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太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1章 制度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1章 制度改革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劉苟笑道:“平身。

“謝陛下!”

劉苟見陳群年齡跟自己也差不多。這傢伙可是牛人啊,雖然不是智慧軍師形,可這傢伙是個政治家。歷史上曹魏時期深受曹丕曹睿重用,官拜司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長文,朕徵辟你來長安,是有件大事要讓你來做。”

陳群道:“陛下言重了,微臣現以是白身。當不起什麼重任。”

劉苟道:“朝廷如今用的是六部制。你也應該瞭解吧!朕打算任命你為吏部左侍郎。梳理一下朝廷官職。”

“啊,陛下,這吏部可是主管官員任免升遷,臣剛到便領此要職,太重了。”

劉苟道:“吏部尚書是周洪,你任左侍郎,算是他的左手右手。朕讓你任此職自有道理。你也不用謙虛。”

“朕問你,如今這官職俸祿都是按粟米等糧食算的,而且朕也覺得分得不夠細。太守兩千石,刺史也兩千石,縣令六百石。朕覺得這樣不夠好。從長遠來看,俸祿還是要以貨幣發放為好,通俗講就是發錢,而且俸祿還要漲點。”

“朕想給官員搞個等級,就像軍隊功爵一樣。你給點意見。”

陳群道:“陛下,臣這些年想了很多。總覺得舉孝廉入仕弊端太多。故而想設定一套選官制度。但陛下新政又搞了個科舉制。恕臣直言,這科舉制說白了就是考讀書人的真本事。學習好,文采好便能做官。”

“就事實而言,科舉制能選人才,畢竟是真才實學考出來的。就論才學而言,絕對比舉孝廉要強。”

“但是臣又覺得這科舉制也不完美,憑心而論,臣不贊同。”

劉苟笑道:“那長文,你說說怎麼不完美了?怎又不贊同了?”

陳群道:“從古至今,最基本的道理都知道是有德者居之。我大漢以忠孝而治天下。而科舉卻唯才而論,不管是孝還是不孝,只要有才,有學問,即便是狼心狗肺不忠不孝之輩也能考進士入仕為官。這長久下去,朝堂必然會奸詐成風,不忠不孝之徒,竊居高位。這與我漢家儒學所提倡的忠孝之本背道而馳。一個人不忠不孝,他再有才學又有何可取?故臣不贊同。”

“《詩經》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臣覺得陛下應該更多的注重官員德行,而不應該一未的求才。百善孝為先,若一個人對生養的父母都不能盡忠盡孝,還能指望他為百姓謀福嗎。”

劉苟點了點頭,道:“朕受教了。長文說的對,一人對自己父母都不孝,怎麼能指望他去善待百姓。以後科舉還要有一道政審,如果考生有不孝的行為,一律取消考試資格,永不錄用。”

“忠孝乃為人之根本,若忠孝都不要了,與禽獸何異?”

陳郡道:“陛下,臣有一套取仕之法,名“九品中正制”。

“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需是朝廷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

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朝廷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分別品級,並加評語。小中正襄助大中正稽核後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這些選評選出來的人才,品行,才學都可以得到保證。”

劉苟聽完陳群的話,尋思,我信你個鬼。你這出發點是好的,如果能夠公平嚴格評選當然是好,可這中正官權力太大,掌握入仕做官的否決權。到了後面全是私相授受。這“九品中正制”說到根上還是察舉制的延升。與舉孝廉都是換湯不換藥。

道:“長文,你這九品中正制,是不錯,但這核心便是中正官。由其是大中正。這與舉孝廉時的舉薦人沒什麼倆樣,只不過多了個調查表而已。”

“中正官肯定也是由世族門閥掌握。這讓寒門士子永遠沒有機會。中正官的親戚、族人、門生,才是受益者。到最後,一定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這絕非長久之道,寒門沒了進升之道。久而久之便會心生怨恨,若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到時只需有人高呼一聲,又是黃巾重現。”

“陳勝的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這豈不成了笑話?”

“朕決心改變這個情況,就是希望能給寒門一些希望。你應該知道天下寒門很多大才被埋沒了。如曹操身邊的郭嘉,劉備身邊的徐庶。這些人都是寒門中的翹楚。可如果不是天下大亂,他們是不可能有機會出頭的。”

“長文,你是出身門名世家,可能有些體會不到寒門士子那種報國無門的痛苦。”

“古人雲:達則兼濟天下。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的達者。更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考慮問題。”

“察舉制度與科舉制度哪個更好,誰更合適,現在這種情況下,咱們暫且不論。可土地兼併,咱們總不能視而不見吧。世家大族掌握著太多的土地。而窮苦百姓埋骨之地都沒有。這種情況必須遏制。”

“只有讓寒門崛起,世家大族就不會一家獨大,土地兼併也才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朕不是非要重用寒門,而是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先帝劉宏為何賣官鬻爵?還不是因為不賣也是讓世家大族自己私相授受了。不如賣點錢來個實際。”

“長文,科舉取士制度不能變,但是可以稍加修改。比如不孝之人不能參加科舉。這樣從源頭上就杜絕了他晉升的可能。另外在禮法上要提倡孝道。在科舉的考題上也要注重孝道的一部分。”

“就事實而言,不孝者畢竟是極小部分。不能因為這一點就否決科舉唯才是舉的好處。”

陳群道:“陛下,若不用九品中正制,那您想怎麼給官職評等級?您又不用俸糧評,難道說官大官小看每個月發多小俸祿?這也太露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