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冷戰軍工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希臘內戰啦(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希臘內戰啦(上)

正當伯萊塔公司火力全開的研製m1跟m/45衝鋒槍的樣槍的時候,皮艾特羅收到比利時fn公司即將推出新型突擊步槍的訊息,簡直笑的合不攏嘴,那群比利時佬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走向圈套。雖然一開始他還擔心卡拉什尼科夫的出走會將他的計劃洩露出去,但現在看來之前都是多慮了。

本來fn公司只要經營好手中的兩款槍完全能夠穩紮穩打的鞏固現有市場,但他們硬要趕工趕時間的研製新槍械,而且歐美市場對於akm和fal步槍還不是非常感冒,有些傳統的國家更加傾向於裝備衝鋒槍,所以fn公司完全是拋棄了自己的優勢,來跟伯萊塔公司最優秀的衝鋒槍設計較量,等到這群比利時佬醒悟過來的時候,伯萊塔公司已經可以從容不迫的在自動步槍上跟他們一決高下了。

而北方工業公司這邊,阿爾貝才沒空理會皮艾特羅那只老狐狸在想什麼,幾乎在製造樣槍的同時他就開始準備流水線生產,公司裡有些人並不理解阿爾貝為什麼要這麼冒險,一支還沒經過測試的槍就裝備大規模生產的流水線,萬一這是一款失敗的作品呢?

失敗?阿爾貝呵呵一笑,在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支的衝鋒槍,你跟我談失敗?在這方面,阿爾貝也沒辦法跟他們多解釋什麼,只能像一個獨-裁的冷血君主,強制讓下面的員工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烏茲衝鋒槍完全沒有經過樣槍測試,改進,然後進入大規模投產的過程,而是直接按照設計圖造出一批烏茲衝鋒槍,挑選其中幾把進行1000發子彈測試之後就直接將這批軍火投入市場。

對於別人來講這簡直是犯二的低階錯誤,對於阿爾貝來講,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為1946年開始,他的軍火計劃就正式開始實施了。

現在是1946年二月,對阿爾貝來講,也是他軍火計劃中最一個重要的開端環節,那就是二月份在盟軍的一致支援下,希臘各黨派簽署了《瓦爾齊薩協議》,希望結束希臘革命內戰,但卻沒什麼卵用,內戰依舊沒有結束。

希臘革命內戰是1944年到1949年發生在希臘境內的一場戰爭。內戰一方是先後受到英美支援的希臘政府軍,另一方是戰爭時期領導抗德運動的希臘共-產-黨-武裝,很有美蘇冷戰味道的一場內戰。

內戰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是從1944年到1945年,控制希臘大部分領土的左翼抵抗力量對抗回到祖國的希臘流亡政府,這一流亡政府戰爭期間在英國的支援下成立於開羅。第二階段從1946年到1949年,經過不公正選舉上臺的右翼政府繼續和希臘**領導的武裝力量作戰。內戰給希臘留下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分裂,這一局面直至0世紀70年代才結束。

內戰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41年到1944年納粹德國佔領希臘期間。國王喬治二世和他的內閣成員逃到了埃及,並且在那裡成立了一個得到盟軍承認的流亡政府。但是,由於在戰前的196年到1941年,希臘由軍事獨裁者伊奧安尼斯·邁塔克薩斯將軍統治,因此流亡政府的合法性一開始就受到懷疑。

德國佬在雅典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許多前政府官員參加了傀儡政權,但這一政權的支持率過低,尤其在因德國的經濟剝削而導致的希臘通貨膨脹、物資短缺和饑荒後,它就徹底失去了民心。戰爭期間,這一政府控制著由德國人武裝起來的軍隊。

許多抵抗力量在德軍佔領幾個月後便開始行動了。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成立於1941年9月的“民族解放陣線”和“希臘民族解-放-軍”,皆由希臘**建立。希共當時的代理領導人是喬治·西安託斯,真正的領導人尼古拉斯·扎希阿里阿迪斯還在德國人的監獄裡撿肥皂玩。

為了響應蘇聯的號召,希共成立了一個廣泛的反法西斯聯合陣線,這使“民族解放陣線”成功地獲得了許多非共-產-黨人士的支援。他很快擴大為一個連希共也不能完全控制的組織。事實告訴我們,玩脫了的下場很悲催。

民族解放陣線和“解-放-軍”受到兩支規模抵抗力量的敵視:由前陸軍軍官拿破崙·澤爾瓦斯上校領導的“希臘全國民主同盟”和由季米特裡奧斯·普薩羅斯上校領導的“民-主與社會解放”。前者由自由主義者和共和主義者組成,而後者由反-共分子組成。

希臘是一個很適合打游擊戰的國家。到194年為止,德軍及其傀儡政權僅僅控制了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廣大的山區都在抵抗力量的手中。當時,“解放軍”大約有0000名武裝人員,有效地控制著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克里特島、塞薩利和馬其頓在內的一大片地區。“民盟”大約有5000人,幾乎全部在伊庇魯斯。“民社解”大約只有1000人。他們依靠戰利品來裝備自己,也有一些英國的援助。然而,194年意大利人撤退的時候,“民社解”繳獲了不少義大利衛戍部隊的武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由於“民盟”相信盟軍會透過希臘解放南歐,並想在德軍撤離後統治希臘,因此“民解陣”譴責“民盟”通敵賣國,妄圖竊取抵抗力量的勝利果實。這一形勢導致了“解-放-軍”、“民盟”和德軍的三角衝突。在英國人和希臘開羅政府對“民盟”的支援下,這些衝突演變為內戰。194年10月,“解放軍”對它的敵人,尤其是“民盟”發動了進攻。席捲希臘各地的內戰持續到1944年月,在英國人的調停下,雙方才停火簽訂《布拉卡協議》。

1944年月,控制了全國大部分領土的民族解放陣線成立了民族解放政治委員會。這個民主政府和雅典傀儡政府、開羅流亡政府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它的目標是“為了民族的徹底解放,為了國家的獨立與領土完整,為了消滅國內的法西斯與武裝反動派,加大對佔領者的打擊力度。”“民委會”的首任主席是“民社解”軍事領導人埃夫裡皮澤斯·瓦基爾齊斯。後來,亞歷山大·斯沃洛斯取代了他,瓦基爾齊斯變成了副主席。

到1944年後期,隨著蘇聯紅軍突破德軍防線,深入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領土,德軍從希臘撤退已成定局。此時,由著名的自由主義者喬治·帕潘德裡歐領導的流亡政府轉移到了義大利卡塞塔,為解放希臘作準備。根據1944年9月達成的《卡塞塔協議》,希臘所有的抵抗力量派別都由英**官羅納德·斯科維將軍統一指揮。

10月,英軍登陸希臘。由於德軍幾乎已經全部撤離,因此英軍沒有受到什麼抵抗。儘管此時解-放-軍擁有500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而且他們的裝備全部來自德軍匆忙撤離時留下的,但英軍在人數上還是大大超過瞭解-放-軍。10月1日,英軍進駐雅典,帕潘德裡歐和他的內閣成員緊隨其後。國王留在了開羅,因為帕潘德裡歐向國民承諾要透過全民公決來確定未來的希臘是否保留君主政體。

當時的解-放-軍要想控制全國簡直是輕而易舉,但他們沒有這麼做。因為希共領導層接到了蘇聯的指示,要他們別輕舉妄動,否則會破壞同盟國的團結,會威脅到斯大林戰後控制德國的戰略目標,對於斯大林而言,德國才是他的歐洲戰略重心。

斯大林其實已經和首相丘吉爾達成了協議,戰後希臘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蘇聯不會插手干預,兩位大流氓在悶聲發大財中就把希臘當做買賣的籌碼。而希共領導層對此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不過解-放-軍戰士和普通黨員卻並不知情。這就是日後“民解陣”和“解放軍”之間矛盾的來源。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從不過時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