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太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2章 孔明回長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02章 孔明回長安

陽翟城內心,曹操有些急了,守在城中,可不是長久之法。

曹操問道:“奉孝,這諸葛亮不攻城,與咱們比消耗,這可不是辦法啊!糧食一旦消耗完了怎麼辦?”

郭嘉道:“諸葛亮在城外只有四萬人馬,不會攻城,嘉以為主公可分兵前往陳留。陽翟留一萬人就夠了。若諸葛亮緊追而來,可在陳留守段時間,主公可徐徐退往徐州。”

曹操道:“可就這麼放棄穎川,孤實不甘心。”

郭嘉道:“主公,放棄只是暫時的,您仍有七八萬兵馬,讓敵軍離洛陽遠一點,這樣敵軍便補給拉長。只要您再退一點,袁紹就會出兵了。他對中原也是勢在必得。”

“主公讓將士們休整一段時間,便可再戰。這三年來,主公先是徵袁術,然後又是呂布,再與袁紹戰白馬官渡,士兵幾乎沒有怎麼休整過。現在還有不少傷兵呢。退往陳留比在穎川要好。”

“陳留城牆高大,護城河寬闊,足以與諸葛亮長久對峙。另外把眾家眷送到徐州,讓仲德先生去治理徐州,讓毛介去徐州屯田。不需兩年便能恢復元氣。主公則在陳留與諸葛亮繼續周旋。”

曹操想了下,道:“也罷,那便撤。讓元讓帶一萬人留守陽翟幾日,我等全部撤往陣留。另外,為防止諸葛亮趁機追擊,咱們晚上撤,命曹洪帶五千弓弩兵暗中埋伏的東城外,只要敵到了,便射殺。”

“善!”

當晚,曹操便帶著三萬兵馬撤往陳留。其實曹操撤兵,並不是守不住陽翟,而是城中無糧了。陽翟是穎川的郡治。放棄陽翟,等於就放棄了穎川。

晚上,諸葛亮接到斥候來報,曹操在撤兵,而東北而去。

諸葛亮笑道:“曹操定是撤往陳留。穎川早就缺糧了,哪能持久。”

張郃道:“要不去追擊?”

諸葛亮笑道:“不必了,曹操行軍多年,豈能不會防備,他定是在路上埋伏有弓弩手。咱們去追,除了死幾千士兵,已經沒有意義。隨他去吧!要想滅曹難矣!亮以前把問題想太簡單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曹操退往陳留,三日後夏候惇(元讓)帶兵一萬,也從陽翟撤往陳留。宣告曹操徹底放棄一穎川。而守在洛陽通往許都的軒轅道上,夏侯懋也接到通知撤往陳留。其實許都沒有了。再守軒轅道也失去了價值。

夏侯惇撤後,諸葛亮得到了一座陽翟空城。

城內穎川太守府,諸葛亮與眾人商議。

馬超道:“曹操去陳留了,咱們還等什麼,繼續追去陳留啊!”

諸葛亮卻道:“不打了,曹操放棄陽翟,並不是兵力不夠,也不是怕了咱們。而是缺糧,還有一個目的是讓我軍拉長戰線,造成補給困。如果我軍再追去陳留,曹操可能還會消耗掉陳留城中的糧草之後,再繼續後撤,直到退到徐州。”

閻行道:“那咱們佔了兗州豫州豈不更好?”

諸葛亮搖頭道:“兗州佔了容易,可曹操主力仍在,光佔地盤有什麼用?”

“我軍若佔了兗州,豫州,地盤看似很大,實則沒有太大意義。曹操的近八萬主力仍在。而我軍所佔之地都是易攻難守的平原。而且這些地方都缺糧。”

“袁紹見我軍佔了兗州,豈能無動於衷,搞不好就會南下。到時我軍又得面對袁紹這個大敵,袁紹南下起碼有20萬之眾。這樣一來,等於我軍輪番與曹操袁紹倆大軍閥大戰。這是極為不利的。相互扯皮,扯來扯去除了浪費兵力一點實際都沒有。”

閻行道:“那就麼幹等著啊?”

諸葛亮道:“諸位將軍勿急,守好陽翟便是。”

又道:“文和先生,亮明日回長安一趟,暫由先生代亮在此行事。有些事必須由亮親自去向漢王請示。”

賈詡明白,諸葛亮是想放棄中原,退回虎牢關。但這等於把到手的穎川等地放棄。這種戰略調整必須要劉苟才能做決定。死傷那麼多,最後放棄,眾將士也難以接受。

道:“大將軍一個月內若能趕回來,老夫可暫代。”

諸葛亮道:“不用一個月,20天足矣!”

閻行道:“大將回長安?”

諸葛亮道:“諸位不要多想,亮回長安是勸說讓漢王增兵。如今袁紹會要南下了,咱們這只有四萬多人,這哪行,許都也只有張遼三萬士兵。所以亮得回長安一趟。再說傷亡這麼大,亮也得去向主公請罪。”

眾人聽說增兵,都挺高興的。

馬超道:“大將軍,到長安後看看成都運鐵甲來沒。李肅可答應是五千,還差著二千呢,這一仗下來,死了我好幾百,很多士兵是讓戰馬壓死的,真是晦氣。”

“很多鎧甲也要修一修了。”

諸葛亮道:“行,若到了,亮給你帶來。”

“眾將聽令,亮回長安後,一切由賈詡代行本將之權,不得抗命。”

“諾!”

第二天一早,諸葛亮便在幾十名親兵保護下,快馬加鞭長安趕來。

………………

許都,李恢到了。眾大臣想聽聽漢王是什麼意思。

都先行來找李恢。

由其是伏完,楊彪等人。

李恢可是說客,靠賣嘴皮子過活,當然不會給他們摸了底。

伏完道:“德昂先生,漢王是否打算遷都?”

李恢道:“恢受漢王之令而來,就是來請示天子,與眾位大臣。漢王說了,張遼馬玩都是軍人。怕你們相互誤會,所以特意派恢來。”

“伏國仗,楊太尉,諸公,漢王讓在下來許都聽天子的,若陛下想遷都,那便遷。若還想留在許都,那也尊重天子的意思。”

伏完道:“許都本是小縣,怎能成為都城,如今曹操已敗走,陛下當遷都才是。”

眾人都點頭表示認可。

李恢道:“陛下會同意嗎?陛下可在這好幾年了。”

伏完道:“陛下也想遷都,早有此意!”

李恢道:“那諸公覺得遷往何處?”

這下眾人心思又開始活泛了。

伏完道:“老夫覺得應該遷都長安,畢竟長安宮殿都在,城池大,百姓也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