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認賊作父,我比呂布還猛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章未雨綢繆西北一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5章未雨綢繆西北一帶。

公孫瓚沒兒子,弟弟又被袁紹坑死了,袁紹的三個兒子中,現在最風光的是袁譚,不過他在青州也不太奈何得了田楷,加上現在青州多了呂布的勢力,他沒能像歷史上那樣,剿滅田楷,驅逐孔融,全拒青州,風頭上和王易孫策比起來,都差了不少。

曹操的長子曹昂本來是有了不小的名聲的,可是年初在討伐張繡之戰中,戰死疆場。呂布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劉表的兒子劉琦也沒有展現出什麼才能來,現在看來,天下諸侯的下一代,還真就只有自己和孫策啊。

在江南的對抗,難道還會影響到接下來嗎?

王易啞然失笑。

天下的英傑,又豈會只有兩人。

在亂世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因為有機會,而順利成長的人才了。

曹昂死了,可是曹丕心思深沉,曹彰勇猛無畏,曹植文采風流,個個都不是凡人。

就連袁紹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雖然爭權奪利,可是每個人還是有點本事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擁戴,而且就算後來分裂了,袁尚也一直和曹操在戰鬥,一直到逃去北方被人弄死為止,要不是曹老闆太兇,袁尚未必沒有機會。

劉表的兒子劉琦其實也不差,要不是他和荊州當地的豪族關係一般的話,說不定就能順利掌握荊州,成為下一個劉表。

劉璋闇弱,卻實在算是一個仁義君子,馬超雖然和呂布一樣有些反覆,可是卻是當之無愧的頂級戰將,神威大將軍的稱號,可不是靠吹出來的,而是在北疆一場一場地廝殺,打出來的名頭。

這些人,才是自己未來的對手啊,就別說還有年輕的司馬懿,以及他那兩個現在都還沒出生的兒子了 ……

亂世之中,英才何其多,就算自己擊敗了孫策,也不能想著就天下無敵了,自己可是有後世的記憶,當然知道三國會分裂那麼久,正是因為天下的英雄豪傑太多,才長期分裂的。

不過劉備對自己的支援,確實也是相當的給力。

總共十七萬兵,就給了自己七萬,同時之前最精銳的那九萬老兵,劉備除了給自己留了三萬,給太史慈留了兩萬之外,剩下的四萬精銳,都交給自己了,四萬精銳帶三萬新兵,足夠讓這七萬人,都發揮出足夠出色的水準。

而管用的水軍,劉備幾乎都分撥到了自己的麾下,加上三千騎兵舊部,這也是劉備麾下整整一半的騎兵了。

要知道就算江南水網密佈,騎兵也是可以作為大殺器來使用的。

固然是因為江南重要,可是劉備對自己的信任,那也是沒話好說。

“接下來,就要等秋糧收購了,再能出兵,劉子揚說今年江淮之地,可能會有大旱,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有大旱,當留下足夠的糧食備荒,同時以糧食吸引廬江安豐等地的流民,充實我軍的實力才行。”

王易走出劉備居所,看著天空,天空如洗,滿天星斗,正在璨璀璨生輝。

亂世易出大災,其實就是基礎設施被破壞了,救援的力量也削弱了許多,所以小災就變成大災,然而只要設施良好,措施得力,大災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場大災,對劉備集團來說,也許有一些麻煩,然而對已經苟延殘喘的袁術來說,也許就是毀滅性地打擊了。

安豐戈陽兩郡本來就貧瘠一些,再碰上大災,那估計就是流民四起,袁術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不過王易不打算去打他們,袁術剩下的那點力量,還是交給曹操吧,讓他的注意力在別人的身上,就少打一點徐州的主意。

反正揚州長江以北的地方,最富饒的一塊,王易已經拿到了,自己吃肉,總歸要給其他人留點湯的。

要不是曹操的威脅太大,劉備為什麼要在徐州和淮南各留五萬兵馬?就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在曹操的兵鋒之下啊。

時間,走到了九月。

淮南大旱。

正如劉曄推斷的那樣,淮南在九月之後,果然出現了大旱災,原本這個時候是下種冬小麥的時候,然而卻連續無雨,冬小麥雖然比較抗旱,然而完全沒有水,那也是不行的。

不光淮南遭遇大旱災,附近的幾個郡都是如此,廬江、汝南、戈陽、安豐 ……

不過廬江和丹陽一樣,靠著長江,水網豐沛,所以儘量還支援得住,汝南本來就沒什麼人了,曹操之前來掃蕩了一圈,卻發現連黃巾的影子都沒了,只是收攏了一些饑民,充實到他的屯田軍裡去,最慘的就是戈陽安豐與淮南,尤其是戈陽安豐,史書記載,人無食,只能相食。

袁術的統治,變得更加的搖搖欲墜。

淮南這邊旱災是最嚴重的,然而因為劉備軍早就做好了準備,之前的早禾豐收,讓淮南本地就已經有了足夠吃到明年的糧食,雖然冬小麥大片大片地旱死,可是在諸葛瑾的指揮下,將僅有的水源用在一部分的良田上,還能夠保住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收成。

“等大旱過去之後,明年全面地種植早禾,四月播種,七月收割,然後馬上迅速播種,十月還能收割一茬,一年兩熟,這樣就不怕冬季的乾旱了!”

淮南的官吏們開始四處下鄉去宣傳這一點,這場大旱,固然讓淮南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然而在淮南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看來,卻創造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蹟!

這場大旱,可是家家有米糧,沒有餓死人!

甚至在大旱的情況下,淮南的官府,還組織了當地的壯勞力,趁著大旱,疏通了淮南失修已久的各種河道,以及蓄水池,清理了河底的汙泥之內的,讓河道與池塘的容納能力增強了許多。

大旱的時候固然沒有水,可能也讓疏通河道這種事情,變得容易了很多。

老百姓們有的想不通,然而反正出了力氣,官府發糧食,還讓家裡的娃去學認字,這種日子,有什麼不好過的。

雖然之前收割的早禾,在交給官府一半之後,還有不少存糧,足夠他們吃到明年了,可是能多掙幾口吃食,總歸是不錯的。

於是,這一場原本在歷史上,讓繁華的淮南變得千里無人煙,人人相食,慘劇遍地的大旱災,在這個冬天,卻並沒有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

唯一的影響就是,在整個淮南的河流池塘湖泊都被疏通一次之後,那些淤泥,堆到田地裡,讓接下來兩年的淮南,開始了連續的大豐收,同時第三年的大暴雨,也因為各地水利設施得到了補充,而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害。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諸葛子瑜有大才,淮南井井有條,安定無比,我們不用擔心背後出問題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接到淮南傳來的訊息之後,王易笑著對徐庶說。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諸葛子瑜在淮南的成績,當比得上擊潰十萬敵軍!”徐庶同樣誇獎道。

確實,在這樣的大災之下,雖然早就做好了準備,然而能夠安排得井井有條,避免民間的慌亂情緒,同時以工代賑,一來消耗了民眾的精力,二來疏通了河道為將來做好準備,三來以這種方式補貼給了民眾一些糧食,讓整個淮南原本如同沸騰的鍋一般的局勢,逐漸的平息了下去,諸葛瑾的施政,確實堪稱出色。

雖然前提是建立在淮南官府透過屯田收上來了足夠多的糧食可以穩定民心,可是同樣的東西,事兒辦得漂亮不漂亮,還是要看能力的。

“步鷺也是人才,輸送糧草井井有條,我軍七萬大軍在石頭城附近演武,並無絲毫欠缺。”徐庶道:“不過每日都有饑民從東面過來投奔,浮橋還沒有修好,給我們也帶來了一些麻煩。”

“這倒是個問題。”

王易皺起了眉頭,丹陽也是人口大郡,加起來數十上百萬人口,這次旱災也被波及到了,儘管因為丹陽的水網更密集,受災不算特別的嚴重,可是依舊有不少災民生活無著,過來投奔以仁義著稱的劉皇叔軍隊。

糧食方面,王易手裡倒是不缺,他這邊七萬大軍呢,其中有兩萬是水軍,糧食在石城堆積如山,水寨裡的糧食也有很多,就算來再多災民,也盡數供養得起。

這就是劉備現在佔據的地盤的好處了--儘管四面都是敵人,四通八達的,沒法守住幾個關鍵節點,所以在各地都要駐紮兵馬,可是相互之間糧食輸送也簡單了很多,順著長江和淮河,徐州的存糧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出來,之前徐州連續豐收,又繳獲了袁術不少的糧草,現在不過是把這些糧草又拿出來補給淮南的百姓們而已。

可是王易卻沒有地方安置這些災民,現在他無非就是佔據了石頭城、當塗,再加上控制了牛渚這個渡口,組成了一個小小的三角形,呈捲角之勢,可是駐紮他的七萬大軍已經足夠擁擠了,就別說再安置災民--這些日子以來,災民們來了不少,差不多也有數萬人了,這些人裡有沒有雷薄和陳蘭的奸細,那誰都不知道。

也不能夠這個時候出兵去打下地盤來--馬上就是冬天了,冬天也不是不能出兵,可是把沒有甄別清楚的數萬災民放在身後的糧倉所在之處?王易除非腦子進水了 ……

“用樓船運人吧,反正最近大旱,長江上也是風平浪靜的,讓淮南那邊做好接受的準備就行了,淮南那邊接受數萬災民,沒什麼問題。”王易只能對徐庶說。

徐庶點點頭,當下就去準備了。

王易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冬天到了,這一年就快過去了,不過也是出兵的好機會,孫策在會稽已經集中了數萬大軍,同時勒令當地的大族交出足夠多的士兵,除了一直支援他的朱家和張家之外,其他的家族都被迫吐出了不少的東西。

陸家、顧家、全家、駱家、虞家、鍾離家 ……

江東這些大大小小的家族,都不得不出了不少的血,對孫策,也就更加地怨恨。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策帶著大軍,前往吳縣,征討盤踞在那裡的嚴白虎與許貝o

會稽郡,暗潮翻湧。