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興亡皆是……百姓苦(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一章 興亡皆是……百姓苦(上)

張遼將重合城團團圍住後,在接下來一連十多日的時間內,卻並沒有要主動進攻的意思,甚至連象徵性進攻也都沒有,這讓城中的韓猛大為疑惑。

不過他更疑惑的是,為什麼南皮方面卻沒有援軍到來。

大公子到底在幹什麼?

其實不僅韓猛疑惑,就連趙雲等人也感覺很奇怪。

按理說, 我都放你韓猛出城求援了,這都十多天了,為什麼還沒有援兵抵達?

袁譚身為袁紹長子,就算年幼頑劣,也不至於見死不救吧。再者重合乃渤海門戶,若一旦丟失, 他的罪責也不小。

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 卻都猜不到真正的原因。

但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甚至很魔幻——袁譚慫了!

現年二十三歲的袁譚,雖被袁紹委派負責防守渤海,但其未經戰陣,聽聞敵軍動地而來,心中頓時有些慌。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向父親袁紹求救。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袁譚一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二沒有袁紹的命令,他若擅自出兵,贏了還好,敗了便無法交差。

但南皮距離鄴城足有八九百裡,哪怕袁譚派出的士卒行進速度再快,一來一回也得近七八日的時間。

在這些時間裡, 袁譚開始修整城防。

沒錯, 他非但沒有整軍備戰,準備救援韓猛, 反而擔心韓猛不敵,重合城陷落後敵軍便會直奔南皮, 所以提前修築一個龜殼。

這就不難理解趙雲等人的疑惑了。。

荀攸的計策本是極好的,但無奈碰上了一個段位低出下限的對手,導致一時間竟不能生效……

由此可見,有時候對手也不能太拉胯,不然連落入你陷阱的機會都沒有。

十日後,袁紹的回覆終於到了。不出意外,果然是讓袁譚率兵出城,救援重合縣。

袁紹在信中說得明白,自己也會派大軍前來增援,只是大軍徵調需要一定的時間,讓袁譚先撐住,就算不能戰勝徐州軍,最少也得保住渤海。

一個月內,援軍必至!

這下袁譚再也沒有了退縮的理由,只得率軍出戰。他兩千人駐守南皮,自己則親率四千主力趕往重合,救援韓猛。

然而這一幕全在趙雲的意料之中。

袁譚的軍隊剛剛行至半道,就被趙雲來了波圍點打援。

這場伏擊戰中,毫無防備的袁譚被打得大敗而歸,四千軍隊也只剩不到千餘人逃回南皮,就連袁譚被人都被張飛打得身受重傷,若非部下拼死相救,恐怕會慘死當場。

至此,渤海郡的守備力量已經被趙雲連消帶打,削弱得不剩幾分。

而徐州軍方面,則開始了真正的攻城戰。

之前趙雲不願率兵打攻堅戰,一來是因為自己此次出征只有兩萬人,他擔心損失過甚。二來南皮城高牆厚,沒有兩三個月不能成功。

而到時袁紹早已反應過來,回師東歸,裡外夾擊之下,自己也未必能討得了什麼好。

但經過一波誘敵,一波圍點打援後,這些問題都已經不復存在。

大敗而歸的袁譚手中兵力所剩無幾,且已經被打得銳氣盡失,自然不會再有出城迎戰的勇氣,只得據城而守,等待父親袁紹的援軍。

趙雲當即決定,先打韓猛。

初平二年,三月末,張遼正式率軍向重合縣發動進攻。

這一戰極為短暫,因趙雲早就派孫康率五百將士潛入城中作為內應,所以剛開戰的第二天,孫康就趁著韓猛把注意力全放在城外的時候,偷偷召集部隊,一舉向城門殺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城門守軍雖奮力抵抗,卻終究還是被孫康成功奪取了城門的控制權。

隨著‘嘎吱嘎吱’的聲響,重合城門被緩緩開啟。

張遼見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到,急忙下令全力攻城,並親自擂鼓。

張飛更是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面,不避箭雨,不畏生死。

血戰至日落,重合縣被徐州軍徹底攻佔。

說話的時候,趙雲的目光一直望著荀攸。畢竟計策是他出的,現在總要詢問他的意見。

但是一貫面癱的荀攸,此時卻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

只見荀攸站起來,先是鄭重一拱手,隨後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子龍將軍,你言百姓無辜,但咱們的將士們又有何罪?

明明可以不用損傷士卒性命而破城,為何不用?

敵軍三千人,若是據城死守,以南皮的城防,最少要一個月才能拿下。屆時袁本初增援的大軍早已抵達,我軍再想拿下渤海,不知要多耗費多少士卒的性命。

難道南皮百姓的命是命,我軍麾下將士的命就不是命?

將軍此言,某不敢苟同!”

荀攸的意思很明確,你顧及百姓無可厚非,但不能因為想善待敵方百姓,而寒了麾下將士們的心。更不能因憐憫百姓,而貽誤戰機。

趙雲堅持的,是林朝一貫的思想,戰爭這玩意,就應該限制在戰場上。

而荀攸只看成果利弊。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士兵的性命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中並無任何分別。

如何用最小的損失達成最大的戰果,這才是他身為軍師應該考慮的。

去年出兵泰山時,面對泰山賊吳敦,荀攸就曾提出過水淹之計,但被劉備當場否決。

為此,劉備還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夫濟大事者,必先以人為本!

事後荀攸也曾認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事風格,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主公心繫百姓,仁義為本,自然沒錯。

自己忠心謀劃,盡人臣之本分,同樣也沒錯。

錯的,是這個亂世!

誠如林子初所言,只有儘快結束亂世,百姓才有立錐之地,生存之所。

聽了荀攸的話,趙雲一時語塞,再度陷入了兩難境地。

張飛見趙雲還在猶豫,心中大急,大聲道:“子龍,你就聽軍師的吧,快下令吧!”

沮授、審配等人也起身拱手道:“請將軍下令水淹南皮!”

眾人的勸諫,使趙雲無法再拒絕,縱然他心中很是不忍,卻也無可奈何。

“唉!”

一聲嘆息後,趙雲終於下令命張郃掘斷堤壩。但他還是盡自己所能,為南皮百姓留了最後一條活路。

“請張將軍掘斷堤壩時,儘可能先放些水出去,只餘能夠破城的水勢即可。如此,城中百姓或許能有條活路……”

無論水攻還是火攻,都是絕戶之計。

一旦成功施展,敵方將無任何活路,荀攸所說的兵不血刃,正是這個道理。

而此次趙雲做出了修改,只利用大水破城,不求連守城士卒和百姓一起淹死。水攻用到這個份兒上,趙雲也算是千古獨一份了。

“遵命!”

見趙雲同意水淹南皮,眾人面色一喜,連忙應道。

再看張飛,早已大步向帳外走去,準備親自去通知張郃。

可下過命令的趙雲,卻又緩緩坐了下來,抬頭向上望去的時候,目光中滿是迷茫與不忍。

監軍,若您在此,面對此情此景,又會如何決斷?

是夜,得到命令的張郃率軍掘開堤壩,滔天洪水滾滾而下,徑直流向南皮城。

由於是夜裡,大水又來得突然,袁譚尚在睡夢中,就有親兵前來稟報,城中被水淹了。

聞言,袁譚一個鯉魚打挺,直接從床上跳了起來,口中驚呼道:“春雨已過,何處來的大水!”

親兵單膝跪地,口中焦急地喊道:“小人不知,不過水勢甚猛,小人進來稟報時,大水已經快漫過城牆,還請公子速走!”

“走,速走!”

袁譚滿臉驚慌道,甚至來不及披甲就往外面跑去。

但剛走出府門,耳邊就聽到了滿城的哭喊聲和流水聲。

夜裡漆黑一片,這兩種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更像奏響了一曲慘絕人寰的樂章,令袁譚心中絕望。

再看腳下,已經有水漫了過來,頃刻間已經過了袁譚腳面,並且還在繼續上湧。

走?

周圍全是大水,又能走到哪裡去!

至天明時,洪水已經衝開了南皮城門,張飛與張遼率領著蓄勢已久的精兵衝殺而去,沒碰到絲毫阻力就殺入了南皮城中,開始收割袁譚的殘餘部隊。

是役,南皮守軍被滅,袁紹長子袁譚被張飛生擒。

南皮城破,幾乎等同於渤海陷落。

至此,趙雲北征的目的已經完成了一大部分。

至於趙雲心心念念的百姓傷亡情況……

縱然在他嚴令之下,張郃只留了這些日子積蓄的一半的水量,但還是淹死了五六千南皮城中的百姓。

更有無數的百姓房屋被毀,財物糧食被大水沖走。若不加以撫須,這些人遲早也會死於饑荒。

因此入城之後,趙雲直接拿出了軍糧接濟受災百姓。

所幸南皮府庫中的糧食還有一大半儲存完好,因此到沒有出現糧食無以為繼的情況。

至於戰前趙雲心心念念的林監軍,此時卻剛剛抵達泰山南城。

望著南城縣那不算高,卻極為結實的城牆,林朝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第二站,終於到了。

先前收拾了劉備的元從舊部,現在該輪到這些本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