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9章 個人計算機時代席捲而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9章 個人計算機時代席捲而來

李怡炫與馬克.塞尼做了一次長談,主要內容還是電視臺的事。

TVB拒播夢工廠的動畫片,讓李怡炫意識到,夢工廠想要在未來有個比較理想的發展環境,就必須擁有自己的電視臺。

而電視臺又該怎麼發展?李怡炫覺得應該跟馬克.塞尼好好交流,讓他充分瞭解自己的想法。畢竟電視臺最終還是會劃到夢工廠旗下的。

李怡炫可不想把電視臺變成第二個佳藝。

至於各種綜藝節目和電視連續劇,在李怡炫看來根本就不用急。知曉歷史他知道,那幫澳洲佬到明年就要放棄麗的,並以兩億港幣的價格賣給丘德根。

然後,麗的更名為亞視。丘德根只短暫經營了亞視兩年,又因83年的香港金融危機,為了保住自己的基本盤銀行,又把亞視賣給了他人。

所以,李怡炫未來有大把的機會把未來的亞視收入囊中,讓兩家電視臺合二為一。

李怡炫的未來計劃是,合併之後的電視臺,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成集無線、衛星和網路於一身的綜合性電視臺。

內地不是不開放媒體嗎?好啊,網際網路出現後,我就像優酷一樣在內地發展個網路影片出來。電視臺只負責內容製作,再拿到影片網站上播放。

影片網站跟一般電視臺不同,國家對它的管制不像傳統媒體那麼嚴。

如果香港電視臺未來想要在內地佔有一席之地,唯一的辦法就是走網路電視臺的道路。

在李怡炫的印象中,像優酷這樣的影片網站在歷史上有10年相對自由的發展時期,之後國家才會慢慢對影片網站嚴管起來。

10年時間對德瑪吉來說已經完全夠了,只要經營策略對路,加上自身的技術優勢,如果還發展不起來,真該打屁股了。

距上次麥理浩的秘書來南丫島已經過去6天了,港府還沒有做出正面的答覆。

畢竟辦電視臺不是一件小事,更何況李怡炫是要開香港第一家衛星電視臺,港府謹慎一些也是無可厚非。

見短時間不能得到答覆,李怡炫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其他方面。比如,多媒體電腦。

自從李怡炫在個人計算機上整合了磁帶錄音機功能,取名為多媒體電腦。並在去年的10月開始釋出後,開始的前三個月,多媒體電腦銷量是很一般。

把第三方也統計在內,北美市場每個月有近10000臺的銷量。這個數字,與其他計算機比起來,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一直到今年的三月份,多媒體計算機的銷量才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進入五月份後,多媒體計算機銷量開始陡然暴漲。

包括德瑪吉在內,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市場對多媒體計算機需求來得這麼陡。

銷售部的統計數據是,自五月份以來,僅德瑪吉的多媒體計算機每月的出貨量就超過了10000臺。

這還是德瑪吉一家公司的月銷售資料,那些第三方公司就更不需說了,每家公司的月出貨量就超過15000臺。

在約翰.錢伯斯統計中發現,多媒體電腦的主要消費物件,北美的中產家庭是多媒體電腦的消費主力。與以往的電腦消費主力是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這樣的資料,美國業界的不少專家都感到不可思議。可在李怡炫眼裡,這樣的資料是再正常不過了。

以前的電腦消費物件是企業,那是因為這些電腦都是典型的商業計算機。而多媒體電腦用來娛樂的,針對的就是普通家庭。

由於多媒體電腦在誕生之初,需要時間去慢慢發酵。因此,多媒體電腦在剛釋出的頭幾個月,銷量一般或者是銷量不好是一點都不奇怪。

而人們一旦接受了多媒體計算機概念,銷量的增加是一點都不奇怪。

相比一般商業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最主要的功能還是用來娛樂。目前,受限於硬體水平的限制,多媒體電腦還無法提供影片支援。於是德瑪吉就把重點放在了遊戲和音訊上面。

像《功夫熊貓》、《松鼠大戰》、《魂鬥羅》、《1945》等經典的街機遊戲都移植到了電腦上面。

夢工廠的策略是,先推出街機,再推出電腦移植版。而且這種移植並不是簡單移植就了事,是經過了全面的最佳化。

畫面、聲效相比街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再遊戲的流暢度和操控性上,也根據電腦的特點進行了特別的最佳化,並且還提供手柄和鍵盤滑鼠兩種截然不同的操控方式,讓玩家具有了更多的操控體驗。

甚至在內容上也比街機多了幾個資料片,有的遊戲比街機還多了一兩個關卡和道具。不但更充分的榨取了遊戲的剩餘價值外,遊戲也變得更加的耐玩。

這些都是歷史上經典遊戲,有點雖然名字不同,可遊戲的構架還是經典遊戲的構架。比如《功夫熊貓》用的就是馬里奧的遊戲引擎。

除了遊戲以外,德瑪吉對音效卡也做了特別的調整,特別是音源晶片,裡面甚至加入了一部分的MP3才有的技術和功能。

同樣是播放磁帶,可用多媒體電腦播放的磁帶,在整體的聲音效果上,比市面上的普通卡帶錄音機是高了一個臺階。哪怕是跟高階音響比,也是不逞多讓的。

而美國的高階音響多少錢?10000美元以上。

一臺多媒體電腦才多少錢?德瑪吉的多媒體電腦市場零售價也才4000多美元。如果是第三方就賣的更便宜了,3000~3500美元就能把高階音響搬回家。

更何況這是電腦,不光能做高階音響的事,其他像遊戲、文書處理、財務報表、資料庫管理等一樣也能幹,不比DEC的小型機和HP的中型機差。

簡直就是效能強勁的多面手,價效比超高。遊戲、錄音卡帶,這一連翻下來,多媒體電腦是想不火都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每天一早,美國的各大賣場,以及德瑪吉的專賣店,就湧來大批的客人。

特別是德瑪吉的專賣店,湧來的客人都快把賣場給擠爆了。門口的保安不得不對進入賣場人群進行限制。

給前來會場的人,每人發一個號牌,無論大人小孩,每次只放100個人進去,時間只有30分鐘,等裡面的人出來後,再放另外一撥人進去。

德瑪吉的專賣場不同於這個時代的商店,很有點後世大賣場的特色。將原來只能在大公司計算機房才能見到的昂貴裝置,擺到了所有公眾面前,讓他們可以近距離觀看、對比、評價,並透過大賣場諮詢部尋找到最合適的計算機解決方案。

這種新型的模式,受到了公眾一致的好評,即便不買,也喜歡來到計算機大賣場走走看看,瞭解世界計算機技術進展的人越來越多。而他們,也成為最有可能的未來潛在客戶。

經過一年的發展,德瑪專賣場已經擴充套件到全美36個主要大都會,據媒體所作的數據分析,平均每家大賣場日客流量已達到了14285人,即平均每分鐘便有29位潛在顧客進入賣場瀏覽採購。

這樣大的客流量,對許多授權的第三方計算機公司都具有無限的誘惑力。他們平時派出的銷售人員,所能接觸到的目標客戶還沒有這裡高!

漸漸的,開始有第三方計算機公司把銷售方式,由上門銷售轉到了賣場。賣場內的櫃檯也迅速被各家公司租賃下來,且效果還非常不錯。更有部分小公司甚至將此作為了他們唯一的銷售方式。

僅僅在一年以前,這些獲得授權的第三方計算機公司,並不在德瑪吉的賣場出售電腦產品。

雖然德瑪吉從來沒有拒絕過他們,由於當時他們的實力太過弱小,支付不起賣場昂貴的租金。因此,他們大部分採用的是直銷上門的方式。

但是,現在隨著他們的實力在這一年中有了很大的增長,租金已經是最大的障礙。而一個信譽良好而又穩固的專業銷售平臺成了他們的首選。

有了穩定的銷售平臺才能賣出更多的計算機,德瑪吉大賣場都開在北美的中心一線城市,地段好、人流多,佔地面積又大。

採用的又是特許加盟模式,不少三四線的中小城市,都有與德瑪吉的加盟商。加上德瑪吉又是他們的直接技術授權方,又在大力扶持第三方。因此,德瑪吉的賣場成了他們的首選。

但不是所有的計算機公司都能入駐德瑪吉大賣場,像IBM、HP和DEC就不行。

這是李怡炫跟第三方授權計算機公司達成的默契,只有獲得德瑪吉授權的企業才有資格,其他標準的計算機還是算了吧。

北美的消費者一看到寫有DMG這樣的賣場,就知道這裡面賣的都是德瑪吉標準的計算機產品,無論它是什麼牌子。

李怡炫將個人計算機標準開放後,眾多的第三方加入,讓個人計算機市場提前繁榮了起來。

美國人的創新意識很強,拿到授權之後,他們並沒有簡單組裝,而是在德瑪吉電腦標準的基礎上又重新進行設計或者做第二次開發。短短一年的時間,個人計算機的種類已經迅速飛昇至30餘款。

各種琳琅滿目、搭配方式千變萬化的個人計算機產品,晃花了所有準備購買個人計算機的使用者眼睛,讓他們目不暇接。

他們第一次發現,個人計算機產品竟然如此豐富,豐富到他們逛遍整個計算機賣場,竟然迷失其中,不知道應該買哪一款才好。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使用者們才恍然發現,以前那種由計算機大公司決定整機配置方案,強迫他們接受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在大賣場內,他們每路過一個展臺,那些計算機廠商們、不管他們是大公司的銷售人員,還是倉庫公司的“總裁”,都用最親合的笑容迎接他們,並不厭其煩,滔滔不絕地向他們介紹各自產品的優勢。

他們第一次可以對各種計算機產品直言不諱地進行評價,而不用看對方銷售人員的冷面孔。

他們提出的任何要求,這些公司都會盡力滿足,各種豐富到讓人眼花繚亂的配置方案,總有一款適合他們,而不是捏著鼻子接受計算機公司的強行銷售。

甚至有那計算機公司,現場登記使用者的需求,為他們設計方案,並允諾將用最快地速度,在組裝完成後有的公司乾脆就現場組裝起計算機來,裝好,檢測一遍,沒有問題,客戶馬現場就能提貨。這簡直就是後世中國電腦城裡才有的兼容機經營方式嘛,他們居然無師自通了。

這算不算改變了歷史?想像一下,一幫白人在美國的計算機大賣場裡,像中國電腦城裡的個體戶一樣,從不同的區搞齊配件,就這麼現場把電腦給組裝起來……而遠在大洋的另一頭也是如此。

想到這裡,李怡炫立時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這也太搞了。

總之,賣方市場在這一刻歷史性地被買方市場所取代!

從這一天起,決定個人計算機市場話語權的,不再是曾經高高在上的計算機公司,而是他們這些普通用戶!

他們這些以前被計算機公司視為待宰羔羊的普通用戶,終於可以在計算機公司面前揚起高昂的頭,享受到對方給與的上帝般的待遇!

顧客就是上帝,只有在這一刻,才成為現實!

商用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的銷售火爆,不光的德瑪吉一家企業盈利,像主機板生產商、PC風扇製造商、顯示卡製造商、音效卡製造商、電源製造商、鍵盤和滑鼠等各種計算機外設製造商,都在這場盛宴中大發利市。

特別是英特爾,生產的隨機動態存儲器,也就是記憶體晶片更是銷售火爆。一臺個人計算機需要的記憶體晶片數量遠高於CPU。

個人計算機市場的火爆,讓英特爾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生產的隨機動態內存是供不應求。

招人、加生產線、建新廠房,成了安迪.格魯夫的口頭禪。

IBM同樣也是生意火爆,與英特爾不同,他們生產的是FLASH和DRAM存儲芯片,用於生產固態硬碟。其中FLASH晶片用於生產一般固態硬碟,而DRAM存儲芯片主要用於伺服器。

固態硬碟的提前幾十年誕生,幾乎讓IBM放棄了傳統的機械硬碟。而FLASH和DRAM存儲芯片提前誕生,又催生出了一個新興的行業,即硬碟製造商。

他們從存儲器廠商哪裡買來FLASH或DRAM晶片,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

固態硬碟是需要快取晶片的,而AMD在進軍CPU以前,是快取方面的大拿。因此,AMD的生意也好了不少。

雖然他們的兼容性CPU還有一段時間才能釋出,但快取銷售的火爆,桑德斯的臉上是整天都掛著笑容。

這就是產業的力量,小小的個人計算機帶動了眾多行業的發展。

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源自當初德瑪吉的總裁李怡炫的一句技術開放宣言。

也正是這句宣言,造就了無數銷售靈活、迎合顧客需要、產品多變的小型計算機公司,徹底打破了計算機大公司對市場的壟斷,還把整個與計算機相關的製造業都帶動了起來。

計算機也從以前那種高不可攀的產品走下聖壇,昂貴的玩具一舉而成為一般個人用戶也有可能用得起、並可以隨時更換配置選項的普通家用電器。以樸實無華的本質,面對買家的挑剔目光。

這一幕本應該延後數年,因康柏等小公司盜用IBM核心BIOS晶片,而形成各種PC兼容機蜂擁上市,才最終促使個人計算機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並由此帶來的超級繁榮的個人計算機時代,卻因為李怡炫的出現,而提前成為現實。

不管那些計算機巨頭們喜不喜歡,一個屬於個人計算機的時代,終於到來,並再也無法回頭!

歷史的大潮,席捲而來!

面臨提前到來的個人計算機大潮,李怡炫加快了在元朗工業區晶片工廠的建設進度。原先設在31世紀的晶片工廠的產能,已是遠遠不能滿足個人計算機發展大潮的需求。

不說別的,光是DF卡和CF卡的市場需求量,就幾倍於晶片工廠的最大產能。

新建的工廠年產能還是定在1000萬顆,總共6條生產線,用於生產CPU、GPU、南北橋芯片組和音源晶片。

個人計算機雖然火了起來,但跟後世相比,產能還是低的可憐。千萬顆晶片的年產量,如果只生產一種晶片,根本就喂不飽。

等未來個人計算機徹底發展起來後,可根據不同種類的晶片專門建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