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9章 計算機世界的報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9章 計算機世界的報道

多倫多電子展由於舉辦規模還太小,參展的商家除了德瑪吉以外,一個大牌公司都沒有,與後世相比,現在的多倫多電子展並不受那些大牌媒體的待見,即便有媒體過來,都是一些三流媒體。

創刊於1973年的《計算機世界》也是眾多三流媒體之一,因為70年代個人電腦還沒有大規模的普及,而計算機又是非常專業性的東西,像《計算機世界》、《電腦報》這樣的專業性報紙,每期的銷量不會超過一萬冊,除非計算機能有後世的普及程度,《計算機世界》這樣的專業性報紙才有可能大賣。

與後世的週刊不同,目前的《計算機世界》還是月刊,可以想象得到,每期銷量還不到一萬冊,還只是每個月只出一期的報紙,其生存環境有多艱難是不難想象的。哪怕背後的金主是美國國際資料集團。

如果《計算機世界》哪怕口碑再好,可銷量不佳,美國國際資料集團也會毫不猶豫的把它踢出去,這就是資本的世界。

李怡炫得知《計算機世界》所面臨的處境後,向費恩提出有沒有收購的可能,結果對方且連連搖頭,根本沒有可能,《計算機世界》的銷量雖然不好,但美國國際資料集團目前還沒有出售的打算,而且就算要賣,他也不贊成被李怡炫收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理由是,因為德瑪吉也是做計算機的,一旦收購,就無法保證《計算機世界》立場上的公正性,會完全淪為德瑪吉的宣傳工具。

好吧,強扭的瓜不甜,看來要想在歐美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必須另想辦法。

費恩親自操作一遍電腦後,對李怡炫又做些訪問,然後帶著三萬美元的廣告贊助就離開了,走時還買走了一臺電腦。

第三天,西蒙尼交給他一份雜誌,正是《全美計算機世界》的六月增刊。

《全美計算機世界》的每期銷量雖然很低,但它印刷所用的紙質質量是一點不低,銅版紙封面,高階新聞影印紙,大量的搞清彩色插圖,可以看出美國國際集團對《計算機世界》是抱有很大希望的,直到這個時候李怡炫才對《計算機世界》徹底死了心。

封面上的照片正是德瑪吉的PC電腦,翻開目錄後發現,全是有關PC個人電腦報道和測試評價,第一篇文章正是費恩的報道:

“兩天前,我參加了多倫多電子展,去的時候,我心裡是很不情願的,因為多倫多電子展是非常小的一個電子展,來參展的全都是不知名的小企業,大牌企業一個都沒有,當然DMG除外。在我的印象裡,DMG是做遊戲機的,並不涉及計算機業務。

另我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一次很不情願的參觀,讓我有了一個巨大的收穫,我買了一臺DMG最新推出的個人計算機,回到家裡後就成謎於此,以至於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整天都處於昏昏沉沉的狀態。

……

本次多倫多展會,DMG公司的PC個人計算機的表現非常驚豔,知道嘛,他們推出的個人計算機PC居然是圖形操作界面,上帝啊!我當時都驚呆了,除此之外這臺電腦上面還有很多的新發明、新技術,由此可見,DMG也是一家熱衷於新技術研發的公司。

不過透過這次電子展,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儘管DMG是一家才加入個人計算機行業的新人,但他們對新技術對於市場的把握能力,卻遠遠勝過所有的個人計算機公司。不像一些公司常常研發一些雖然令人讚歎,卻總是不受市場歡迎的技術,由於剛入行,目前DMG新電腦的優越性還不為人們所知,在展臺上與DMG新推出的《魂鬥羅》街機的熱鬧相比,PC的展示區就要冷清多了,來這裡參觀的人可謂是寥寥無幾。

可就算是這樣,那些來參觀的人無不都被這臺新電腦給折服,瞬間就成為它的忠實粉絲,來得時候雙手空空,然後又都抱著電腦離開,這些人離開的時候,他們的表情都是一臉的虔誠,好像他們不是來參加多倫多電子展,而是來朝聖的!

好了,感嘆的話就到這裡,下面讓我來帶領大家共同感受一下我在這次展會上得到的眾多收穫。

與以往的個人計算機採用的臥式機箱不同,DMG公司推出的個人電腦採用的是新式的立式機箱,為此我們採訪了多倫多大學的空氣動力學專業威爾.金森教授,威爾.金森教授表示沒有對其進行過測試,所以無法給出確切的測量資料。但根據筆者手繪的機箱外觀、內部結構,他表示這種立式機箱內部的空間更大、利用率也更高,而且空間內部的空氣流動性也強於傳統的臥式機箱,對於DMG公司在機箱側壁和CPU上加裝風扇的做法,他非常讚賞……

除了機箱讓人眼前一亮以往,他設計的主機板是第二個兩點,主機板上有很多拓展槽,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增加不同的功能模塊,這裡要說明一下,前段時間蘋果公司推出的AppleII電腦,是首臺具有拓展槽功能的個人計算機,但明顯的是DMG的PC個人電腦的拓展槽設計且更加完善。

它的插槽種類非常的豐富,有記憶體插槽、AGP插槽、PCI插槽和CNR插槽,每一種插槽都沒有不同的功能,具體的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進行專門的講解。

第三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內存條設計,DMG為他設計了一種全新的DDR記憶體顆粒,這種晶片是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研發的,以往的計算機記憶體是把記憶體顆粒是直接焊接在主機板上,存在無法拆卸更換的弊病,而內存條的出現,人們就不用抱怨計算機的記憶體不夠用,而又花大價錢去更換新電腦了,只需花費很少的一根或者兩根內存條的錢,就能讓計算機效能有整體性的提高。

第四個亮眼的地方,就是它自帶的固態硬碟。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固態硬碟,不是機械硬碟,這是一種晶片數字硬碟,相比傳統的機械硬碟,它的體積非常小,只有3.5英寸,厚度只有5.5毫米,別看它小,可它的容量非常驚人,高達5MB。

第五……

第六……

……

下面我開始講講我的使用體驗。開啟電源,顯示器一亮,又是一個讓我驚豔的地方(都不知道被驚豔了多少回都麻木了),居然是藍色畫面顯示器,雖然不是彩色的,但比市面上的綠色陰極顯示器,藍色畫面顯示器無疑更讓人心裡舒爽。

PC的開機畫面有一個簡單的動畫,深藍色的螢幕背景下,在Linux圖示下面,有一個從左向右移動的進度條,本來DMG公司想要把它做得跟好一些,但受限於目前的硬體技術只能這樣。

看的出來,DMG的設計團隊在細節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這在之後的諸多使用體驗上,都有體現。

開機大概需要5分鐘。在這個過程裡,Linux核心在檢測包括cpu、記憶體、顯示卡等等在內的硬體,是否符合作業系統的執行標準。而一旦失敗,那就意味著,這臺電腦無法提供Linux執行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當電腦啟動成功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介面叫做Linux的視窗,如同一個房間內擺著很多傢俱一樣,這裡面有很多稱之為圖示的東西,可供我們操作互動。

螢幕最下方類似餐桌一樣的長條,叫做工作列。Linux跟市面上的指令作業系統一樣,是一個多工的圖形作業系統,而這個工作列就是用於幫助管理執行當中的多個任務。

工作列最左邊的那個稱之為‘開始’的元素,其實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選單。顧名思義,使用者可以在這裡找到控制計算機資源的所有介面。比如。檔案資源管理器——以圖形化方式管理計算機上所有檔案的工具。

開始菜單類似一個大儲物櫃,把控制計算機資源的所有介面歸類收集在一起;而上面的圖示。則是代表了一種更為簡潔方便的操作方式,比如雙擊‘我的電腦’圖示,會直接呼叫出來檔案資源管理器。

……

因為是第一臺圖形個人計算機的原因,所以它上面的軟體種類只有可憐的三款,第一款也是唯一的一款應用軟件,電子表格軟體Excel。這是一款專門為企業設計的辦公軟體,有了它商業使用者就可以非常直觀地統計財務、銷售和庫存等資料。至於具體的使用方法,後面會有專門的文章進行講解。

第二款軟體,是遊戲軟件,名字叫《寶石迷陣》,這是一款消除類遊戲,我向大家強烈推薦,繁重的工作之餘,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寶石迷陣》是所有辦公人士的必備。

它的玩法是,玩家選擇兩個寶石進行位置互換,互換後如果橫排或豎排的有3個或3個以上的相同寶石,則消去這幾個相同寶石,如果互換後沒有可以消去的寶石,則選中的兩個寶石換回原來的位置。消去後的空格由上面的寶石掉下來補齊。如果這時遊戲池中有連續擺放(橫、豎)的3個或3個以上相同的寶石,則可以消去這些寶石,這就是一次連鎖。空格被新的寶石填充,又可以進行下一次連鎖。

這款遊戲非常鍛鍊眼力,筆者玩了一個多小時,眼睛就有點吃不消了,需要看看遠處的風景,好讓我的讓眼睛休息一下。

至於另一款叫《香港方塊》的遊戲,本人就不著重介紹了,這款遊戲對於手指靈活性和反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相信年輕人會非常喜歡,不過用滑鼠和鍵盤來操作感覺有點彆扭,沒有《寶石迷陣》那麼的順暢,不過德瑪吉公司的董事長阿爾薩斯先生告訴我,他們將開放一種叫遊戲手柄的控制器,再遇到類似的遊戲時,就不會有彆扭的感覺了。

不知不覺玩了兩個多小時,上玩廁所回來,發現我的兒子居然在玩我的個人計算機,而我的妻子也坐在旁邊跟他一起玩,於是我也坐了下來。

我們的玩的是電腦自帶的遊戲,名字叫《掃地雷》的益智類遊戲,這款遊戲頗具趣味性。相對於對反應能力具有較高要求的方塊和考究眼力的寶石,這款遊戲對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要求更高。

它的宗旨是首先確定一個安全位置,然後根據這個位置上探出的周邊地雷的數量,來判斷哪個地方有雷,哪個地方安全可以通行。筆者樂此不疲地玩了一整夜,終於創造了在最高條件99顆地雷的情況下,用一分28秒就標出了所有地雷,並被遊戲判斷為‘第一高手’,真是非常榮幸。

除這個之外,計算機還自帶另外兩款遊戲,一款跳棋遊戲和五子棋遊戲,都非常的棒。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的遊戲,它巧妙地繞過了目前計算機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進行大規模運算的缺陷,運用於這些考驗智慧的小遊戲中,卻比傳統的電子遊戲更加耐玩。

我要特別說明一下,PC電腦的驅動非常特殊,他用的不是我們常見的磁帶或者是IBM的磁碟驅動,採用的是DMG公司自己開發的讀卡器驅動。

軟體都裝在一個叫DF卡數字存儲卡內,這是一種只讀存儲器,也是採用快閃記憶體技術,容量有1M,另外德瑪吉公司為它設計了一種叫CF的讀寫存儲卡,不但能讀還能寫,使用者可以把裡面不需要的資料刪去,裝上新的資料。工作人員告訴我,CF卡可反覆擦寫五萬次,它非常的穩固,不用擔心使用久了,會出現資料丟失或某些數字錯誤的情況。

最後總結,圖形界面,普通的使用者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於某些工作站的操作人員應該是比較熟悉的。

這種最早由林肯實驗室在‘旋風’計算機上,為軍方開發空中防禦體系所設計的程式,透過為操作員提供數據輸入的電子筆,使他們可以在CRT顯示器螢幕上靈活地點出敵機出現的空域。這就是現代人機交互介面的雛形。

此後數十年,這項技術發展成為現在的人機交互式計算機技術。

眾所周知,現在的計算機圖形處理,採用的是將顯示器螢幕設定為一個個熒光點,透過電路控制相應的熒光點發光,從而實現影象輸出。

由於硬體不足以支撐大量的圖形數據交換,所以我們常見的計算機上,大多沒有配備圖形界面。只有在部分需要頻繁動用圖形互動設計的機械、圖形設計部門,才會使用到這種技術。

但這次DMG公司卻另闢蹊徑,透過開創性的圖形描述和圖形壓縮這兩種解決方案,為他們的處理器成功地開發出基於個人計算機使用平臺的圖形界面作業系統。

當然,這項技術還非常初級,只能應用於一些簡單的規則幾何圖形,如點、線、方框、圓等等,還無力處理大量複雜的圖形。涉及到複雜圖形的計算,他們還是將其預先編譯為軟體資料庫,儲存在叫顯示卡裡,再進行呼叫的方式解決。

比如他們開發的掃雷遊戲,地雷的形狀、小旗,就是以專門繪製的地雷圖示、小旗圖示,預先儲存在軟盤中的資料庫目錄中,在執行程序時根據需要呼叫。

雖然這個作業系統還非常簡陋,單色的螢幕,開啟的程式都是一個個方框,顯得呆板。但即便有著這樣那樣的種種不足,這次德瑪吉公司推出的圖形界面作業系統,卻可以說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DMG公司將他們所開發的所有程式,都整合在這個藍色的螢幕下(他們稱之為桌面),不使用時顯示為一個個32乘以32的小圖標,只有當用滑鼠雙擊它時,才會被處理器執行。

這種操作方式的便利之處,我想不用我詳細解釋,大家也會明白它對那些從未經過專業計算機操作培訓的人來說,是多麼可貴。

就像我4歲的兒子,只是在旁邊看我開機關機,幾次以後不用教就學會了。以至於他趁著我上廁所的時候,偷偷開啟了我的個人計算機,並且輕鬆地透過滑鼠執行《掃地雷》,然後就興致勃勃地玩了起來。

我彷彿已經看到,未來人們都不需要記住大量複雜的操作指令,靠著雙手透過鍵盤,在螢幕下方行輸入命令,來執行一個個程式。圖形界面作業系統的出現,讓人們只需要學會開機、關機,用滑鼠雙擊程式圖示,就可以輕鬆使用計算機。

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個人計算機——為個人量身訂造,方便普通人使用的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