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瀚海唐兒歸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9章 誰又可以冷眼旁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9章 誰又可以冷眼旁觀

張昭忙得不可開交,實際上這場席捲中原的恐怖水旱蝗災,涼國也未能獨善其身。

其中靠近關中的秦州和慶州受傷最為嚴重,特別是慶州,素來富庶的董志塬,減產達到了恐怖的百分之六十。

同時渭、蘭、河、夏、威、會等州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災,就是涼州,也遭受了兩個多月的旱災,馬城河的水位都有明顯下降,

不過雖然受了災,但涼國的災情卻不是特別嚴重。

因為在這之前,張昭為了恢復河西隴右的農業生產和調動各州的人民,使政府權力能下沉到縣,他興建和修繕了大量的水利設施。

同時涼國官員的整體廉潔程度也相對較高,沒法不廉潔啊!涼國鄉間,存在著大量擁有幾百畝地的武夫。

官吏根本不敢去魚肉他們,人家手裡可是有刀把子的,雖然也確實造成了治理的難度和鄉間治安麻煩,但也確實避免了晉國那種情況。

所以在受災程度比中原低,又有水利設施能保證灌既和洪澇時蓄水,同時沒有因為官吏剝削導致人禍的情況下。

涼國受災的程度,相對輕微,最嚴重的秦州和慶州的救災工作,在張昭回來的時候都已經開始了。

當時張昭不在,沒人敢開啟公私庫藏調撥糧食,還是曹三娘子鼓勵十九娘頒下教令開始救災的。

結果就是,官府、豪族甚至地方富戶和行商都大力捐輸,除了因為山洪導致的數百人喪命以外,基本沒有被餓死的,

別小看一個個區區的不餓死人,災年基本不餓死人,在這個時代,是極為耀眼的存在。

在張昭繼續處理調撥各地災情彙報的時候,張希崇和範質又聯袂來求見了。

張昭知道他們是來幹什麼的,很可能是要他救濟中原的災民。

這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民心這玩意,值錢又不值錢。

值錢是能調動起來的話,那就是翻天覆地的力量,但同時又極難調動起來。

不過,張昭還是傾向於救濟,沒法啊!這是一場幾百萬人面臨生死的考驗,不管從哪方面說,張昭都很難做到視而不見。

永訓宮聚賢殿中,張昭不但讓張希崇和範質進來面見,還把右相宋善通,以及吏、戶、刑、工四部的侍郎以及相關人等都召集了起來,乾脆舉行了一個小朝會。

張希崇和範質一看張昭召集了這麼多人,兩人相視一笑,眼神中多了幾分欽佩,他們知道,張昭一定是下了決心,所以才會召集這麼多人了。

眾人到齊後,張昭一一賜座,還上了香茶和水果糕點。

他這是故意的,這文武之道,誰比誰貴都是不正常的,所以在張昭這,他盡力在細微處提高一下文臣的禮遇,儘量讓他們的地位高一點。

宋善通等涼國眾人倒是習以為常了,但張希崇和範質以及一些從中原來的官吏,卻非常受用。

有時候一點點的尊重,很可能被賞賜更能讓人歸心。

眾人剛剛坐下,範質就把手中的書信呈給了張昭。

“啟稟天王,華州鎮國軍節度使趙瑩與某有些交情,他秘密遣人從華州致書某處,言及華州鎮國軍蝗災與旱災極為嚴重。

今夏就已經有九千餘戶居民淪為流民,秋糧減產過半,收穫尚不足以繳納朝廷和供給鎮國軍士卒。”

張昭稍微有點詫異,因為趙瑩曾經是石敬瑭的寵臣,官居翰林院學士。

就是石重貴繼位之後,趙瑩也是隨侍左右的,怎麼現在成了華州鎮國軍節度使了?

剛從中原的回來的張烈成站起來對著張昭說道:“大人,趙玄輝今年四月被馮玉讒言陷害,為晉主不喜,旋即被外出為華州鎮國軍節度使。”

張昭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這在五代,若是武人外放節帥,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外放節帥,跟分封就國差不多。

但是文人就不行了,因為他們搞不定節鎮的牙兵,往往外放之後,被上下脅迫,過得苦不堪言。

想到這,張昭問向了範質,“這趙玄輝是不是已經控制不住下面的鎮國軍兵將了?”

範質苦笑著點了點頭,“天王,趙玄輝這等文士,毫無帶兵經驗,他就從來沒控制住過鎮國軍上下。

華州秋糧剛收,鎮國軍士兵就搶去了大半,趙玄輝好說歹說,他們方才同意勻出五萬五千石解送朝廷。”

張昭眉頭緊皺,“這麼一來,華州人吃什麼?秋糧竟然一粒都不留?怎的如此心狠?”

“能吃什麼?無非就是草根、樹皮,實在不行就易子而食!”張昭的舅父,右相宋善通長嘆一聲說道。

一旁的郭天策眉頭一動,突然出口問道:“範學士,這趙瑩來信,可否向你求救?還有沒有說別的?”

範質輕輕搖了搖頭,“除了說明情況以外,只字未提其他事,連敘舊之語都未曾說。”

郭天策立刻轉頭過來對著張昭說道:“天王,某看過錦衣使者的卷宗,趙瑩此人,素來以小心謹慎著稱。

他不會無緣無故給範學士寫這麼一封信,而且隻字不提其他要求,似乎是有所顧忌。

這華州背靠涇河與渭河,前方就是華山,左掌潼關,右控藍田關,是封鎖關中的關鍵之處,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我們來說,華州在手,比佔領長安都緊要。”

張昭眼睛一亮,“你是說,趙瑩有了投靠之心,但是卻因為小心謹慎不敢多表露,若是我們能幫助華州百姓渡過此次劫難,他一定會來投?”

範質是以前沒想到這一點,現在一想,確實有可能。

趙瑩的脾氣,除了小心謹慎以外,膽子其實還是有點小的,這份做派,與趙瑩的行事風格非常相合。

“天王,郭學士所言,確有可能,當年石晉高祖於晉陽起兵,上下都贊同,唯有趙瑩面露懼色,加上此人心細如髮,確實很像他的行事。”

張昭赫然起身,“中原大災,赤地千里,晉國上下,皆有罪責,但百姓無罪。

我大涼今年雖然也受了災,但尚有餘糧,吾決定了,將中原流民百姓,接往河西安置,有司計算一下,尚可撥出多少存糧?”

範質任這瓊林院學士的同時,還兼任著戶部侍郎,資料幾乎就是在腦海裡的,不過他細想了一下,隨即臉色就愁苦了起來。

“天王,咱們大涼這些年除了前年以外,一直都在征戰。

公帑只是尚可夠用,太倉積粟也不甚多,又要用來預留給接下來的大戰,能撥出救急流民的糧食,確實不多,更別提還要把人千里迢迢從中原移過來。”

“咳咳!”說到這個,我張大王也有些尷尬了起來。

雖然他出兵規模不大,但征戰的頻率,那可不低,確實每年政府的春秋兩稅,基本上是收起來就很快花光了的。

至於他個人的內帑,那確實不少,但張昭不會輕易動用,公公私私還是分清楚一點的好。

這要讓這幫臣子用習慣了,明朝皇帝被朝臣勒索內帑的畫面,那可是歷歷在目的。

“天王何必為錢糧擔憂,雖然公庫和太倉都無多少錢糧,但咱們大涼的民間可不少。

這些年來,得益於水利設施的完備和鄉間農學博士的調配促進,民間存糧頗豐。

臣聽聞涼州周邊,已經有用豆麥餵食牲口現象了,何不從民間籌糧?”

張昭看著張希崇,有點沒有理解,“左相的意思是,要讓咱們也學者晉國,向民間借糧?”

“然也!”張希崇點點頭,不過看著張昭的神色不太好,他趕緊說道:“不過我們這借糧與晉國借糧,完全不同。

現在大涼民間糧價低賤,很多地方還賣不出去,百姓們守著一屋的糧食,卻換不了多少鹽茶糖。

不如由戶部向民間統一借來糧食,然後再向河西商會低價採購一匹鹽糖茶,以鹽糖茶抵糧價。

如此百姓得了好處,咱們也只需要一半多點的價錢,就可以得糧數十萬石。”

張昭輕輕點了點頭,這有點像是後世的保護性收購。

這麼一來,確實也能解決問題,百姓賣出了吃不完的糧食,政府出一半的錢,就能把事情辦了。

不過這中間還是會有一個受害者,那就是商賈們。

這麼幹,相當於是把他們的中間環節給省了,到時候市場上鹽糖茶需求,一下就飽和,販賣這三樣的商賈,估計要大虧一筆了。

作為一個傳統的文人,張希崇歷來對商賈的好感有限,因此壓根就沒考慮他們的利益,不過張昭還是要考慮下影響,他回過頭來看著曹萬通。

“通知商會,限制一下向河西隴右本地商販銷售鹽糖茶的數量,適當的時候,再放出風去提醒一下,虧一點就算了,別讓人虧得要去跳河。”

“僕知道了,河西隴右銷售鹽茶糖的大商人都是商會的,天王有令,虧一點點錢,也不算的什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就是政府控制了貨源的好處,把各地商人,拿捏的死死的。

只不過河西商會內部的貪腐,又是個難題,據說有些人已經搞地很不像話了,只是張昭一直沒騰出手來整理。

不過這時,右相宋善通又有不同意見了。

“這鹽糖茶日常消耗有限,預計也就是能籌到三四十萬石的糧食,僅僅能救目前的急。

災民到我大涼,基本都身無長物,起碼要有半年吃食,方才能生存,還有具體往何處安置,也是個難題。”

宋善通其實最擔心的是後者,因為涼國的河西隴右兩道是張昭的核心盤和武力來源,到處是數百畝的府兵之家。

要是把這些災民,大量安置到河西隴右,恐怕最後會成為這些府兵的僕役和佃戶,那就不妙了。

幾百畝地的府兵家庭多,是個好處,但是讓他們過於野蠻生長,哪也不秒的很。

張昭只看宋善通那欲言又止的樣子,就知道這位舅父的意思了,禁衛軍選舉法,我張天王可汗也怕啊!

而且他也不太願意把河西隴右,特別是涼蘭河渭等州的人口搞得太密集。

在這些地方形成幾百畝田地為主的小地主,才符合他的利益,因為這樣才可以隨時為他提供穩定的武力支援。

雖然目前土地還有富餘,但實際上是張昭留給這些府兵們子孫的,至少要保證三代以內,有足夠地方析產。

要是現在分給流民,一下就留會降低兵員質量,不划算。

而且這些地方,胡人可不少,把慘兮兮的漢人流民放進去多了,會降低漢人身上的光環。

所以比起流民,張昭更願意把漢人中的勇武者,賜地賜到這些地方去。

“此事其實不難。”範質從寬大的袖子中,拿出了厚厚一疊奏疏。

“天王,臣有一策,可以安置這些流民,也可使他們獲得足夠半年吃的糧食”

“哦?快快說來!”張昭很驚喜的衝範質招了招手,範質歷史上也算是名相,應該有兩把刷子的。

“肅州龍家人,尚餘數萬還未遷回焉耆,不如就趁這個機會,把他們全部遷走。

甘州以南的黃頭回鶻,大部分也是要遷回龜茲的,也可以一併遷移。

寧遠地廣人稀,也可以隨著商隊,遷去數萬百姓。

靈州党項拓跋彥超部,在靈州左近一直不安分,不如趁此機會遷數個部族到居延海處。

如此這般,就可以騰出一個肅州和大半個甘州,以及半個靈州,足夠安置災民。

而這些遷走的民眾有大量的財物帶不走,咱們可以分給新來的民眾。

而他們則可以到了焉耆、龜茲、寧遠再補償。

這三地今年也有足夠的糧食,特別是寧遠富庶,完全支付得起,豈不是一舉多得。”

張昭眼前一亮,果然是個辦法,實際上範質看的很準,涼國朝廷也不是沒糧食,有!大大的有!

于闐金國特別是寧遠,地廣人稀土地富庶,根本就有吃不完的糧食,但是隔得太遠了,根本沒法調到河西隴右來。

範質這辦法,就是把河西隴右的龍家、回鶻和一部分党項遷走,讓他們只帶口糧上路,到了安西再補償,然後用中原辦災民填補他們遷走的空缺。

好主意!不但解決了錢糧的問題,還可以提升河西隴右以及靈武的漢人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