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後我成了大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四章 葉文潔的影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四章 葉文潔的影子!

人生不過數十載,紅塵一夢去無還,死亡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詞語,卻也是大家都需要去面對的話題!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那麼當我們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們會去往哪裡?

天堂?地獄?閻羅殿?

這些只是人們的主觀思想罷了,從科學的角度而言,人去世後究竟去了那裡,也有說法的,比如說靈魂量子態,在前世一位科學家還因為此項研究榮獲了諾貝爾物理獎,不過同時他也是爭議最大的一位獲獎者。

這個世界的貝斯利也看過絕密檔桉,知道此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是有一定的科學原理的,令他感到驚奇的是,弘文竟然在《球狀閃電》中也談論起了這個。

.....

在導師高波的幫助下,主角順利讀完了博士,成功建立了第一個球狀閃電數學模型,因此他在書中也有了正式的稱謂,陳博士!

馬上就要離開學院了,可在泰山所聽的事情始終在陳博士的心中是根刺,他忍不住去了張彬的家。

張彬聽完來意之後,沉默了許久,一根接著一根抽著煙,直至將包中的香菸抽盡,然後沉重的帶著陳博士推開了家中那扇緊閉的房門,這裡面隱藏著他所有的秘密.....

這個房間裡堆滿了紙箱,除此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副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是張彬去世多年的妻子,鄭敏。

紙箱裡是密密麻麻的演算手稿,是張彬耗費30多年的全部心血,他甚至已經演算出了三個數學模型,要比陳博士的那個精妙的多,可惜計算到最後始終不能自洽其說,他的研究之路是失敗的。

在張斌講述中,陳博士知道了原來鄭敏也是“球狀閃電”的痴迷者,並且還是第一個對球狀閃電進行直接測量的人,可惜在測量中如陳博士的爸媽一樣,化成了灰塵。

當初張斌不讓陳博士研究球狀閃電的原因,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學生陷入如他一般痛苦。

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喪妻之痛,也不是30年的研究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是他自泰山那次後,再也沒有見過球狀閃電。

用書中他的話說,【水手能忍受一生見不到大海嗎?登山者能忍受一生見不到雪山嗎?飛行員能忍受一生見不到藍天嗎?】

最後張彬將自己的演算材料全部送給了陳博士,還同意他掃描了一張自己妻子的照片,或許自己的學生能讓他再見到“球狀閃電”,這是他最後的一個希望了。

.....

將資料拿回家後,陳博士開始夜以繼日的研究,想把老師沒有走完的路續上,期間詭異的事情發生了,他經常在夜裡聽到一聲聲嘆息,無法判斷聲音的來源,彷佛佈滿整個房間。

終於在一天夜裡,開燈的一瞬間他看到搬回來的紙箱上隱約俯著一個白色影子,隨即又消失不見,這讓陳博士想到了老屋中的長髮。

然後他又發現在一頁計算稿紙上,除了原本張彬的計算公式外,多了新的筆跡,那筆記娟秀精細,是鄭敏的筆跡,可她距今已經去世了十二年....

夜寂靜無聲,陳博士都能聽到自己“砰砰”的心跳聲,忽然間他想到了什麼,立馬開啟了電腦,將那張掃描照片放大,清晰看到在鄭敏的衣服口袋裡放著一張3英寸電腦軟盤,然而在照片拍攝的那個年代不應該有這種軟盤....

陳博士感受到照片中的鄭敏在幽幽的看著自己,像是在對他訴說著什麼,他嚇壞了,連忙關掉了電腦。

一夜無眠,陳博士選擇了離開,跟隨高波去往雷電研究所。

......

看完這一段劇情後,貝斯利已基本猜出來書中的異象是什麼了,是量子幽靈!

之前在看《三體》時,面壁者泰勒就是想製作幽靈艦隊,量子戰士去和三體艦隊戰鬥。

當時貝斯利和眾多讀者一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現在看到此書的描寫,忽然覺得原來泰勒沒有那麼弱啊!這個計劃真的有可能成功。

再想想自己大學時學過的量子力學和看過的絕密檔桉,貝斯利升起了一股認同感。

“卡察....”

窗外又是一道閃電,白光灼眼。

此時的貝斯利已不再恐懼,反而饒有趣味的看著窗外,心中冒出了一個荒唐的想法,如果在大限來臨前讓閃電噼一下,自己能不能以量子的形態繼續存活。

當然,他不會去做的,太荒唐了,會被人恥笑的。

還是看小說吧。

(大家千萬不要嘗試,小說而已....)

......

在去往雷電研究所時高波告訴陳博士,張彬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太痴迷與理論了,沒有做實驗,也是因為他沒有錢去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波推薦陳博士與林雲搞好關系,她是做國防專案的,有穩定的經費來源。

陳博士聽從了導師的建議,聯絡了林雲,他自己也很想見這位美麗的姑娘,電話接通後,林雲主動邀請到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地方叫新概念武器開發中心,此時的林雲已經畢業,成為了一名少校軍官,再詳細的介紹了一下新概念武器後,她送給了陳博士一份禮物。

一份球狀閃電的目擊者的敘述記錄,不同他以前的看過的紙質紀錄,這次是錄影。

錄影中是一位直升機駕駛員的講述,他形容的球狀閃電和陳博士見過的一樣,區別在於當時他駕駛著飛機。

這意味大家研究的理論被打破了,球狀閃電竟然不受氣流的影響,它不是等離子體,研究方向錯了,需要重新找尋。

接下來陳博士在林雲的帶領下參觀了基地研究的各式實驗武器,無一例外全和人工製造閃電有關,也就是雷電武器。

期間林雲說,那位錄影中的飛行員死於雷電武器研發中,並繼續說著半成品的雷電武器,陳博士卻聽的頭皮發麻,小時候的經歷讓他異常恐懼這些。

最後林雲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她想讓陳博士幫助自己,幫助他們研究出人工球狀閃電,因為它的特性可以精準的選擇性打擊目標,還不受氣流的影響,這是任何武器都無法比擬的。

陳博士從來沒有想過研究它是為了殺人,他只是痴迷。

他大吼道,我將它深藏的秘密告訴你,你就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嘛?

你知不知道它殺死了我父母。

林雲慌亂起來,連聲說抱歉,說自己沒有想要傷害他的意思。

陳博士沒有再說話,返回了研究所,明確的告訴高波自己不會參與武器的研究,他不想再看到球狀閃電把人燒成灰。

高波聞言卻反問,難道你想看到在以後的某一天讓別人把我們燒成灰?

球狀閃電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研究肯定會和武器有關係,除非你完全放棄自己的追求。

......

“啪察....”

貝斯利點了一支煙,勐的吸了一口,又輕輕吐出,煙霧鳥鳥上升,就如盛開的玫瑰,他的臉在煙霧中忽隱忽現,眉頭緊鎖,像是在思考著什麼。

直至過了半支煙的時間,他嘆了口氣,從書桌上拿過一個檔案,凝視了許久,終於還是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份軍方的檔案,是申請成立新的核武器研究所,貝斯利本來想著擱淺,因為當前他們的武器已經非常先進了,沒有必要再去進行危險的研究。

可書中高波的那句話,讓他明白了一點,你不研究,不代表別人不研究,正如華夏國那位導彈專家的名言一樣,手中無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

菸頭漸漸燃盡,裡面紅色菸絲像極了某種核聚變的進化.....

......

林雲找到陳博士,再次表達歉意,並詳細解釋了研究雷電武器的用意,不是像他理解的用作殺人,用軍事術語叫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是以敵方最小的生命代價取得勝利的武器系統,而且首先攻擊的是敵方電子系統,不是人類。

最終陳博士答應了下來,或許是基於對林雲的喜歡,或許他無法放下對“球狀閃電”的研究,因為除了軍方,真的沒人願意投資。

在林雲的幫助下,陳博士想製作出一個迄今為止已知球狀閃電特性的數字模型,這樣透過運算就可以嘗試製作出來它。

奈何因為計算公式太複雜,即便動用單臺微機完成一次模擬計算也需要50萬小時,即五十多年。

以現有的資源,即便軍方也無法調動太多的微電腦,好在林雲想了一個辦法,她拿到了一個網址,登入網址可以進入一個所謂搜尋地外文明的組織,世界各地的網民都能接入,可以借用這裡的資源進行模擬計算。

在繁瑣的計算中,一天他們突然發現了一則留言,上面寫到:

【我知道你們在計算什麼,別浪費生命了,來找我....】

後面是地址,在俄羅斯。

......

於是他們倆飛過雪霧,循著地址找到了一座破舊的科學城,用司機的話說,這是城裡最便宜的住宅區,但這裡住著的可不是最便宜的人。

邀請他們過來的人叫格莫夫,他是個瘋狂且偏執的男人,他的屋子裡貼滿了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還有各種老照片。

陳博士一眼就認出那公式演算的正是“球狀閃電”,而那些老照片是真實拍下的“球狀閃電”,其中有一張竟然不是在雷雨天,是在晴天,這無疑又震撼了他,

隨後在格莫夫帶領下,來到了一個廢棄的軍事基地,這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雷電研究基地,聚集了曾經俄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他們透過各種手段模擬計算,創造雷電產生的環境,終於成功製作出了第一個人工“球狀閃電”。

然而在按照成功的引數進行繼續製造試驗時,卻接連失敗了幾十萬次,正當所有人失望時,意外的又成功了一次,奈何違背常理的是,兩次成功的引數完全不一樣。

於是他們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持續進行研究,期間總計成功了27次,但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這代表人類根本無法製作它,它是超自然的力量。

至此,這項研究結束了,格莫夫勸告他們倆不要再進行研究了,沒有任何意義,喊他們過來是想讓大家知道,曾經還有這麼一群人,為了理想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返程的路上,林雲還想勸說陳博士繼續研究,可這位男人,已經被打擊的毫無心氣,他說自己是凡人,狠心的鬆開了林雲的手,選擇了放棄....

.....

連續看了幾章的貝斯利眼睛有些痠痛,一旁的咖啡已經喝光,他起身來到了窗前,凝視著天空上的閃電。

“我們是凡人....它是超自然....”

長長嘆了口氣,他拉開了窗戶,冷風吹過,心中的渺小感澹了些許,也恢復了精神。

關上窗戶,回到了電腦前。

此時陳博士的形象已經不再深刻,貝斯利覺得他和汪淼半斤八兩,也就是一個劇情的推動者而已,相反,他對林雲這個角色越來越喜歡了。

......

恢復成普通人的陳博士,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生活,當“情敵”海軍艦長邀請他去海上遊玩的時候,發現他還胖了幾斤。

聊天時,艦長為陳博士講述了關於林雲的一則故事,她曾經造過一種傳統工兵手段無法探測的地雷,是液體,只需要鋪在地面上,有人經過就會產生爆炸,且殺傷力極大,但這違反了國際反地雷公約,被領導禁止研究,並將她訓斥了一頓。

可就在前不久,在某地兩個小國家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這種地雷,也就是說,林雲還在研究,並且用他們當做實驗....

很明顯林雲不止是少校那麼簡單,她背後還有強大的能量,這也證明了她的思想很危險。

因此艦長勸說陳博士返回林雲身邊,監督她,還說不要相信俄國人,當時那個年代他們的研究模式僵化死板,現在則不同。

陳博士沒有立即答應,他凝視著海上的燈塔,想到了父親曾經的講述,隱約間一個聲音響起。

【它說:那燈本來就在那裡的,但只有亮的時候你才能看到……】

什麼意思那?

其實球狀閃電就如同燈塔一般,無論亮起,還是熄滅,它就在那裡,它本身就是存在的,其實無需人工製造,只需要將它找出來就可以了。

......

“不會吧,不會吧,難道是我判斷失誤了?陳博士變聰明了?和羅輯一樣發現黑暗森林的奧秘了?”

貝斯利滴咕著,他總覺得不應該這麼簡單才對。

.....

想通了這一點,陳博士重新聯絡了林雲,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她,林雲很興奮,其實那個艦長是她安排過去的。

林雲邀請陳博士到自己家裡吃飯,她終於不再隱瞞自己的家庭,原來她的父親是一位上將,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她能將液態地雷運送出去。

上將在聽完他的想法,明確表明了支援,定下了天網實驗計劃。

聊完正事後,上將把女兒支開,給陳博士說起了林雲小時候的事情,她的母親在一次戰鬥中非常慘烈的犧牲,再加上他忙於工作,對林雲的關懷不夠,才導致了她的性格有一種危險成分,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忽略道德。

上將最後拜託陳博士照顧自己的女兒。

而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是證明了林雲極端的性格,在執行天網計劃時(即兩架直升機以相同的速度飛行,拖著電弧組成漁網一樣去捕捉隱藏的球形閃電。)發生了意外,電弧忽然熄滅,導致直升機尾翼起火。

林雲身為指揮官卻沒有通知飛行員跳傘,在她看來以飛行員的技術有一半的機率讓直升機成功降落,如果跳傘,飛機失事,天網專案就會被禁止。

事實證明林雲賭對了,飛行員雖然受了重傷,直升機安全落地了。

但林雲的行為引起了陳博士的不適,這是在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不過他又無可奈何,只能努力去解決問題,讓大家儘量安全些。

......

這幾章看的貝斯利眼冒精光,因為他發現葉雲的幼時經歷,還有她極端的性格,很像一個人,一個讓他曾經很著迷的女性角色。

“沒錯,很像,很像她,這麼看來林雲才是《球狀閃電》中的靈魂角色,她身上有葉文潔的影子!”

當貝斯利就此下定義的時候,他翻開了新的一章,這一章不久前他翻閱過,裡面有他熟悉的人物,丁儀!

......

ps:下章應該能結束,寫這本也是埋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