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從救曹操長子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諸葛神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二章 諸葛神算

劉備自從在小沛戰敗之後,便帶領關張二將以及孫乾糜竺等人來到荊州避難。

劉表安排其屯駐新野縣,直接面對北方的宛城,其實也是在替荊州看守門戶。

劉備也沒有辦法,此時他勢力未成,在徐州屯駐小沛,是給呂布做看門狗,到了荊州屯駐新野,又是給劉表做看門狗。

只不過這兩處當狗的地方卻大有不同,荊州經過劉表十幾年的治理,局面安定,許多北方士人紛紛跑到荊襄來避禍。

而且劉表也是天下頂級名士,自從入主荊州之後便任用司馬徽等人大力辦學堂,以博求儒術。

所以襄陽成了戰爭的緩衝帶,成了流亡人員的棲息地,又成了天下讀書人的首選之地。

這其中就有跟隨叔父諸葛玄從琅琊郡前來避亂的諸葛亮。

劉備自從來到新野之後,經司馬徽指引,去隆中邀請被龐德公譽為“臥龍”的諸葛先生。

諸葛亮一篇《隆中對》讓劉備心悅誠服,從此劉備集團便有了長遠規劃,有了戰略目標。

劉表的臥房內,劉備經過侍從指引低頭匆匆進來,對著病榻上的劉表拱手施禮道:“弟劉備,見過兄長。”

“賢弟,快請坐,”劉表微微睜開眼睛,看了看眼前的劉備,伸手指了指那桌案。

劉備卻沒有過去,反而湊上前道:“兄長無需客氣,當年如非兄長收留劉備,小弟早已無處容身。

兄長如有何吩咐,直接開口即可,小弟定當竭盡所能。”

“賢弟,”劉表伸出乾枯的手抓住劉備的手,有氣無力的嘆息道:“為兄當年匹馬入宜城,為漢室坐鎮荊州已有十餘年了。

這些年來,為兄雖未曾為漢室開疆拓土,平定天下,可至少也保住了這一方百姓平安,使黎民安居樂業。

如今為兄恐怕是大限將至了。

可偏偏此時,東有孫氏攻取江夏,北有曹操攜數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

為兄之二子,賢弟也知道,皆難當大任,故而為兄有個不情之請。”

劉備站在旁邊靜靜的聽著,屋裡一片寂靜,只有幾道輕微的呼吸聲。

劉表繼續道:“賢弟之雄才,遠勝於我二子。

故而為兄想請賢弟接手荊州,如此方可保荊襄平安。”

“兄長,此事萬萬不可,”劉備大吃一驚,連忙拱手道:“兄長只是疥癬小疾,不足為慮,只需稍加調養,旬日便可痊癒,何必說如此喪氣之語?”

“老夫自己的身子,自己心裡有數,好不了啦!”

劉表閉目嘆息道:“老夫今年已六十有七,縱死也不算夭壽,賢弟不用出言寬慰,早早領了這荊州牧之職,安撫文武上下以及數百萬軍民,共同抵抗曹操與孫權。”

“劉備多謝兄長信任,但兄長這話是要折煞小弟,”劉備激動的流下一滴眼淚,動容道:“小弟智術短淺,實在難堪如此重任。

即使兄長百年之後,無論哪個侄兒接替這荊州牧之職,劉備都會鞍前馬後,瀝膽濯肝。

方今形勢,二侄兒坐鎮襄陽,其有兄長麾下諸多文武輔佐,且深的民望,抵禦曹操應當輕而易舉。

唯有大侄兒鎮守夏口,獨立面對江東孫氏,力量稍顯單薄。

劉備願意率部眾去夏口幫助侄兒抵禦孫氏,還請兄長應允。”

其實劉表的兩個兒子,正是荊州眾文武明爭暗鬥的焦點。

大公子劉琦,在劉表未繼任荊州刺史之前已經成人,是劉表坐穩荊州之後才跟著來的。

而二公子劉琮,則是劉表跟本地豪族蔡氏聯姻之後所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派。

所以劉琮雖然年幼,但是蔡瑁乃是他的親舅舅,他自然得到了本地豪族勢力的強力支援。

而另一方面,大公子劉琦跟荊襄本地人沒有任何關係,作為外來者,只有劉備這等外來勢力支援,根本無法與實力強大的荊襄土著抗衡。

但劉琦又是長兄,應當名正言順的被立為世子,所以蔡夫人甚至動過想要直接除掉劉琦這個絆腳石的念頭。

劉琦覺察到繼母的不軌,在荊襄沒有人可以幫忙,只能求到同為外來者的劉備頭上。

是諸葛亮為劉琦分析了一下,以劉琦現有的實力,想要繼承荊州牧是不可能的,而且留在劉表身邊極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所以不如早早的離開荊襄,去往外地鎮守,如此還能掌握部分兵權。

這便是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道理。

當時劉琦又問諸葛亮,應當去哪裡鎮守,諸葛亮給劉琦選了江夏郡的夏口,並且告訴劉琦,無論如何都要去那裡。

劉琦當時並不明白,荊襄有九個郡,數十個縣,他想要逃出去避禍,去任何一個郡縣鎮守都可以。

去一個沒有外敵的郡縣,豈不是更能苟延殘喘,還可以暗中發展勢力?

卻不知道為什麼,諸葛亮非要讓他去夏口。

要知道江夏郡直面江東孫氏,孫權父子做夢都想拿下江夏,他去夏口豈不很危險?

可是諸葛亮卻告訴他,只有去夏口,蔡氏宗族才肯放他前去。

他也沒有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

後來他跪到父親面前面前哭訴,說要主動去夏口鎮守,劉表聽了心裡也很不好受。

這個兒子身體本來就不好,在荊襄雖然貴為大公子,但是所有劉琮的擁躉都把這個兒子視為眼中釘,故而兒子的日子必然很不好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眼前這情形,他就算想立這個兒子為世子,沒有人支援,到時只會害了對方。

所以兒子主動提出外出鎮守,相當於主動放棄了世子之位,離開這權利的漩渦,倒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可是兒子主動要去夏口鎮守,劉表聽了卻也於心不忍。

夏口那是什麼地方?

那裡隨時面對戰爭,劉琦根本就不是個打仗的料,去夏口那不就是找死麼?

可是事情卻出乎了劉表和劉琦意料之外,也應驗了諸葛亮的判斷。

那一眾荊襄本地豪族之中,也並非沒有智力卓絕之輩,他們知道劉琦雖然勢弱,但也並非全無支持者,只要劉琦到了任何一個地方,手下有了直屬軍將,將來劉表一死,那便是個不安定因素。

要知道,此前袁紹把長子分封出去,袁紹死後導致兄弟反目,被曹操趁虛而入的教訓還近在眼前呢。

所以荊襄豪族們自然不可能放劉琦去別的地方,他們甚至慫恿蔡瑁以及蔡夫人早做決斷,趁早把劉琦給除掉,以絕後患。

可是劉琦主動提出去往夏口,荊襄豪族勢力倒是覺得,這也不是個壞事。

說到底夏口是荊州的門戶,這相當於劉琦主動提出去給荊州看守大門,那有什麼不同意的?

所以一眾支援劉琮的土著勢力倒開始主動勸說劉表,趕緊讓劉琦去江夏。

如此,劉琦暗嘆諸葛先生神算的同時,趕緊離開了襄陽,逃出了生天。

如今劉琦屯駐夏口,手下軍兵雖然不多,但至少也有一萬人馬。

而黃祖已死,以劉琦手下這點人馬想要防備孫權便很難了,所以劉備主動提出前去幫助劉琦抵抗孫權。

“賢弟,你也要去夏口?”劉表閉著眼睛,虛弱的道:“為兄實在是想讓賢弟接替這荊襄之主啊。”

“兄長,我意已決,還請兄長應允,”劉備決絕的道。

劉表閉著眼睛無奈的微微點頭道:“那好吧,有賢弟去往夏口,這東方之事,為兄就不再操心了。”

“請兄長放心,”劉備斬釘截鐵道:“只要劉備到了夏口,孫氏休想跨入荊州土地半步。”

劉表沒有說話,只是下巴微微動了動,示意知道了。

劉備施禮,走了出去。

隔壁房間內,蔡瑁擺了擺手,讓一眾刀斧手全都退下,冷笑著自言自語道:“看來那劉備還算識相。”

……

劉備離開了劉表的房間,在外面會合關張二將,跨上馬匹,緩緩向驛館行去。

張飛在旁邊不解的問道:“那劉表明明將荊州相讓,兄長為何不肯接受?

這荊襄九郡,豈不比那新野小縣強的多?”

劉備皺著眉頭道:“這荊襄九郡把控在蔡氏以及蒯氏等豪族手裡,即使劉景升乃是真心相讓,我等於此毫無根基,豈能坐的住那荊州之主的位置?

快些回去,會同軍師,去往夏口為上。”

另一側的關羽手捋長髯,沉吟道:“小弟還有一事不明,軍師為何非要我等也去夏口?

既然北方曹操大軍來襲,荊襄危如累卵,我等何不會同劉琦軍馬,移師上庸。

難道還真要去夏口,替荊州把守門戶?”

關羽乃是有勇有謀之人,這荊州並不是他們的,如今強敵來犯,應當讓荊州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荊襄本地豪族首領蔡瑁,率領荊州軍主力抵抗,豈能讓他們兄弟帶領自己的軍隊去打頭陣?

這不是給本地豪族當槍使麼?

所以率軍退避三舍,去往上庸暫時保存實力,等荊州軍跟曹氏或者孫氏拼的差不多了再選擇如何作為,那樣才是上上之選。

“等回去問明了軍師便知,”劉備回答道。

兄弟三人來到驛館內,軍師諸葛亮正等在此地。

此時的諸葛亮不過二十七八歲的年紀,身高八尺開外,身著布衣,頭戴綸巾,顯得儒雅非凡。

值得一說的是,布衣、綸巾是這個時代農人的打扮,諸葛亮後來也自稱自己躬耕於南陽。

但諸葛亮的家世,卻也沒有淪落到真要靠耕地來謀生的程度。

更何況他的岳母乃是本地豪族首領蔡諷的女兒,與蔡夫人乃是親姐妹。

荊州牧劉表正是他妻子的親姨丈,手握重權的蔡瑁是他妻子的親舅舅,有這等背景,還用得著像農人般耕種?

他之所以穿布衣,做農事,乃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士人以習農事,穿普通百姓衣服為風雅之事。

譬如嵇康打鐵,向秀鼓風,堂堂的竹林七賢,也正是用這種參加勞作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卓爾不群。

而堂堂的江東大都督周瑜,平常也是頭戴綸巾,這是儒將的標準打扮,也是魏晉狂放之風的開端。

“主公跟劉荊州相談如何?”諸葛亮笑著迎了上來道。

“他要將荊州託付於我,讓我給拒絕了,”劉備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主公英明,這未來荊襄之主是誰,他劉荊州說了也不算,如今卻要讓給主公,這是要把主公架火上烤呢,主公拒絕就對了。”

劉備微微一笑道:“先生快給雲長跟翼德解釋一下,為何非要讓我等去夏口。

他們倆想要去上庸保存實力。”

“若襄陽有失,去往上庸又怎能躲得了?”諸葛亮淡然說著,來到一副輿圖前面。

他知道,恐怕連劉備都不知道他非要去往夏口的真正意圖,於是手指輿圖道:“諸公請看,這夏口乃是漢水併入長江之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師若能扼守此處,則縱橫千里長江,暢通無阻。

想來諸公不願去那裡,乃是因為此地乃荊州東方之門戶,唯恐江東來犯,怕我等給他人做了搶使。

可是江東孫權麾下有識之士甚多,值此曹操大兵壓境之際,豈能落井下石,依然前來攻打荊州?

必然會有人為孫權出謀劃策,聯合荊州,共同抵抗曹操。

所以夏口雖為荊州門戶,但此時卻是無比的安全,至少江東孫氏是不會來攻的。”

劉備等三人靜靜的聽著諸葛亮的分析,一句話也不敢插。

只不過他們心中依然有疑惑,難道去往夏口,僅僅是為了安全?

安全的地方多了,去上庸甚至再往南去往蒼梧,豈不更安全?

只聽諸葛亮繼續道:“江東孫氏佔據長江下遊,水師沉兵江上,將大江封鎖,這便是天險。

但是,這天險關鍵之地正在夏口。

試想若此地落入曹氏手中,則曹氏水軍便可順勢沿江東下,千里長江,任意往來,可以從任何一點攻擊江東,那長江天險便不復存在。

即使曹氏水軍現在還很弱小,可是曹氏佔據的地盤卻是十倍於江東,若曹操真想潛心打造戰艦,訓練水師,不消三年便能輕鬆勝過江東,這豈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如此一來,公屯兵於此,到時只需等待孫權派人前來與主公商談聯合便可。

反正我等不著急,是他孫權著急。”

劉備關羽等人聽得雲裡霧裡,總感覺說的的好像有點懸。

孫權跟荊州有殺父之仇,而且剛剛率軍攻打江夏郡,殺了黃祖,又奪取了大片地盤,豈能馬上就拉下臉派人來聯合?

孫權的臉皮也沒這麼厚吧。

突然驛館外有人匆匆跑了進來,劉備仔細一看,竟是劉琦身邊的親信。

那人前來躬身道:“小的奉大公子之命前來送信,此前江東派人前來商討,欲派魯肅去往夏口面見大公子,商談聯合抗曹事宜,大公子不知是見還是不見,特派小的前來詢問。”

劉備:“???”

關羽:“???”

張飛:“???”

兄弟三人面面相覷,軍師也太神了,說孫權要派人來談聯合,竟然馬上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