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馬鈞的硬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八章 馬鈞的硬弩

弩機自春秋時期發展到這漢末,也有千餘年的歷史了,製作工藝以及使用方法已經非常純熟,為朝廷大規模裝備。

畢竟訓練一個弩兵要比訓練一個弓箭兵容易得多。

而這千年來,人們也早已經認可了掛弦、上弩箭、扣懸刀、發射,這一整套動作,卻沒有人覺得這樣做繁瑣。

可是丁辰來自於兩千年後,對後世的軍械也有所瞭解,而且他也在影片上見到過弩機使用,的確能夠將掛弦與上箭合併成一個動作。

見少年馬鈞怔怔的看著自己,丁辰接過弩機,在上面比劃著道:“你想過沒有,在這上面裝一個儲存弩箭用的箭匣。

同時這箭匣又有掛弦之功效,待箭匣向後拉動之後,匣內的弩箭自動落到下方的箭槽內,扣動懸刀,弩箭發射。

然後箭匣前推,後拉,再次掛弦。

如此週而復始,直到箭匣射空為止,豈不要比這般快速的多?”

馬鈞顯然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聽了丁辰的話,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丁辰沒有打擾他,靜靜的坐到一旁,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馬鈞突然抬起頭道:“我……我要是做……做好了,能……能見到母親麼?”

“當然能,”丁辰肯定道:“只要你能給我做出這種弩機,我自有辦法把你母親請到許都。”

“我……母親歲數大,坐坐不了那囚……囚車,”馬鈞吃力的道。

丁辰正色道:“我說的是請,豈能讓你母親坐囚車?”

“這……這裡管……管飯麼?”馬鈞從小窮怕了,始終擔心的都是吃飯的問題。

即使後來長大了,他也不過做了給事中那樣的官職,當時掌權的已經是曹曦曹爽等人,對馬鈞的發明並沒有足夠重視。

所以這個天才發明家的才華,實際上是被埋沒了。

可是這一世的丁辰,卻準備把馬鈞製作的軍械發揮到極致。

丁辰笑道:“你放心,自有人給你把飯菜送來。

你需要什麼器具,出門直接喊人要就成,若是誰敢怠慢你,我自會收拾他。”

“我要一把鋸,一個鑿子,一截硬木……”馬鈞放下心來,接連要了幾樣做木工用的工具,然後盤腿坐在軟綿綿的羊毛氈上,歪頭託著腮,對著桌案上的弩機發愣,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丁辰也不再打擾他,出門把考工令叫過來,安排馬鈞所要的器具以及飯食等。

考工令自然無有不從。

丁辰隨即回去,繼續每日給那幫少年們授課,同時天天參加早議。

如今瘟疫散盡之後,北方的袁紹又在蠢蠢欲動,大舉向倉亭調兵,準備報官渡一箭之仇。

曹操這邊也開始秣兵歷馬,積蓄糧草,準備迎戰。

當然,曹氏這邊內政方面可謂人才濟濟,自然用不著丁辰前去操心。

不知不覺,十天過去。

這一日午後,丁辰溜溜達達來到考工監,想看看馬鈞製作的怎麼樣了。

考工令見到丁辰,立即苦著臉道:“君侯,您帶來的這個少年,好像痴傻了一樣呢,這些天除了往嘴裡填口飯之外,所有時間一直拿著那弩機默不作聲。

甚至連晚上都不睡覺,簡直是不眠不休。

做出來的東西,誰也看不懂。”

“帶我去看看,”丁辰知道馬鈞是想早日見到自己的老母親,所以才如此費心,儘量早一天完成他的任務。

丁辰突然擔心起馬鈞的小身板兒來了。

來到那間靜室,丁辰推門進去,馬鈞背對著門口渾然不覺。

“怎樣了?”丁辰來到前面,只見矮桌上果然擺了許都奇奇怪怪的零件,製作的非常精巧細緻。

丁辰一個文科生,自然對這些東西一竅不懂。

“差……差不多,”馬鈞吃力的道:“拿五……五十支弩箭來,試試……試試……”

“拿那麼多弩箭做什麼?”考工令不解的問道。

這考工監本來就是專門負責製作軍械的衙門,代表了大漢王朝製作武器的最高工藝水準。

可是此番丁辰驟然帶了一個少年過來,還讓考工監的人都配合他行事,考工監的官員自然感覺很沒面子,所以心裡對馬鈞並不友好。

只不過攝於丁辰的權勢,沒人敢使絆子罷了。

丁辰面色不善的回身看了考工令一眼,那考工令嚇得連忙縮了縮脖子,連聲道:“下官這就派人去取,這就去。”

不多時,弩箭被拿了過來。

就見馬鈞一雙靈巧的雙手如同組樂高一般,把桌上許多散落的零件全都組到一個木匣裡。

然後他又把弩箭對齊,全都堆入了木匣裡,最後把木匣安在軍弩上。

他向後拉動那木匣,弩弦隨即跟著動。

待拉倒盡頭,弩弦剛剛掛上之後,就聽見咔噠一聲輕微的響動,似乎觸動了哪個機括,一枚弩箭被壓在了弩弦上。

他隨即搬動懸刀,“嗖”的一聲,弩箭射出,釘在了木牆上。

接著他又向前推動木匣,拉回來之後又掛上了弩弦,再次射出。

如此發射一支弩箭,前前後後所用的工夫不過一個呼吸而已。

那考工令看的目瞪口呆,驚奇道:“竟是……這樣快,如此一來,這弩箭的威力,快要趕上弓箭了。”

丁辰欣喜異常道:“這不是成功了麼?”

這馬鈞果然心靈手巧,照這樣看,製作的的這個箭匣,都快趕上半自動步槍了。

只需一隻手不停的搬動弩機上面的弩匣,然後另一只手發射就可以。

這套動作連貫下來,射速的確要比弓箭快的多。

而且他把弩箭放在一個箭匣裡,裝填似乎也很容易,如果可能,每人可以帶好幾個箭匣,到了戰場上隨時更換,就像槍械換彈夾一樣。

“我這就派人去請你老母親,”丁辰說著,隨即又想起一事,問道:“你既然已經做成了,卻為什麼不派人統治我?”

馬鈞道:“要……要是能讓我……我母親每天吃……吃飽飯,我便能讓……讓這支弩機威力提……提升數倍。”

“我說過,你母親山珍海味管夠,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丁辰心想看來這馬鈞雖然不善言辭,但是心裡還是挺靈的,竟然還留了一手。

他很好奇,馬鈞如何能讓這支普通的軍弩提升數倍威力。

只聽馬鈞道:“這……這個速度是……是可以了,只是弩機太……太軟,力……力道不夠,射不透……透鎧甲”

“可是……這支弩,上弦已經很費力了,”丁辰掛弦的時候要用盡全力才能把弩弦拉開,馬鈞也是如此。

丁辰繼續道:“你說弩機軟,可這支弩乃是大漢制式軍弩,說明大部分軍兵的力氣也就如此,你若把弩機做硬,射出去的弩箭力道倒是夠了,可是沒人拉的開豈不白費力氣?”

一個弓箭手射箭時,自然是力氣越大,拉的弓越硬,射程越遠,威力也就越大。

一個弩手也是如此,只不過軍弩為了輕便,往往都做的比較小巧。

如此一來,同樣力氣的軍兵,用弩射出去的穿透力自然遠遠比不上羽箭。

馬鈞改制的這支弩,既然能成為大漢制式武器,自然是照顧到了所有軍兵的力氣,此前丁辰想要拉開,都很費勁。

只見馬鈞從桌上拿起最後一個長條零件安在弩匣上,然後笑吟吟的遞給了丁辰,示意丁辰來試試。

丁辰雖然是個文科生,但是僅憑初中物理知識便知道,馬鈞最後按上的這個玩意,叫槓桿。

F1L1=F2L2。

F1=F2L2/L1。

丁辰搬動那根長條木棍,果然輕輕鬆鬆就把弩弦拉開掛上了。

他不由的佩服眼前這個少年,又沒人教他物理,他卻無師自通,設計出了如此精巧的機械。

如此一來,這把制式軍弩的力道顯然是不夠了。

他問考工令道:“你這裡,還有沒有更硬的弩?”

考工令想了想道:“我大漢軍弩分為一石弩到八石弩不等,聽說下官的前任在位時,曾做過一批弩機,比八石弩還要硬,以至於九成以上的軍兵都拉不開。

正因為此,其遭人彈劾而下臺。

如今那批弩機的樣品還有幾隻在庫房裡呢。”

“快去取來一試,”丁辰興奮的說道。

那批弩既然大部分人都拉不開,自然是比這支通用軍弩要硬的多。

不多時,就有考工監官員把一隻佈滿塵土的軍弩拿了過來。

從外形上看,這只軍弩與那只通用的沒什麼區別,只不過通體黑了不少。

馬鈞把弩匣裝上之後,拉動長杆演示了一下,口中道:“好……好……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考工令聽馬鈞連說三個好字,心中松一口氣,讓這少年滿意還真不容易。

就聽馬鈞繼續道:“好……好軟……”

考工令:“???”

他差點一個跟頭前趴過去,這已經是硬到軍隊都沒法正式裝備的硬弩了,對方竟然嫌軟?

其實在馬鈞製作的槓杆作用下,相當於一個人的力氣瞬間增加了數倍,這種有細微差別的弩機自然就不夠看了。

丁辰道:“匠人可在?立即給我製作更硬的弩機。”

“有,有,”考工令連忙道:“下官這就去安排。”

在任何時代,軍工都代表了製造水平的最前沿。

華夏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製作刀劍以及弓胎的彈性金屬冶煉配比,掌握這種配方的人,自然全被籠絡到了軍中。

丁辰就在這裡等著,過了約有兩個時辰,已經是掌燈時分,有官員捧著一隻還帶有餘溫的鐵胎硬弩給拿了進來。

馬鈞把箭匣裝上,拉動長杆試驗了一下,連連道:“行……行……”

考工令心中長出一口氣,總算能做出一支讓這位小爺趁手的硬弩了。

馬鈞繼續道:“行……行不通,再……再硬。”

考工令差點噴出一口老血,知道這小子是個結巴,要不然真以為他在戲耍考工監這一幫人。

若不是丁辰在這裡坐鎮,一眾官員早就惱火了。

這時候送鐵胎弓前來的官員小聲道:“聽製作的匠人說,再添一點也就添到頂了,加再多,這胎做出來便容易開裂。”

“那就按你們極限來,”丁辰命令道。

……

這些日子,曹操議事也頻繁了許多,眾人知道,這是大戰又要開始的徵兆。

日上三竿,曹操書房。

晨議之外,曹操把一眾核心文武留下來,繼續商議。

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謀臣,以及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武將都在。

丁辰自然也在這裡。

曹操坐在中間,沉聲道:“據細作報來,袁紹已聚起七萬大軍,號稱十萬,進駐倉亭,隨時準備渡河,揮師南下,以報官渡之仇。

諸位看,該當如何應對?”

此前曹氏雖然打贏了官渡之戰,但是缺糧的狀態依然沒有改變,所以曹軍此時依然還是保持三萬人上下,沒增沒減。

而袁紹對河北統治日久,手中所掌握的存糧要比曹操雄厚的多,所以在短時期內便能恢復元氣,集聚了七萬大軍。

袁氏軍事實力又超過了曹操,也就有了報官渡之仇的資本。

這時候程昱在旁邊淡然道:“袁紹二十萬精銳河北軍兵已在官渡被主公盡數殲滅,如今聚起這所謂七萬大軍,不過是新招募的新兵而已。

其訓練未久,便被袁紹急匆匆趕上戰場,不足慮也。

主公可使用‘十面埋伏’之策,將手下軍兵化整為零,分為十路,每一路均置之於死地。

我軍本就較袁軍勇猛善戰,再身懷陷陣之志,背水一戰,則袁軍不足為慮也。”

“仲德言之有理,就依此計行事,”曹操點了點頭,非常認可程昱的見解。

其實如今雖然曹氏勢弱,但曹操以及眾謀臣卻是信心十足。

正如程昱所說,袁紹軍兵雖多,但都是新兵,戰鬥力可想而知。

此前在官渡,連面對二十萬主力袁軍,曹氏都打贏了,如今再面對袁氏一幫烏合之眾,豈有不贏之理?

這時候,曹昂在旁邊突然道:“父親,此戰既是化整為零,分十路出擊,兒願親領一路前去。”

曹操看了兒子一眼,想到到此戰壓力並不大,也實在需要兒子建立軍功以服眾,所以點了點頭道:“也可,不過前些日子,子桓、子丹、子建他們前來請求,也要上戰場立功。

我曹氏馬上起家,我之子嗣也應從小於軍中歷練。

這次子桓、子丹他們也編入你軍中,你可要照看好你一眾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