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 航空業的寒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章 航空業的寒冬

第二天李怡炫就隨李嘉誠來到港府,港府工作人員聽完李怡炫的來意後,有點意外的看了眼李怡炫,然後表情冷淡的說道:“我會把你的請求報告給港督的。”

然後,已經沒有然後了,工作人員說完這句話,就端茶送客了。

從港府出來,李怡炫悶悶的說道:“這樣就完了,也不給個具體時間。”

李嘉誠見李怡炫一臉的鬱悶,說道:“這樣的事情哪裡有什麼具體時間給你,估計麥理浩都要想很久,誰讓你是造飛機呢?這可不是一般東西。對了,如果麥理浩不同意,你怎麼辦?“

李怡炫不削的道:“什麼怎麼辦,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香港不讓辦,我就把工廠開到美國或者加拿大去,哪裡可是鼓勵私人開飛機制造公司的。”

李嘉誠一想,還真是,香港不行可以美國,李怡炫能把電子遊戲賣到美國,說明他在美國還是有些能量的,加上美國的政策,李怡炫要在美國開飛機公司是一點難度都沒有,甚至連報告都不需要打。

不過他很快想到另外一個問題,“你的飛機賣得出去嗎,我是說《航空保險法》。”

李怡炫意外得看了李嘉誠一眼,沒有想到眼前的這個房地產商居然還知道美國的《航空保險法》。

看到李怡炫一副意外的表情,李嘉誠解釋道:“別奇怪,雖然我是建房子的,但自跟你交了朋友以後,我對美國的航空界還是做了些瞭解。”

李怡炫當然知道這個《航空保險法》指的是什麼,1975年美國國會透過了一項法案《航空保險法》,先不說為什麼會誕生這個法案,就說結果吧,該《航空保險法案》一透過,猶如一記重拳重創了美國的航空產業。

黃金美元解體之後,緊接著又是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美國自二戰後的黃金三十年就此結束,開始進入長達近二十年的經濟衰退期,而美國的航空產業在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美國的飛機制造數量開始大幅下滑,特別是私人通用飛機銷量,更是跌到了自二戰以來的最低谷。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美國政府出了一記昏招,這個昏招就是《航空保險法》,法律中規定,凡是製造飛機必須保險,這讓飛機的製造成本一下子變得居高不下,令原本就不好的美國私人飛機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輕型飛機市場更是每況愈下,美國很多輕型飛機製造商紛紛破產,像美國的三大通用飛機製造商,塞斯納、比奇和派珀都受《航空保險法》影響紛紛在八十年代先後宣告破產。

造成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債務問題,他跟21世紀的次貸危機非常相似,要知道飛機不同於汽車,哪怕是輕型飛機,價格都比較昂貴,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你想玩飛機只能是白日做夢。

可偏偏美國有很多經濟實力不夠的人貸款買了飛機,這樣一來,一到他們還款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拿不出錢來還貸款,最後銀行收不回貸款形成呆賬,於是銀行就拒絕向飛機製造商支付貨款,而飛機制造公司製造的大量輕型飛機又賣不出去形成滯銷,於是惡性循環開始了。

這是個誰都理不清的三角債,美國政府為了淨化輕型飛機市場,於是在1975年出臺了《航空保險法》,規定凡是貸款購買私人飛機的人必須向銀行出具收入證明,以免發生購機者沒錢還的情況。

但凡是都過猶不及,買私人飛機要出具收入證明,這沒什麼可說的,可飛機制造公司每製造一架飛機就必須購買一份同等金額的保險,這個條例就有點過了,這讓飛機的購買成本高得驚人,很多有飛行夢想的人都不得不放棄購買私人輕型飛機。

《航空保險法》公佈以前,美國每年都要生產40000多架輕型飛機,《航空保險法》透過以後,最低谷時期,美國一年生產的輕型飛機還不到4000架,比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最低谷的7000架都還要低3000架,可見這項法令對美國的航空產業打擊有多大。

大量的輕型飛機滯銷,大量的飛機制造工廠關閉,大量優秀的航空產業工人失業,大量的飛機子系統供應商破產,這就是美國航空產業的真實寫照。

1985年,申請破產保護的塞斯納公司被通用動力公司收購,成為通用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塞斯納被收購當天,通用動力就宣佈永久性退出輕型飛機市場。

1992年,通用動力把塞斯納轉賣給德士龍公司。

塞斯納如此,其他輕型飛機巨頭也是命運多舛幾經易手,特別是比奇公司甚至還被日本的三菱公司收購過,後來又被轉手了幾回,每一次轉手都讓比奇公司元氣大傷。

一直到1994年,美國總統克林頓敦促國會透過《通用航空復興法案》在美生效,才使得輕型飛機的發展環境寬松了一些。

九十年代後期,塞斯納雖然又重回輕型飛機制造領域,但盛況早已不復當年,與美國的輕型飛機全盛時期年產數萬架相比,2012年美國的輕型飛機全年的製造量還不到一萬架。

這就是李怡炫在今後的18年要面臨的狀況,一個極度蕭條的輕型飛機市場。

可他沒有辦法,誰叫他一門心思要搞飛機呢,可不搞輕型飛機又能搞什麼呢?公務機、支線飛機、幹線客機?別逗了,以李怡炫目前的實力,這些高大上的飛機他現在根本就玩不起來。

在李嘉誠看來,擺在李怡炫前面的道路前面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風險,但李怡炫還是決定要走下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作為時空穿越者,李怡炫仔細研究過這段特殊的歷史,他知道這段特殊的歷史的時間段,正是全球航空產業重新洗牌的時候,巴西航空公司和加拿大的龐巴迪公司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崛起的。

可見危機之中也蘊藏著機會,就看你怎麼發展,仔細閱讀歷史,你就會發現,七八十年代雖然是世界輕型飛機產業的寒冬,但並不意味著市場上對輕型飛機沒有需求,反而人們對輕型飛機的需求還很旺盛,他只不過是被認為的壓制了二十年的而已。

這近二十年時間,雖然有很大飛機公司倒閉或者被兼併,但也有一些飛機制造公司幸運的活了下來,比如說美國的西瑞公司就在這場寒冬中存活了下來,並成為塞斯納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

現在的西瑞跟塞斯納這個巨頭比起來,西瑞簡直是小得不能再小,可就在這場輕型飛機市場的寒冬中,西瑞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發展壯大,其生產的SR22單螺旋槳飛機,更是日後成為塞斯納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又是怎麼活下來的呢?

仔細觀察西瑞發展史,你就會發現西瑞的成功只有一個,那就是小產量和微產量,以及按訂單生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