國!”

“蘇旭平老而不死,真是老糊塗!”

“怎麼能夠允許這樣的老匹夫胡來!”這些監生大聲呼喊。

另外一個監生又忽然想起一件一件事,朗聲說道:“對了,蘇旭平那老匹夫還想要發展工商業,想要以此來謀求國家富強,這不是扯淡嗎?

誰都知道,用利益來誘導百姓,百姓就會違背仁義來追逐財富,從而忘記了禮義廉恥,這等事情怎麼能夠做呢?”

這大齊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商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許多的人都被牽扯到了商業的圈子裡面,但是由於還是有著穩固的皇權統治的原因。

所以前世想象中的那一種資本主義並沒有得到發展,而現在這一位監生所說的,真是大齊當前最為嚴重的問題,那便是農業和工商業的問題,這同樣也是當前形勢之下,老牌的貴族和新貴族只減的矛盾。

這些爭議,根源又還在儒家的利和義的立場之上,於是今天也就有了這麼一問。

當那個監生說完了之後,旁邊立刻就有人符合道:“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重教化,實乃我大齊祖制……”

另外一人也跟著說道:“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天生四夷,皆在王化之外也。故東臨滄海、西阻流沙、北封大漠、南橫五嶺。蓋天之欲限四夷而隔絕中外也。”

這麼說下來,討論的人就更加多了:“市舶之事,大壞夷夏之防。奸狡之徒,將本逐利。豪商巨賈,累貲鉅萬。皆市儈之徒,以奢靡之風,壞亂人心。言市舶者必言利,皆奸臣也!”

墨謙在一旁看得頭昏眼花,剛才他們上課的時候倒還好,但是現在,他是一句話都聽不懂啊,他實在是不明白。

這些人怎麼能夠把孔孟的話說得這麼溜,真是張口就來啊,剛才那樣說話多好,沒事拽什麼古文啊!

不過從他們的表情當中就能夠看得出來,這些人其實對於那個叫做蘇旭平的人,都是不支援的,其實很容易就能夠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時代的侷限。

因為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農業是他們實實在在能夠看得到產出的東西,而工商業的理論還沒有得到發展。

所以在他們的想象當中,商人其實都是不事生產、投機取巧的人,只會把一樣東西運到另一個地方去,然後再謀求利益最大化的人。

這些人都是黑心的。這些人討論的開心,但是墨謙卻在一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中。

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他知道,這一種想法,錯得可憐,大錯特錯!

明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本是一個富強的國家,但是就是因為被逐漸僵化了的思想帶向了歧途,再加上一群理學家們對於仁義仁義思想的鼓吹,最後導致了一個朝代的毀滅。

可是,在這裡,似乎也經歷著這樣的一場變革,一個不慎,或許大齊又是另外一個大明。就在他們義憤填膺的時候,墨謙悄悄地舉起了手,“那個,不知道在下能不能說幾句?”

“你是?”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墨謙,直到墨謙現在舉起手,他們才發現後面似乎多了一個,而且還是一個挺面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