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太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0章 漢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0章 漢王

李恢道:“恢明白了!”

說完劉苟拿起筆,歪著腦袋想了一會,面露笑意。提筆在詔書上開始書寫……

“朕獲承天序,欽若前訓,用建藩輔,以明親賢,斯古先賢帝之令典也。廣陵候苟,仁義寬厚,溫文肅敬,功勳卓著,道無緇磷。踐君子之中庸,究聖賢之義理,情惟樂善,志向高遠。慕文王之令德,平社稷之紛亂。宜分建茅土,衛吾漢邦,葉於展親,永固磐石。是用舉其成命,錫以徽章。今封廣陵候劉苟為漢王,改未央宮為漢王宮,賜九錫,行王詔。佈告天下,鹹聞四海。欽此!”

劉苟寫完遞給李恢,道:“你看看怎麼樣?”

李恢開啟一看,默讀一遍。道:“主公,您這詔書寫的太好了,恢佩服!”

劉苟笑道:“當初孤在洛陽,這詔書可是起草過不少,如今算是幹了回老本行。”

李恢道:“可這九錫之物,還沒淮備呢!”

劉苟道:“這個你不用管了,孤會找人去辦!你只要宣詔便可!”

“諾!那恢先行告退!”

劉苟道:“嗯,你也幸苦了,先去休息吧!”

“諾”!

李恢走後,劉苟也在想這“九錫之物”。

“九錫”指的是天子賜的九樣禮物。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

車馬,指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黑色的公馬八匹。

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樂,指定音樂、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朱戶,指紅漆大門。

納陛,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猶貴賓專用通道。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意思能退惡者賜虎賁。

宮矢,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徵不義者賜之。

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秬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可別看這九樣東西,中國歷史上凡是加賜九錫者沒有一個不造反。從王莽開始,如曹操、孫權、司馬昭、桓玄、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李淵、王世充、到北齊高歡。這些人加九錫後要麼自己稱帝,要麼兒子稱帝。可以說加九錫就是造反的代名詞。

劉苟最終目的是要稱帝的,這個代表皇權的九錫當然得給自己加上。加九錫,而且王冠上還得冕十旒,(吊十根珠子,天子是十二根)。

“來人,把楊松叫來!”

“諾!”

沒多久楊松便到了。

“主公,您找我?!”楊松道。

劉苟笑道:“有件事交給你去辦!”

楊松道:“主公何事。”

劉苟道:“天子欲封孤為漢王,只是許都目前為曹操所控。故而,九錫之物,天子讓孤自己置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松這傢伙可是馬屁高手,劉苟要稱王了,自己當然也能高升了。立馬高興道:“主公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只是你打算什麼要用?如果太趕時間,只怕一時弄不好。”

劉苟笑道:“如今快入冬了,孤打算明年正月稱王。現在還有幾個月準備時間,你可慢慢去置辦,有個幾個月時間,也應該夠了吧!此事目前還不宜到處宣揚,你要低調一點,等正試稱王以後才可宣揚。”

“諾!松明白了!”

劉苟道:“你明白就好!那就拜託你了,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去找趙溫商議。趙老司徒可是朝中老人,對禮儀方面可是很瞭解的。”

“諾!”

楊松走後。

劉苟喊道:“來人,把周洪找來!”

“諾!”

不一會,周洪來了。周洪是長安令,也是第一個跟劉苟住陵園的心腹。

“見過主公!”周洪道

劉苟道:“呵呵,你坐,坐。讓你來是跟你聊聊。從住陵園到現在,總算是有了份基業。孤打算稱漢王。你說說咱稱王以後怎麼玩?是繼續按朝廷那一套,還是另起爐灶?”

周洪坐下,道:“主公,朝廷用的是“漢”為國號。您若是稱王。便也是建國家,立社稷,拜宗廟。如若您不是劉姓,那便是改朝換代的前湊。”

“如若你想像光武帝那樣繼續尊大漢為正統,不改朝換代。那麼稱漢王到也合適。”

劉苟道:“孤既是稱漢王,當然還得尊大漢為國本正統。只是孤稱王後也算是成立小朝廷,這官職怎麼設定?”

周洪道:“您如果稱漢王,但也只能算是番王,最多算諸侯王,高祖當年封諸候王,各諸候王可授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朝廷一般”。

“可到了孝景帝時期開始撤番,令諸侯王不得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為相國,撤掉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等等。其實到了景帝後期,平定七王之亂後,各番王已經沒什麼實權。”

劉苟道:“這個孤當然知道,但是孤告訴你,孤也不再設丞相,三公九卿本是朝廷所設,孤也不想僭越搞三公九卿。”

周洪道:“那主公打算怎麼設定漢王治下官職?”

劉苟道:“朝廷不是設有尚書臺嗎?如果不錄尚書事,這三公也沒多大實權。”

“孤打算設六部,直接掌控國家軍政大事。”

周洪道:“六部?您能否說詳細一點?”

劉苟想到後世三省六部制,比現在的三公九卿要好,從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末,畢竟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有弊端,朱元璋就是嫌棄相權太大了,威脅君權,殺胡維庸後,丞相也給裁撤了。三省成了罷設,皇帝直接統領六部。

但是皇帝直統六部,雖然權力一手抓,但皇帝又太累了,事事躬親,會累死的。到了朱隸後面又設輔政大臣。這樣一來皇帝就輕鬆了。所以大明王朝皇帝十幾年不上朝,照樣玩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