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知味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嚐嚐味道(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章 嚐嚐味道(二)

如果說剛開始林小竹還不明白老頭兒此舉的用意,但在嘗味的過程裡,她已漸漸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笑道:“最一開始,師父不是說要教我成為大師嗎?我想,廚子之與大師,他們的區別就在於食材的運用上。一個廚子,也只會循規蹈矩照著前人的做法與配方來做菜。只是哪怕把菜譜上的菜的味道做到極致,他也不過是一個優秀的廚子;但如果能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把食材如同畫家手中的筆,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嘗試,傾毫潑墨,做出以前所未有過的美味,那麼,哪怕他只創出了一道菜,亦可稱之為大師。所以師父在教我手藝之前,便想讓我先為知味。瞭解手裡各種調料、食材本身的味道,然後再根本自己心中所想做出美味來,才能不落窠臼,推陳出新,沒有匠氣。”

“好,說的好!”老頭兒的臉色跟喝了二兩酒似的,滿面紅光。看向林小竹的目光由開始的讚賞,變成了熾熱。

這孩子,不光資質難得,味覺甚佳,便是這份悟性,也是極為少見。自己一字不說,她便能明白其中深意,甚至連自己都沒想到的意思,都被她深挖出來了。

“師父這一生,吃過無數美食,嚐盡天下美味,也接觸過許多的廚子。能做出天下至味、堪稱大師的,無不是自己喜歡美食,善於品嚐美食,深知食材味道,不落俗套地調配它們,將它們變換出極至美味的人。”老頭兒道。

林小竹深以為然。

看林小竹滿眼贊同地點點頭,老頭兒很是歡喜,拉著她道:“來,將這些調味料全部嘗一遍。你不光要品出它們之間的區別,還要記住每一樣的味道。有不知道不認識的,就問師父。”

“是。”

接下來的時間裡,林小竹果然將案臺上所有的調料都嘗了一遍。也不知老頭兒去哪兒弄來的調料,這裡光是鹽,都有海鹽、井鹽、礆鹽、池鹽、崖鹽,顏色不同,味道也有差異。有些鹽,必須先用水化開,然後沉澱澄清之後方可用。

待林小竹將一案臺的調料嘗完,再將他的解說一字不差地複述了一遍,不知何時溜出去的張東回來了,身後跟著張大牛。

張大牛手裡拿著個食盒,一進門便對老頭兒行了個禮,笑道:“薛老爺,您要的沒六魚送來了。”說完開啟食盒,將裡面的一小碟紅燒魚拿了出來,放到案臺上,又道,“不是小的說嘴,您老的福氣可真好。要知道,這沒六魚只順著那個巖洞的泉水湧出,別處根本就沒有。拿個魚簍子放在那裡,三五天也不見得能捕到幾兩。再說,這都九月底的天氣了,按理說這個季節,沒六魚也就差不多捕不到了。往年十天半個月能捕得了那麼幾條,便已是十分的運氣。沒想到,這幾日倒天天有人送來,正好給老爺子您遇上,這可不是天大的福氣?”

老頭兒被他這馬屁拍得眉開眼笑,撫著鬍子很自得地道:“那是,也不看我老頭兒是誰?這沒六魚它要躲起來,那也得等老爺我吃過癮了再說。”說完大手一揮,對林小竹道,“趕緊的,趁熱嚐嚐它的味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林小竹早已被那碟紅燒魚吸引住了。說是一碟,其實也就不大的一個小碟子,裡面裝著四條兩指寬的小魚。只這小魚被廚師用油一煎,全身金黃,再用紅色透亮的醬色那麼一調,配上碧綠的蔥段,黃色的薑絲,煞是好看。不過吸引林小竹的絕不是這個。這張大牛剛一進門,食盒尚未開啟,她便已聞到一股隱隱的香氣了。這會兒魚被拿了出來,那股子魚的鮮香味兒,頓時充溢了整個廚房。

此時聽得老頭兒發話,林小竹自不客氣。她知道,這道紅燒沒六魚,一定是老頭兒特意為她叫的。不過她還沒被美食和洶湧上來的饞勁衝暈頭腦,拿了一雙乾淨筷子遞給老頭兒,甜甜一笑:“師父您先請。”說完轉過頭去看了看張大牛和張東,又迴轉來看了老頭兒一眼,用眼睛請示是否要給他們也來一雙筷子。過門就是客,她跟老頭兒在這兒吃,讓那兄弟倆站在旁邊看著流口水,似乎挺不厚道。但聽得張大牛剛才那話,再加上老頭兒吃兩頓飯就去了八十兩銀子,想必這東西一定不便宜,卻也不敢隨便張嘴客氣。

她那眼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張大牛在酒館裡做小二,整日做的就是迎來送往、觀言察色的活兒,哪裡看不出她什麼意思,還沒等老頭兒張口,就笑道:“您二位慢用,小的借貴院一用,跟張東說幾句話。”說完拱了拱手,便扯著張東出了廚房。

老頭兒對林小竹這行為大為滿意,也不推辭,拿著筷子夾了一條小魚,放到嘴裡慢慢咀嚼,又笑道:“你也趕緊嚐嚐。”

林小竹早已忍不住了,夾了一條魚,輕輕咬了一口。這魚大概是大火急煎而成,外面被煎得金黃,酥脆爽口,可裡面的魚肉卻細嫩異常,輕抿一下便化在了嘴裡,和著頗有嚼勁的魚皮和魚骨,滯留在了口腔裡,使得那一股說不出的鮮香之味溢滿了整個口腔。這股鮮香如此濃郁,饒是她剛才嘗了那麼多鹽、糖、醬、醋,舌頭沒有平時那麼敏銳,卻仍然被這味道所驚豔了。

她現在,終於知道那天老頭兒說到這魚時,為什麼只用一個“鮮”字來形容了。不是詞語匱乏,實在是這魚味太過鮮美,除了這個“鮮”字,再用其他詞語,便沖淡了這鮮美之味,純屬多餘了。

“這道魚,我問過他們,也偷看過他們煎煮,並未用什麼特別的烹飪法子,不過是普通的紅燒手法。有這麼鮮美的味道,只是因為這魚本身就如此。”老頭兒放下筷子,道,“這種魚生活在漆黑的巖洞裡,常年不見陽光,也不知以何為食,生長的時間再長也沒有六兩,所以被叫做‘沒六魚’。不過那條巖洞我去看過,地下水的水質極為清澈甘甜,再加上這魚種類的原因,它的生長環境又如此獨特,才有了如此與眾不同的鮮美的味道。”

說完瞅著林小竹,問道:“吃了這魚,你有何想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