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有個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二章 人力成本

在明朝揚州,以方山妻子那樣還算不錯的手藝,辛苦一個月完成的刺繡也就能換兩多銀子。別看數量不多,這筆錢已經足夠方山一家幾口吃飯了,每月還能稍微有些節餘,攢到年底給家人置辦新衣服穿。

現代時空工業銀錠每克5元錢,這兩多銀子折算下來,方山妻子的月收入大概在400元左右,與現代時空的熟練女工之間有足足0倍的人力成本差異,就是楊光賺取暴利的關鍵。

楊光按部就班把木料取出一部分放好,開著車往機場方向走,在路上的時候他想要摸出電話聯絡蔣姐,卻猛然想起自己的手機摔壞了,那會急著使用時空門沒顧上買新的,這會要用的時候可就抓瞎了。

中途拐了個彎,楊光去一家手機店隨便買了個商務手機,用自己的身份證補辦了原來的號碼。出門後他跟蔣姐聯絡上,確定了飛機班次時間,掐著趕到機場,飛往寮國永珍。

把00方酸枝原木發出去後,楊光又來到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這一次他帶回的柚木數量很大,在當地收購的數量也不能太少,不過好在這裡畢竟是原木出產區,價格肯定比濱海市那邊便宜一些,這樣就算加上各種成本開銷,依然不至於出現蝕本的情況,只是賺的著實不多。

忙完了這些,回到濱海市住所的楊光,才有時間思考如何利用明朝低廉的人力成本。別看他在方山家裡稱讚方山妻子的作品歎為觀止,可心中其實並沒有經營這種刺繡品的念頭。

隨著時代的進步,古代很多優秀的工藝,放在現代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以雙面繡為例,這種技藝始於宋代,那個時候絕對是非常稀罕的玩意。可在現代花些學費就能學到相關技術,優質的成品在市場上也比比皆是。

明朝的級工匠,肯定全都被圈在織造局那類的地方,每年給皇帝做貢品都忙不完,怎麼可能流落到民間被楊光如獲至寶?真正能被楊光所用的,其實都跟方山妻子差不多,無非是閒暇之餘做幾件刺繡,多掙一銀兩補貼家用罷了。

產品缺乏壓倒性的優勢,必然會與同類產品產生激烈競爭,想要快速套現只能靠賣木料時的那種低價政策。不是流水線生產,每月數量有限,生意規模無法繼續擴張。單價壓低,數量又上不去,最終的利益肯定也有限的很,還沒有成長空間,不符合楊光的預期。

在楊光的心中,想要最大限度發揮出人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就得拋開精品直接走量。他準備上中國結之類的玩意。製作這些東西不需要太多技藝也不需要什麼經驗,肯學肯練很快就能學會,多做一些就能變成熟練工人,就可以長期穩定的為楊光提供貨物。

楊光特意多留一天,就是讓趙文給自己打探這方面的情報,算是一種簡單的市場調研吧。明朝可沒有計劃生育,一般的家庭能做工的女子怎麼也不會低於兩、三個,這樣計算下來,僅僅周邊幾個坊,就能匯聚起上萬人的規模。

這可是每個月只要400塊工資的女工,現代時空的企業想要有這種規模,每月光是工資開銷,沒有一個億也差不多了。

這門生意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不需要使用現代時空的工業銀錠。明朝揚州那些女子掙錢為的是買米,楊光直接從現代時空帶大米過去跟她們換手工藝品就好了。

現代時空的華國大米數量極多,買幾百噸連藉口都不需要找,省了楊光不少麻煩。對於那些明朝女工來,直接換回大米也省得被無良米商盤剝,算得上是皆大歡喜。

確定了這個計劃後,楊光決定先在網上找這方面的商家,訂購100噸陳米試試水。用陳米而不是新米並非奸商行為,這同樣也是趙武打探的結果。

因為陳米含水量少,出飯率高,是那些家境並不富裕,必須精打細算的明朝女子的首選。如果楊光真要買新米過去,不定反而還會被那些女子暗地裡埋怨,覺得這種交換吃了虧。

現代時空的華國對食品安全相當重視,即便存放了10年的陳米,除了口感上可能被當年新米差一些外,不會有其他任何問題。

反倒是明朝的一些無良米商,大斗進鬥出不,還往儲存不太好,有些發黴的陳米裡摻石頭沙子,那才是讓人唾棄的奸商行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光訂的陳米價格非常便宜,每公斤才區區元錢,100噸加在一起是0萬元。明朝1石相當於94.4公斤,這些陳米差不多就是1060石,揚州一個糧商的存貨都有這個數,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放下了電話,楊光準備上網放鬆一會,卻意外聽到了門鈴的響聲,他走到客廳門口開啟房門,看到了那天晚上自己救下的出車禍女子。

“楊先生你好。”那名女子開口話了,仍然是那麼的不疾不徐,那麼的悅耳動聽:“見到你真的很高興,妹今日登門有一事相求,不知道楊先生有沒有時間一起喝杯咖啡呢?”

佳人主動相約,楊光當然不會拒絕,反正他現在也沒有必須馬上要去辦理的事情,不妨去聽聽這個女子到底有什麼事情要,於是與她來到了二樓的咖啡廳。

那女子喝了一口咖啡,這才開口道:“我聽楊先生你的奇峰公司賣給紅星造船廠10棵黃花梨木,品質非常不錯。不知道楊先生手裡還有沒有更多的這種黃花梨木呢?”

楊光聽完這番話後,第一個念頭就是對方準備用這種溢價生意向自己報答救命之恩,於是搖頭道:“這種木料很難弄的,我費勁了力氣也才弄到那10棵。”

女子猜到了楊光的心思,解釋道:“其實那兩艘遊艇,是我們家訂製的。明朝古風的那艘我很喜歡,準備在海東區的新家也這麼佈置一番,可惜找不到足夠多的黃花梨木,這才來向楊先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