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官渡鏖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官渡鏖戰

烏巢,隸屬於豫州酸棗縣,因南鄰烏巢澤而得名。

在後世,隨便一個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戰的勝負手正是烏巢劫糧。

其實此時曹袁雙方就實力來對比,曹操佔領的兗州多山,土地貧瘠,而豫州又是四戰之地,經過黃巾軍之亂、董卓亂政等數次戰火荼毒,早已變得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

雖然曹操佔據豫州之後,大力招募流民屯田,實行了許多恢復生產的做法,但也僅僅過去一年而已,所起到的效果還並沒有完勸展現出來。

相對而言,袁紹佔領的北方四州,所受的戰亂要輕的多,無論糧草還是兵源,都比曹氏要豐足。

所以整個官渡之戰前期,即使經過白馬之戰,曹氏兩度勝袁,但是袁紹的實力依然要遠遠強過曹操。

即使到了後來的相持階段,袁氏的優勢也要強過曹氏,透過拼消耗,幾乎就把曹氏拖垮。

只有經過烏巢劫糧之後,曹氏才徹底扭轉了頹敗的局勢,一舉擊敗袁紹,打贏了這場奠定北方局面的戰役。

只可惜,在真實的歷史上,袁紹將糧草囤積在烏巢是許攸前來高密,曹操才得知的。

而這一世,許攸如今還在許都關著,自然沒法前來給曹操開全圖了。

丁辰只能自己來。

“你帶領信得過的兄弟,多帶乾糧,隱藏在烏巢澤中,隨時監視烏巢動靜,”丁辰對魏青道:“若發現什麼異常,立即前來報我。

另外,你們萬萬不可洩露行蹤,讓他人發現。”

“諾!”魏青應了一聲道:“放心吧,此前我可是作過幾年細作,這盯梢的事兒我熟悉。

可是……盯梢誰都能做,馬上就要打大仗了,把我們這幫人派去做這個,似乎有點兒……”

“有點兒大材小用是麼?覺得不如在戰場上立的功勞大?”丁辰微微笑著問道。

魏青愣了愣神,隨即點了點頭。

他習慣於在戰場上縱橫決蕩,的確有點看不起細作所做的那些蠅營狗苟之事。

好男兒自然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獲取人頭功,建功立業。

如今大戰在即,正是一展身手的時候,卻派他去盯梢,能立什麼功勞?

可是丁辰卻表情嚴肅的道:“不要小看了這次任務,你若真能發現異狀,所立的功勞會超乎你想象,讓別人去我還信不過呢。”

魏青將信將疑的答應,然後退了出去。

回到軍營之後,從他百十名手下之中暗自挑選了十幾個懂水性的親信出來,向他們透漏準備前去烏巢澤隱藏盯梢一事。

那一眾親信雖然不敢違抗命令,但心中不免懷有怨言。

理由跟魏青一樣,覺得做這種事上不得檯面,頂多也就通風報信,恐怕與立功無緣了。

十幾人帶足了乾糧,悄無聲息的出發……

官渡的防禦工事內,曹操帶領眾文武巡視了一遍,點頭對旁邊的劉曄稱讚道:“子揚這工事築的不錯,短短數月便築城如此規模之城牆,還嚴密封鎖了訊息,實屬不易,值得誇獎。”

其實早在數月之前,曹氏郭嘉荀彧等眾謀士早就預見到大戰即將爆發,同時也選定了官渡作為決戰之地,於是曹操暗中派劉曄調集人手,前來主持修築防禦工事。

到如今這工事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劉曄卻搖搖頭道:“主公謬讚了,其實還是時間太倉促,故而僅能修成這等規模。

若再有數月工夫,在下能將這所有城牆再加高五尺,將來大戰起時,所起到的作用要比現在強數倍。”

曹操笑道:“此戰乃是袁某所發起,何時開打由他袁本初說了算,主動不在我。

不過依老夫看來,子揚這就不錯了,看來當初老夫沒選錯人。”

劉曄是謀士中比較獨特的,他似乎對一些工匠類的技藝比較有研究。

這時候,有斥候來報:“稟主公,袁紹親率四十萬大軍前來,已渡過黃河,向此進發。”

“四十萬大軍?”曹操冷笑道:“他袁本初也真敢胡說,依老夫看,他頂多有十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時候斥候猶猶豫豫的從懷中掏出一張紙道:“那袁紹……還命人做了一份檄文……這是抄錄的一份……”

“拿來我看,”曹操伸手接過那張紙。

雖然他早有準備,袁紹的檄文裡恐怕沒什麼好話,可是看完之後,依然氣的不輕。

他把那張紙撕的粉碎,瞪著眼睛怒道:“陳琳匹夫,顛倒是非,信口雌黃,待將來老夫將其捉拿,必把他碎屍萬段。

子文,你替老夫寫篇文章,罵還給他。”

丁辰聽了不禁有些尷尬,此前他做的那些文章都是抄來的,真要讓他做命題作文,他哪會?

說起來華夏史上最出名的兩篇檄文,其一正是陳琳所做這篇,其二乃是駱賓王所做《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可那是罵女皇帝的,想要生搬硬套也套不上。

好在曹操雖然生氣,但是也沒有盯著這件事深究。

因為袁紹大軍渡過黃河之後,很快就殺奔官渡而來,並沒有給曹操留下太多的準備時間。

曹操斷定袁紹的四十萬大軍定然是虛數,所以決定以逸待勞,趁袁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之機突襲一下。

於是曹操親率主力大軍,待袁軍剛到之時,便率軍殺了出去。

沒想到被袁軍迎頭痛擊。

袁軍軍兵實在太多了,曹操那不足五萬人馬殺過去,非但無法撼動袁軍的軍陣,曹軍自己還損失慘重。

想要撤退又被袁軍追著打,最後付出近兩萬人身死的代價才倉皇逃了回來。

這一戰也把曹操打醒了,再也不敢小覷袁軍的實力,躲回到防禦工事之內,無論袁軍如何叫陣,再也不敢出戰。

袁紹隨即下令強攻。

袁氏大軍開始使用傳統的攻城方式,搭雲梯攀爬,用撞車撞擊城牆上的門。

曹軍則穩守城頭,有條不紊的還擊。

事實證明,劉曄修的這防禦工事固若金湯,袁氏大軍在城下損失不少人馬,但是卻始終無法攻上牆頭。

而且整個城牆上連通著許多堡壘,軍兵可以囤積在裡面,且戰且休息,做的有條不紊。

曹操見局勢穩住了,剛剛戰敗的陰霾一掃而空。

至少他現在的糧草還能堅持一陣子,只要穩穩守住官渡,該著急的是遠道而來的袁紹。

畢竟官渡距離曹氏大本營許都很近,有益於運輸糧草物資。

而此地離鄴城卻遠的多。

看著軍兵死傷慘重,依然不能撼動那防禦工事分毫,袁紹在大營之中氣的暴跳如雷。

他一邊揮著衣袖走來走去,一邊指著城牆怒罵道:“那曹阿瞞什麼時候學會了當縮頭烏龜,躲在這龜殼之中不肯出來,難道老夫便拿他沒辦法了?

諸公誰有破敵之良策,不管成與不成,但講無妨。”

這時候審配道:“在下有一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正南請講,”袁紹凝神道。

審配想了想道:“我觀那曹氏修建工事,遠高於普通城牆,足有兩丈有餘,我軍雲梯很難搭上牆頭,故而攻打不順。

我北方產一種紅松木,又細又高,樹身便有兩丈。

若以此等松木為材,於曹軍城牆跟前大量搭建三丈高之樓櫓,置弓箭兵於樓櫓之上,以上凌下,向城牆上勁射,曹軍又如何抵擋?”

“這主意不錯,”袁紹捏著鬍鬚微微點頭,對審配道:“既然這主意是正南你出的,此事就交由你負責,無論是誰,均聽從你調遣。”

“諾!”

審配領命之後,立即著手安排。

他首先派人,去幽州傳令,讓幽州牧發動民夫,前去大量砍伐松木運到前線上來。

此時袁氏已經全部控制了幽州,一聲令下,發動的民夫至少以十數萬計。

於是松木被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前線來,並在大營內搭起兩百個三丈多高的樓櫓。

每個樓櫓上面有座平臺,上面可平行站立十五個人左右。

民夫們喊著號子,用滾木當輪子,將高大的樓櫓推到曹軍防禦工事面前,那樓櫓比曹軍城牆還要高一丈多。

審配遴選了三千臂力較大的弓箭兵登上樓櫓,居高臨下,向對面城牆上的曹軍射了過去……

起初城頭上的曹軍,對於袁軍推出這麼高的龐然大物還有些嘲笑,可是沒想到對方的弓箭兵竟然登上那些領他們仰視的龐然大物,並向這邊射起了羽箭。

由於對方是從上往下射,所以不止牆頭上的軍兵看的一清二楚,而且羽箭力道十足,簡直就像在射活靶子一樣。

一時間牆頭上曹軍被射的狼奔豕突,很難找到對方的射擊死角。

在這箭雨之下,曹軍躲無可躲,射死射傷無數,忙用羽箭還擊。

但畢竟是從下向上射,威力自然大大不如袁軍的從上往下射。

袁紹見審配這主意竟然如此奏效,不禁大喜過望,當即派人繼續攻城。

有了“空軍”的配合,羽箭不要錢似的射向曹軍牆頭,曹軍既要防空,又要防止敵軍從下面爬上來,一時間被弄得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許褚曹純舉著盾牌保護著,曹操親自登上牆頭指揮軍兵守衛。

此時牆頭上的防禦壓力依然很大,軍兵們只能一邊舉著盾牌,一邊攻擊底下爬上來的敵軍。

只是盾牌畢竟太小了,防護面積有限,稍微偏移,身體便暴露在斜上方樓櫓上袁軍弓箭兵箭下,導致牆頭上的曹軍大片大片被射死。

正在曹操憂心忡忡的時候,丁辰突然道:“丞相,何不令軍兵用茅草紮成草蓋,如此既保護了軍兵,又有了羽箭,豈不兩全其美?”

這時候他想起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既然茅草捆能擋住弓箭,何不做成茅草傘?

反正茅草又不重,即使做成大傘蓋,也比盾牌輕的多。

曹操聞言,心中大喜,對身邊曹洪道:“就依子文之言,立即派人做茅草傘蓋,防護軍兵。”

曹洪立即組織人手前去伐茅草。

此時正是秋末時節,茅草都已經枯黃,而且到處都是。

曹洪命人先把茅草用麻繩勒成小捆,再用竹片固定,把小捆茅草排成一大排,如此一個一丈見方的方形茅草散就做成了。

有親兵拿著出去試了一下,果然飛蝗如雨的羽箭射來之時,羽箭只是扎在了茅草傘的上方,但是並沒有扎透。

而且箭尖沒傷到,拔下來就能反擊回去。

曹洪看了大喜過望,隨即命令軍兵大量製作這種茅草傘,並很快就配發給牆頭上的軍兵。

如此一個軍兵擎傘,便能護住七八個曹軍,再也不用擔心頭頂上射來的羽箭了。

見這茅草傘如此好用,堡壘內的曹操不禁哈哈大笑道:“子文這主意的確不錯,且看他袁本初備下了多少羽箭,不妨都給老夫射過來,老夫正好不用做羽箭了。”

“還是子文的腦袋活泛,主意多,打仗從來不用蠻力,還屢屢收到奇效,”曹洪不由讚歎道。

曹操捏著鬍鬚微微頷首,非常認可曹洪的說法,丁辰的想法雖然看起來天馬行空,但實際上卻很是奏效,一般人也想不出來那樣的主意。

劉曄沉思道:“丁君侯這茅草傘雖是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始終被袁軍按在下面射,終究不是個辦法,應當另覓他策,把袁軍所做高臺擊毀才是。”

“子揚可是有了什麼好主意。?”曹操凝神問劉曄道。

劉曄不慌不忙,從懷中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的小車,放在桌上道:“在下近日有感而發,製作了一臺投石車,請主公以及諸位看看,能否一用。”

丁辰等人湊上前去仔細觀看,只見小車做的很精緻,最外面是一個木頭架子,中間橫著一根長杆,杆的一頭有個凹槽。

劉曄放進去一塊花生米大的石頭,輕輕一拉長杆的另一端,對面那凹槽裡的石頭劃過一條弧線飛了出去。

其實這投石車早已有之,只不過劉曄稍微改進了一下,做的極為巧妙,運用了槓桿的原理,不用費多大的力氣便把石頭拋出去,而且速度極快。

“主公請看,若是將這拋石車放大,能放鬥大的石頭砸向袁軍高臺,豈有不被砸爛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